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21章

    邹志伟站起身,在衣裳堆里抽了几件样品,准备出去找柜台和经销商推销。

    他的首选当然是城中心的商场。

    那可是寸土寸金的地方,上次安慕青闹着要在里面买一支口红,足足要花他们一个月的饭钱。

    若是他攒够了钱,在那儿开个柜台,随便什么东西,都能卖个天价。

    邹志伟已经找到了门路,托人认识了商场的柜台负责人,正准备请人吃饭,却突然被放了鸽子。

    “邹老板,真对不住,大老板临时要来,我走不开,下回,下回啊。”

    负责人匆匆和邹志伟解释了一句,头也不回地朝商场跑。

    看起来十分急切。

    平常拽的和二五八万似的,不知道的还以为这商场是他开的呢。

    还能有大老板?

    邹志伟的眼皮微跳,抬脚就跟了过去。

    所谓大老板,除了曹秀还能有谁?

    商场落定、封顶、开业……全都因为她远在海外而缺席。

    回国后曹秀就开始了巡视产业之旅,第一站就是带着冯旭东还有于柔来了这里。

    曹秀走了一圈,满意地点头。

    “傅铎是个实干的,建的很不错,是我想要的感觉。”

    她让于悠基本按照21世纪的超级商圈提出构思,即便是十几二十年之后,这个商场也不会过时。

    曹秀拍了拍挽住她的于柔,“柔啊,你们公司的店在哪儿呢?领我也去看看。”

    原本只是一个制衣厂,现如今也成了一个中型的企业。

    在于悠的强烈建议下,于柔和秦之初在珠州商场就足足开了三个店。

    三个店都是她们蝶衣公司旗下的品牌,分为低、中、高三个档位,在不同的楼层面向不同的人群。

    其中最受欢迎的还是高档的国风店,取名正是她们的公司名——蝶衣。

    望着展柜里精美的旗袍、裙装还有各式民族元素的服饰,曹秀不住的点头。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蝶衣系列势必成功。

    她感叹道:“这样我也能放心把大大小小的商城和超市交给你和小冯了。”

    第412章

    出国

    于柔和冯旭东对视一眼。

    他们显然没有料到曹秀会突然说出这种话。

    “妈,我和旭东没想着……”

    “大家都不会想着,但我对我自已的资产早有规划。”

    曹秀摆了摆手,一边看着店,一边慢慢悠悠将自已的打算说了出来。

    “你爸那种子公司呢,除了他以外,没有一个人会搞,如果下一辈的孩子们里有人学,就让他们继承,如果没有,就交给你爸的学生。”

    “我手底下都是些超市啊,卤菜店什么的,旭东帮着管了这么多年,都习惯了,交给你们正合适。”

    “于悠自已手头的公司都忙不过来,我俩东西给她也是浪费,至于于远,他铁定了吃国家饭了,更不用担心。”

    按说现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也不在少数。

    尤其是家产的分配上。

    偏偏只有曹秀,居然没想着把大头留给于远,反而是大部分都托给了于柔。

    其实很简单。

    曹秀对大女儿一直是亏欠的。

    她来这个时空的时间很晚,顶替了原主之后,虽说对于柔、于远算得上关爱,但也远不及于悠。

    大多数时候于柔都在过自已的小日子。

    这回于远在国外出事,她又把许多心思放在了于远身上。

    都是孩子,怎么能不心疼呢。

    曹秀的话于柔和冯旭东无法反驳,但也不接茬,只是听她说。

    但曹秀已经打定了主意。

    回头就找个律师来分配分配。

    “最近冯元冯帅在国外还好吗?”

    “好着呢,还有安安宁宁在那边……”

    曹秀拉着于柔就往前走,只剩下听墙根的邹志伟。

    居然又是于家人开的店。

    怎么就阴魂不散呢!

    凭啥他家就干啥啥成,总是领先他一大步?!

    他邹志伟差在哪儿了!

    当下连推销的心思也没了,提着衣裳回家,直接把自已关进了小黑屋里。

    直至晚饭,安慕青叫了好几次门也没反应,正准备自已一个人全吃完时,邹志伟才一把拉开了门。

    “走。”

    “走?”

    安慕青没反应过来,“又走哪儿去啊?”

    “去国外,我就不信他们永远快我们一步!”

    既然珠州都已经有了他们的超市和商场,显然国内的赛道已经全部都被挤压了。

    要想比于悠做的还大,势必要走出国门拼上一拼。

    若是换了别人,邹志伟还没有这种执念,但偏偏是于悠,如果不是她,自已也不会被送去农场。

    可谓深仇大恨。

    安慕青却十分不情愿,嗔怪道:“你疯了吧?!你有几个钱就去国外?全副身家也就够路费,去那边我们吃什么喝什么用什么?”

    “可以挣钱啊,咱们有手有脚的,做什么不行?”邹志伟反驳道。

    他在珠州干了两年的营生,接触的最多就是珠州本地人。

    珠州靠海,在没有设立经济特区之前,就有许多想要远渡重洋的人从这里出发。

    其中还不少偷渡客。

    有不少本地人家中总有那么一个说是在海外打工的。

    那边就算是刷盘子也比国内的工资高出三四倍!

    安慕青却不想放弃眼前渐渐安定的生活。

    二人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争吵,几乎把家里能摔的东西全都摔碎了。

    最后邹志伟坐在沙发上,将烟狠狠地掐灭。

    “国外我一定要去,你要是不去,咱俩就离婚!”

    “离就离,你把我爸给的五千块钱还给我,我马上就走,不带回头的!”

    安慕青双手一摊,问邹志伟要钱。

    他既然要去国外,这五千是绝对不会给。

    就像是被掐住了命门,邹志伟的语气又软和了下来。

    “你就不想知道我为啥要去国外?”

    “人心不足蛇吞象呗,要我说,有些钱就不是咱们该挣的。”

    多年的沉浮早就让安慕青认命。

    偏偏邹志伟不信。

    也对,要是他信命,当初也不会为了攀上城里的姑娘和自已胆大妄为了。

    甚至不惜要卖掉秦之恒的儿女。

    邹志伟只好将在商场的所见所闻和盘托出。

    “你是说,那商场也是于悠开的?!”

    或许二人没有同样的远大目标,但仇人出奇的一致。

    安慕青简直要嫉妒地发疯!

    她明明重活一次,明明要比之前过的更好。

    如果不是于悠,嫁给秦之恒的人肯定是她。

    如果她有了秦家的支持,还有那么多钱,什么商场,汽车厂,统统都该是她开的。

    不能容忍!

    邹志伟见安慕青面上近乎扭曲,又道:“是啊,都是人,他们能,为啥咱不能赚钱?”

    “在国内呆着肯定会被针对的,只有去国外,才是我们大展拳脚的地方。”

    “等咱有了钱再回来,就在她家商场旁边开个一模一样的,咱和她再比比看,谁更厉害!”

    安慕青就吃这一套。

    二人第二天就开始疯狂的清仓,将公司里推积的货物全都卖出去。

    有多少算多少,只要给钱他们就卖。

    房租正好也在这个月到期,正好手上的钱还差一些,想着总要有钱应急,邹志伟大手一挥,将房东置办的一些家具也统统卖了。

    家中、公司全都空空荡荡。

    邹志伟和安慕青携手踏上了去往远方的小船。

    此去经年,邹志伟从一开始的刷碗刷盘子,再到后来开餐厅,直到生意越做越大,成了唐人街上十分有名的中餐馆。

    接下来发展到两家、三家……很快除了唐人街的范围外,米国的其他街区也能看见邹志伟的中餐厅。

    唯一让他挫败的事情只有米国的股票。

    来到米国之后,邹志伟才知道以前的自已有多狭隘。

    为了实现一夜跨越阶层的梦,他将自已和安慕青的工资细细做了规划,一股脑全都投入了股市。

    起初一两个月还十分有起色,眼看着自已的钱越来越多,邹志伟还以为自已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天才。

    结果就在某天,所有的股票指数开始暴跌。

    所有人的股票都像是不要钱一般往外抛。

    可压根没人收啊!

    邹志伟才明白,什么是股灾。

    只是他不知道,在股灾之前的一周,于悠已经联系上了远在海外的诺亚,将手里的股票全部清空。

    第413章

    孩子来信

    诺亚简直不能理解于悠的所作所为。

    就如同多年前她十分豪气地全入一样,一丝一毫的犹豫也没有。

    甚至没有任何运营和操盘的想法,就是全入全出。

    他犹豫再三,还是开口劝道:“boss,我觉得你可以再考虑一下,现在的点位不错,短时间内是不会有波动的,如果急用钱,可以先卖出一部分,剩下的……”

    “不用等,全都卖了。”

    开玩笑,于悠都怕再晚几小时连卖都卖不出去了。

    无论如何,于悠是老板,她说全抛,即便是诺亚再不解,也只能抛售。

    只是没过多久,美股断崖式暴跌,整个证券几乎崩溃。

    不客气的说,诺亚甚至以为自已的职业生涯到头了。

    再回想起落袋为安的于悠,诺亚肃然起敬。

    老板就是老板!

    于悠当初投下的本金,连本带利赚了三倍不止。

    通过瑞土银行,于悠将属于于卫民的那一份悄悄转了过去。

    试问谁不会藏点私房钱呢?

    于卫民赚的盆满钵满,喜滋滋地拿着资本主义的羊毛准备去买土买地。

    于悠也接到了安安寄来的信。

    “妈妈,展信安,我和宁宁在这边过得很好,上周的学期小测,我和宁宁都拿了优秀,远超同班同学,假期我们有小组实践作业,因此我们决定留下。”

    “我和燕燕姐的课题一样,需要在一定范围内创业创收,因此我们决定做一个翻译工作室,前期的启动资金约三千加币,求援助!”

    “还有宁宁这家伙,上周打跑了一个追求者,差一点就把人给踢坏了,是孙姑父解决的。”

    安安的字很好看,又带着少年人独有的朝气和锋芒。

    于悠一直看到最后的“顺颂时祺”,笑骂了一句:

    “臭小子。”

    俩孩子出国后对一切都很新奇,起初的一年鲜少有信寄回来。

    就算写信,多半也是要钱。

    今儿去出行、明儿就是要去探险。

    总之外头的世界他们领略了大半,如同脱缰野马一般,不只是学习,还将能去的地方玩了个遍。

    于悠和秦之恒对他们的经济把控并不严格。

    有时读万卷书还真不如行万里路。

    譬如说燕燕,在国内的教育中还真是抓耳挠腮不知所措,出国才几年,已经是个小有名气的设计师了。

    不少亮眼的小众品牌都向她发出了邀约。

    在加国她还发现了攀岩探险的乐趣。

    愁坏了秦之初,隔三差五就和孙泽华跑去国外看燕燕。

    至于宁宁。

    原本于悠是想着既然出国就把武术暂时搁置,谁知那老师傅喜欢宁宁喜欢的紧。

    总归家里也没后,都是些弟子,将武馆甩给大弟子,就跟着宁宁去了加国。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