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78章

    他也指望着三宝来缓解大明财政呢。

    李青不禁感叹:有明一朝,再无太监能及得上三宝半分,甚至历朝所有太监,也没一人能比肩三宝。

    说实话,太监做到三宝这个份儿上,已经到了头。

    一刻钟后,三宝在万众期盼的目光中,来到广场。

    小胖起身迎上前,群臣见状,也纷纷起身。

    “微臣参见太子千岁!”

    “免礼。”不待三宝下拜,小胖便稳稳托住他,轻声道:“辛苦了。”

    “太子殿下客气,这是臣的职责。”

    重新踏上故土,看到故人,三宝心情激荡,黝黑且粗糙的面孔上,一片潮红。

    李青走上前,拍了拍三宝肩膀,笑道:“大家都等着你回来呢。”

    三宝微笑点头,压抑着内心激动,拱手道:“见过永青侯!”

    接着,文臣武将先后上前寒暄。

    三宝是打着宣扬国威的旗号下的西洋,严格来说,他做的是文官的活,不过,他出海又带着数万水师,从这方面来说,他干的是武将的差事。

    三宝文武通吃。

    不过,三宝在武将中吃的更开,因为靖难之役,他也参与在其中,和不少靖难功臣都熟识。

    好一通寒暄,百官才返回席位。

    又过了一会儿,朱棣、徐妙云联袂而来。

    群臣屁股还没坐热,连忙起身行礼:“臣等拜见吾皇万岁,皇后千岁!”

    “众卿平身。”朱棣挥挥衣袖,牵着媳妇儿来到正席坐下。

    接着,朝三宝招了招手,“三宝,过来坐。”

    三宝迟疑了一下,恭声应是,腼腆地来到正席坐下。

    见主要人物尽皆到位,小胖扯着嗓子喊道:“开席!”

    不多时,太监宫女端着菜肴上来,川流不息。

    李青悄悄挪了挪椅子,离小胖远些,离三宝近些。

    “三宝,这次收益如何?”李青问了个所有人都关心的问题。

    闻言,朱棣、附近的大臣,都竖立耳朵,满心期待。

    虽然连续施行了清丈田亩、摊丁入亩政策,但短期根本看不到收益,大明现在都快揭不开锅了。

    三宝朝朱棣拱了拱手,温笑道:“仰赖皇上如天之德,这次收益更大,相比上次出海,提高了三成!”

    呼~

    所有人都放下了心,有钱了,终于有钱了。

    第76章

    分赃不均

    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需要钱,没钱什么事儿都做不成,可以说,三宝的回归给所有人一针强心剂。

    朱棣嘴角一勾,露出一抹邪笑,六部大佬见这架势,心都提了起来。

    当今皇帝的花钱能力,他们再清楚不过,就是个存不住钱的主,可不能再让他霍霍了。

    户部尚书夏原吉率先发言:“皇上,据臣所知,山.东、河.南,两省数地遭遇旱灾,为百姓计,臣恳请皇上留作一部分钱粮,应对可能出现的灾荒。”

    朱棣顿了一下,问道:“大约需要多少?”

    “至少二百万两。”夏原吉知道有钱了,故意多要了些。

    “允了。”朱棣点头答应,扣去二百万两,也不怎么影响他的大局。

    而且,三宝带回来的这些东西,还需户部运作、消化。

    其余几部大佬见此,紧随其后。

    吏部尚书蹇义,起身拱手道,“皇上,近一年来,大明官员的俸禄都是一半米、一半钞,甚至钞过于米,家里殷实的官员还好,但条件一般的官员实在是……艰难度日。”

    他说的是实话,各地官员的意见都很大,之前国库紧张,他也没办法,现在有钱了,他自然不想再承受压力。

    官员不敢骂皇上,但暗地里没少骂他这个吏部尚书,蹇义硬着头皮道,“还望皇上恢复旧制,以实物发放俸禄。”

    其实洪武朝时期,也有部分俸禄是宝钞发放,不过占比不大,且那时宝钞购买力坚挺,官员丝毫不受影响,但随着朱棣超发宝钞,官员们就受不了了。

    朱棣脸上一热,恨恨的瞪了蹇义一眼,“大概需要多少。”

    “二百五十万两。”

    你咋不去抢……朱棣脸都黑了,强忍着拍桌子的冲动,“你倒是说说,怎么就用的了这么多?”

    “皇上,大明文、武、官、吏……林林总总加起来近四万人,改换实物发放后,月俸大约需要额外支出近二十万两。”

    怕皇上不信,蹇义举例道,“七品官的月俸七石,现在是六成钞,四成米,若全部改换实物后,一个七品官一个月,就要额外支出四石米;

    现在宝钞白银不对等,四石米只需白银二两,越往上补发的越多,当然,越往下补发的越少,再加上一众公侯……真就是这个数。”

    这还不算上各地藩王,当然,这些皇室宗亲啥事儿不干,蹇义也不想算上他们。

    朱棣的脸色阴沉,却又无法发作。

    他明白自己的一系列的政策,已经严重侵犯了大多数官员利益,若是有了钱还抠搜官员俸禄,甚至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届时,得罪的可不只是文官,连武将也得罪了。

    朱棣吁了口气,“就算一个月需多出二十万两,又何需二百五十万?”

    蹇义拱手道:“皇上,国库一直入不敷出,如今虽改制革新,然,并非能立竿见影,至少需要一年,甚至更久才能缓过来。”

    看着众官员期待的眼神,朱棣脸色难看地点点头:“允了。”

    这时,工部尚书起身道:“皇上,浙西洪水虽得到治理,却仍有隐患,眼下汛期到来,老旧河堤岌岌可危,只能勉强支撑,还望皇上拨些钱,重修河堤,防患于未然。”

    “需要多少钱?”朱棣咬牙道。

    工部尚书见皇上脸上写满了不高兴,也不敢漫天要价,斟酌道:“国库不富裕,暂时修两处要塞便可,一百五十万两就成。”

    这时代,基础建设最是烧钱,他要的确实不算多。

    可朱棣依旧难过,短短片刻,就去了六百万,他能不心疼吗?

    他要做的事儿,可是一件还没干呢。

    但若因没修河堤,造成浙西大发洪水,那损失的就不止这点儿了,“允了。”

    “皇上英明!”工部尚书喜形于色。

    “皇上!”礼部尚书起身,拱手道:“臣也希望……”

    “想好了再说。”朱棣语气冰冷,已经有些玩不起了。

    礼部尚书心中一凛,讪讪道:“皇上明鉴,如今四海来朝,为体现我天朝……”

    “说人话!”

    “臣恳请皇上,修缮一下宴飨司、主客司、仪制司、精膳司……对了,还有国子监,也需要修缮一下。”

    工部尚书一见来活了,立即拱手道:“臣附议!”

    李青见这些人,一个赛一个的要钱,连忙道,“皇上,接待使臣的使馆,无需大力建设,即便要建,也应当建在新都。”

    “嗯,李爱卿言之有理。”朱棣总算听到一句知心话,脸色稍稍缓和了些,瞥了眼礼部尚书,“修缮一下主客司、国子监便可。”

    礼部尚书无奈点头,暗暗后悔下手晚了,“皇上,这些需要……”

    “别说话,朕说个数。”朱棣伸出三根手指,“三千两。”

    礼部尚书:“……”

    人家都是上百万,到我这儿上万都没有,这不是欺负人嘛……礼部尚书憋屈得不行,“皇上,三千两……能干啥呀?

    修缮个寺庙都不够啊!”

    “那朕再给你加点儿。”朱棣伸出一根手指,“一万两。”

    “皇上……”

    “坐下!”

    “……臣遵旨。”

    李青见刑部尚书也想趟趟浑水,忙道:“皇上,臣有本奏!”

    “咋?你也要钱?”朱棣双目喷火。

    “不是。”李青提醒道,“虽然这次收获颇丰,但之前的稀罕物,如今已经不那么稀罕了,也就是说,这些海外宝物到头来,可能还不如上次赚的钱多,除去这六百万两,估计也没剩下太多;

    再算上织造局、瓷窑……开销,估计也就堪堪够用,时不宜再开支了。”

    闻言,朱棣脸色更加难看,破罐破摔道:“花吧,都花了吧,一个子儿也别留!”

    不患寡,而患不均!

    眼下就是这情况,没钱的时候,朱棣想做的事儿做不成,现在有钱了,他想做的事儿还是做不成,那钱不是白来了嘛?

    朱棣这个气呀!

    “啪——!”筷子往桌子上一拍,他冷着脸起身,“太子主持宴会,朕饱了。”

    他是给气饱了,别说加大力度建都了,连造宝船的钱都没了,能不气嘛。

    说罢,朱棣也不理会群臣,牵着媳妇儿就往回走。

    群臣起身恭送,六部大佬心情忐忑。

    刑部尚书脸色最是难看,心说:我还没提拨款的事儿呢,皇上你别走啊!

    但皇帝明显玩不起了,他可不敢触霉头,只能自认倒霉。

    ……

    小胖待父皇离开奉天殿广场,抬手夹起王八盖子,吃着裙边:“吃,都吃,吃好喝好……!”

    群臣这才落座,吃喝起来。

    三宝小声道:“殿下,皇上他……”

    “没事儿。”小胖油乎乎的手举起酒杯,“三宝,你这次缓解了大明财政,我敬你一杯。”

    “不敢,三宝敬太子。”

    三宝饮尽杯中酒,又斟了一杯,“敬永青侯。”

    李青含笑举杯,与他共饮。

    随着帝后离席,群臣心里少了分约束,逐渐放开。

    武将划拳,文官吟诗,气氛热络。

    该说不说,读书人浪起来,武将根本不是个儿。

    什么,动动动、痛痛痛……令人血脉喷张。

    不像武将,只会说日*。

    这时代,风流属于风雅之事,并非上不了台面。

    李青听的颇为得趣儿。

    ~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李青建议道:“太子,想想办法,还是省出点儿钱来,交给皇上为好;

    他要是不痛快了,你也痛快不了,大家谁也别想痛快。”

    小胖苦笑点头:“回头我算算,挤出来一些钱给他。”

    李青叹道:“这一大摊子事儿,都需要你从中斡旋,真是难为你了。”

    “嗨~我就习惯了。”小胖满不在乎,“父皇能答应批出这么多钱,我已轻松不少,挤出一些钱,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说着,继续吃喝,招呼道:“都别客气,吃吃吃……”

    第77章

    小胖总有办法

    酒宴过后,小胖拉上六部尚书、三宝,一起去了东宫。

    “之前的拨银不作数。”小胖开门见山,“必须得省出一部分钱出来。”

    “太子殿下的意思是,我们刑部也有拨款?”刑部尚书大喜,这还真是柳暗花明。

    不料,小胖断然摇头:“刑部就算了吧,国库紧张你们都知道,等以后有钱了,该有的都有。”

    画了张大饼,小胖又道:“三宝,加十艘舰船需要多少钱?”

    三宝默默计算了一下,拱手道:“如果是大型舰船,大约需要五十万两上下。”

    “用不了吧?”夏原吉道,“据本官所知,之前的舰船均摊下来,并没有这么高的造价。”

    “夏尚书有所不知,之前那是大批量制造,加上很多船板都是借用老船船料,才有那个价格。”三宝道,“如今再造宝船,所有的都要重头再来,光是寻找木料、运送至京师,就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

    夏原吉皱了皱眉,正欲说话,李青打断道,“造船是一种投资,出一次海就能把投资补上,还大有赚头,这个钱不能省。”

    闻言,夏原吉也不再说什么。

    小胖点头:“夏爱卿,你户部能挤出多少?”

    “这个…最多能挤出二十万两。”夏原吉一脸为难,“太子殿下,百姓大于天……”

    “呵呵。”小胖揶揄道,“山河两省数地遭了旱灾不假,但税赋已经做了调整,或许会出现灾荒,但怎么也用不了那么多,

    一两银,两石米,赈济灾民用的了四百万石粮食?”

    夏原吉脸上一热,讪讪的说不出话来。

    朱棣精力都在军事、建都上面,对这些不清楚,但小胖门清,根本糊弄不过去。

    “行了,户部拿出一百万两。”小胖道,“留一百万用作购粮赈灾,绝对还大有剩余。”

    夏原吉无奈点头:“是,殿下。”

    小胖又道:“蹇爱卿说两句。”

    蹇义是个很识时务的人,也懂得做官,当即表示:“吏部可以挤出一百万!”

    “不,一百五十万。”小胖道,“上半年赋税即将进京,而且即便恢复旧制,改用实物发放俸禄,也用不了这么多;

    据我所知,咱大明的俸禄,即便是最富裕时,也不是全部发放米粮,而且,等到明年下半年,财政就会有所好转,根本不是你说的那样。”

    蹇义苦笑道,“太子的意思是……?”

    “官员俸禄改为七成米,两成绢布、棉麻……,一成钞。”小胖道,“这已经好过洪武朝最好的时候了,做人要知足。”

    “……是,殿下。”蹇义点头答应。

    接着,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工部尚书身上。

    “太子,我要的真不算太多。”工部尚书硬着头皮道,“两处河堤至少需要百万两,这还是在最理想的状态下,为保万一,撑死挤出四十万。”

    小胖蹙眉沉思片刻,“这样,我也不让你为难,拿出三十万便可,不过工程质量必须有保障,若是有了纰漏……”

    “殿下放心,质量绝对不会有问题。”工部尚书信誓旦旦。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