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76章

    白皙的面容,浓黑的长发,形成鲜明对比,俊美异常。

    李青挺直了腰背,及冠的外表,颀长的身形,不魁梧却骨肉匀称的体态……完美的有些不真实。

    朱瞻基都看呆了。

    良久,他满脸醋意道:“还好我不是女人,就你这长相,简直妖孽。”

    他神色轻松,心里却震撼到了极点。

    尽管早有预料,但真看到这一幕,仍是让他震惊的无以复加。

    这世上,竟真有不会老的人!

    “怎么,很陌生是吗?”李青说,声线也变了,变得磁性、温淳,听着如沐春风。

    朱瞻基如实点头:“简直是惊呆了,现在我真的有些相信神仙的存在了。”

    李青取下手上假皮,舒展了下四肢,“这就是青伯的真面目。”

    “真面目……”

    朱瞻基去看他眼睛,其他的都可以伪装,但眼睛没办法伪装。

    但他看到的只有深邃、璀璨。

    “青伯…你能再戴上一下面具吗?”

    李青重新戴上。

    朱瞻基再看,眼眸还是那般。

    “你再取下来。”

    事儿真多……李青取下。

    以前怎么就没发现呢?是了,其他方方面面的伪装,加上主观的臆想,确实难以看出来……朱瞻基叹道:“青伯,你是怎么做到的?”

    “我这是病。”李青说道。

    “……”朱瞻基酸溜溜道,“这世上,怕是人人都想得你这病。”

    “真若人人如此,那世界只会暗无天日。”李青苦笑。

    朱瞻基问:“你真修炼成仙了?”

    “我再说一次,世上没有神仙。”李青认真说,“我这只是一种病症罢了。”

    “什么病会长生不死啊?”朱瞻基有些不信。

    “我也会死,只是还不到时候。”李青问:“怎么,你也想如我这般?”

    “你这话说的,当然想啊!”朱瞻基问:“我可以吗?”

    “不可以。”李青淡淡道:“若真可以,你爹就不会死了。”

    朱瞻基一滞,旋即苦笑点头。

    李青又道:“你现在知道我为何不留子嗣了吧?”

    “嗯…”朱瞻基代入了一下李青,突然觉得活得太久也不是什么好事,“你怎么……会这样的啊?”

    “我也不知道,”李青撒了个慌,“我二十岁起就没再发生过变化,至于你所看到的高强武艺,也是昔年长年累月地练出来的,并不是什么神仙手段。”

    朱瞻基微微点头,以他对李青的了解,李青若真是神仙,断然不会让靖难发生。

    “看也看了,我可以走了吧?”

    “嗯…我会给你留后手,并且,不会将你的秘密告知后世之君,这点你放心。”朱瞻基保证。

    李青笑笑,重新戴上面具头套,转身离去。

    “青伯。”

    朱瞻基突然叫住他。

    李青回头:“什么事?”

    “我祖孙三代,可对得起大明,对得起太祖?”朱瞻基问。

    “对得起。”

    “没事了。”朱瞻基笑了,“你走吧,保重!”

    心里默默补了一句:大明的传家宝!

    “走了。”

    ……

    ……

    马车‘吱吱呀呀’地出了京城,李青掀开轿帘回头望了一眼,旋即放下,舒服地倚在靠枕上。

    三女格外开心,憧憬着回去后的生活。

    他东西很多,光是《永乐大典》就占了三辆马车,此外还有他这些年的积蓄,以及贵重物品,林林总总加起来,足足有十辆。

    朱瞻基派了500锦衣卫一路随行,李青倒是清闲。

    七月,金陵。

    李青望着因开海更具繁荣的金陵城,心情愉悦。

    忙了数十年,终于可以享受享受了。

    回到家,府院没有杂草丛生,甚至连果树都有人打理过,屋里也只有少许灰尘,显然定期有人过来收拾。

    李景隆很讲义气,至少对李青是这样,好的没话说。

    人家如此够意思,李青如今回来了,自然要有所表示。

    洗了个澡,便出门买了礼物,去曹国公府拜访。

    国公府客堂。

    李青等了不到一刻钟,李景隆就拄着拐杖走了来,大老远就开始揶揄:

    “呦,这不是永青侯嘛,您这个大忙人,又来办公差啊?”

    李青恶趣味上来,学着他的语气,“呦,这不是曹国公嘛,多日不见,您离了拐杖都走不成路了啊?”

    “放屁。”李景隆将拐杖丢给管家,哼哼道,“即便不用拐杖,我李景隆依旧健步如飞。”

    李景隆拿出腰间别着的折扇,‘唰’地一下展开,轻轻扇着,还是那么骚包。

    他的确还没到离了拐杖走不成路的地步。

    来到客堂坐下,李景隆没好气道:“你这厮不会又让老子卖人吧?”

    “哪能呢。”李青忍着笑,“谁不知你李景隆义薄云天?”

    “李青你大爷……”李景隆气得吹胡子瞪眼,“你这厮的名声比我臭多了,还有脸说我。”

    “哈哈……我脸皮厚。”

    “……”

    李景隆端起茶抿了一口:“你这次来又是办公?”

    “不是,我退休了。”李青道,“以后就享福了,就待在金陵,哪也不去。”

    李景隆一怔,随即大喜:“当真?”

    “骗你做甚。”

    “啊哈哈哈……”李景隆大笑,一撂茶杯,“兄弟你终于看开了,喝茶没劲儿,咱喝酒。”

    李景隆很高兴,兄弟回来了,以后就有了伴,生活也有了乐趣,不再无聊。

    酒菜上齐,二人边喝边聊。

    “不是我说你,你早该如此了。”李景隆乐呵呵道,“辛苦了一辈子,不享受享受多亏啊!”

    李青笑着点头:“来,喝。”

    “喝。”李景隆跟他碰了一下,一饮而尽,面庞红润,“我跟你说哈,现在的金陵城可好玩儿了……”

    第54章

    抗压的朱瞻基

    金陵城。

    李青、李景隆在街上闲逛,李景隆指着一旁穿着宽松服饰,扎着小辫儿的男子说道:

    “看,琉球人。”

    “这有啥好看的。”李青翻了个白眼儿,“还是个男人。”

    “外国人诶,以前可没见过。”李景隆有些诧异,“我还以为你会觉得新奇呢。”

    李青失笑道:“万国来朝的时候,也没见你如此。”

    “不一样的,这些人可是常驻,不仅有琉球,还有朝鲜、琉球、吕宋……好些个国家的人都有呢。”李景隆兴致勃勃的说着。

    “常驻?”

    “是啊,有不少人通过海上贸易来到大明,来了就不想走了。”李景隆笑着说,“上个月有个外国人死了,家属还去衙门说情,称死者想在大明安葬。”

    “后来呢?”李青也来了兴趣儿。

    李景隆道:“那户人家不差钱,一番打点就同意了。”

    “打点你都知道?”

    “那是,兄弟在金陵待了这么久,白的黑的就没有不知道的。”李景隆得意道。

    李青问:“这些人在大明有没有闹事?”

    “他们倒是敢?”李景隆冷笑,“虽然官场浑浊,但大事上都拎得清;

    一个多月前有个浪人醉酒生事,将人打成重伤,受害者家属状告到官府,直接就将那浪人给剁了。”

    李青点头:“天朝虽是礼仪之邦,但也得分人,慕名而来本本分分的外国人可以礼遇,但诚心找事的也要还以颜色,这可不是他们撒野的地方。”

    “那是,”李景隆笑了笑,“要不要去青楼逛逛?”

    李青诧异地看了他一眼,“就你这体格…还能行吗?”

    “你大爷……老子当然行。”李景隆骂道,“再说了,老子就是喝喝酒,又不干什么。”

    敢情是不行了……李青忍着笑:“算了,我没兴趣。”

    李景隆凑近道:“海外的妞哦。”

    “……”李青眉头微皱,“海外的女人来青楼?”

    “不少呢,”李景隆道,“那些小国都是削尖了脑袋往大明钻,自然什么人都有。”

    “这倒是个问题……”李青沉吟道,“其他方面还好说,但青楼必须得管制,不然很可能会演变成人口买卖。”

    “倒也没你说的那么严重。”

    “现在没有,以后未必没有。”李青摇头道:“商业发达,最易滋生骄奢淫逸,也是腐败的根源,若没那么多欢愉场所,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贪官。”

    李景隆揶揄道:“你这是自己玩儿不动了,也不让别人玩儿啊!”

    “……随你说吧。”

    两人在街上逛了一圈,又去了戏园子,嗑着瓜子儿听着戏,退休生活别样美好。

    ~

    晚上,李青写了封密信,详细阐述了金陵的情况,以及青楼的危害,命还没走的锦衣卫带回去。

    经济繁荣,必定带动娱乐业的发展,而这时代的娱乐,往往离不开女人,倘若不对此加以管制,不知会有多少良家女子被拉下水。

    ……

    退休的生活是轻松的,愉悦的,不用上朝,不用操心政务,整日吃喝玩乐,虽然颓废了些,但开心。

    李青招了些下人,整日乘轿带着三女闲逛,中途还去了次西湖。

    不过,三女终究是上了岁数,精力不济,游山玩水也没了昔日的热情。

    恐累着她们,李青便提前打道回府了。

    两个月后。

    京师的反馈回来了,朱瞻基下诏:不论哪国人,都要严格遵守大明律法,若有违背,严惩不怠;

    官员但有袒护者,与罪犯同罪,剥夺官职,后世子孙永不录用!

    同时,朱瞻基还下了严令:大明官员不得嫖妓,违者一律革职;

    限时三个月,若还有青楼营业,必将严惩!

    这一条针对的不是金陵一地,而是整个大明。

    头一条还好,但第二条就官员们就有些受不了了。

    青楼历朝历代都有,太祖、太宗都没取消,你给取消了?

    李青都诧异于朱瞻基的果断,他人虽不在朝堂,但也能想象得出,朱瞻基是顶着多大的压力颁布的这道诏书。

    诏书一经颁布,便具有律法效应,除非朝廷取消,不然谁也不敢公然违抗。

    李青心说:就看小朱能不能扛得住了。

    ~

    朱瞻基扛住了,不仅扛住了,而且还把扫黄践行到底,直接派了东厂、锦衣卫来执行。

    一时间,青楼里的莺莺燕燕尽数被赶出来,被迫从良。

    同样的事情,在大明各地上演,这也触犯官员们的底线。

    无他,快乐源泉没有了。

    官员们不好受,自然也不会让朱瞻基好受。

    平静的朝堂又闹腾起来,诸如:关闭青楼会减少税收,会滋生犯罪……

    但朱瞻基是铁了心将扫黄进行到底,谁劝都不好使,且趁着这个机会,开办了司礼监。

    随着秉笔太监、掌印太监的横空出世,文官的权力大幅度缩水,再也形不成有效杀伤力。

    朱瞻基是玩儿政治的一把好手,在他的改制下,逐渐强势的文官又焉了,而且是从根儿上焉的。

    六部的权力被内阁分走一部分,由于宦官的加入,又缩水了一次。

    朝局斗法由皇帝和六部,变成皇帝、太监,和六部,且内阁跟六部也不一心。

    朱瞻基真正意义上加固了皇权。

    一个老板,从一个干活的员工,变成三个,那员工之间势必内卷。

    这一来,老板的话就格外好使了。

    朱瞻基反其道而行之,在地方上加强了官员行政权,朝堂上却削弱了官员的行事权。

    这一手很高明,也很管用。

    ……

    李青人不在京师,却能揣摩个大概,见关闭的青楼迟迟没再开张,就知道这事儿妥了。

    混吃等死的日子过得很快,转眼,快到年关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