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560章

    “侯爷既已成竹在胸,下官也就放心了。”和忠道,“不知侯爷……具体如何安排下官?”

    “你做主帅,统兵作战!”李青道,“这支军队由你来统领,我只管大方向。”

    和忠怔了下,迟疑道:“侯爷,下官并无战阵经验啊!”

    做统帅好是好,但责任也超级大,一下子把他放在这个高度,他还真有些怯场。

    “我有啊!”李青笑了笑,道,“我把控大方向,你做具体细化。”

    和忠沉吟着说道:“也就是说,大军听下官指挥,下官听侯爷指挥?”

    “可以这么说。”李青颔首:和勇这儿子,理解能力还挺强的嘛。

    “呼~那下官就放心了。”和忠讪讪道,“真让下官一个锦衣千户统领五千,甚至更多的将士,下官还真是惶恐呢。”

    李青好笑点头:“放心,我会给你兜底儿的,我与你父亲也是老交情了,不会坑你。”

    “哎,是。”和忠不好意思笑了起来。

    他哪里看不出,这根本就是送上门的功劳。

    出了事李青顶,立了功自己也有份儿,可谓是稳赚不赔。

    这边,李青说着战略部署,

    那边,户部也没闲着,拨银拨粮,忙得不亦乐乎。

    他们是一天都不想耽搁,只求李青赶紧滚蛋。

    话说,六十出头的人了,远征漠北这么艰苦的差事,死在路上也不是没可能哈?

    永青侯啊永青侯,你可别出师未捷身先死啊!

    仅三日功夫,就给李青全部弄好了,为防止李青找借口,他们甚至还找工部多借了些运粮车,以方便加快行程。

    同时,一颗粮食,一钱银子都不带少李青的,可谓是鼎力协助。

    …

    乾清宫,

    君臣二人相对而坐,举杯小酌。

    “先生这一去,大概何时回来?”

    “多说两三年,顺利的话一年有余便可养成一股搅局武装。”李青说。

    “如此再好不过。”朱见深放了心,举杯笑道,“预祝先生旗开得胜,马到成功,早日回朝为国……”

    “不不不,皇上你想多了。”李青摆手道,“干完这票儿,我就洗手了。”

    朱见深:(⊙_⊙)?

    第114章

    再见,永青侯

    朱见深急了。

    “不是,你这个年龄,你怎么能洗手……”

    说着,他都给气笑了,“还洗手,把自己当山大王了?告诉你,你可以自污,但不能把朝廷带进去。”

    “行啦,别上纲上线了,这招对我不好使。”李青翻了个白眼儿,“若不是草原局势发生变故,我都不回来了。”

    “你这就过分了!”朱见深沉声道。

    李青呵呵:“少来这套,我本来都想好去哪儿玩了,为了朝廷我不辞辛苦大老远去漠北,已经很够意思了,你别得寸进尺。”

    朱见深:“……”

    沉闷许久,他问:

    “你真决定这次过后,就不回来了?”

    “皇上英明神武,还要我护着吗?”李青反问,叹道:“你已经成长起来了,我在与不在有何干系?无非是帮你吸引一些火力罢了。”

    “……好吧,朕体谅你!”朱见深叹了口气,“事后还是回来一趟吧,咱们君臣也做个告别。”

    李青略一沉吟,点头答应。

    好聚好散嘛。

    朱见深仰脖喝完酒,放下杯子,问:“你也才六十出头,以后怎么过?”

    “咋?不上朝就没法过日子了?”

    “……朕的意思是,你有什么打算,在金陵养老?”朱见深道,“若是那般,你不如在京师养老,朕再给你起一座宅院就是。”

    “不用破费,我也不会在金陵养老。”李青笑道,“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

    “……”朱见深满脸黑线:“你都六十多了,这岁数还看世界?”

    “这岁数咋啦?”李青无语:“刚才你不还说我才六十出头吗,还有大把时间呢。”

    “可你的大把时间,都让你给浪费了啊!”朱见深痛心疾首。

    李青撇撇嘴,“得了吧,你就是想我一辈子做大明的打工人,老朱家的人真的是,个顶个的心黑……”

    “放肆了啊!”朱见深打断他,有些恼了,“你跟朕放肆也就算了,别把大明历代皇帝带进去,咋?难不成太祖、太宗也碍着你了?”

    那俩货心更黑,尤其是老朱……李青摸了摸鼻子,郁闷道:“行,我罚酒三杯。”

    李青连喝三杯,心情郁闷够呛。

    想想就来气,当初他本事还不到家,没少被老朱拿捏,更是被迫吃了大把大把的大饼,好悬没把他噎死。

    朱棣稍微好些,毕竟靖难承着他的人情,不过,也是往死里用他。

    说起来,也就小胖完全合乎他心意。

    就连好圣孙,他都不怎么待见。

    朱祁钰倒也勉强,但政治才能欠缺,朱祁镇政治手腕还行,但用力过猛;

    哦对了,还有朱允炆,这位仁兄作为自己师弟,李青还是挺待见的,但若以大明皇帝的身份……呃,不提也罢!

    算起来,面前这个大明第一深情,倒是没什么可诟病的,喜欢大龄妇女这事儿很私人,于江山社稷而言,无足轻重。

    李青放下酒杯,认真道:“纵观历史,大一统王朝无不是经过前几任皇帝后,就开始走下坡路,独我大明例外;

    大明能有今日,实属不易,还望皇上戒躁戒躁,莫辜负了万千黎民,莫辜负了历代先帝。”

    大明能有今日,李青付出良多,他亦不想自己的努力付之东流。

    好在……这一届的皇帝,很让他省心。

    朱见深正经起来,点头道:“祖宗的江山,绝不会在朕手里走下坡路!”

    李青含笑点头,打趣道:“你还挺有自信。”

    朱见深也笑了,真诚道:“若是没你的帮助,朕或许……会有些欠缺;但现在不一样了,即便你下野,朕也足够自信能掌控全局。”

    他一脸欣然,洋溢着自信:“朕已占了先手,他们想效仿正统朝前期,万无可能。”

    “嗯,也别太过了。”李青道,“物极必反,得给人留点儿路子。”

    朱见深颔首:“这个朕明白,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大明的官员比起洪武朝那会儿,可舒服太多了;

    其他不说,单拿俸禄而言,明里暗里涨了好几次;此外诸如什么冰敬、炭敬之类的灰色收入,一年下来个个都没少捞;

    这些,朕可从没有上纲上线。”

    李青笑着点头。

    该说不说,眼下大明官员的收入,确实很可以了。

    官员们嘴上嚷嚷着俸禄低,但也只是嘴上说,到底怎么个样儿,大家都心知肚明。

    当然,明面上的俸禄确实仍不算高,真若是两袖清风的官员,一年下来确实攒下不了几个钱儿,但,这样的官员又有几人?

    退一步说,即便朝廷将官员俸禄再翻数倍,该贪一样会贪;

    根本不存在什么因为俸禄低,而不得不贪污的情况。

    这么多年下来,李青也看透了,即便把俸禄涨到天上去,依旧不能杜绝官员贪污的现象。

    如师父所说,人都是好了还想好。

    倒不如一点点满足其心理预期,也能更长久的安稳官场。

    当年老朱挥舞屠刀,并非没有收获,至少,他给了大明官员足够低的心理预期。

    后世之君稍稍好一点儿,就能让其心里好受许多。

    李青也不想,行拔高官员心理预期之举!

    君臣二人频频举杯,气氛融洽,两人相处没景泰朝时和谐,却更接地气。

    就像……长辈和晚辈。

    虽说,晚辈叛逆些……

    次日,

    李青、和忠,率五千骑兵,赶往河套地区。

    这五千骑兵并非是去打仗,而是补充河套草原部落勇士出走,造成的空缺。

    朱见深停了早朝,率百官相送。

    这次出兵,可谓是众望所归,众人脸上乐呵呵,心里也乐呵呵,一路送出皇城。

    再见,永青侯;

    最好……再也不见!

    望你此一战,名垂青史……

    ~

    七月初。

    李青一路军抵达河套,驻扎下来。

    数年不见,河套整个大变样儿了,他当初规划的区域得到了完全开发,且逐步向外辐射。

    李青策马参观,抚宁侯朱永陪同,讲述着这些年河套的发展过程。

    朱永道:“现在牧场贮备的大小马匹,已达八千之多,耕地较之永青侯设想,也多了近三分之一;

    除了交税,还有很大剩余……”

    “嗯,甚好!”李青欣然赞道:“河套能有今日,抚宁侯功不可没,以后封公指日可待啊!”

    “哪里哪里,永青侯言重了。”朱永干笑道,“您都还没封公,朱永何敢妄想?”

    “哈哈……我们不一样。”

    “哪里不一样?”

    “……”李青噎了一下,“你比我年轻,进步空间更大了,我打完这一仗,也该归乡养老了,你就不同了;

    皇上对你的倚重,鲜有人能及得上,好好干,封公并非妄想。”

    这是朱见深不远千里,给朱永画的大饼,李青只是代为传达。

    不过,他日朱永封公,也几乎是板上钉钉,如今大明可不是明初将星云集的时代,朝廷能拿出手的不多,朱永绝对算一个。

    朱永被李青拍了两下肩膀,只觉整个人都轻飘飘的,不禁咧嘴笑了起来。

    他和李青相处过,知道其一向不无的放矢,李青这么说,多半是有皇帝授意。

    一时间,朱永心潮澎湃,干劲儿十足。

    “永青侯打算什么时候出发?可有我帮得上忙的地方?”

    李青想了想,道:“你帮忙统计一下愿意跟着去漠北的人,在保证河套足够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动员一些人出来。”

    顿了顿,“以后这里多备一些粮草,以作我们这一路军的补给,这个来之前,我跟皇上议定了;

    我们的补给消耗,可抵消税收,也能让你们省心不少,不用再为交税运输发愁了。”

    朱永自然乐得从命,“完全没问题,除此之外,可还有我能效劳的吗?”

    “暂时没有了,想起来再跟抚宁侯说。”李青笑道,“眼下已是七月,再往后天气转冷,就不好行军了,抚宁侯尽快。”

    “永青侯放心,包在我身上了。”朱永拍了拍胸膛,“朝廷待遇如此丰厚,我有信心在半月之内,给永青侯组织一支不少于七千人的队伍!”

    李青含笑拱手:“如此那就麻烦抚宁侯了。”

    朱永抱拳还礼:“都是为朝廷、为皇上做事,永青侯客气了。”

    ~

    朱永一直镇守在河套,说话比李青好使多了,李青也乐得清闲,整日欣赏大好风景……

    朝廷的待遇很丰厚,愿意去漠北征战的,每月军饷五两银子,战死者,抚恤纹银百两,作战勇武者,另有奖赏。

    总共不过万,李青也没什么顾忌,花钱大手大脚。

    当然,这是户部出钱,要换成内帑,估计朱见深就得还价一部分了。

    李青也是吃准了户部,料定对方拿头拱,也得把他拱出来,于是乎,狮子大开口……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在任何时候都适用。

    在河套生活虽说不缺吃喝且安稳,但……谁不想过更好的日子?

    干一年就是六十两,这还不包括按军功赏银,不说多,干一年就让一家人住大房子了。

    一时间,各部族勇士趋之若鹜……

    第115章

    战争机器

    朱永的动员能力极强,加上条件足够诱人,仅十日功夫,就集结了近七千勇士。

    这比李青预估的还要多上不少。

    李青征用了相同数量的马匹,以及少量骆驼用以携带粮草。

    不过给养带的并不多,既然来了草原,自然要用草原的惯用套路来——以战养战!

    骑兵的优势便是作战机动性强,李青当然要将这个特点发挥到极致。

    简单休整数日,李青决定出发,临行前,李青告诉朱永做好准备,不出意外的话,后面会有部落来投靠。

    七月中旬,李青这一路军踏上征程。

    秋风吹在脸上极是爽快,李青心情亦是爽快……

    八月中旬,路遇七八千人的中小型部落,李青大手一挥——打!

    这个部落武装仅有千余人,自然不堪一击,战斗仅持续半个多时辰,便落下帷幕,

    以对方投降而告终!

    李青没有心慈手软,将这个部落中的大半牛羊,以及财物占为己有,不过,他也没将人逼上绝路,反而给他们指了一条谋生之路。

    ——前去河套,投靠大明!

    他留下的东西,足够这些人前往河套的路上所需,此外,李青还给他们规划了一条安全路线。

    草原部落无论大小,都以劫掠为天经地义,这是他们的生存方式。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