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68章

    曾经他也觉得大明是被太监坑了,后来来了大明,他才逐渐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至少不能把这口大锅,全赖在太监身上。

    甚至他隐隐有种预感,若大明没有太监这个团体,可能会亡的更快。

    明朝的太监虽然厉害,但皇帝照样说杀就杀,九千岁那么厉害,不还是被半路‘出家’的崇祯给剁了?

    六部是真火了,直接是自爆式开喷,喷李青、喷内阁、喷都察院、喷皇帝!

    他们的诉求只有一个:别瞎鸡儿改制,一切按原样就挺好。

    皇帝、六部共治就成,别再弄进来诸多势力了。

    六部这么一搞,本来还一致对外的枪口,瞬间变成了混战。

    内阁喷六部,捎带脚喷太监,都察院喷六部,捎带脚喷李青,而六部……喷所有。

    朝堂乱糟糟的,李青回班嗑瓜子儿,完全置身事外。

    ……

    不知不觉,早朝时间已经过了,但谁也没有提退朝的事儿,朱瞻基也老神在在地坐着,听他们互喷。

    很快,到了午朝时间。

    李青嗑完瓜子儿,开始吃蜜饯。

    群臣热情依旧。

    眨眼,过了中午,李青开始吃糕点。

    朱瞻基有些饿了,但只能忍着,今儿不论出个所以然来,他日想再议就难了。

    ……

    下午申时。

    所有人都累了,饥肠辘辘,喉咙冒烟儿,但仍没论出个所以然来。

    大家诉求都不相同,无法统一口径,形成有效杀伤力。

    朱瞻基见火候差不多了,一锤定音:一切仍按原计划改制,都察院监察各地官员,内阁票拟,六部增设巡抚,司礼监照立!

    不过,朱瞻基退了一步。

    以太监不识字为由,暂不增设司礼监,先办内书堂。

    群臣都不满意,但他们实在太累了,只好选择:择日再战!

    散朝之时,一地的瓜子皮儿格外显眼,李青遭人弹劾:上朝时间吃零食!

    朱瞻基大怒:我都还饿着呢。

    于是,他扣了李青三个月的俸禄。

    李青气得不行:这朝不上也罢。

    ……

    次日,以蹇义为首的六部尚书、侍郎,(李青,内阁除外)尽皆请辞。

    朱瞻基不允。

    蹇义表示:除非皇上你能恢复旧制。

    朱瞻基亦不允。

    于是,六部坚决请辞。

    这时,内阁站了出来,表示:皇上,他们不干我们干!

    本来朱瞻基压力山大,但经内阁这一搅和,瞬间轻松。

    六部几乎破防,同行的搅局,让蹇义等人气急败坏。

    内阁卷王附体,六部是一点招都没有。

    就这样,一连闹腾了半个月,最终在强势的朱瞻基高压下,群臣勉强做到不同意,不拒绝。

    朱瞻基的改制,初步落下帷幕。

    不过他也不敢大意,这群人可不是省油的灯,指不定又会闹出什么幺蛾子呢。

    第42章

    我,朱高煦,不弱于人!

    乐安,汉王府。

    整日醉生梦死的朱高煦,今日罕见的没有饮酒,往日的颓废也消失不见,整个人都精神起来。

    汉王妃见夫君变化如此之大,不由心花怒放。

    “王爷,刘家村的戏班子远近闻名,不如请他们来唱戏,咱们府上一直冷冷清清的,少了些烟火气儿,到时候让百姓也跟着热闹热闹。”

    汉王妃想转移丈夫的注意力,笑吟吟道:“府上好多年都没新人进门儿了,改日给王爷纳个侧妃,听说王财主的千金生的貌美……”

    她话没说完,就被朱高煦搂在怀中,结结实实香了个嘴儿。

    “本王才不稀罕呢。”朱高煦嘿嘿笑道,“就稀罕你。”

    汉王妃面颊一红,轻轻捶打了他一下,嗔道:“妾都老了,哪里比得上年轻女子。”

    “哪有老了啊?本王瞧着可年轻了。”朱高煦没个正形,但汉王妃却是开心不已。

    丈夫已经好久没有如此了。

    她开心极了,眸中泪光盈盈,“王爷……”

    “好了,别哭了,以前是本王冷落了你。”朱高煦抬手刮去她的泪珠,深情道:“我做了皇帝,就封你做皇后。”

    (⊙_⊙)?

    汉王妃瞬间呆滞,大脑直接宕机。

    好一会儿,她像是屁股被扎了似的,一蹿老高,惊骇道:“王爷你说什么胡话呢?”

    “胡话?”朱高煦皱眉道:“难道你觉得我没有大帝之资?”

    汉王妃:“……”

    这个笑话有些冷,且一点都不好笑。

    “王爷……”汉王妃说着,忙去关门,再回身时,脸色已经煞白,颤声道:“这可是掉脑袋的大罪啊,王爷慎言。”

    “掉脑袋?”朱高煦笑了,“掉谁的脑袋还不一定呢。”

    “王爷……”

    “好了,你莫怕,本王不是莽撞的人。”朱高煦哼哼道。

    你可太是了……汉王妃先前的喜悦荡然无存,她悲哀的发现丈夫病得更重了。

    “王爷,咱们就这么享受荣华富贵不好吗?”她带着哭腔道,“求你了,别折腾了。”

    朱高煦脸一板,断然摇头:“不可能!”

    “你想想孩子,想想孙子……”汉王妃苦口婆心,祈求以子孙劝住朱高煦。

    然,并没什么用。

    朱高煦有些不高兴:“你就这么笃定本王一定会败?”

    汉王妃又气又急,不禁悲从中来,眼泪扑簌簌地掉,哭道:“你拿什么赢啊!?”

    “当年老爷子也是个藩王,可他照样取得了天下。”朱高煦冷哼道,“他能做到,我一样能做到!”

    他带着无与伦比的自信:“都是叔叔抢侄子,有何区别?”

    汉王妃惊惧交加,不由怒从心头起,也顾不上规矩了,骂道:“谁给你的勇气啊?”

    朱高煦也不生气,笑吟吟道:“本王敢这么做,可不是一时兴起。”

    他轻哼道:“你可知,老爷子当年为何能靖难成功?”

    汉王妃摇头。

    “实话告诉你,那是朝中有人帮他。”朱高煦道,“老爷子打仗是厉害,但若没人帮衬,燕王一家早就灰飞烟灭了,

    而现在,朝中也有人帮我!”

    他眸中闪烁着异样的神采,“这江山,老爷子抢得,我也抢得,论打仗,当今天下何人是我对手?”

    “王爷…咱现在生活不挺好的嘛,”汉王妃哭劝道,“即便更进一步,生活还能提高到哪儿去?”

    “妇人之见。”朱高煦骂道,“大丈夫岂能郁郁久居人下?

    我当皇帝,绝对不比老爷子差,朱瞻基一个毛头小子知道什么,只会一通胡改,搞什么内书堂,设什么司礼监,俨然是建文第二!

    不过这也好,给了我一个登临大宝的机会!”他眸中闪着亮光。

    “王爷……”

    “不必多说,我意已决。”朱高煦意气风发,“不过靖难的戏本,再来一次罢了,有何惧哉?

    就如唱戏,一场戏唱上两遍,其内容、结果都一样,绝不会有任何意外;

    当初老爷子就是靠着别人抢来的天下,我又为何不能?

    夺取江山,有时候也不难!”

    朱高煦举起酒杯一饮而尽,脑海中不禁浮现太宗父亲的英容:老二,你真像我啊!

    “哈哈哈……!”

    看着这个铁憨憨,汉王妃死的心都有了。

    她知道丈夫已经失了智,必须得当头棒喝,浇一盆冷水,不然汉王一脉必将灰飞烟灭。

    汉王妃深吸一口气,认真道:“王爷,妾有话不吐不快,还望王爷肯认真听。”

    “如果是打击本王,那不说也罢。”朱高煦抢先道。

    “……”汉王妃苦涩道,“王爷何不听听,万一能给王爷带来帮助呢?”

    朱高煦一想也是,闷声道:“昂,你说吧。”

    汉王妃叹了口气,问道:“敢问王爷,昔日太宗在北平戍边,是何实力?”

    “什么实力啊?”朱高煦挠挠头。

    “……是三卫,三卫啊!”若不是受到的教育不允许,也确实打不过,她真想给憨憨两个大嘴巴子。

    就这,也敢痴心妄想?

    你不是太宗,当今皇帝也未必是建文……汉王妃心说。

    “王爷,你有三卫吗?”

    “有没有三卫并不重要。”朱高煦摇头道,“昔日,老爷子的三卫也没起到多大作用。”

    “那太宗靠的是什么?”

    朱高煦想了想,道:“朵颜三卫!”

    “……那你有朵颜三卫吗?”汉王妃发出灵魂拷问。

    朱高煦无言以对,一脸烦躁,“你懂什么,真正决定胜负的也不是朵颜三卫,而是朝中有人,老爷子的兵越打越多,以至于最后军队全跟老爷子一心,这才是胜负关键。”

    “哼哼,只要本王打赢两仗,军队中的武将看到势头不对,必定投向我。”朱高煦冷笑道,“靖难不过才二十多年而已,他们知道里面的道道儿。”

    汉王妃真是服了这个老六,但谁让他是自己丈夫呢?

    只得拼命挽救。

    “王爷,当年帮太宗都是谁?”

    “曹国公李景隆,长兴侯耿炳文,武定侯郭英,还有永青侯李青……”朱高煦如数家珍,他参加过靖难,太清楚里面的门道儿了。

    汉王妃苦笑:“那帮你的是什么人?”

    “啊?这……”朱高煦傻眼,但他现在已经被皇位冲昏了头脑,哼道:“识时务者为俊杰,只要我打赢两仗,局势瞬间明朗。”

    “你……!”你个棒槌……汉王妃忍着气道,“那你总得有起兵的资本吧?”

    “那当然。”朱高煦傲然道,“你真当本王这些年是白混的?”

    “你有什么?”

    朱高煦哼道:“实不瞒你,青州卫指挥、乐安知州、千户盛坚、长使侯海、百户井盛……都是我的心腹。”

    汉王妃扶额:人太宗的帮手都是国公级别的军中大佬,你这……连百户都用上了,这是造反啊,还是过家家啊?

    “王爷,你觉得你能成吗?”

    朱高煦点头:“我觉得我能!”

    汉王妃哀叹一声,起身就走。

    “哎,你去哪儿?”

    汉王妃惨然一笑:“妾先走一步。”

    “走哪儿去?”

    汉王妃不答。

    朱高煦火了,“你爱去哪去哪!”

    ……

    ……

    汉王妃上吊了,幸亏发现及时,没有生命危险。

    朱高煦气得暴跳如雷,他最痛恨的就是被人质疑,当年亲爹如此,现在媳妇儿也是如此,他那一点可怜的自尊心,被打击的体无完肤。

    到底是同床共枕多年的媳妇儿,朱高煦并未责难汉王妃,只是将她禁足,让下人日夜守着,防止她寻短见。

    但他的好胜心,也彻底被激发出来。

    他要证明自己,向所有人证明:

    我,朱高煦,不弱于人!

    ……

    第43章

    这小子怂啦!

    朝堂平静下来,都察院派御史言官下地方,六部派遣巡抚去各省份临时上任,内书堂也建了起来。

    内书堂讲官由翰林院充任,虽然情绪消极,但总归是按照计划在发展。

    朱瞻基放松下来,开始着手处理政务。

    李青也清闲下来,着重关注关外局势,只待朱瞻基腾出手来,再来一次亲征,便可功成身退。

    ……

    平静的日子过得很快,眨眼已是盛夏。

    北平的夏天比金陵要好一些,但也是酷暑难耐,唯有冰块方可消暑。

    有冰镇果酒、西瓜等一系列时令水果,夏天也不是那般讨厌。

    柳树下,李青手持鱼竿倚在躺椅上,眼眸半眯,进入假寐状态。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