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95章

    他把儿子的手放回被子里,掖了掖被角,又理了理儿子额前的乱发,缓缓开口:“标儿是怎么死的,死之前说了什么?

    从离京起开始说,给咱事无巨细的说!”

    刘强身子一震,哑声开口:“回皇上,自离京之后,殿下的心情就一直很好,身体也未见一丝病症。

    随着离京渐远,殿下的笑容也越来越多,饮食、睡眠皆无异常。

    五日前的中午,太阳正好,殿下用膳后,看着路两旁的绿油油的麦田,兴致格外高,盯着看了许久,而后弃轿骑马,策马狂奔。”

    刘强缓了一口气,继续说道:“当时殿下骑得太快了,仪仗队根本跟不上,微臣唯恐有失,便带着百余下属,急急追去。

    臣等一直跟着,殿下骑术很好,马儿听话,一路相安无事,直到大半时辰后,马儿累了,殿下才勒马停下。

    然后,殿下感慨了一句话,便落下马来,臣等骇然上前,但…但殿下已经……当时二皇子也在,臣绝无半句虚言。”

    “标儿当时说了什么?”朱元璋沉声道,“标儿当时如何说的,你就如何说,不管说了什么,咱不治你的罪。”

    “臣遵旨。”刘强平复了一下心情,模仿当日朱标的语气:

    “快哉!

    郁郁数十载,于今时今日,最为快哉!”

    ——————————————————

    青红给大家拜年啦,新的一年大家:万事如意,身体健康,心想事成,事业辉煌,岁岁平安,淋漓酣畅!

    第141章

    文臣心碎

    “郁郁数十载,郁郁数十载……”朱元璋轻声呢喃。

    这话犹如锋锐的刀剑,撕开他的胸膛,剜他的心,朱元璋大颗大颗的眼泪滑落,少顷,嚎啕大哭,哭的撕心裂肺。

    “太子殿下!”

    小太监最先响应,哭声陡然拔高,尖细的声调在大殿回荡,传得老远。

    顷刻间,大殿众人哭成一团。

    太子薨逝,这么大的事儿无法隐瞒,也不能隐瞒。

    后宫最先得到消息,朱标的女人、孩子匆匆赶来,看着自己男人、父亲静静的躺在那儿,只觉五雷轰顶。

    皇孙朱允炆、朱允熥,挨着床榻跪在最前面,其他人跪在二人身后,大殿哭声响成一片,令人窒息。

    李青看着朱允炆,如今的他,已是十五岁的少年,面容清秀,他没有嚎啕,甚至没有发出声音,就那么无声落泪,可正是如此,反而更令人心疼。

    朱允熥也在哭,但哭得远没有朱允炆水平高。

    是演技吗?

    李青不清楚,但朱允炆真的和朱标好像,面容线条柔和,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而朱允熥则随他娘那一家,虽然尚显稚嫩,但只看上一眼,就能莫名其妙的联想到蓝玉。

    这不奇怪,常氏是蓝玉的外甥女,舅甥像十分普遍,朱允熥神似蓝玉也合乎情理。

    李青暗叹:“这就是大势吗?

    不,还有机会,只要不让朱允炆坐上储君之位,一切皆可挽回。

    老二朱樉暴虐不仁,残忍好杀,老三朱棡作恶多端,多行不法。

    老四朱棣从不扰民,且屡次立下大功,虽说立嫡不立贤根深蒂固,但老朱绝不是墨守成规之人。”

    李青看得透彻,以朱元璋对江山社稷的看重,绝不会在选择继承人产生感情偏移。

    他不知道历史上的朱允炆,是如何坐上储君之位的,但现在不一样了,有他这个变数在,未尝不可改变。

    老朱虽然爱给他画饼,还时常压榨剥削他,但老朱对他有多重视、多信任,李青当然知道。

    ……

    乾清宫殿外,群臣跪了一地,伤心欲绝,不时有哭晕的文臣,被小太监抬了出去。

    蓝玉偌大的汉子,跪在地上虎目含泪,双眼通红,一旁的李景隆也是悲恸大哭,二人谁也顾不上对方,都伤心到了极点。

    朱标做太子,即便是不对付的文臣武将,也都是心服口服,可就是这么一个众望所归人,却溘然薨逝,他们能不伤心吗?

    文臣武将个个痛哭,哭的伤心,哭的真诚。

    尤其是文臣,心都碎了,哭的肝肠寸断,比死了爹还伤心。

    整个皇宫哭泣声连成一片,交织在一起,令人头皮发麻。

    李青深吸一口气,走到榻前,朝朱元璋轻声道:“皇上节哀,您现在必须要休息了。”

    老朱已经六十多了,连日来的高强度工作,又是一天一夜没合眼,花白的头发更是雪白,再这么下去,身子骨绝对吃不消。

    要是他再崩了,那大明可就真要大乱了。

    “皇上,大局要紧!”李青稍稍加重了一下语气。

    朱元璋身子一怔,缓缓恢复了一些神志,张了张嘴,却无一丝声音发出。

    李青目光一凝,瞬间明白老朱这是失声了,不着痕迹地将床边针盒收入大袖,接着扶起老朱,慢慢往外走去。

    朱元璋的手紧紧抓着李青,眼睛紧紧盯着他,他说不了话,但李青却明白他的意思:

    不要声张,不能让人知道咱不能说话了!

    李青点头,不过他并未太过担忧,老朱只是伤心过度导致的失声,并不是哑了。

    但朱元璋可不清楚这些,他只知道无论自己如何努力,都发不出声音,他此刻是真慌了,生怕被人瞧出端倪,甚至从李青扶着他,变成他拉着李青。

    二人来到御书房,地上跪着的小太监,立即以头抢地,哀哀哭泣。

    朱元璋递了一个眼神,李青会意,当即道:“都退出去,不得御令,谁也不能进来扰了皇上安宁。”

    小太监如蒙大赦,朝朱元璋磕了个头,立即退出大殿。

    李青扶朱元璋来到偏殿床上躺下,后者紧紧拉着他的手,用唇语道:“一定要治好咱!”

    “皇上放心,臣一定能医好皇上。”

    其实,朱元璋真正忧心的并不是自己不能说话,而是他如今已年迈,一旦他再不能说话,难免不会有人动歪心思,可能会引起大变故。

    李青取出针盒为其针灸,接着暗暗调动少许真气,给他推拿、按摩,忙活了小半时辰,朱元璋长长舒了口气,总算是可以发出声音了。

    “呼~李青。”朱元璋的声音沙哑,但已经缓过来了。

    “臣在。”李青扶起他,帮他垫上枕头,“皇上,社稷要紧……”

    “咱都明白。”朱元璋轻轻摆了摆手,靠在床头陷入沉思,许久,他轻声道,“你觉得何人可接替储君之位?”

    李青内心激荡,但他也清楚,万不可轻易说出名字,否则非但不能达到目的,还会惹得一身臊。

    他只能引导,让老朱自己做决定。

    “臣不敢妄言。”

    “放心大胆的说。”

    “呃……臣遵旨。”李青沉吟道,“长次有序,按照礼法,应该……”

    他直接越过了皇孙,将老朱的视线转移到了皇子身上。

    李青这样说也合乎礼法,毕竟朱标没当皇帝,尽管他是史上实权、地位最高的太子,但太子就是太子。

    他自己都没当上皇帝,怎么让儿子坐太子?

    李青对朱标没有意见,却不想给朱允炆上位的机会。

    朱棣若是能上位,不仅少了靖难之役,还能缔造一个盛世出来,怎么看都划算。

    有明一朝,单论做皇帝,朱棣当之无愧的第一人,老朱都稍逊一筹。

    当然,明面上,李青好似在说让朱樉接位,但他明白,老朱绝对不会同意。

    果然,老朱的反应,和他预想的一样。

    “社稷重要,还是礼法重要?”朱元璋摇头道,“就老二那熊样,他能当皇帝?”

    李青挠了挠头,顺着道,“既然二皇子不合皇上心意,那就……”

    “老三也不行!”朱元璋叹道,“他没比老二强哪儿去。”

    终于轮到老四了,朱老四啊朱老四,当年那一顿酒,我可没白喝你的……李青压抑着心情,“三皇子不行的话,要不再往下看?”

    “棣儿……”朱元璋眼睛亮了亮,嘴角露出一抹满意之色,“棣儿确实称得上优秀,咱的这些儿子中,唯他最像咱。”

    李青内心激动不已,他看得出来,老朱意动了。

    他唯恐迟则生变,顺势道,“那皇上的意思是……?”

    朱元璋正欲说话,却在此时,一个小太监匆匆跑了进来。

    “皇上……”

    “谁让你进来的?”李青肺都快气炸了,咆哮道:“不是说了吗?不得召见,任何人都不能进来打扰皇上!”

    朱元璋都被他这架势吓了一跳,老朱现在已经可以说话了,内心也镇定下来,瞪了李青一眼,朝小太监道,“何事?”

    “回皇上,二皇子求见。”

    朱樉藩王爵位由其子继承的事,天下皆知,所以称呼也秦王变成了二皇子。

    “朱樉?”

    朱元璋的注意力瞬间转移,沉声道:“让那畜生进来,老子倒要问问,标儿是怎么死的。”

    老大没了,老二受益最大,加上刚才李青那一番按照礼法的言论。

    现在老朱严重怀疑,朱标薨逝,就是老二干的,他有作案动机。

    李青忙活大半天,能不能推老四上位还不清楚,倒是结结实实把老二,给狠狠坑了一把。

    第142章

    本质

    朱樉走进大殿,刚跪下,还未来得及说话,朱元璋就冲了上来,杀气腾腾道:

    “是你,是你杀了标儿,一定是你!”

    朱樉大脑嗡的一下,直接宕机,登时脸都绿了。

    他甚至不敢回家,随着仪仗赶来京师,就是为了以证清白,没想到还不等解释,父皇就把罪名给坐实了。

    天可怜见,他哪有那胆子啊!

    上次只稍稍表露一丁点儿,就差点被打死,他根本生不起叛逆之心。

    “冤枉,冤枉啊!”

    朱樉以头抢地,磕头如捣蒜,“父皇你是知道我的,我没野心啊!”

    “我一没有大哥的仁厚贤明,二没大哥的政治才能,真没起过贪念。”朱樉是真被吓着了,“父皇明鉴,大哥他是忽然离世的,真不是有人谋害啊!”

    “休要狡辩,上次咱就看出了你的不臣之心。”

    朱元璋左右瞅瞅,走到正殿拔出宝剑就要砍老二的脑袋,“今儿咱就为标儿报仇。”

    “爹!”生死关头,朱樉爆发了,“虎毒尚不食子,你真要杀儿子吗?”

    一句爹,把老朱叫的清醒几分,手中的长剑也停了下来。

    朱樉稍稍松了口气,但仍不敢怠慢,“当时好多人都看见了,大哥真是猝不及防之下,溘然离世的啊!

    父皇若是不信,大可去审问,儿臣若有半句虚言,不用父皇动手,儿臣自我了断。”

    说着,他悲痛哭道,“大哥薨逝,儿臣的心也疼得厉害,可是父皇,那是我亲哥啊,我再混账,也不能害我哥的命啊!”

    他说的真切,也明白皇位绝轮不到他。

    凭心而论,他不想朱标死,至少有这个仁慈的大哥在,以后他的日子能舒服很多。

    “当啷~”

    朱元璋五指松开,闭上眼睛,泪水长流。

    “父皇……”朱樉起身扶着他,带着哭腔道,“大哥他已经去了,咱们要好好的,不能让大哥在地下担忧啊。”

    朱元璋眼含热泪,无声转过身去,疲倦道:“退下,所有人都退下,咱累了,咱要休息了。”

    他颤颤巍巍地走到床边躺下,裹紧被子背过身去。

    李青暗叹一声,与众人一起离开了大殿。

    ……

    朱元璋这一睡就是一天一夜,醒来后只是让李景隆主持丧事,他不再露面,连李青也不见。

    一连数日过去,到了下葬的日子,朱元璋这才露面。

    他看起来更苍老了,但也更精炼了,精气神儿不逊壮年男子,尤其是那一双眸子,更是让人不敢直视。

    朱标葬在了朱元璋的陵寝旁边,谥号《懿文太子》。

    史上最强太子,落下帷幕,就此长眠。

    李青受召进宫,来到御书房,发现除了老朱,蒋瓛也在。

    “臣参见吾皇万岁。”李青行了一礼,而后向蒋瓛抱了抱拳。

    蒋瓛不敢怠慢,连忙还礼,虽说他是李青的上司,但明眼人都知道,李青是皇上的绝对心腹,不管以后大局如何,他的地位都是岿然不动。

    “都坐吧!”

    朱元璋恢复了帝王风范,轻轻摆手,太监宫女立即退了出去。

    李青知道,老朱已经下了决定,储君之位花落谁家,可能就要见分晓了,心里不由忐忑起来。

    会是朱棣吗?

    朱元璋沉吟片刻,开口道:“蒋瓛。”

    “臣在。”

    “召集所有在京锦衣卫,前往各位藩王藩地,所有藩王为太子设立灵位,给太子上香祈福,为期半年。”朱元璋道,“在此期间,藩王、王妃、世子等宗室,不得离开王府一步。”

    他杀气腾腾道,“谁敢违抗,立即抓起来押赴京师!

    还有,王府下人出府采买过程中,要严格监视,见了什么人,说了什么话,买了什么东西,都要如实记录下来,不得有一丝懈怠。”

    顿了顿,“北平的燕王你不用管,管好其他藩王就成。”

    “微臣遵命。”蒋瓛内心震撼,心里隐隐有所明悟,“皇上还有何吩咐?”

    “没了,你抓紧时间去办。”朱元璋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锦衣卫咱还是很看重的,记着,藩王不可乱。”

    蒋瓛被这一拍,又听到这话,顿觉浑身血液沸腾,恭声道:“皇上放心,藩王那边儿一定不会出乱子。”

    “嗯,去办吧!”朱元璋笑容温和,“你做事咱一向放心。”

    “臣必定不负皇上所望!”蒋瓛下拜,重重磕了一个响头,“微臣告退。”

    李青激动的热血沸腾,和老朱画的饼无关,而是激动朱老四要上位了。

    “皇上,可是让臣去北平?”

    “嗯。”朱元璋轻轻点头。

    李青内心更是欢喜:娘的,稳了,终是稳了!

    他面上平静,拱手道:“臣这就去!”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