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35章

    七日后,织造局正式开工。

    纺织工人按时报到,李青将这些人按擅长的工序分班,而后一步步跟进。

    桑蚕、织机、染料,都是从富绅那儿收购的现成货,省了很大功夫,织造局跳出繁琐的工序,直接从煮茧抽丝开始。

    这段时间,李青恶补了相当多的织绸知识,他虽不会织,却很懂。

    试生产阶段,只让老手做,自己在一旁挑毛病、提意见,顺便给不太熟悉的工人讲解注意事项。

    忙活了半个多月,当李青看着蚕茧,一步步变成精美的丝绸,浓浓的满足感、自豪感,油然而生。

    迄今为止,唯有华夏,唯有大明,方可织出如此华美之物。

    这花纹、这颜色、这手感……李青轻轻抚摸着,不禁感叹:“这才是奢侈品,真正的奢侈品。”

    他有绝对自信,如此华物,一经销往海外,绝对让那些外国佬发狂。

    这样的东西,海外诸国根本做不出来,价格几何,大明说了算。

    此外还有瓷器、茶叶、香料……想到这些,李青心花朵朵,大把大把的银子啊!

    一个月后,织造局进入正轨,但李青依旧很忙,忙着跟进度、把关质量,还有…带太监。

    没办法,老四不放心文臣,让太监管织造局,他也只能整日带着群没把儿的,手把手的教。

    好在这些人虽没啥学问,但个个机灵,李青教起来也没太费劲儿。

    三女陪他一起,住进了织造局,白天帮些忙,晚上也能帮些忙。

    有时在厢房里,有时在办公房里,总的来说,日子很是滋润,有忙有闲。

    跟了两个多月,进入盛夏,见一切进正轨,李青这才撂下挑子,回去享受生活。

    六月份儿天,金陵燥热难当,好在有冰块儿,倒也不算难熬。

    ……

    李青半靠在躺椅上,支上根鱼竿,小桌上冰镇西瓜、酸梅汤,渴了整一口,舒爽惬意。

    “先生,鱼儿咬钩了。”婉灵小声提醒。

    李青从瞌睡中清醒,手腕一抖,一条肥美的鱼儿被提了上来。

    取下鱼儿放进竹篓,李青起身笑道,“一共三条,一条清蒸、一条红烧、剩下一条炖个鱼羹,午饭有着落了。”

    婉灵莞尔,“就吃鱼呀?”

    “那丫头你想吃啥?”李青笑问。

    “嗯……”婉灵想了想,“先生上次做的那什么皮蛋,还有吗?”

    “有啊!”李青一手提着竹篓,一手牵着她往回走,“你不是说看着就没胃口嘛。”

    “哎呀,看着不咋好看,吃起来还挺好吃嘞。”婉灵笑嘻嘻道。

    李青哑然失笑,“想吃的话,亲先生一口。”

    “有人呢。”

    “那你想不想吃?”

    “木嘛~”

    一股风来,吹动她的青丝,轻扬起翠色褶裙,佳人不再青春,却依旧倾城。

    午饭其乐融融,吃吃饭、聊聊天儿,李青的话变多了,甚至有些唠叨,一口一个丫头的叫着,三女欢喜。

    弹弹琴、下下棋,毒辣的日头渐渐消退,李青领着她们出门逛逛街,买些衣服、首饰、胭脂水粉;

    三女在成衣铺挑挑拣拣,给自家先生选衣服,温馨且轻松。

    但总有些人,他看不惯李青享受,比如:朱老四。

    朱棣见李青整日吃喝玩乐,就气不打一处来,朝廷的俸禄可是不间断的发放,不干活哪行?

    于是,给他找个活干。

    ——编书!

    御书房,李青听完朱棣布置的任务,果断摇头:“皇上,臣没文化!”

    “放屁,你小子就是懒。”朱棣果断不信。

    “皇上你是知道的,臣没有功名。”李青无奈道,“解缙、黄淮、金幼孜……他们哪个不比臣强啊?”

    他真不是偷懒,文采这块儿他的确不在行,至于后世所学……都他娘的早忘了。

    即便有些理论还记得,但在这毫无基础的时代,也难以派上用场。

    “皇上,让我做事还行,让我写书……真是难为臣了。”

    写书太痛苦了,他是真不想写!

    朱棣见他实在抗拒,也没强人所难,没好气道:“成吧,但你不能老闲着,朕开给你的俸禄,可是和国公一个级别,你整日不干活,良心不会痛吗?

    你对得起你俸禄吗?”

    巴拉巴拉……

    李青被他吵的脑仁疼,于是反过来给他安排了活:“皇上,关外局势需要多多注意,如今锦衣卫已经壮大,不妨派锦衣卫去漠北打探军情,为以后北伐做准备。”

    “嗯,有道理。”朱棣点头,“要不你去?”

    “不合适,这不合适……”李青连连摆手,只好主动揽活,“臣想去龙江船厂看看,皇上欲创下丰功伟绩,没有钱可不成,你说是不是?”

    “嗯,也行。”朱棣点头,“只要别整日在家闲着就成,你这个年纪,怎么闲得着呢?”

    “……”李青无奈道,“皇上,你是知道的,臣不比你年轻。”

    朱棣斜睨了他一眼,“但朕看你…身子骨好着呢,不亚于年轻小伙一十八,看着且活呢。”

    第13章

    持续画饼

    朱棣看着精神头依旧的李青,满脸艳羡,“说起来,朕还挺羡慕你的,还有心情、精力玩儿女人,不像朕……整日累的跟个狗一样。”

    “呃……”李青干笑,这话他还真不好接。

    “对了,你这是咋保养的?”

    “早睡早起,锻炼身体。”

    “放屁。”朱棣果断不信,“让你上个早朝跟要你命似的,你会早起?”

    李青讪讪道,“皇上你忘了,臣可是医生啊!”

    顿了顿,试探道,“皇上若有难言之隐,臣帮你看看?”

    “滚——!”

    “……好哒。”李青转身就走。

    “等等,回来。”朱棣叫住他,讪讪道,“那什么,调养一下也是好的,朕这些年征战厮杀,身体损伤的厉害。”

    李青点头,“皇上请坐,让臣给你号号脉。”

    “昂。”朱棣坐下,抬起一只胳膊。

    李青搭上他手腕,眉头习惯性地皱了起来。

    “朕觉着身体还行啊!”医生皱眉没人不怕,饶是朱棣,也不能免俗。

    “皇上身体无碍。”李青笑道,“只是岁数大了些,没有年轻时精力旺盛了,纯属正常。”

    “那你皱的什么眉?”朱棣没好气儿道,“吓朕一跳,有没有办法让朕恢复年轻小伙一十八?”

    “……臣开个方子,皇上按时服药,会有显著提升。”李青道,“不过…皇上还是以国事为重才是,女色伤人……”

    “用你教?”朱棣不悦道,“赶紧开方子。”

    李青提笔写下一个固本培元的方子,而后道,“一日一次,一个月即可。”

    “昂。”朱棣将丹方收进怀中,又问:“你有没有办法,让女人的脾气变小啊?”

    李青一听就明白了,好笑摇头:“皇上你是天子,还怕她一个……咳咳,皇后娘娘善解人意,岂会乱吃醋?

    皇上你多心了。”

    可怜堂堂永乐大帝,还得背着媳妇偷吃,着实憋屈。

    朱棣脸上一热,强行挽尊:“好笑!朕会怕她?

    唉…朕只是不忍她难过罢了。”

    朱棣叹了口气,“女人啊,上了岁数就会变得自卑,朕是不想冷落了她,这不是怕。”

    “这是爱!”李青接言,一脸叹服,“皇上用情至深,臣万分钦佩。”

    老四和老朱一样,都怕媳妇儿。

    不同的是,马皇后温柔、贤惠、且大度;徐皇后温柔、贤惠、且貌美,却多少有些傲娇属性。

    但架不住老四就吃这套,这种事儿,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他一个外臣自不好说什么。

    朱棣的子嗣不算多,至少比老朱差远了,半数以上都是徐妙云生的,由此可见一斑。

    要说徐妙云不拈酸吃醋,李青是不信的。

    朱棣脸色讪讪,替媳妇儿找补道:“其实皇后还是很温柔的,不是你想的那样。”

    李青好笑点头,不得不说,老四是真爱媳妇儿。

    ……

    聊了会儿养生之道,朱棣叹道:“李青,朕心里一直有根刺,你知道吗?”

    “什么啊?”

    “建文!”朱棣目光灼灼道,“别装了,朕知道,就是你把他藏起来了。”

    李青无语:“那皇上不如把臣抓进昭狱,兴许一顿大刑伺候,臣就全招了。”

    “你……”朱棣目光带着祈求,“朕答应你,绝不杀他,只要你能让我们见一面就成。”

    “抱歉,臣真不知道。”李青一脸坦然,“皇上,你为什么就认为是臣把他藏起来了呢?”

    “因为你重情义。”朱棣冷哼道,“朕有种直觉,建文失踪,就是你他娘干的好事儿。”

    “真不是我。”李青没好气道,“皇上爱信不信。”

    朱棣气道:“好,到时候朕要是找着他了,定将他碎尸万段。”

    “皇上你开心就好。”

    “……”朱棣狐疑道,“真不是你?”

    李青无奈点头,“皇上现在贵为天子,藩王、臣子、天下百姓都已认可,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他不理解道:“皇上,你在怕什么呢?”

    “朕确实怕。”朱棣苦涩坦言:“实不瞒你,我做梦都是建文杀上门来,然后把我一家押上断头台,我还梦到太祖皇帝……

    李青,你知道吗?

    从我进入京师的那一日起,我没睡过一个踏实觉,几乎每晚都被噩梦惊醒。”

    朱棣眉宇间带着深深的疲倦、忧惧,“这个位置是抢来的,不光彩,我怕以后再被人抢去,我还怕以后到了地下,父皇他不认我,不理我……”

    “不会的,太祖皇帝不会怪你的。”李青安抚道,“太祖皇帝看重的不是建文,而是大明江山。”

    李青画了一张大大的饼,“只要皇上好好干,千秋万世以后见了太祖,他反而会以你为荣。”

    “真的吗?”

    “真的。”李青重重点头。

    说实在的,看着这模样的朱棣,他心里也起了几分恻隐之心。

    但他知道,一旦让朱棣得知朱允炆的消息,那么,小小朱即便长了一百颗脑袋,也不够砍的。

    “评判一个帝王的好坏,不是看私德,而是看功绩。”李青持续画饼,“皇上缔造一个盛世出来,千秋万世以后,便是地下的那些个皇帝见了你,都得礼敬三分,得管你叫哥。”

    巴拉巴拉……

    朱棣眸中的忧惧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雄心勃勃,整个人像是被吹足了气的皮球,干劲儿满满。

    他豁然起身,胸膛剧烈起伏,黝黑的脸色变得潮红:“说的好!”

    这一番大饼下来,喂的朱棣五饱六饱,干劲儿十足。

    好一会儿,朱棣才从激动中平复下来,“你退下吧,朕要处理公务了。”

    李青含笑点头:“臣告退。”

    ……

    李青回家享了几天清福,便去了龙江船厂。

    船厂占地近千亩,工匠更是数不过来,但李青逛了好一会儿,却没看一艘舰船。

    这不禁让他大感意外,船厂几乎是和织造局同时开始,那边都正常生产了,这边儿怎么一点进度都没有。

    辗转找到三宝,李青向他提出疑惑。

    三宝苦笑,“造宝船哪有那么容易啊,先生请跟我来。”

    来到三宝日常办公的房间,三宝取出宝船图纸,“先生你看,这就是我们大明要造的宝船。”

    李青接过,在桌子上展开,待看清宝船所有构造,不禁大吃一惊。

    “我滴个亲娘咧,这也太大了吧?”

    舰船足有四层,船上光是桅杆就有九根,可挂十二张帆。

    船锚近五千斤重,宝船尺寸更是惊人,长四十四丈,宽一十八丈,预计吃水深度,高达两丈半。

    仅吃水深度,就赶上后世两层楼了,整艘船下来几乎顶得上半个航母。

    李青咽了咽唾沫,讷讷道:“三宝,这么大的船,能造出来吗?”

    “理论上是没问题的。”三宝点头,“这图纸是数十个顶级船匠,花费三个月才设计而成,造是绝对能造出来,但造价也会很大。”

    三宝吁了口气,“造宝船最大的问题就是木材,按照那些船匠的说法,得用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柚木、杉木,等不易变形的上好木材;

    光是木材的寻找、砍伐、运输,就要花费大量钱财、时间。”

    李青问道:“大概需要多久?”

    三宝想了想,“按照皇上要求的规模、数量,全部造好,快则一年半,慢则两年半。”

    李青点头,又看了看图纸,仍是觉得震惊。

    太大了!

    这时代可没有火车,运输是一大难题,效率低的令人发指,这么一艘船下来,得花多少钱啊?

    “三宝,具体花费有算过吗?”

    “这个还真没算过,也没法算,造好了才知道。”三宝挠了挠头,“不过皇上说了,没钱就找他要,钱不是问题,活干好就成。”

    “对了先生,你那边儿的织造局如何了?”

    “已经进入正轨,并开始规模化生产了。”李青笑道,“不过,主要就看你这边儿了。”

    三宝苦笑道:“我也想快点儿,但问题是快不起来啊,要是为了赶工期,耽误了质量,那后果不堪设想。”

    “说的是。”李青点头,“走吧,带我参观参观这龙江船厂。”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