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33章

    李青默然,连酒肉也不香了。

    “李青。”

    “嗯?”

    “你说,朕算是个怎样的人?”

    “好皇帝。”李青认真道,“难得的好皇帝。”

    “好皇帝……”朱棣笑了笑,“不算吧,朕可是篡位才当的皇帝呢。”

    “那也是好皇帝。”李青说。

    朱棣苍老的面容上,浮现一抹满足的笑:“英雄所见略同,朕也觉得自己是个好皇帝。”

    他傲然道:“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唐宗宋祖也不过如此了。”

    “圣明无过皇上。”李青一脸叹服。

    惹得朱棣开怀大笑。

    笑罢,朱棣又道:“李青啊,你说将来朕到了地下,太祖会不会怪朕?”

    这话朱棣问了很多次,李青次次都摇头,这次也不例外。

    “当真?”

    “当真。”

    朱棣笑了,挪了挪身子,斜躺下来:“朕不那么饿了,你吃你的。”

    很快,朱棣沉沉睡去,这一次他面容祥和,眉间的‘川’字,也舒展开来。

    李青没了胃口,帮他渡了股真气,下了龙辇骑上马,微风轻拂,百感交集的思绪也逐渐淡去。

    ……

    朱棣这一觉睡得很香,很沉,从下午一直睡到第二日清晨。

    苏醒后,他不再乘龙辇,换上了战马。

    中午。

    脱欢率手下各部大将,前来迎接朱棣,恭敬至极。

    “微臣绰罗斯·脱欢,参见皇帝陛下。”

    “参见皇帝陛下。”各部大将大礼参拜。

    “平身。”

    朱棣翻身下马,一副龙精虎猛的样子,“脱欢,鞑靼部可有再对瓦剌用兵?”

    “仰赖皇帝陛下天威,鞑靼部不曾再对瓦剌用兵。”脱欢神色恭敬,心中为抱上大明这条大腿而感到庆幸,“微臣已备好酒宴,为皇帝陛下接风洗尘。”

    李青接言道:“这里水草丰美,风景宜人,宴席不若就在这儿弄吧,顺宁王可以把酒宴送过来。”

    无论出于逼格,还是安全考虑,大明天子都不能去瓦剌大营,只能他们过来。

    脱欢怔了怔,旋即明悟,忙改口道:“永青侯说的是,劳皇帝陛下稍等,微臣这就去办。”

    顿了一下,试探性地问道:“皇上,微臣之子伯颜帖木儿,没惹是生非吧?”

    “呵呵……”朱棣摇头,瞥了李青一眼。

    李青笑道:“世子性情敦厚,很受皇上宠信,皇上知道你们父子许久不见,这次出兵把他也给带了来。”

    “真的?”脱欢欣喜。

    李青点头。

    少顷,绰罗斯·伯颜帖木儿走来。

    时隔大半年不见,再相逢,父子俩都很开心。

    “父亲,我在大明过得很好。”伯颜帖木儿轻声说。

    脱欢只是点头,并未多言。

    李青轻笑道:“世子与顺宁王多日不见,不妨一起回去说说心里话,若是以后还想来大明,随时欢迎。”

    “谢永青……谢皇帝陛下。”伯颜帖木儿向朱棣行了一礼,接着又朝李青拱了拱手。

    脱欢闻言,心里顿感放心,他还担忧大明会一直留着儿子不让回来呢。

    ~

    傍晚时分,酒宴开启。

    草原上的女子不全是皮肤粗糙,虎背熊腰;身材苗条,皮肤白皙细腻,如天山雪莲的女子也不少。

    今日来跳舞助兴的女子就是,个个都有着妖娆的身段,那卡姿兰大眼睛,那立体的五官,异域的别样美,舞动起来,着实赏心悦目。

    朱棣昨天睡得很足,精神头很好,酒席上频频举杯,笑声朗朗。

    夜色降临,篝火燃起。

    女子跳舞,汉子摔跤,在这时代,已经算是顶级娱乐了。

    瓦剌部现在是一心跟着大明混,晚宴期间尽显小弟嘴脸。

    朱棣心情愉悦,笑口常开,如今草原平定,即便明日撒手人寰,也没什么牵挂了。

    宴席散后,朱棣回到帅营,才露出疲态。

    李青扶着他躺下,伸手去探他脉搏,却被推开了。

    “放心,朕暂时死不了。”朱棣兴致不减,拉着他聊天:“李青,要是有天朕走了,你可得看着点儿,高炽是个治国之君,却过于孱弱,

    他当皇帝,是百姓福分,但从长远来看,于江山社稷而言并非好事。”

    “太子以后定是一个仁君。”李青感慨道:“大明也缺一位仁是啊!是得与民休息了。”朱棣点头,“二十余年来,朕不曾歇息过,百姓也跟着遭罪,大家都挺累的,都该歇歇了。”

    “李青啊……”

    “怎么了。”

    “这次回去后,陪朕去长陵看看。”

    “嗯,好。”李青点头。

    “唉…人生真短啊!”

    ……

    朱棣有些话痨,李青也不嘴贱了,耐着性子陪他聊。

    直到后半夜,朱棣扛不住了,才沉沉睡去。

    又给他渡了股真气,李青来到帐外,躺在青青草地上,望着漫天星辰发呆。

    岁月如刀,催人老,斩天骄。

    英武不可一世的永乐大帝,也快到了生命的尽头。

    除了这亘古不变的星辰,任何事物都终究消逝。

    “唉…人生真长啊!”

    ~

    次日。

    脱欢领着部下来参拜,朱棣接见后,又对茶马贸易,进行了小幅度的升级。

    虽说鞑靼部实力大减,但仍是草原上第一大部落,瓦剌依然不是对手,大明尚需对其扶持。

    且对大明来说,茶马贸易本身,也是个赚钱的买卖,这么做并不吃亏。

    贸易的加大,让脱欢对大明更加死心塌地,傍晚时分,又带着酒肉过来,开启了篝火晚会。

    接着奏乐,接着舞……

    瓦剌和大明的关系,就像蜜月期的新婚夫妇,眉来眼去,你侬我侬。

    这关系能维持多久,李青不知道,但他知道,至少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大明都不用再为草原势力发愁。

    第157章

    奖励

    春游结束,大军返程。

    来时春季,回时已是初夏。

    毒辣的太阳很是烦人,晒得人燥热难当,没精打采。

    龙辇里放着冰桶,但仍难抵消酷暑带来的炎热。

    朱棣的状态不怎么好,经常处于假寐状态,你跟他说话,他也能听见,只是不理人,没有睡着,却跟睡着没什么两样。

    好在来之前,李青就做了各种预防,各品类草药都备的很足。

    李青根据脉相,给朱棣熬了药,然而,效果不大。

    服了几次药后,朱棣也破罐破摔了:苦不拉几的,朕才不喝。

    李青跟哄小孩儿似的,才勉强让他坚持服药。

    由于朱棣身体的原因,大军一路走走停停,进度并不快。

    朱棣见走了近一个月,还离居庸关有一段距离,有些急躁,下令快速进军。

    “皇上,太子监国这么多年了,不用为国事操心,没必要赶这么急。”李青劝道。

    “放心,死不了。”朱棣哼道,“在这整天逛荡太难受了,哪有宫里舒服?”

    李青拗不过他,只能听之任之。

    七月中旬。

    大军入居庸关。

    太子、太孙率百官接驾,群臣神色恭敬,礼数相当到位。

    这一次,他们是真不敢再节外生枝了,谁也不想走朱棣前头。

    李青随驾进宫,开了张药方交给小胖,然后朝朱棣道:“皇上,我想请个假。”

    “不允。”

    “一个月就回来。”李青保证。

    “那也不允。”朱棣依旧摇头,脸色臭臭的,“哪也不准去,以后每天来宫里,陪朕说说话。”

    朱瞻基帮腔道:“李青你也是,整天就想着偷懒,不怪爷爷生气,我看着都来气。”

    舔狗闭嘴……李青没好气地瞪了朱瞻基一眼,“皇上,我有要事。”

    “多大的事儿,能有陪皇爷爷重要?”

    李青不理他,认真道:“皇上,我这次是给我师父扫墓。”

    朱瞻基张了张嘴,却没再说话,孝道大于天,唯有帝王能夺情,他没资格不让李青去。

    “行吧。”朱棣也没再拒绝,“别耽搁太久,早些回来,陪朕去长陵看看。”

    朱瞻基想说:爷爷我陪你去。

    却又怕被误会,弄得跟催爷爷尽快死似的,于是闭了嘴。

    朱棣明白他的心意,好笑道:“那地儿不吉利,你一个年轻人去那儿干嘛。”

    不吉利还让我去,你们这一家子可真行……李青腹诽一句,拱手告辞。

    ~

    回家休息了一晚,次日,李青一人一骑,踏上探亲归途。

    朱棣没多久好活了,辛苦了一辈子,临了,李青不想他再有遗憾。

    这也算是对朱棣,兢兢业业二十余年的补偿。

    李青日夜兼程,十日后,抵达师父张邋遢的‘根据地’。

    抬头望去,青山依旧。

    一晃,又好些年没见了,也不知师父的老年痴呆有没有加重……李青深吸一口气,提着提前准备好的礼物,往山上走去。

    道观还是那个道观,只是更旧了些。

    菜园子大了很多,有三分地种着玉米,许是侍弄的好,棒子结的很大,看着很是喜人。

    “师父,师弟,我回来了。”李青扬声喊了一嗓子。

    过了会儿,不见有人回应,李青缓步上前。

    门是用简易的木质插销锁着,不需要用钥匙,李青拔去插销,推门进入房间。

    房间很简陋,但很干净,被子叠放的很整齐,缺了一脚的桌子纤尘不染,床头还有翻了一半的《永乐大典》,夹着用竹签,居住的痕迹很重。

    李青打量了一周,又去了灶火。

    米缸、面缸、水缸,都半满,李青稍稍放下心。

    这说明师父、朱允炆二人的生活还可以,且,他们只是临时出门,并未搬离这里。

    李青拿起水瓢,灌了半瓢山泉水,倍感舒适,

    “还是山上的水甜啊!”

    闲来无事,他去玉米地掰了一棒子玉米,升起火烤着吃。

    ……

    傍晚时分,师徒二人背着药篓回来,见到李青,俩人很是惊喜。

    不过,很快张邋遢就数落起来,李青一个劲儿的赔不是。

    同时,也彻底放了心。

    谢天谢地,老头子没有老年痴呆。

    等师父消了气,他这才笑嘻嘻道:“师父你还没吃饭吧,今儿我给您做饭。”

    “不劳永青侯大驾。”张邋遢气哼哼道,“你个兔崽子,说什么每年来看看,这都几年了?”

    “师父,我也想常回来看看,”李青怯怯解释,“都怪黑心皇帝不放假。”

    “呵,”张邋遢撇了撇嘴,“怕是好日子过惯了,想不起我这个糟老头子喽。”

    “哪呀?弟子不是那样的人。”李青脸色讪讪,“再过些年,弟子就回来给师父养老,以后再也不出去了。”

    朱允炆解围道:“师兄一路辛苦,走,咱们进屋说。”

    “哎好。”

    李青上前扶着张邋遢的胳膊,“师父你慢点儿。”

    那股子殷勤劲儿,犹胜朱瞻基三分。

    “老头子身子骨硬朗着呢,用不着。”张邋遢满脸嫌弃,却也没推开他。

    三人进屋坐下,李青打开包袱,露出金灿灿的黄金,“师弟,这个你留着,生活质量得提高,我刚才在灶火里都没看到肉。”

    “师兄给的钱还有不少呢。”朱允炆笑道,“这不是天热嘛,肉不好存放,所以你才看不到,其实我们常吃,生活很好。”

    “那也留着。”李青阔气道,“师兄有钱。”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