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谢皇上隆恩。”“李景隆听封。”
……
一刻钟后,旨意宣读完毕。
这时,玉阶一侧的屏风后,一个身穿明黄色太子莽龙袍的少年,缓缓走出来,正是朱允炆。
李青暗暗苦笑,老朱早已安排妥当!
群臣的这场争嫡,根本没有太大意义,因为最终拍板的是老朱。
只是,为何不能是众望所归,而是出乎意料,这让他十分不解。
老朱明明可以提前表现出一些倾向性,好让朱允炆,更合乎情理的坐上皇太孙之位,也能让勋贵们少些心理落差。
可今日这情况,整个就是拿勋贵开涮。
李青实在不明白老朱为何如此,老朱绝不是一个喜爱恶趣味的人。
文臣率先反应过来,立即下拜行礼:“臣等拜见皇太孙。”
勋贵满脸黯然,但事已至此,他们没有任何挽回的余地,也紧跟着下拜:“臣等拜见皇太孙。”
蓝玉实在不甘心,但也只能接受。
见所有人都下拜行礼,朱元璋露出笑意,瞥了眼朱允炆。
朱允炆连忙道,“免礼!”
接着,开始说场面话,显然是早就备好的台词。
李青懒得听这些,满脑里都在想老朱为何坑他。
两刻钟后,朱元璋起身道:“散朝!”
群臣行礼,山呼万岁,待爷孙俩离去,安静的大殿再次嘈杂起来。
有人欢喜有人愁,大多文臣开心不已,而勋贵大多阴沉着脸,满心愤懑,僵持了半刻钟,各怀心思地离开。
李青轻叹一声,也随之离开大殿。
刚出殿门口,小桂子匆匆跟上来,悄悄拉住他,“侯爷,皇上让你去御书房见驾。”
“嗯。”李青点头,“我这就过去。”
……
御书房。
爷孙俩排排坐,朱元璋正在教朱允炆处理奏疏,见他过来,拍拍孙儿的头,“先去休息吧,下午再过来。”
“孙儿遵旨。”朱允炆拱手称是,路过李青时,露出一个和善笑意。
李青抱拳一礼,待朱允炆走后,这才上前。
“坐吧。”
“谢皇上。”李青也没执着地行礼,不客气的坐下,欲言又止。
朱元璋轻轻挥了挥手,宫女太监立即退了下去。
“咱知道你现在心里怨愤。”朱元璋笑呵呵道,“有什么话就说吧,咱不治你的罪。”
李青苦笑摇头,“臣并无怨愤,只是不解。”
朱元璋问道:“若抛开所有,单论人,你觉得允熥允炆,谁更合适?”
“……”
李青不说话,朱元璋也不生气,自顾自道,“这些日子,咱一直在观察他们,允熥不如允炆……远甚;
他若日后登基,必定依仗常家、蓝玉,外戚势力肯定大涨,风险太大了。
而文臣则势力单薄,本就不平衡的双方,勋贵势必会呈现碾压之势,朝堂太过失衡,必将江山不稳;
可不让允熥上位,勋贵那边就当稳不住,为标儿培养的政治财富,也将成为定时炸弹,这也是咱今日为何如此的原因,心理落差越大,他们就……哼哼。”
李青突然涌起一股刺骨的寒意,失声道,“皇上是要清洗……”
“没办法啊,咱也不想的,可之前的布局已经没用了。”朱元璋语气无奈,“允炆根本压制不住勋贵,只能出此下策。”
说着,他拍了拍李青肩膀,“咱之所以跟你说这些,是因为咱信任你……”
“皇上。”李青没心思吃大饼,急道,“关外局势不容乐观,武将不能舍弃啊!”
朱元璋翻了个白眼儿,“你都能想到,咱就想不到?
咱心里有数的很。”
李青无语,老朱实在不是好人,甚至是个恶棍,但从帝王的角度出发,老朱做此决定,没半点毛病。
他李青只是个孤臣,根本没有自己的势力,即便老朱信任他,他也没有能力压制勋贵。
当然,他若有势力、有能力压制勋贵,老朱也不会这般信任他。
“呼~”李青颓然苦笑,随即,有些愤懑道,“那皇上为何……坑我?”
“为了蓝玉!”朱元璋罕见露出极其严肃之色,“关外局势如此,蓝玉不能死,勋贵谁都可以死,但他不能。”
朱元璋叹道:“时势造英雄,如蓝玉这般,可能再也没有第二人了,独他一人能扛大旗;
棣儿打仗颇有他岳丈徐达的风范,咱也甚是满意;
但,指挥十几数十万大军,他还不够格,未来要和元人大战,唯蓝玉可堪大任!”
李青听他不杀蓝玉,心里舒服了许多,蓝玉的确一身臭毛病,但他对大明的重要性,无可替代。
但他还是不解,“为了蓝玉,和坑我有直接关系吗?”
“当然有了。”朱元璋笑眯眯道,“捕鱼儿海大胜归来,蓝玉愈发骄狂,但你一劝他就听了,不仅遣散了绝大数义子,做事也收敛许多;
如今你和他站在一队,同病相怜之下,你俩关系势必更进一步,有你这个枢纽从中调和,咱才放心嘛。”
李青呆了呆,不禁暗骂:脏啊,脏死了,玩心眼儿的人,他娘的脏啊……!
“你这是什么表情?”朱元璋见他一脸愤懑,不悦道,“咱如此信任你,并对你和盘托出,你应该感到荣幸才是。”
我尼玛……李青恨不能打他个桃花朵朵开。
朱元璋哼道:“好了,说完了蓝玉,该说说你了。”
李青:???
第154章
李青,你知道咱多爱你吗?
朱元璋沉吟片刻,缓缓道:“还记得咱第一次让你做锦衣卫时的场景吗?”
李青陷入回忆:
老朱:你想不想做锦衣卫?
他:不想。
老朱:再想想。
“记得。”李青血压有些飙升。
朱元璋问:“那你可知,咱为何让你做锦衣卫?”
“这个……”李青翻了个白眼儿,“不是臣诊治皇后娘娘有功,皇上的赏赐吗?”
“能赏赐的多了去了,干嘛让你做锦衣卫呢?”
“……臣愚钝。”李青无奈拱手,没办法,就老朱这心眼儿,他再活百年也未必及得上。
朱元璋笑了笑,道,“咱当时没想别的,只是想让你这个难得的医生留在身边,锦衣卫只听命咱一人,最适合你了。”
“那为什么不让臣去太医院呢?”李青问。
“去了太医院,你可能会被那里的不良风气带偏。”朱元璋没好气道,“那群货,个个怕担责,再好的医术又有何用?”
李青挠了挠头,不再言语。
朱元璋继续道,“后来呢,你在青楼作诗,让咱看到了你的才情,于是,咱开始想着让你兼顾着往文臣方面发展。”
“那不让臣进入文官体系,也是为了臣不被带偏?”
“嗯,孺子可教。”朱元璋笑着点头,“再后来呀,你提出不易保存的赋税,用钱来代替;以及欧阳伦案的果敢,让咱看到了你的胆量,也看到了你的爱国之心;
是从那时起,咱才决定让你往孤臣方向发展。”
李青不说话了,继续听朱元璋说。
“所以,咱才会让你文武两头都得罪。”朱元璋叹了口气,“莫怪咱,咱知道你一心为了大明好,但咱也是啊,从某种意义上来,咱俩也算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李青腹诽:你这样的人,不配有朋友。
“以上只是小事,真正让咱将你视作托孤之臣,不遗余力的培养时,是你的宝钞经济理论;
不然,招降乃儿不花便是你的极限,万不会让你以监军身份,去随大军扫荡北元。”
朱元璋难得表露真情,“相处这么久,你是什么人,咱再了解不过,咱知道你不稀罕高官厚禄,所求不过一日三餐,有吃有住罢了。
说实话,像你这样爱国的人并不难找,忠心爱国的大有人在,但大多都是愚忠;
有能力,又如此通透的人,太罕见了;
李青,你知道咱有多爱你吗?”
“……”李青暗暗翻了个白眼,“皇上这么…坦诚,就不怕臣寒心吗?”
朱元璋笑道,“十余年了,咱要是还看不透一个人,那咱就不是洪武皇帝了;
知道吗?
这些年来,咱从未放弃过对你的监视……”
“这怎么可能?”李青一脸不可置信。
不是他自负,以他的本事,即便再如何懈怠,也不可能一点察觉不到。
朱元璋被打断也不恼,笑呵呵道:“谁说监视一个人,就只能监视本人?
咱知道你有本事,所以监视的都是你所接触的人。”
李青彻底没了脾气,但不懂为何老朱会跟他说这些。
朱元璋看出他心中所想,解释道:“咱把这些告诉你,是为了安你的心,让你知道,你是咱耗尽心力培养的人;
不管时局如何动荡,你,李青,绝不会受到任何波及。”
李青心情复杂,有感动,但更多的是被玩弄鼓掌的愤懑,以及无力感,却又对老朱恨不起来。
如老朱这样的帝王,只怕放眼华夏整部古史,也找不出几个。
“好了,别不开心了。”朱元璋笑道,“这次争嫡事件,事先咱就跟允炆说过了,他不会因此对你心生芥蒂,以后你们多接触接触。”
“臣遵旨。”李青叹了口气,轻轻点头。
朱元璋也叹了口气,苦涩道:“咱知道你的心思,允熥没能力,允炆也不比他强哪儿去;
但好在他心智成熟些,且有些小心机,没办法,咱只能矮个里面挑高个。”
……
两人聊了许久,朱元璋太孤独了,尤其是像他这个年纪,想找个能说知心话,且还能说知心话的人,实在太难了。
其实李青也没插上几句话,大多都老朱在说,他只是个聆听者。
朱元璋抿了口茶,笑道:“像你这样医术高超,又武艺高强的人,身子骨都很好,应该能活许久许久,答应咱一件事,好吗?”
看着满头白发,一脸褶子的老朱,李青也唏嘘不已,老朱真没几年好活了。
前半生在生死边缘徘徊,后半生耗尽精力的玩弄权术,还能活这么大岁数,已经很不容易了。
李青轻轻点头:“皇上请说。”
“余生,帮咱好好看着它,它还年轻,甚至还稚嫩,离繁荣昌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你但凡能帮一把,就尽量帮一把。”
“臣遵旨。”李青拱了拱手。
朱元璋见他如此爽快,狐疑道:“你莫不是给咱画饼吧?”
“……臣赤胆忠心。”
“那就好。”朱元璋哼道,“咱跟你画的饼都做到了,你小子要敢负咱,好不了你。”
李青含笑点头,又聊了一小会儿,起身告退。
“回去找蓝玉喝场酒。”朱元璋叮嘱道,“好好开导开导他。”
“臣明白。”
……
梁国公府。
门匾已经从‘凉’换成了‘梁’,阖府上下一片喜气,蓝玉的妻妾、子女,都在前院庆祝,门口还有鞭炮燃放后的纸屑,跟过年似的。
“见过永青侯。”蓝玉长子迎上前,拱手一礼。
李青抱拳还礼,问道:“令尊不在府上吗?”
“在的,永青侯稍候,晚辈这就去请父亲。”
时间不长,蓝玉一脸阴沉地走出来,见到李青,神色略显尴尬。
“走,进屋说话。”蓝玉上前拉着李青的手,朝儿子道,“兔崽子,快去准备好酒好菜。”
“是,父亲,孩儿这就让人准备。”
……
两人来到客堂坐下,蓝玉一脸惭愧:“李兄弟,这回是老哥连累了你。”
李青苦笑,装作一副受害者嘴脸,“谁知结果会如此。”
“唉……!”蓝玉叹了口气,心里暖暖的,“兄弟仗义之举,蓝玉铭记在心,你不用担心,就算朱允炆日后登基,有为兄在,他动不了你一根手指头。”
蓝玉确实感动,昨夜李景隆也去了,李青不帮李景隆,却与他站在一起,为了他,抛弃了中立立场。
这份人情,不可谓不大!
是人就有缺点,但也有优点,蓝玉一身臭毛病,但却极重情义。
他心里不是滋味,歉然道:“本来老哥是想拉兄弟你一把,谁料到……唉!
真不知皇上是咋想的。”
李青知道老朱咋想的,但他不能说,只好反过来安慰蓝玉。
不料这么一搞,蓝玉更是难受,觉得亏欠李青太多。
蓝玉正色道:“老弟,以前咱们虽然闹过别扭,但老哥心里还是认可你的,老哥不是不知好歹的人,捕鱼儿海那一战,你的功劳有多大,我心里敞亮着呢;
我蓝玉,只服有本事的人,不过某些只会瞎逼逼的,我可不惯着他。”
李青知道蓝玉说是谁,劝道:“不看僧面看佛面,就算看在皇上和老将军的面子上,还是不要闹得太难看;
他年纪小,跟他置气只会拉低你的身份。”
“昂。”蓝玉闷声道,“其实我和李景隆也没啥仇,只是单纯的瞧不起他,嘛本事没有,只会依仗父荫,还他娘喜欢瞎逼逼;
搞的自己跟多牛似的,其实啥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