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11章

    “微臣将目标锁定在杨大海身上,果不其然,他就那个杨老板,据他交代,卖给他瓷器的金元宝也有人,也是内阁大学士。”

    “内阁真有出息。”朱棣赞道,“不愧是内阁,那个……内阁姓金的出来一下。”

    金幼孜来到御前,下拜行礼。

    朱棣好似没听到,朝于谦道,“还有吗?”

    “宫里的,微臣只查到这么多。”于谦拱手道,“还有就是真贼寇,以及真倭寇了,臣已整理成册。”

    于谦从袖中取出奏疏,双手奉上,小林子上前接过,转呈给朱棣。

    “嗯,做的很好。”朱棣大致看了一下,收起奏疏,这才看向三人,“杨卿可认识杨大海?”

    杨士奇抬头拱手,“臣不认识。”

    “这位杨卿呢?”朱棣问向杨荣。

    杨荣脸色煞白,“皇上,臣冤枉……”

    “别急着喊冤,先说事儿。”

    “是,”杨荣咽了咽唾沫,艰涩道,“杨大海是微臣的堂侄,也的确经营着瓷器生意,至于他参与没参与走私,微臣……是真不知道啊!”

    朱棣笑了笑,“杨卿起身回去吧。”

    “谢皇上。”杨荣大喜,连忙扣了个响头。

    刚欲起身,朱棣却道,“朕说的是另一位杨卿。”

    “谢皇上。”杨士奇磕了个头,同情地看了杨荣一眼,转身回班。

    朱棣没再理会杨荣,转而看向金幼孜,“金卿可认识金元宝?”

    “回皇上,臣的堂弟。”金幼孜回道,相比杨荣,他镇定多了。

    毕竟在大明卖瓷器又不犯律法!

    朱棣点点头,便没了下文,把二人晾在那儿,“于谦你先回班。”

    “臣遵旨。”于谦拱了拱手,转身回班。

    朱棣的目光依次在大理寺、翰林院、都查院等人脸上扫过,最后裹了裹大氅,“谁先说?”

    锦衣卫千户率先开口:“启禀皇上,臣也有收获。”

    “说。”

    ……

    大半时辰后。

    吏部侍郎,翰林学士,都察院右都御史……十余名官员,先后跪在御前。

    一个小小的贼寇走私案,一下子牵连这么多官员,可见一斑。

    朱棣没有处置,只是把他们晾在雪地里,转而开始年度总结。

    ~

    接下来的流程和往年一样,群臣向皇帝拜年,皇帝给群臣发红包,一团和气。

    只不过,御前十多人长跪不起,喜气中带着些不伦不类。

    李青等了这么久,只领二十两的红包,直呼血亏,拿了钱就想走,却被朱瞻基叫住了。

    “青伯,皇爷爷让你先去御书房。”朱瞻基低声道。

    “好吧。”

    ——

    御书房。

    朱瞻基挥退小太监,问,“青伯,你说皇爷爷这次会如何处置那些官员?”

    “不知道,看他心情。”李青端起茶杯,吹了吹漂浮在上面的茶叶,抿了一口,“味儿真不赖,回头送我二斤。”

    “这个好说。”朱瞻基爽快答应,“你先分析分析眼下情况呗。”

    “这个有什么好分析的?”李青轻轻吹着气,欣赏茶叶在杯中旋转,“杀了就杀了,不杀也不为错。”

    “啥意思?”

    “字面意思。”

    “……”朱瞻基无奈道,“那你觉得皇爷爷会不会杀?”

    李青反问:“那你觉得你皇爷爷为何让我来这儿?”

    朱瞻基怔了一下,“你的意思是……皇爷爷不准备杀?”

    李青诧异反问:“你似乎不想他们死啊。”

    “嗯,的确不想。”

    “为啥?”

    “因为他们都是我爹的支持者,且关于走私这件事儿,除了杨荣责任大些,其他人并不没有直接触犯律法。”朱瞻基道,“他们或许间接获利,但至少遵从规则,而且这些人有挺有能力的,杀了确实可惜。”

    顿了顿,“就算是杨荣,也是被动触犯律法,被堂侄拉大旗作虎皮,当然,真实情况应该是杨荣装聋作哑,抱着不作为的心态,乱中取利;

    但…人无完人,当官的哪有不贪的?

    念在他们还知道遮掩,以及,没有明目张胆地触犯律法,实在罪不至死。”

    朱瞻基认真道,“贪官是杀不绝的,太祖杀了那么多,贪腐者仍是前赴后继,已经说明一切。”

    李青放下茶杯,问道:“那你的秉政理念是什么?”

    “用能臣,而不用清官。”朱瞻基道:“在我看来,有能力者,私德亏损些也没什么,依旧可用!

    要是没能力的人,即便两袖清风,不取分毫,也一样不可用!”

    顿了顿,“当然了,吏治清明必须要做,但不能简单粗暴的杀。”

    朱瞻基压低声音道:“太祖一朝杀了数万官员,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吏治清明了许多,却也造成了政务懈怠,

    官员青黄不接,国家如何昌盛,当然,我也不是说太祖不好。”

    李青笑了笑:“明白,其实太祖施政也有偏颇之处,人无完人嘛。”

    “太祖也是你说的?”朱瞻基上纲上线,“这话也就跟我说了,要是爷爷听到,不打你廷杖不算完。”

    李青白眼翻上了天,抿茶不语。

    一刻钟后,朱棣走了进来。

    二人起身,“臣(孙儿)参见……”

    “免了。”朱棣走到正座坐下,“都坐吧。”

    朱瞻基笑嘻嘻道:“爷爷,我去给您沏杯茶暖暖身子。”

    ——好圣孙在皇帝身边的时候,小黄门都很轻松。

    朱棣就吃这一套,但仅限于大孙子。

    “李青,你这身子骨还行吗?”

    “还……不太行了。”李青指了指黄花梨木的镶金拐杖,“都用拐了。”

    “你用拐和李景隆冬天拿扇子一个样,都是为了骚包。”朱棣黑着脸,“朕有件事要你办,你去才能代表朕的态度,让那些世家大族知道轻重。”

    “去江南剿寇?”

    朱棣诧异地看了他一眼,“行啊,脑瓜子依旧好使,看来你小子且活呢。”

    “皇上,那些人……?”

    “进大牢了。”朱棣接过大孙递上的热茶,道,“先关着吧,这些人都算得上能臣干吏,杀了的确可惜,他们是铁杆太子党,等朕死了,高炽登基还能卖波人情,

    同时,也做到了敲打。”

    朱棣的确嫌弃好大儿,但终究是自己儿子,哪能不为其考虑。

    “皇爷爷千秋万世,永垂不朽。”朱瞻基一脸深情。

    二人不约而同地扭头瞥了他一眼,不约而同地收回目光,都没搭理这孙子。

    “为了大明,为了皇上,为了天下百姓……臣愿意去江南。”李青有些为难,“但……”

    朱棣沉着脸:“放心,有补贴!”

    第127章

    任务

    “皇上你让臣什么时候出发?”李青一副忠君报国模样。

    “年假结束就去!”朱棣轻抿了口茶,淡淡道,“朕可以开海禁,可以允许民间通商,但朕没开海前,他们不能走私,这股风气必须压下去。”

    “明白!”李青点头,这是帝王的底线。

    虽说皇帝并不能真的为所欲为,但至少表面上得给人一种唯我独尊的霸道。

    不然,皇权就成了笑话!

    “你这次的任务,不单单只是剿寇,”朱棣放下茶杯,“还得‘看看’诸藩王的动向,若是世家大族和藩王勾结在一起,那可真就有可能翻天了。”

    他神情忧虑,“朕这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了,哪天朕要是不在了,这些人要是闹腾起来,高炽他多半扛不住。”

    朱棣靠着靖难夺了天下,生怕别人有样学样,虽说藩王的护卫削了,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一定安分守己。

    江南不缺有钱人,一旦双方联手,后果极其严重,他们不一定成事,但绝对能搅得江山动荡,百姓民不聊生。

    顿了一下,朱棣又道:“开海禁这个口风已经放出去了,江南富绅定然未雨绸缪,难免有人暗戳戳地改稻为桑;

    目前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加快,眼下还没暴露多大问题,但未来的粮食需求定然直线拔高,粮食必须得稳住;

    还有,漠北局势不容乐观,瓦剌支撑不了太久,朕希望有个半死不拉活的它,来牵制鞑靼,却也不能真让它没了,

    瓦剌要是没了,那草原可就真统一了。”

    朱棣道:“出征也需要钱粮,未来几年,江南粮仓的地位不能有任何动摇。”

    李青点头,“我想带上于谦。”

    “可以。”朱棣爽快答应,“这次他得罪不少人,跟着你避避祸也好。”

    “还有什么要求?”朱棣问。

    李青摇头:“没了。”

    “那成,朕给你半年时间。”朱棣笑道,“半年之内务必把这些问题全面解决,届时朕重重有赏。”

    都是千年的狐狸,你跟我玩什么聊斋……李青问:“怎么个赏法?”

    “到时再说。”朱棣打马虎眼。

    李青却道:“皇上若是能提前允诺,臣的办事效率定会大大提高。”

    ……

    二人你来我往,大饼不断,朱瞻基:学到了,学到了……

    最终,朱棣许下承诺,李青心满意足地告辞了。

    ~

    大雪还在下。

    屋顶堆满了积雪,树枝也弯下枝头,几个小丫鬟清扫着院里的积雪,前脚扫干净,后脚又铺上了一层。

    丫鬟们嘴上抱怨着雪咋还不停,但脸上都洋溢着喜庆,叽叽喳喳的讨论着中午吃什么,映着喜庆春联、大红灯笼,充满年味儿。

    “不用扫了。”李青开口道,“等雪停了再扫。”

    几个小丫鬟惊了一下,见是老爷回来了,连忙行礼,“老爷。”

    “嗯,今儿过年,都去歇着吧。”李青挥一挥衣袖,“中午弄些鱼片、羊肉片、菠菜……吃火锅,把你们的那份也准备上,今儿都好好吃一顿,晚上吃饺子。”

    “是,老爷。”小丫鬟开心地飞起:真想天天过年。

    几人拂了一礼,欢快地退下了。

    李青笑笑,推门走进大堂。

    炭盆烧的正旺,上等木炭根根火红,表面凝结了层细细的白色灰沫,时不时崩出颗火星儿,没有杂烟。

    “先生回来啦。”三女拍拍手,起身迎上前。

    “内堂暖和,去里面聊。”李青转身关上门,又把一旁的窗户开大了些,领着三女进了内堂。

    内堂桌子上摆放着瓜子、蜜饯、橘子……显然,刚才在开茶话会。

    “聊什么呢?”李青笑问。

    “当然是开心的事啦。”婉灵搬了张椅子过来,怜香推着他坐下,“先生,讲讲白蛇后续呗,许仙和白蛇后来如何了,法海那老和尚有没有遭报应呀?”

    李青哑然失笑,清了清嗓子,“话说……”

    ……

    大半时辰后,李青把之前挖的坑填平,三女听到一家人团聚,心满意足。

    “真想去西湖游玩一下。”怜香感慨。

    红袖睨了她一眼,“都一把年纪了,还整日想着玩儿。”

    “我就说说嘛。”怜香怏怏道,“过一天少一天,再过几年,想去身体也不允许了。”

    “想去咱就去。”李青捏了块坚果丢进嘴里,“刚好先生要去江南,咱们一起。”

    “先生又要出公差?”

    “先生要带上我们?”

    婉灵、怜香同时开口,先是诧异,后又惊喜。

    李青点头:“年假后出发。”

    红袖迟疑道,“先生,这样可以吗?皇上他……”

    “只要干好活,他不会有意见。”李青接过婉灵递上来的橘子瓣,丢入口中,享受爽甜,“半年时间呢,待我办完了公事,咱们好好玩儿玩儿。”

    “嗯,好。”这下,红袖也放心了,露出开心笑意。

    中午,

    丫鬟搬来迷你炉子,架上锅,还有一盘盘鱼、肉、蔬菜、蘸料,被清水洗得晶莹剔透。

    “这不用伺候,你们也去吃吧。”

    “谢谢老爷。”

    一个小丫鬟贴心地把木炭放在李青够得着的地方,这才后退几步,转身离开。

    李青撸起袖子,招呼道,“开吃开吃。”

    几女吃了不少零嘴儿,慢条斯理地吃着,李青却跟饿狼似的,风卷残云。

    他早上没吃,又在奉天殿广场待了那么久,此时已是饥肠辘辘。

    肥美的肉片,搭配胡椒、辣子、芝麻酱,那叫一个地道。

    两刻钟后,李青心满意足地靠在椅上,取出温好的酒壶,自斟自饮。

    “先生,妾也想喝。”怜香抿着唇道。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