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371章

    朱祁镇一直压抑着的激动心情,彻底释放。

    乾清宫内殿,拉着他的小钱开心在床上直打滚儿。

    钱氏钗卸鬓乱,俏脸绯红,她对白日有些抵触,捉住朱祁镇使坏的手,告饶道:

    “皇上,晚上,晚上好不好,这大白天的多难为情呀。”

    朱祁镇不忍强求她,只在朱唇上啄了一下,促狭笑笑:“行,那就晚上。”

    钱氏稍稍松了口气,侧着脸柔柔的问:“皇上,今日是有什么喜事吗?”

    “自然是大喜事。”朱祁镇从情欲中清醒过来,转而又沉浸在对未来的美好向往中,“朝廷要重下西洋了,且还是在群臣拥护的情况下。”

    “真哒?”钱氏满脸不可思议,由衷道:“皇上你真是太厉害了。”

    没有哪个男人,能抵抗得了心爱之人满眼的崇拜,朱祁镇自然不例外,他理所当然地将李青的功劳,全揽在自己身上。

    “那是,也不看看夫君何许人也,拿捏群臣,不过探囊取物罢了,不足道哉。”朱祁镇鼻孔朝天,牛逼轰轰的说。

    钱氏不明就里,还真当是夫君厉害,忍羞奖励了他一下。

    朱祁镇都美的找不到北了。

    这时,殿外传来两声轻咳,接着,王振的声音响起:

    “还请皇上保重龙体!”

    顿了顿,又说:“李先生在中殿等候多时了。”

    有个词儿叫皇上不急太监急。

    皇帝过夫妻生活,是有限制的,而太监中的敬事房便是监督皇帝这方面的机构,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皇帝身体被掏空。

    虽然大明皇帝的妃子并不多,远没有佳丽三千,三宫六院七十二妃那么夸张,但从理论上来说,这座皇宫中女人,除了先帝宠幸过的之外,现任皇帝可随意临幸。

    也正因如此,才需要太监来监督,以防皇帝沉迷女色,误了国家大事。

    不过,真正管控皇帝夫妻生活的是皇太后。

    皇帝宠幸了谁,什么时候宠幸的,都要记录下来,并上报皇太后,太监监督不力,皇太后可是会砍人的,这也是太监急的根本原因。

    不过,这只是针对皇帝和嫔妃、宫女之间,帝后夫妻生活,一般太监是不会打扰的,也只有王振这种级别,又受皇帝宠信的人才敢说。

    “知道了。”朱祁镇没好气地朝门外喊道,“就你话多。”

    门外的王振缩了缩脖子,不敢再吭气儿。

    “皇上,公事要紧。”钱氏臊得不行,推着他,“快去吧。”

    朱祁镇怏怏点头,鱼没吃到,反而弄得一身腥,可把他郁闷坏了。

    ‘吱呀~’门猛地打开,附耳在门上的王振冷不防之下,直接扑进了朱祁镇怀里。

    朱祁镇大怒,一把推开王振,又补了一脚,用力极大。

    王振好悬没背过气去,他顾不上疼,连忙拍拍身上的土,谄笑着上前,委屈道:

    “皇上,宫里的规矩就是如此啊,不仅要听,还得记下来呢。”

    朱祁镇揪着他那缺了小半边的耳朵,骂道:“宫嫔如此,皇后也如此吗?

    再有下次,你这只耳朵干脆别要了。”

    “奴婢错了,错了错了。”王振一个劲儿赔罪,耳朵已经少了小半边,他可不想彻底失去。

    “皇上,其实奴婢也不想的,主要是李先生他急啊?”王振讪讪解释。

    “他急?”朱祁镇哼道,“他有什么可急的,他为什么急?”

    ~

    李青当然急,他家离皇宫远,这眼瞅着快该准备中午饭了,要是过了时辰,小老头的拳头可是又快又急。

    朱祁镇叫他来中殿谈事,结果却迟迟不来,李青都想走了。

    ‘吨吨吨……!’李青一口饮尽杯中茶:娘的,不等了。

    他大步流星的就往外走,不料刚出殿门口,就遇上了赶来的朱祁镇。

    “先生这是要去哪儿?”

    李青心中有气,也懒得场面礼节了,“皇上唤臣来中殿,为何迟迟不来?”

    “李先生有所不知,皇上……”王振想着帮忙解释一下,但看到朱祁镇凌厉的眼神,后面的话全给咽了下去。

    这事儿确实不好解释,总不能说:皇上和皇后亲热呢,你担待一下。

    真这么说了,耳朵绝逼保不住。

    “进去说。”朱祁镇领头走进大殿。

    中殿。

    李青重新落座,开门见山:“皇上要和臣商议重下西洋之事吧?”

    “嗯…不全是。”朱祁镇道,“官场腐败的问题一直都存在,这一点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只是没人愿意提及罢了;

    这次是个契机,朕不想错过,却又担心误了西洋贸易。”朱祁镇正经起来,“这其中的度要拿捏好,朕想听听你的建议。”

    李青轻轻点头,暂时不去想做饭的事,沉下心思考片刻,道:“皇上所虑极是,不过以臣之见,还是应当以海上贸易为重,不能因小失大。”

    顿了顿,“我的建议是,严查五品以下的官员,一经查实严惩不贷,至于五品以上的,暂时先宽容一些,待西洋贸易的口子打开,再回过头弄他们。”

    “这是不是太便宜他们了?”朱祁镇有些不甘心,“朕觉着,有必要办几个代表性的人物。”

    一旁侍候着的王振,插话道:“皇上,奴婢倒是有一计。”

    李青、朱祁镇同时转头看向他,满脸的诧异。

    “你也有计?”

    第119章

    三七开

    王振被二人盯着,不禁老脸一红,本能有些怯场。

    “说来听听。”朱祁镇饶有兴趣的说。

    “是。”王振讪讪道:“奴婢的意思是,皇上可以先处理五品以下的官员,完事后,将案件进展相对放慢,不急着结束,给他们一种皇上正在查,但具体查到什么程度,得看他们表现的感觉。”

    王振道:“这么一来,他们的顾虑就更多了,为了确保自己安全度过此劫,他们定会实心做事,

    不会再有阳奉阴违,从中使坏的心思。”

    朱祁镇眼中闪过一抹惊诧,笑道:“看不出来啊王振,你还挺有一套的。”

    李青心生感慨:果然,混朝堂的没几个庸人,王振这厮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皇上,也觉得奴婢这一计可行?”王振露出欣喜之色。

    “当然可行。”朱祁镇不吝啬赞赏,“此计甚妙,嗯…这件事就交由你领头去办了。”

    王振喜滋滋点头:“皇上放心,奴婢绝对尽心竭力,不辜负皇上的期望。”

    朱祁镇点点头,敲打道:“之前群臣弹劾你的那些事,这次就算了,但以后再有过分之举,朕总不好一直护着你,心里有点数,别弄得太难看。”

    “是是,奴婢记住了。”王振讪讪答应,“那…奴婢去了?”

    “去吧。”朱祁镇挥了挥手。

    待王振走后,朱祁镇重提下西洋的国策,“先生对海上贸易这一块儿,有什么建议?”

    “皇上心里已经有主意了吧?”李青问道。

    “朕想听听你的意见。”

    李青不再客套,直接道:“三七开吧。”

    “怎么才七成?”

    朱祁镇皱了皱眉,在他的计划里,至少也得是八成,甚至九成。

    这么赚钱的事儿,自然要集中在朝廷手里,至于官绅嘛,给他们口汤喝就是了,让利三成对朱祁镇来说,已经很多了。

    李青惊愕地看向朱祁镇,讷讷道:“皇上,七成是人家的。”

    “啥?”

    朱祁镇都惊呆了,“你是说他们七成,朕三成?”

    “昂。”

    “你放屁!!”朱祁镇恼了,“麻烦你搞搞清楚,谁是皇帝,谁是臣子好不好,他们七成朕三成,那朕成什么了?”

    李青抹了抹脸上的唾沫星子,无奈道:

    “皇上,你能不能别动不动就这么冲动,你是皇帝,沉着冷静才是你应有的表现才对。”

    “少扯这些没用的。”朱祁镇冷哼道,“你倒是说说,凭什么朕三他们七?”

    李青分析道:“首先,现在的海上贸易,跟永乐朝完全不同了;

    永乐时期海上贸易初开,利润是大,但规模远赶不上现在。”

    顿了顿,“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海上贸易的市场越做越大,利润没有刚开始那么大了,但论赚钱,反而更胜那时候。”

    “不管怎么说,三成都太少了,反过来还差不多。”朱祁镇对利益划分很不满意,“给他们留点儿汤喝,已经很给面子了,那些人就不能惯着。”

    李青叹道:“能不能听我说完?”

    “你……你说吧。”朱祁镇闷声说,但显然听不进去。

    李青解释道:“其实三成的贸易赚的就不少,因为市场变大了,但也正是市场变大了,所以参与海商的人,较之刚开始那会儿多了太多,

    七成看似很多,但均摊过后,也没剩多少了。”李青道,“朝廷独占三成,天下人分七成,这个比例已经很高了,试问,赋税比例才多少?”

    朱祁镇摇头:“这能一样吗?”

    “是不一样,但殊途同归。”李青道,“皇上你压榨的太厉害,他们就会从其他地方弥补损失,到时候又是一大堆事,

    况且,让利于民间,总的来说并不是件坏事。”

    “呵呵。”朱祁镇冷笑:“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啊!”

    李青眉头一蹙,不解道:“皇上何出此言?”

    “让利让利,你知道朕欠了多少钱吗?你知道吗?”朱祁镇情绪激动,“你算过朕要还多久吗?”

    他有激动的理由。

    一代人还五代人的贷款,能没压力吗?

    朱祁镇还想着做大做强呢,按李青这个说法,他不知要还到猴年马月去。

    “你咋就这么爱钱呢?”李青气道,“大明江山都是你的,你要那么多钱干嘛?”

    朱祁镇更气,“宝钞的债要不要还?

    军队要不要养?

    赈灾要不要振?

    俸禄要不要发?

    来来来,你告诉朕,没钱行不行?”

    “你看你,咋又激动上了。”李青苦笑道,“这个皇上大可放心,赋税加上三成的海上贸易,绝对够使。”

    朱祁镇反驳:“但朕不想一辈子都在还钱,朕想给子孙多留点儿家底,有错吗?”

    “……”李青无奈,其实朱祁镇也不算错,但有句话叫羊毛出在羊身上,对官员压榨太狠,终究不是件好事。

    奢求官员安安分分做事,俸禄之外一文不贪,赋税一分一毫的上缴国库,这完全不现实。

    唯一可行的是,在官员勉强接受,又不至于使坏心眼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然后施行下去。

    但现在的问题是朱祁镇嫌钱少,不乐意干,李青只好做出妥协。

    “皇上,你想要几成?”

    “九成!”

    “……好好说话,跟我就别玩折中那一套了。”李青无语。

    朱祁镇脸上一热,悻悻道:“朕七他们三,这是朕的底线,没有商量余地。”

    “你要的太多了,这样会出事的。”李青皱眉道,“四六吧?”

    “不行。”

    “就当是给我个面子。”李青劝道,“如今局势大好,别因小失大。”

    朱祁镇纠结半晌,不情愿道:“好,朕给先生你个面子,六成就六成吧。”

    “皇上,我的意思是他们六成。”

    朱祁镇呆了好半晌,哆哆嗦嗦地伸出手,破防大吼:“滚呐……~!”

    ~

    李青很无奈,分赃不均永远是个难以克服的问题。

    “唉…难搞啊!”

    李青头疼地叹了口气,待看到头顶太阳,头更疼了。

    时间快不赶趟儿了,他拔腿就往回奔。

    毛驴:哎哎哎,我还在马厩里呢,我还在马厩呢。

    …

    午饭。

    张邋遢胃口大开,吃得津津有味,李青却是没什么胃口。

    “怎么了青子,有烦心事儿?”

    “是有一点儿。”李青放下筷子,简单说了下原因。

    张邋遢想了想,问:“会不会造成大动乱?”

    “这个应该不会,上次他们吃了大亏,不过也不能完全排除。”李青沉吟着说。

    “如果动乱,小皇帝能不能镇压?”

    “这个不难。”李青道。

    张邋遢又问:“皇帝要弄死那些官员难不难?”

    “也不难。”

    张邋遢笑了:“这不就结了,他们敢胡来,直接杀了就是,他们又翻不了天,有什么可担忧的。

    我倒觉得小皇帝没错,古往今来但凡有作为的皇帝,哪个不硬气?”

    李青摇头道:“凡事不能一概而论,国家施政要因时因势而行,况且那些硬气皇帝,不是开国之君,就是武皇帝,守成之君则要考虑平衡。”

    “这样啊,”张邋遢咂了咂嘴,“老头子不懂这个,不过你也别太放在心上,既然小皇帝能治得了他们,就不会出大乱子。”

    “唉…但愿吧。”李青心里没谱。

    他在朝堂待了这么久,知道这里面的道儿道儿,更清楚人心。

    “吃饭吧。”张邋遢笑道,“哪能事事如意,人都有自己的独立思想,何况他是皇帝,人家能如此迁就你,已经很好了;

    真若事事依着你,反而说明他是个没主心骨的人;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