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基于此,王振对李青有种天然的亲切。“李先生怎么想起,来咱家这儿了。”王振笑眯眯的,一点儿也没平时的架子。
李青笑道:“我来,自然是有事。”
“有事?”王振心中一突,“可是皇上……?”
他最害怕皇帝顶不住压力,拿他开刀,平息群臣怒火。
“公公放心,皇上并未有动你的打算。”李青宽慰道。
他越这么说,王振心里越忐忑,他本能觉得,李青是受了皇帝之命过来的。
要放在以前,皇帝都是直接给他下达指令,而今却让李青来传话,这很能说明问题。
“先生,咱家对皇上的忠心日月可鉴啊!”王振声音发颤,面露惊慌。
如于谦所言,王振是个很怕死的人。
“公公不用紧张。”李青笑眯眯地抿了口茶,“皇上还是很器重公公的。”
这话一出,几乎表明李青就是皇帝派来传达指令的。
“咱家要如何做?”王振忐忑的问。
李青不语,扫了眼左右。
王振一挥手:“都给咱家退下,没咱家命令,任何人都不得进来。”
“是,干爹。”
一众干儿子退下。
王振转过头,满脸堆笑,“先生请说。”
“目前宝船已铸造了许多,重下西洋也要提上日程了。”李青道,“但问题是,你和文官集团迟迟分不出个胜负,这严重阻碍了国策颁发。”
王振心中一凛:“皇上的意思是……?”
“我是代表的个人。”李青纠正。
王振哪里肯信,反倒是觉着皇帝要抛弃他,凄楚道:
“咱家真真的一心一意跟着皇上办事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李青懒得听这些,直接打断,“公公说这个,根本改变不了什么,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
王振脸色难看,“请先生明示。”
“我方才说了,尽快结束这场争斗,为重下西洋做准备。”李青道,“别再这么耗下去了。”
王振有些乱了方寸,失去主观判断的他,只能求助李青,“那咱家如何做?”
“简单,直接掀桌子。”李青问,“厂卫查到官员不法的证据了,是吧?”
王振点头。
“那就直接在大庭广众之下,上报给皇上,最好是明日早朝。”李青说,“越多越好,重下西洋迫在眉睫,公公应该明白!”
王振迟疑:“这……不妥吧?”
他也有把柄被对方攥着,这样做完全是鱼死网破,同归于尽。
李青道:“有句话就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你怕,他们更怕!
他们妻妾成群,有家有业,有子有孙,他们有一大家子,你光棍一条,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我是半路出家,也有妻女的啊……王振不敢说出来,讪讪道:“真闹大了,只怕最为难的还是皇上啊!”
“闹不大的。”李青淡淡道:“当初他们趁夜去我家,想弄死我,结果被我反杀两个,他们如何反应?”
他嗤笑着说:“还不是屁都不敢放一个?”
这事几乎是公开的秘密,王振自然知道,且他在李青之前,就享受到了被群殴的滋味儿。
那次好悬没要了他的命!
李青那次反杀,着实让他出了口恶气,每每想起,就忍不住大乐。
王振亲近李青,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所以啊,只要你豁得出去,他们反而会老实消停。”李青道,“因为他们顾虑更多,也更怕事,但前提是你得表现出,跟他同归于尽的决心。”
“做官难,做高官更难,熬到他们这个位置,有几个容易的?”李青反问道,“你觉得他们乐意跟你同归于尽?”
王振豁然开朗,点头道:“先生说的在理,只是……”
“无论出现什么情况,有一点你可以放心,皇上不会杀你。”李青斩钉截铁,给了王振一颗定心丸。
这是事实,朱祁镇不能杀王振,一旦杀了,以后的掌印太监便会因前车之鉴不敢与群臣硬刚。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朱祁镇懂得这个道理,他以后可能会罢王振的职位,但绝不会杀了王振。
王振心思电转,快速衡量利弊。
他是坏人,但不是蠢人,他明白自己的价值——为皇帝背锅,为皇帝对付群臣。
若是失去了这个价值,那他也没了存在的意义。
最差的结果,不过是去南孝陵给太祖爷守陵……王振一咬牙,“咱家干了。”
“公公想明白就好。”李青含笑道,“他们人多势众,却也正因如此,人心不齐,只要公公豁得出去,他们必然心生畏惧。”
“咱家明白。”王振重重点头:“还请先生转告皇上,王振不会被那群人吓到,还能为皇上做事!”
“一定带到。”李青笑着点头。
在他的误导下,自始至终,王振都将他的话,当做是皇帝的指令。
…
出了司礼监,已是申时末。
李青不敢耽搁,骑上毛驴就往回赶,耽误了师父吃晚饭,任他再如何智计百出,也无济于事。
小老头可不是讲理的人,一套太极拳法,分分钟教他做人。
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在简单粗暴的武力面前,任何花里胡哨都是多余的。
一到家,李青就开始起锅烧油。
‘滋啦啦……!’洗淘干净的葱、姜、蒜倒入锅中,水和油的碰撞声响个不停,浓郁的爆香气充满鼻腔。
李青吸了吸鼻子,满脸的享受,他最喜欢这种烟火气。
这烟火气让他有家,有归属的感觉,冲淡了心中的颠沛流离。
窗外,夕阳西下,余晖给生机勃勃的茂盛枝叶染上一抹金黄,充满暖色调。
树下,小老头半躺在椅上,手拿着蒲扇,有一下没一下地扇着,嗅着鼻子享受食物香味。
毛驴细嚼慢咽地食用着上等草料,大眼微眯,时不时抖一下染上金黄的黑亮毛发,一副怡然自得模样。
这唯美的一幕,将小家刻画的更加温馨。
李青炒菜添柴,忙忙碌碌,生活充实且惬意……
第116章
王振豁出去了
深夜。
师徒俩背起行囊,在违反律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回来后,张邋遢补觉,李青做早饭。
忙完早饭,李青解下围裙,想了想,换上官服、骑上毛驴,再次赶赴皇宫。
相比昨日的偷偷摸摸,这一次,他光明正大。
毛驴憋闷久了,一出门就撒开蹄子狂奔,脚力较之战马不遑多让。
直到进马厩之时,它才低下高傲头颅,不让自己显得太过格格不入。
~
奉天殿。
许久没来,李青甚至都有种陌生的感觉。
兵部都给事中终究只是七品,虽能入朝堂,但也只是吊车尾,在门口处站着,李青的到来并未引起人们注意。
李青人缘不好,周围的六科都给事中也懒得搭理他。
他也不在意,乐得清闲。
李青整就一透明人,但有一人跟他截然不同,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振!
没错,今日王振也来了,顶替了往日的站班太监,亲自站班。
群臣怒目而视:这阉货,怎么敢的啊?
王振丝毫不怵:来吧,互相伤害吧,看看谁先扛不住,咱家要是皱皱眉头,就不是爷们儿。
摸了摸缺了一块儿的耳朵,他心中的怒火更甚。
娘的,今儿王爷爷跟你们拼了。
想到李青的保证,他心里一点也不慌,加上之前李青反杀之后,反倒是吓退了文官集团,王振信心满满。
其实,他心理上并不想这么做,但他没得选。
他得罪的人太多了,这次的起因又是孙太后亲爹,不死命讨好皇帝,即便挺过文官这关,孙氏也未必容得下他。
只能豁出去拼一把,让皇帝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才能度过这次危机。
于谦瞥了眼王振,又回头望了眼李青所在位置,心中已经有了计较。
——重下西洋,正在今日!
一刻钟后,朱祁镇走进大殿,今日他一身团龙袍,正是英姿勃发的年纪,走路都带风。
王振瞧见他来,立即谄媚上前,弯着腰迎着他走到龙椅旁。
朱祁镇有些纳闷儿,他并不知详情,因为李青没告诉他。
王振则是以为李青会告诉他,所以也没跟朱祁镇通气。
见朱祁镇投来疑惑目光,王振会错了意,以为是在确认,于是重重点头,一脸视死如归。
朱祁镇更迷糊了:朕是想说,你不好好在司礼监躲着,来这儿干嘛,你点个锤子的头啊,这他娘都什么跟什么啊?
眼下不方便问,朱祁镇压下心思,一个华丽转身,坐于龙椅之上。
群臣下拜,行君臣大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
“谢皇上。”
群臣起身,各自回班,目光不善地盯着临时站班太监王振,毫不掩饰杀气。
王振似是毫不自觉,清了清嗓子,一扬拂尘,尖声唱道:“百官有本早奏,无本退朝。”
“启禀皇上,臣有本奏!”
一个洪亮的嗓门响起。
群臣尽皆露出意外之色,纷纷转头向外望去,因为这声音来自殿外。
这就有意思了,一般来说,京官大多都有权力上朝,但真正意义上议事的,只有殿内的这些人,这种情况属于越级上报。
这历来是官场大忌,群臣不由好奇起来,来人出自哪个部门,大多数人都抱着吃瓜心态。
朱祁镇眼中闪过一丝诧异,朝王振微微颔首。
“进殿答话!”王振高声唱道,表情玩味。
少顷,一个身穿飞鱼服,螳螂腿、马峰腰的壮年汉子,迈着大步走进大殿,来到御前。
赫然是锦衣卫指挥使,马顺!
他怎么来了?
群臣面露惊诧。
锦衣卫指挥使,正三品官衔自然有资格上朝面圣,但这种情况极少出现,因为锦衣卫是专门服务皇帝的,一般都是私下上奏。
这种摆在明面上,在朝堂上奏,许久都没有见到了。
难道是边关出了大事?群臣猜测。
朱祁镇也很好奇,“马顺,所奏何事啊?”
“回禀皇上,锦衣卫有监察百官之权,臣查出不少官员,有不法之事!”马顺恭声说道。
“刷——!”
群臣面色微变,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马顺身上。
接着,又看向朱祁镇,随即看瞥向王振。
锦衣卫受东厂辖制,东厂又是司礼监的下属部门,可以说,现在的锦衣卫,已经不复当初洪武朝初立时那般超然;
彻底成了司礼监的走狗,为其卖命!
锦衣卫之所以沦落至斯,都拜永乐朝锦衣卫指挥使纪纲所赐。
纪纲跟文官勾连,使得朱棣不再信任锦衣卫,东厂建立后,便让其辖制锦衣卫。
后来,朱瞻基设司礼监,锦衣卫的顶头上司便成了司礼监掌印太监。
但这并不意味着,皇权就被架空了,事实上,单论忠心,太监也是最忠的团体。
在看到朱祁镇面露惊诧神情的一瞬间,群臣便笃定,这是出自王振的手笔。
一个个不由心中大怒:娘的,这阉货怎么想的啊,他还恶人先告状了。
大家谁的屁股都不干净,但这次明显是王振‘理亏’,不想他却先出手了。
且,一上来就是杀招!
这不是恶人先告状是什么?
朱祁镇也意识到了事情不寻常,他很快想通了关键所在,这是王振被逼急了,准备先下手为强。
不过,他不明白为何王振突然这么刚了。
机不可失,朱祁镇暂且抛开疑云,立即道:“尽管说,涉及任何人,任何事,都不用顾忌。”
“臣遵旨。”马顺大嘴一张,“户部主事刘中诚,收受老家地主的贿络,为其瞒报耕地亩数,以及酒楼商铺等所产生的商税,证据确凿;
都察院十三道监察御史,其中,江.西道,河.南道,山.东道……皆有收受贿络,包庇地方官的行为;
礼部监考官在去年科举时,有透露考题嫌疑,正在严查;
工部员外郎刘洪、唐广,主事宋志书,铸造宝船时,贪污公款宝钞,克扣船匠工钱,
工匠讨要,他们便令衙役鞭打,严重败坏了朝廷威信,给皇上蒙羞,有十数名船匠愿当场指控,如若不实甘愿反坐。”
马顺记忆力有限,后面的实在记不住了,便直接快进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