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08章

    “是,孙儿记住了。”朱允炆磕了个头,眼泪直流。

    朱元璋缓了口气,又道:“兵部左侍郎齐泰,是洪武十七年乡试解元,此人为官清正廉洁,你登基后可引为心腹,此人可重信…咳咳……”

    朱允炆连忙扑上前,为他抚着胸口,点头保证,“孙儿记住了。”

    好一会儿,朱元璋止住了咳嗽,又补了一句:“不可重用。”

    第161章

    洪武·崩

    朱元璋喘了几口气,继续道:

    “黄子澄洪武十八年的会试会元、殿试探花,侍读东宫…咳咳,他也是你的老师,此人也可引为你的心腹,可重信,不可重用;

    还有一个在教学的方孝孺,此人是宋濂的学生,聪明好学,为人正直刚强,

    为同辈人所推崇,在儒学生员中威望甚高,亦可引为心腹。”

    朱元璋叮嘱道:“此三人都胸有才学,清正廉洁,需把他们高高抬起来,有他们助于你,管理文臣会轻松很多;

    然,才学并不代表能力,知道吗?”

    “孙儿知道了。”朱允炆婆娑着泪眼点头,怯怯道,“皇爷爷,有可重用的人吗?”

    “当然有了。”朱元璋脸上露出一丝笑意,“蓝玉可重用,关外局势如此,恐怕十年之内,便要大战了;

    允炆,你记着,三军主帅之位,唯蓝玉一人!

    他虽是允熥舅公,但更是咱大明的梁国公,这几年他改变了很多,大规模用兵除蓝玉不做第二人选;

    但…为保险起见,蓝玉可重用,却不可重信!”

    “是,孙儿记下了。”

    朱允炆认真点头,随后又问道:“爷爷,那李景隆呢?”

    当初争嫡,老表那般拥立自己,他心存感激。

    而且,李景隆和蓝玉不同,他既是朱允熥的老表,也是他朱允炆的老表,可以说,李景隆和所有朱家第三代都是老表。

    因此,朱允炆对其只有亲切,没有排斥。

    “李景隆自然是可重信的,至于要不要重用……”朱元璋沉吟片刻,“前期出兵,让他跟着蓝玉好好学学;

    文忠那般天才,想来他也不差!”

    “孙儿记住了。”朱允炆点头,而后又问,“那可重用,又可重信的人有吗?”

    “李青!”朱元璋目泛异彩,“此人淡漠名利,做事果敢,能力出众,忠心为国,为人通透……”

    “孙儿会重用、重信他的。”

    朱允炆见爷爷夸起来没完,脸都憋红了,连忙答应下来。

    他还是第一次听爷爷如此盛赞一个臣子,不由记在了心里。

    这些年来,他多少也听过李青的事迹,知道的确是个有本事的人,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辅助过父亲处理奏疏。

    他知道李青虽然刚涉足朝堂,但对朝政已经相当了解。

    “皇爷爷,还有吗?”朱允炆问。

    朱元璋望着满脸泪痕,没多大主见,却贪心的孙子,心里涌起一阵无奈、悲凉。

    不禁怀疑,将这偌大的江山交给他,真的正确吗?

    他能做好一个皇帝吗?

    他能做一个好皇帝吗?

    老朱不知道,他也明白,自己不会知道了。

    终是不放心,老朱强撑着道,“快,快去唤李青来。”

    ………………

    永青侯府。

    李青靠在躺椅上,怀里搂着红袖,嘴上说着绵软情话。

    尽管锦衣玉食,尽管无忧无虑,但她终是过了青春年纪,看着依旧美丽,却也不可避免的有了皱纹。

    很细微,不仔细瞧,根本看不到,但她很自卑,甚至开始有些抑郁。

    “先生,妾老了。”红袖贴在他的胸口,泪光盈盈,“妾不能侍奉先生了。”

    “哪呀,分明还年轻着呢。”李青温声道,“男人四十一枝花,女人亦如是,再说了,你不是还没到四十嘛。”

    “可…唔唔……”

    李青吻得很轻、很温柔,却也很激..情,红袖逐渐释怀,搭上他的脖子,热烈回应着。

    小桂子火急火燎地赶来传旨,一进门就见如此香艳一幕,也给整愣住了。

    但他很快回过神来,也顾不上会不会得罪李青,直接打断道:

    “哎呦我滴侯爷呀,别亲嘴儿了,快…快去皇宫吧,皇上他…他着急见你,十万火急呀。”

    正在忘我的两人被惊醒,红袖脖子根儿都红了,连忙起身一礼,“妾身见过钦差大人。”

    小桂子顾不上搭理她,一把拽住李青,急迫道,“侯爷,快,快呀,晚了就来不及了。”

    “来不及……嘶。”李青倒吸一口凉气,匆忙道,“丫头,晚上先生再收拾你。”

    说罢,急吼吼地往外面冲去,小桂子都撵不上。

    红袖痴痴望着先生离去的方向,脸上露出许久未见的喜悦神情。

    只一句‘丫头’,就把她的心融化了。

    ~~~

    李青不敢丝毫耽搁,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进了宫。

    纵然他速度足够快,但赶到乾清宫时,老朱也已到了弥留之际,眼神都变得迷离起来,仍在强撑着。

    李青顾不上行礼,直接奔到床边,轻声道,“皇上,臣来了。”

    “来,来啦。”老朱强撑着的身体逐渐放松,手却紧紧握着李青,吃力道,“李青,答应咱一件事。”

    “皇上你说,臣定当照办。”李青郑重道。

    朱元璋呼哧呼哧喘了一阵儿,艰难道:“帮咱护着它,护好它,要让它…让它好好的。”

    “臣一定会护着他。”李青保证道,“竭尽全力的护着他。”

    老朱欣慰的点点头,但生性多疑的他,还是有些不放心,他知道李青信奉道教,带着祈求口吻:“你…你能不能发誓,对你的祖师发誓。”

    “好,我发誓。”

    老朱一辈子都在操劳,到了生命尽头,李青不想他带着不安离去,当即发誓:

    “诸天祖师见证,若李青违背誓言,身死道消,三界除名!”

    “好,好好……”

    老朱彻底放了心,紧紧握着李青的手渐渐松开,脸上带着释然、祥和的笑,眼神逐渐涣散。

    呢喃道:“咱要去见妹子了,要去…见标儿了,

    标儿,咱…咱再也不会让你郁郁了,父皇…让你郁郁数十载,父皇对不起……”

    干枯的手无力垂下,晶莹的泪花定格在眼眶里,模糊了那本就浑浊模糊的眼睛。

    大明洪武皇帝,一代传奇,就此长眠。

    李青神色黯然,这个叱咤风云、杀伐果断的传奇帝王,终究是没能逃过岁月的侵蚀。

    岁月如刀,刀刀催人老……

    “皇爷爷……!”

    朱允炆悲恸嚎啕,泪水决堤而出,哭声响彻大殿。

    殿外的小黄门听到动静,不敢怠慢,连忙赶了进来,待看到皇太孙哭的死去活来,皇上躺在那儿一动不动,立即明白发生了什么。

    一个个跪倒在地,满脸悲怆,嚎啕大哭。

    少顷,小桂子火急火燎地赶来,见此情况,一屁股跌坐的地上,嚎啕不止。

    他是皇帝的贴身太监,身上还肩负着一些使命。

    于是,他说了一句,其他太监不敢说的话。

    小桂子声音带着哭腔和尖锐,撕心裂肺的悲恸大呼:“皇上…驾崩啦……!”

    声音自大殿响起,传的好远,好远……

    消息传的很快,不到半个时辰,群臣便披麻戴孝地来到乾清宫殿前广场,呼呼啦啦跪了下来,一个个涕泗横流。

    一个时辰后,朝官尽皆赶到,群臣自觉分文武跪成两排,声泪俱下,长哭不止。

    哭声如杜鹃啼血,听者落泪,闻者伤心……

    整座皇宫渲染着悲伤,哭声一浪接着一浪,无论上下尊卑,男女老幼,所有人尽皆跪倒在地,悲怆大哭。

    不多时,小桂子带着哭腔的尖锐声音,在殿外响起:

    “哭……!”

    群臣大声嚎啕,如疾风骤雨。

    “停……!”

    疾风骤雨立即转变为和风细雨,改大哭为啜泣。

    如此往复……

    李青心里有股说不出的憋闷,不是很悲伤,却相当难受。

    整个人都变得失魂落魄,师父、红袖、怜香、婉灵、小胖……一个个熟悉的面庞,挨个在眼前浮现。

    他们在一点点变化,一点点变老……

    第162章

    卷终感言(致读者)

    首先:感谢宝子们的喜欢和支持,青红拜谢!

    青红一定不骄不躁,再接再厉,接下来的每一卷都用心写,不水文。

    这本书目前的成绩,比青红预估的要好不少,再次感谢大家!

    ————————————————————————

    其次:集中解释一下,评论区的问题。

    1:主角圣母,长生就该无情。

    答:主角也是人,是人岂会没有情感?

    作为现代社会的三好青年,穿越古代,且已生活十年,目睹了民间疾苦,在有希望,有可能改变的情况下,努力一把不是很正常吗?

    我想,若是换成宝子们是主角,也不会眼睁睁看着它一点点衰退,一点点糟糕,对吧!

    2:情节太过平淡。

    答:这个青红承认,这本书不是拉仇恨、装逼、打脸的爽文。

    一穿越就改革,一入朝就震惊朱元璋,这样的文,想必宝子们都有看过,爽,固然爽,但爽过也就过了,经不起推敲。(小声逼逼:青红上一本就是。)

    而且那样会显得朱元璋很呆,显得古人很傻。

    3:主角没有改变历史。

    答:首先,这本书并不是那种大改历史的文,其次,还是改变了一些,大明宝钞到了洪武后期,就开始大幅度贬值,朝廷的滥印导致了很严重的通货膨胀,而文中的大明宝钞,则依旧坚挺,且购买力,有所加强。

    这已经是很好的改变了!

    4:还不如看正史。

    答:正史多枯燥呀,哪有青红好看(*^▽^*)

    其次,肯定不会完全按照正史来,但大方向上还是尊重历史的,青红真正想输出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古人,写写大明的历史,写写大明的风流人物(不局限皇帝哦。)

    最后:正所谓众口难调,一本书总有人喜欢,有人讨厌。

    看到褒奖的评论,青红会很开心,看到尖锐的评论,青红也会很失落,甚至有时候会自我怀疑。

    总之,青红会努力,争取让更多的人喜欢!

    ————————————————

    卷终感言:

    本来这一卷的预定字数是在60万左右,结果只写44万,中间砍掉了很大一部分剧情。

    主要是觉得太拖节奏,毕竟是长生文,不是只有洪武一朝。

    青红不愿拖沓,但也不会为了赶进度而赶进度,会一点点的推进剧情,在保证精彩的情况下,写得细腻些。

    最后说说小h诗的事,不是青红不愿写,而是写了过不了。

    《洪武·崩》这一章是昨晚发的,结果就因为接个吻,一直审核到今日清早才过。

    而且,平台的审核是动态审核,不是过了就没事儿了,以后还会复审,之前好几章的小h诗都驳回了,青红还得一点点改。

    青红也没办法,另外,大家也不想这本书被下架吧?

    好了,絮絮叨叨了这么久,最后正经点:

    真诚感谢宝子们的支持,要是没有你们,青红啥也不是。

    感恩……!

    ————青红!

    第1章

    富贵险中求

    “殿下,反了吧!”

    密室内,道衍语气诚挚,面带急迫,“天时已到,先皇刚下葬,新皇也才刚登基,根基不稳,再找不到比这还好的机会了。”

    他确实急了,今年他已六十有三,不再年轻,甚至可以说很老了。

    这是他施展胸中抱负最后的机会,也是最好的机会。

    “殿下,富贵险中求啊!”

    道衍的话好似有某种魔力,听的朱棣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但他终究不是那个洪武十五年,只有二十出头,意气风发的朱棣了,他都快奔四十了,不会再因为一句‘白帽子’的戏言而冲动。

    他朱棣不是朱元璋,不是淮河西边的穷苦百姓。

    他是藩王,是大明皇室宗亲,镇守一方的藩王,荣华富贵享用不尽。

    他有豪华的王府,有自己的军队,有老婆,有孩子;长子朱高炽已成婚,儿媳也怀了身孕,用不太久,他还会有孙子。

    造反?

    代价太大了!

    而且,成功的希望……几乎为零。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