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460章

    “原来如此,”他轻轻点头,“单凭做生意,那个沈富绅倒也是个人物,能聚拢如此财富,可见一斑。”

    李青正色道:“皇上,经济就像一条大河,需要流动才有生机,而非将财富据为己有,放在国库里。”

    “瞧你说的,”朱祁钰无语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那个沈富绅又没有触犯律法,朕怎会做出杀鸡取卵之事?”

    “呃呵呵……皇上圣明。”李青还真怕朱祁钰起了贪心,毕竟……钱太多了,而朝廷又实在太穷。

    这些年赚的钱,基本都用来还债了,已有十几年没有盈余。

    “皇上,沈鑫就是让大河流动的加速器。”李青侃侃而谈,“钱放在那儿不动,那它一文不值,但若是快速流动就不同了;

    钱,是一大上升通道,有了钱,才能生活,想更好的生活,就得拥有更多钱;它是最能调动人积极性的东西。”

    巴拉巴拉……

    前有五个橘子,后有火锅论道,李青的这些后世理论虽深奥,但朱祁钰大体意思还是能听明白。

    “这么说来,朝廷应该帮那个富绅一把,以便让其快速成长,从而带动北方各行业了。”朱祁钰沉吟道,“朕对这个还真不在行,先生可有腹案?”

    “倒也不用主动帮忙,”李青笑道,“一切让沈鑫自己去做,朝廷只需要提供足够的公平,不给他小鞋穿就可以了,毕竟……朝廷也需要体面不是?”

    朱祁钰脸上一热,讪讪道:“先生说的是,朝廷的确不能为了钱太掉价,省得他有恃无恐,进而以商乱政。

    嗯…金钱最易腐蚀人心,朕得派些信得过人看着,省得那厮暗地里拉帮结派,影响到朝堂,同时,也能保护他的人身安全,毕竟他有大用,可别让人给弄死了。”

    李青一乐:“皇上考虑的极是。”

    看的出来,朱祁钰又进步了许多,李青很欣慰:他天分不够,但他肯努力,也很拼命。

    “对了皇上,还有件事要跟你商量。”

    “前汉王的事?”

    李青点头,“他想葬进皇陵。”

    “这个……怕是不行。”朱祁钰摇头,“他可以回大明,也可以葬在大明,但大明皇陵是皇帝的陵寝,岂能让一个被废掉的藩王进去?

    即便他没被废掉,那也是万万不行的,这不合礼法。”

    “偷偷埋进去就成。”李青道,“不需要大操大办,也不用让人知道。”

    朱祁钰眉头微皱,很是不情愿:“先生,别的事都好说,但这件事……

    念在他在麓川之战的功劳,我可以赐他一块风水宝地,甚至恢复他汉王名分,让他以大明藩王规格下葬,但入皇陵这事实在有悖纲常,历来没有这个说法。”

    朱祁钰道:“这要是传出去,且不说有损皇家体面,那些个藩王只怕也要如此,那岂不是乱套了吗?”

    “不让人知道也就是了。”李青道,“这是他的夙愿,也是太宗的遗憾,昔年靖难……”

    李青将当年的事,详细阐述了一遍,让朱祁钰明白憨憨造反的根源,也说了朱棣晚年的遗憾、后悔。

    “他没做过伤天害理的事,争夺皇位更多也是为争一口气。”李青叹道:“当初太宗以藩王身份登临大宝,且还是一路从北打到南,这其中难度之大令人绝望;

    虽说当时朝廷之中,有军方大佬愿意出手帮忙,但打仗并非儿戏,更不是一个人的事,稍有不慎便会功亏一篑;

    仁宗不善弓马,武将更倾向于汉王,加上局势危急,太宗也只有那么做,才能更好的聚拢人心。”

    李青道,“后来太宗登临大宝,为抑制文官集团,这才继续将汉王留在京师,可以说,永乐一朝,汉王对朝局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朱祁钰默然不语,稍微有些动摇。

    李青叹了口气:“万般皆有因,宣德朝的那事儿你不能怪他,且他也没有闹出乱子,只是…闹了个笑话,最终受伤的也是他;

    真要怪,那就怪太宗吧。”

    顿了顿,又道:“其实,太宗也没错,他是为了朝局平衡,从而更好的建设大明,总之……这是个糊涂账,谁都有理由。”

    李青认真道:“不管从哪个角度看,汉王对大明,对太宗一脉,都有着很大贡献;这也是宣宗不动刀的根本原因。”

    “朕听于爱卿说,好似……是你求的情?”朱祁钰问。

    “你父亲可不怎么听话,”李青翻了个白眼儿,继而又说,“当然了,他很出色,基本不需要我来辅佐,他自己就能做得很好;

    他放汉王去交趾,更多是因为汉王对大明有贡献,且叔侄之间……还是有些感情的。”

    朱祁钰点头,沉吟不语。

    李青问:“皇上是没想好,还是……?”

    “他想葬哪儿?”朱祁钰说。

    “长陵!”

    “他还能活多久?”

    李青挠了挠头,颇感无语:我又不会算命,哪能断人生死?

    想了想,给个模糊数字:“大概半年到两年吧。”

    朱祁钰思索良久,叹道:“嗯…行吧,朕答应了,不过,进皇陵他汉王的身份就没了,你回头告诉他,

    进皇陵;和恢复藩王身份,且以藩王规格入葬,只能选一个。”

    “话我会带到。”李青含笑点头,“对了,他人就在我家,皇上要不要见他?”

    朱祁钰想了想,道:“这两日有些忙,等忙完,我亲自去一趟。”

    “嗯,好。”

    …

    第67章

    昔日冤家

    “他答应了吗?”朱高煦紧张的问。

    “答应了。”李青道:“他给了你两个选择,一是葬入皇陵,二是……”

    “一,我选一。”

    李青哑然失笑,没再继续说下去,只是道:

    “好好保养身体,你身子骨还不算太糟糕,弄好了再活个一两年并不难,后事基本安排妥当,你不会再有遗憾,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莫要辜负。”

    朱高煦点头:“明白,不过你这小院着实有些小,大兄弟…咳咳,你师父来了住哪儿?”

    “这倒的确是个问题,”李青想了想,道:“回头我找些泥瓦匠来,再扩张两间屋子出来。

    对了,过两天皇上会来看你。”

    “他看我?”朱高煦诧异,“他看我做甚?”

    “……怎么说,你们也是一家人,人家来看你这个二爷爷,你还不乐意了?”李青无语道,“放心吧,当今皇帝很有人情味儿,这方面比金陵那位强多了。”

    朱高煦并未怀疑,道:“这倒是,最差也就他那样了。”

    李青一乐:“行了,房间都收拾好了,你爷俩先住着,想吃什么去街上买,我暂时不做饭。”

    “对了,来时带钱了吧?”

    “有的。”朱祁锦取出怀中的大号钱袋子,颠了颠,发出‘哗啦啦’的脆响。

    李青从声音判断出,这是金豆子。

    “有钱就成。”李青点点头,“没事儿不用喊我,也不用给我带饭,我想吃自个儿会去买。”

    说罢,便出门去找泥瓦匠去了。

    …

    李青回来时,已夜幕降临,客堂燃起了蜡烛,一道熟悉的声音,让他不禁一凛:

    “于谦来了?”

    这俩人可是见过的,当初于谦骂憨憨,好悬没把憨憨给活活气死。

    昔日冤家相遇,会发生什么?

    他不担心于谦,可他担心憨憨,这厮可是个暴脾气,昔日被骂那么惨,以他的性格,不得找回场子?

    李青三步并作两步,快速走向客堂。

    进了屋,他这才松了口气,憨憨很好,于谦也很好,俩人没干起来,面上都心平气和,气氛勉强算是融洽。

    “聊什么呢?”李青故作轻松的问了句。

    憨憨没说话。

    于谦起身:“先生,借一步说话。”

    李青瞥了眼朱高煦,后者脸昂的老高,拽拽的样子。

    “好。”

    李青瞪了他一眼,随于谦来到院里,“什么事?”

    “皇上知道吗?”于谦神情严肃。

    “知道。”李青点头,打趣道:“没料到这都数十年过去了,你竟还能认出他。”

    于谦神色放松下来,继而苦笑:“我没认出他,倒是他认出了我,他要是再年轻个二十岁,说不得都要上演全武行了。”

    “真要那般,那你可得倒霉了。”李青哈哈笑道,“同年龄段儿,他能吊打你,再说,谁让你当初骂那么凶来着。”

    “……”于谦没心情说笑,“先生,你把他带来干嘛?”

    “不用紧张,他都八十一了,还能翻起什么浪花不成?”李青失笑,“对了,胡濙还在吗?”

    于谦摇摇头:“去年入冬前,他告老还乡了,但这…朝局中还是有认识他的,比如王直王尚书。”

    “你都认不出来,他能认出来?”李青不以为意,“再说,真就认出来那又如何?

    宣宗都没杀他,谁敢跳出来指手画脚?他再不济,那也是朱氏子孙!

    还有,他现在没跟任何人有利益牵扯,谁也不会为了一个毫不相干的人,去做费力不讨好的事。”

    于谦缓缓点头:“道理是这个道理,可…可这样做,于先生又有何好处?”

    “对我没好处的事,我做的多了。”李青道,“你头一天认识我?”

    于谦:“……”

    “本来是想找先生喝酒的,不过…下酒菜已经让他吃了。”于谦苦笑,“改天先生不妨去我家,近一年不见,咱们好好叙叙。”

    “成,”李青笑道,“明儿傍晚吧,到时候你也下班了,咱们喝一杯。”

    “那好。”于谦笑了笑,拱手告辞。

    李青送他出门,顺便把门拴好,回到客堂,朱高煦也吃完了最后一根乳鸽腿儿。

    他咂吧着嘴,啧啧道:“别说,京师这烤乳鸽还挺不错的。”

    “晚上吃这些,就不怕积食?”李青最讨厌吃独食的人了,他自己除外。

    “瞅他就来气,我没骂娘就够给他面子了。”朱高煦哼哼道,“吃他点儿东西咋了?”

    “……行了,你现在不比年轻时候,去院里走走去,别真积食了。”李青摆了摆手,“我去睡了,有事言语一声。”

    ~

    次日。

    一大早,房门就被敲响了。

    打开门,是十多个泥瓦匠,李青连忙将这些人请进来,问道:“我这儿啥都没有,你们准备材料的话,需要多久?”

    “老爷要盖几间?”工头问。

    “两间…人住,一间畜牲住。”李青想给毛驴也弄一间,毕竟……他的驴兄岁数也不小了。

    “我可以加钱,如果可以,尽量快一些。”

    工头掰着指头算了算,道:“老爷要是急的话,小的可以多叫些人,不过工钱……”

    “钱不是问题。”李青说。

    钱不是问题的话,那就没问题了,工头保证道,“差不多一个月就能完工,不过,老爷得先把材料钱预付一下。”

    “这个没问题。”李青不差钱,更不会占底层百姓的便宜,额外多付了三成。

    有钱好办事,在任何时代都适用,工头根据小院面积,简单画了张构造图,获得李青同意后,便回去叫人了。

    半晌午,就开始挖地基了。

    或许无聊,李青很喜欢看泥瓦匠挖地基,搬张小马扎,往那儿一坐,一坐就是小半天。

    朱高煦爷孙俩也爱看,明明很无聊的事,但三人津津有味。

    …

    申时末。

    李青伸了个懒腰,起身道:“我出门一趟。”

    “回来的时候带点儿饭菜。”朱高煦舍不得抬眼,还在津津有味看着挖基地,这玩意儿有种莫名的吸引力,就…很上头。

    “我是去于谦家喝酒,不是去酒楼。”李青翻了个白眼儿,“除非你吃剩下的。”

    朱高煦‘嘁’了声,撇嘴道:“瞧瞧,让你帮忙干点儿事,比登天还难。”

    李青好笑地摇摇头,眸中满是欣然,“走了!”

    ~

    今日有局,于谦早早就忙完了公事,李青到时,酒菜已经备齐。

    都是认识数十年的老友了,二人没什么寒暄,直接就喝上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自然而然就谈起了国事,这是两人的共同话题。

    官场依旧是那个官场,水依然浑浊,但已经好很多了,至少内耗得到了极大程度的缓解,明争暗斗还是有,但没那么激烈了。

    如之前所说,闹了这么久,大家都挺累的了,现在的大明官场,佛系了很多。

    了解完当前朝局,李青又问起草原局势,这个他一直很上心,将草原纳入大明版图,不仅功在当代,更是利在千秋。

    于谦叹道:“草原局势很紧张,但并未发生大规模战斗,如今的瓦剌、鞑靼,都十分克制,只是尽量收拢小部落;

    怕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他们都不会再争斗了,而去年来投奔大明的草原小部落,只有两个,加起来也就六千余人。”

    李青轻轻点头,道:“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他们肯定会搞一次大的。”

    “这个可以基本确定,但……”于谦担忧道,“最理想的情况,就是他们不断争斗,我们暗中得利,而不是他们搞大的,这种情况,并不利于我大明啊!”

    李青好笑道:“哪能事事顺遂,这样已经很好了,人家也不是傻子,自然不会坐视人口大量外流,双方克制,多半就是基于这个原因;

    做人不能太贪心。”

    于谦见他还有心情说笑,问道:“先生可有腹案?”

    第68章

    清苦的幸福

    李青抿了口酒,沉吟道:

    “这事,本就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运作;那么大的草原,历朝历代都无法解决的问题,甚至还被元人入主中原,又岂是说收服就能收服的?”

    放下酒杯,李青夹了一筷子菜,舒服地靠在椅背上,“其实,倒也不用一下子就整个收服草原,这不现实。

    我们可以一点点辐射,比如,关外有很大一片地域都是大明的,元人踏过界碑就算犯边,到时候正好可以利用起来。”

    于谦眼睛一亮:“先生的意思是……建个牧场?”

    “不,正确的打开方式是,开荒,种地!”李青笑着说道,“游牧收益远远不如农耕,一亩地的庄稼轻松能养活一个青壮年,而一亩地的草…能出多少肉?

    农耕,才是吸引草原部落靠拢大明的不二法门。”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