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445章

    瓦剌在草原上掀起腥风血雨,大明就可以跑出来装好人,使其加速投向大明怀抱,从而更高效的招抚草原部落。

    李青很有信心,因为伯颜帖木儿只要按他说的做,那么瓦剌不但能解决内部问题,还能逐步变强。

    而随着瓦剌越来越凶悍,草原许多部落的生存空间将会进一步被压缩,到时候大明只要给予少许好处,

    比如,投靠而来的部落首领,大小给个官儿当当,

    不愁没人来投奔!

    当投奔而来的人积累到一定数量时,便可着手向漠北扩张,进而将整个草原囊括进大明版图。

    当然,这需要很长的时间,甚至要数代人,但这个方法最省心,最省钱,最省力,且大明从始至终都未直接发兵,也不会引起草原强烈的抵触心理。

    因为,大明一直扮演的都是好人角色。

    如此,方可长治久安!

    人生就像一场戏,有人演好人,有人演坏人,既然总要有人演坏人,那不妨让瓦剌来演。

    李青想让大明演好人!

    至于瓦剌会不会随着壮大,从而统一草原,李青一点都不担心。

    开玩笑,瓦剌本部才多少人?

    草原可是有着大几百万人口,就凭他那点儿人,根本不够看。

    退一步说,即便瓦剌真的成长起来,那大明只需断了贸易,在草原全民公敌的瓦剌,就将一溃千里。

    所以…根本没必要担心。

    扩张疆域,不是说说那么简单,尤其现在大明处于和平时期,不是元末乱世,用暴力手段开阔疆土并不理智,也不划算。

    即便强硬扩张了,换来的也是大量的问题。

    李青能想到的,只有这种相对温和的手段。

    虽用时较长,但胜在稳妥。

    接下来,李青就瓦剌未来发展方向,给伯颜帖木儿指了一条明路。

    李青是利用瓦剌,却也不是完全不为其着想,不让瓦剌消亡这点,他出自真心。

    虽然他是为了大明,却也能让瓦剌收益。

    伯颜帖木儿哪里有李青腹黑,莫说是他,就是朝中的那些人精,也不是李青对手。

    在听完李青的理论后,内心直呼:牛哇牛哇。

    只要按照里定下的发展路线,那瓦剌以后将更加壮大。

    两人越聊越投机,最后又给喝上了。

    李青笑道:“你们出人,大明出钱,为草原的安定,干!”

    “干!”

    伯颜帖木儿举起酒碗一饮而尽,却忽略了大明出的钱,可不是白给,那是要还的。

    不过话说回来,即便如此,伯颜帖木儿也不会有丝毫怨言,因为这的确是解决内部问题,并壮大瓦剌的不二之选。

    …

    李青逗留了三日,期间伯颜帖木儿好吃好喝好招待,双方无话不谈,最终定下了一个详细可行方案。

    离开这天,伯颜帖木儿亲自相送,送出三百里。

    ~

    十日后,李青一行人和大部队汇合。

    还来不及睡个好觉,石彪就粘了上来,要他把留的一手拿出来。

    其实李青也没啥可教的,就把吐纳养气的技巧传授给石彪。

    准确说,这并不是功夫,而是养生。

    但石彪却如获至宝,没别的,练这个能让他精神饱满,精力旺盛。

    打发了石彪,李青这才清闲下来,整日悠哉悠哉,欣赏草原上的大好风景。

    想到未来草原将纳入大明版图,他不错的心情更好了。

    …

    拖家带口,行军速度慢的可怜,用时两个多月,才赶回京师。

    李青到家时,都七月份儿了。

    来不及休息,换了身衣服他就进了宫,将这趟草原之旅,跟朱祁钰完完整整说了一遍。

    朱祁钰听完,不由抚掌赞道:“先生这一计甚妙,绝妙!这一来,大明必将把草原纳入大明版图。”

    他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开疆拓土永远是帝王的第一追求。

    任何功绩,在开疆拓土面前,都显得黯然失色。

    尤其是,这疆土还是广袤的漠北草原,搁谁不激动?

    这可是太祖、太宗,都没达到的成就啊!

    单凭这个,未来史书上的有为君王,就有他朱祁钰的一席之地。

    朱祁钰看着李青,目光诚挚且认真:

    “先生,朕要赏你,重重赏你。”

    “不用,”李青摆摆手,“我不为那个。”

    朱祁钰道:“稀不稀罕是你的事,赏不赏是朕的事!”

    李青不是那种跟钱过不去的人,人家皇帝执意要赏,总得给人点儿面子吧?

    “皇上赏我多少金子?”

    “金子?”朱祁钰断然道,“太轻,也太俗!”

    我就喜欢俗的……李青疑惑道:“那皇上要赏我什么?”

    “永青侯!”

    第43章

    再封永青侯

    李青怔了怔,叹道:“皇上你听我说。”

    “你听朕说。”朱祁钰打断,“你本就是永青侯,即便不为这个,凭你对大明的贡献,封公,甚至更进一步,封王都担当的起;

    朕只给你封侯,非朕小气,而是不想暴露先生的秘密。”

    李青无奈,只好道:“皇上,这一计策多少有些…上不了台面,你大张旗鼓地给我封侯,传出去让瓦剌知道了,反而得不偿失。”

    “嗯…也有道理。”朱祁钰一想也是,便道,“这件事的确不好摊在台面上,那就从别的方向入手。”

    “……”李青并不想再做什么永青侯了,对他来说,身份已经并不重要,只要从帝王这里拿到信任就可以了,且再度成为永青侯后,反而不便于他行事。

    “换个赏赐吧。”李青道,“比如放我一段时间的假,赶了这么久的路,确实累了。”

    “不,不换,就这个。”朱祁钰道,“就这么定了,先生若觉得疲累,歇息就是。”

    这孩子还挺倔……李青扶额,好笑道:“我现在又不缺吃喝,侯爵于我而言并无用处,只是徒有虚表而已。”

    “这本就是先生的,朕不过是物归原主而已。”朱祁钰道,“朕意已决,先生莫要再劝。”

    “……相比侯爵,我更喜欢黄金。”李青说。

    朱祁钰暗叹:先生真是大公无私,朕又岂能让他委屈?

    “就侯爵!”

    “……”

    劝了一阵儿,朱祁钰却不松口,比家里驴子都倔,弄得李青没有半点儿脾气。

    ~

    回到家。

    李青正欲洗个澡放松放松,贞儿就急急赶了来。

    “大人,太上皇没跟你一起回来吗?”贞儿问。

    “该说的我都说了,嘴皮子都快磨破了,但太上皇就是不愿意回来啊。”李青一脸无奈,叹道,“他说,现在生活得好好的,不想回来打破大明现有格局。”

    说着,李青从怀里取出书信,“这是太上皇的书信,本来是要先交给皇上的,结果一忙就给忘了,你带回去交给太后吧。”

    顿了顿,补充道:“对了,还请转告太后,信件看完书信转交给皇上。”

    贞儿接过书信,瞥了眼李青欲言又止,但终究什么也没说,微微一礼转身离开。

    那200两黄金不会再要回去吧?李青心道:不管,吃进嘴的肉,岂有吐出来的道理,要也不给。

    ——

    “什么,李青要被封侯?”

    “他一个小小都给事中,何德何能?”

    “还永青侯?叫李青就活该被封永青侯?我也姓李,明儿我也改名叫李青去。”

    ……

    质疑声充斥整个朝局,李青封侯,谁都不服。

    究其原因,还是李青太招人恨了,但凡换个人封侯,他们绝不会如此失态。

    自从李青入朝后,文官集团就开始走下坡路,其中每次下坡,必有李青的痕迹,都是人精,尽管有些地方不甚明了,但始作俑者他们还是能看出来的。

    ——李青封侯,天打雷劈!

    这是一部分官员的心声,当然,他们的占比并不算大,毕竟被朱祁镇团灭了一批。

    其余质疑者,大多都是质疑李青功不配位,有功劳,但不至于封侯。

    舆论很快被炒热,继而愈演愈烈。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反对,比如于谦,比如石亨、石彪,这几个人就都公然支持。

    于谦是知道李青身份的,石亨叔侄则是认可他的能力。

    但也只有他们三个支持,其他人或多或少都对李青封侯,持反对态度,觉得有些莫名其妙。

    实在是太突兀了,没有一点预兆,便直接从七品飞到侯爵,如此大幅度的升迁,让很多人妒火中烧。

    这可是侯爵啊!

    而且看皇上这样子,八成还是世爵!

    这是妥妥的长期饭票,子孙与大明同在,要是能得此荣誉,原地去世他们也是肯的。

    李青不稀得解释什么,皇帝执意要封,接受也就是了,就当给干儿子攒个家底儿。

    至于那些骂他的……骂他的多了,从洪武朝就开始了,这么多年下来,李青耳朵都起茧子了。

    不爽又能怎样?还不是干不掉他!

    李青从于谦嘴里听到那些个风言风语,也只是嗤鼻一笑,不予在意。

    甚至都懒得出面澄清,一些跳梁小丑,跟他们计较,除了降低自己逼格,毛用都没有。

    他不在意,可有人在意。

    于谦在意,朱祁钰在意,石亨叔侄也在意,朝堂上没少扯皮,时常论的脸红脖子粗。

    反倒是李青这个当事人,整日悠闲惬意,连家门都很少出,

    甚至连门都不开,他怕孙氏要他还钱。

    李青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跟个大家闺秀似的。

    群臣还真拿他没办法,说归说,闹归闹,谁也不敢上门理论。

    磨了半个多月,朱祁钰力排众议,给李青封了侯,永青侯!

    再次获此爵位,李青没什么欣喜,却颇为唏嘘。

    记得上次获封永青侯,还是跟老四招降乃儿不花,回来后被老朱赐爵,一晃都过去这么久了。

    大明的君王都换五个了,洪武朝相熟的故人都已去世,侯爵不侯爵的又有什么可在意的呢。

    现如今,洪武时期的人,也就一个远在交趾的朱高煦还在世了。

    唉,也不知那厮现在如何了,不过傻人有傻福,那家伙脑子不好使,但身子骨没的说,应该还能扛一些年……李青吁了口气。

    封侯的第二日,他上了朝,直接从末尾排到了第一梯队。

    李青扫视众人,想看看谁敢当他面说,结果一个都没有。

    当面给李青不痛快,要付出的成本太大了,甚至会有生命危险,混进朝堂可不容易,谁不得掂量掂量?

    朝堂上唯唯诺诺,背地里重拳出击,这是大多数人的为官之道。

    还美其名曰:这叫风度!

    一次朝会过后,质疑声小了很多,反正已经成了既定事实,他们也不犯不上再做无用功,平白得罪李青。

    大家继续各忙各的,平静的朝局在激情一段时日过后,又恢复了平静。

    甚至都没人提太上皇的事儿。

    李青又不上朝了,这是他的常态,不过他时常进宫,跟朱祁钰聊些草原事宜。

    官场基本稳住,民间贸易如火如荼,李青也有精力为扩张版图做准备了,只要干成了这件事,不管未来如何,最不济也算是给后世留下‘遗产’了。

    李青很上心,朱祁钰也很上心。

    九月份。

    在李青的建议下,瓦剌三分之一的贸易货品,大明用火器来结算。

    朱祁钰同意了他的建议,用一部分火器,买瓦剌一部分货品,先试试水。

    而伯颜帖木儿也没让二人失望,在景泰二年冬月,就打响了第一炮。

    原本因鞑靼折损过重,而逐渐趋于平静的草原,再次掀起血雨腥风。

    朱祁钰得知后,立即就要推出友好政策,欢迎草原部落加入大明,但被李青劝住了。

    上赶着不是买卖,等到瓦剌越打越猛,多数草原部落遭殃后,再推出招揽国策不迟。

    朱祁钰百爪挠心,但深思熟虑后,又觉得李青的建议更具性价比,便强行压了下来。

    不过,他把火器结算份额,提高到了二分之一。

    并向伯颜帖木儿表示:仗你尽管打,缺钱言语一声,朕全力支持你来统领草原。

    皇帝如此够意思,那伯颜帖木儿也没什么好顾虑的了,当即就提交二百门大将军炮的贷款申请。

    朱祁钰接到申请,也没说的,赶在年前就把火炮送到宣府,让瓦剌派人来取。

    想来,有了这二百门大将军炮加入,瓦剌会更加凶悍……朱祁钰不禁歪嘴一笑。

    …

    第44章

    草原大战,大明得利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