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904章

    “那我可有口福了。”王守仁也很开心,“太久没吃先生做的菜了,真是怀念呢。”

    “绝对让你大饱口福。”笑罢,李青去了东厨。

    …

    酒菜上桌,李青、唐伯虎净手,换下了染了一身油烟的衣服,拔开坛口酒封,倒满酒盏。

    话不多说,先干了几杯。

    再之后,各自咂咂嘴,相视一笑,抄起筷子吃菜……

    “对了,令尊还在直隶任职吗?”李青夹了口菜,问。

    说实话,李青没怵过谁,但王华例外。

    他还真怕今儿拉着小云酩酊大醉,明儿王华过来找他算账。

    “我父亲几年前就致仕还乡了。”王守仁微笑说。

    “那挺好。”李青放心了,补充,“颐养天年挺好。”

    王守仁知道他的心思,不禁莞尔一乐,转而道:“这次去京师,不是为诛杀刘瑾吧?”

    “嗯,因为皇帝御驾亲征的事。”李青啜了口酒,开始讲述起边关一战的详情……

    第149章

    阳明《心学》

    李青复原了当时的经过,从王勋出城迎战,再到朱厚照以身犯险,再到延绥援军支援,再到他自己赶赴战场……

    李青很有讲故事的天赋,在他的复述下,应州之役在唐伯虎、王守仁的脑海里具象化……

    “皇上果真英明神武啊!”唐伯虎听得啧啧惊叹。

    王守仁却相对冷静许多,一来,他本就了解皇帝;二来,他深知皇帝私自出宫去御驾亲征,也存着体验战场的心思。

    他的着重点更在于这一战带来的政治格局。

    “此一战之后,边关能安稳三十年,朝廷当趁此机会对关外施以兼并政策。”王守仁道,“鞑靼小王子回去之后,势必弹压不住矛盾重重的局势,估摸着,他甚至会倒戈大明,以此保证他的可汗之位……嗯,皇上怎么说?”

    李青道:“他暂时顾不上这个,这次私自御驾亲征,战后奖赏、抚恤战士又都让户部出的钱,眼下虽诛杀了刘瑾,君臣关系却并未得到缓和。”

    顿了顿,“鞑靼小王子会不会倒向大明暂不好说,不过,兼并蒙古草原的事,我已向皇帝建议,他也非常赞同。”

    闻言,王守仁放松下来,笑道:“这可真的是一片大好啊!”

    “可不是……咳咳,眼下确实如此,可也不能掉以轻心。”李青止住了上翘的嘴角,“君臣关系需要缓和,大明也需要一个国本,这两点都做到,那才是一片大好。”

    王守仁忍俊不禁,呵呵笑道:“先生你这也太苛刻了,由坏变好需要一个过程,由好变好的过程更加缓慢。”

    李青哑然。

    唐伯虎却大点其头,打趣道:“伯安你还不了解他?必须好到极点才算好!”

    李青失笑摇头,仰头喝尽残酒,又抱起酒坛斟上,道:“久别重逢,今日不谈朝政了,谈咱们自己……”

    倏地想到之前唐伯虎说起的事,李青好奇道,“小云,听说你创立了一门学说,是什么啊?”

    王守仁道:“我为它命名——心学。”

    “心学……嗯,心学……”李青本想评价一下这个名字,却倏地感到莫名熟悉,可一时间又实在难以忆起,不由卡在那儿。

    “怎么了?”王守仁诧异。

    “别急,你让我缓缓……心学……”李青呢喃,让自己沉浸在回想之中……

    这种莫名熟悉,又想不起来的感觉很不好受,就好似有痒挠不到,浑身刺挠。

    到底在哪儿听过呢?

    唐伯虎诧异道:“难不成你以前就听过?”

    嗡!

    这话犹如一记炸雷,让李青醍醐灌顶,杂乱的思绪瞬间清晰起来。

    “知行合一……”李青喃喃道,继而抬眸,以一种复杂到极点的眼神看向王守仁,“你,王,王阳明?”

    王守仁非常吃惊,这个别号他并未用多久,且这些年他一直忙于公务,还未将心学进行传播,顶多也就偶有提及。

    迄今为止,除了父亲、唐伯虎,也就只有当初打交道的土匪了,可也只是浅尝辄止。

    但他并未对唐伯虎说他的别号。

    “先生你是怎么知道的啊?”王守仁惊愕。

    李青更惊愕,连些许的酒意都尽数褪去,他讷讷问,“你真是王阳明啊?不是……你什么时候改的表字?”

    “呃……”王守仁讷讷道,“我并未改表字,这是别号。”

    顿了顿,“先生你还未说,你是咋知道……”

    好吧,倒是忽略了古人除了姓、名、字,还有号……李青一时无言。

    “我知道了!”唐伯虎倏地出声,“伯安,你出名了,出大名了!”

    之前在海外的日子,闲暇之余,李青对他说起过真实来历,也讲述过一些未来事。

    “我出什么大名了?”王守仁一脸懵。

    “你……可能成圣了!”唐伯虎艳羡的说,接着向李青求证,“先生,我没说错吧?”

    李青没立刻回答,他现在心绪很复杂,好半晌,才道:“是的,你很出名,嗯……准确说,你的心学很出名,当然,人也挺出名。”

    顿了下,“在我那个时代,心学被很多名人追捧。”

    “你那个时代……”王守仁隐隐明悟,想起李青曾对他隐晦提及过自己来历,只是并未作深谈。

    “这么说,心学在后世有很多人学了?”王守仁由衷开心。

    “呃……”李青挠挠头,道:“很出名,也是许多大学的校训,不过……比较小众。”

    大学这个词汇这时代就有,校训……王守仁也勉强能理解,他微微点头,并没有多失望,轻笑道:

    “能传下去就好。”

    顿了下,“先生既也知道心学,我们不妨两相印证一番如何?”

    李青苦笑:“我若是心学的追随者,就不会不知王阳明就是王守仁了,不过……哪怕就是心学教授,怕是跟你也有出入,有很大出入。”

    李青没学过心学,却是如雷贯耳,常在互联网上、短视频看到,只是……那时吸引他的都是擦边小姐姐。

    对心学……他也就知道一个知行合一。

    王守仁问:“后世的心学是什么样子啊?”

    “嗯…,怎么说呢……,肯定跟你的不太一样。”李青怕伤了小云的心,可又不想骗他,沉吟许久,缓缓道,“更偏向于成功学,甚至……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直接完全包装为成功学,兜售给焦虑之人,急功近利之人……。”

    “当然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不是那样的,他们可能有出入,总体路线却是对的,好吧……”说到最后,李青也不知该如何解释了,毕竟……

    他都没学过心学。

    “成功学……”王守仁咀嚼着这个词汇,轻轻笑道,“若是自我成功,可以;若是功利上的成功,确不全对……”

    王守仁突然道:“先生,你想不想听听?”

    “洗耳恭听。”李青颔首,兴趣浓厚。

    王守仁啜了口酒,缓缓道:“我为心学,定下四句教法——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个心,并非实指心,是神,嗯……可以理解成精神层面的东西,亦或说,内心世界的自己……”王守仁道,“这个知,不是字面意义上的知识,而是真知,真我……,知行合一不是知道了再去做,也不是言行如一,准确说,它是一种状态,那个‘一’的状态……”

    唐伯虎云里雾里,李青却有些明白了,却又不敢笃定。

    李青试探着说:“你的意思是……要成为自己的主宰,做……潜意识的主宰,致良知就是修行潜意识的过程,亦或说结果?”

    “潜意识?”王守仁不太理解这个词汇。

    “就是……”李青一时间也不知该如何转化成这时代的词语,便朝唐伯虎道,“伯虎,你配合我一下。”

    唐伯虎茫然道:“咋个配合?”

    “你别动。”

    “这个简单。”唐伯虎坐直身子,“然后呢?”

    李青一拳捣出,强烈的劲风吹起了唐伯虎发丝,他的瞳孔在收缩,他的睫毛在颤抖,他的面部肌肉都明显发生了变化……

    拳头停在唐伯虎额前一寸,接着,唐伯虎才后知后觉的变色,豁然起身……

    “你干嘛?”

    唐伯虎酒意顿消,李青的武力值他是知道的,当初在佛郎机王宫,他可是亲眼见过李青大杀四方。

    这一拳要是打下来,唐伯虎觉得自己脑袋不碎成烂西瓜,也差不太多,命是绝对保不住。

    “我是看开了,不是活够了!”唐伯虎骂骂咧咧,“你可真行……吓死我了。”

    李青赔笑道:“若无万全把握,我岂会乱来?”

    “那你咋不朝伯安打拳?”唐伯虎郁闷道。

    “哈哈……我这不是为了让你也深刻体会知行合一嘛。”李青笑嘻嘻的说,接着,转头看向王守仁,“小云,伯虎刚才那一霎那的行为……亦或说是状态,就是知行合一,就是那个‘一’,对吧?”

    王守仁颔首,眸中透着惊喜,“是,就是如此。”

    “这能说明什么啊?”唐伯虎不理解。

    李青解释道:“刚才你那下意识的眨动睫毛,瞳孔骤缩,就是你的潜意识行为,就是真我,也是小云说的知行合一。”

    “不是……这就完了?”唐伯虎迷糊道,“这还是不能说明什么啊?”

    李青道:“你方才是不是决定不动?”

    “嗯。”

    “可你为何动了?”

    “废话,你那拳头……”唐伯虎忽地顿住,他有所明悟,若有所思道,“就是说,我知道我即将会受到伤害,我会做出下意识的反抗……这个过程中,我是控制不住下意识的我,那下意识的我,才是知行合一?”

    李青笑道:“看嘛,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教就会。”

    “可问题是……人怎么能控制住下意识的自己呢?”唐伯虎蹙眉。

    王守仁微笑道,“所以‘知行合一’的后缀是‘致良知’啊!”

    他正色道:“可以的,可以做到。”

    唐伯虎不信,哼道:“刚才那一拳若打的是你,你会不会眨眼睛?”

    “会!”王守仁道,“你刚才不就在知行合一吗?”

    “哎呀,我好乱啊……”唐伯虎苦恼道,“我觉得……你们这就是在脱裤子放屁。”

    王守仁好笑道:“那是因为伯虎你还未真正明白。”

    顿了顿,“先生,你这简单粗暴的诠释十分正确,却只是《心学》的一部分,当然,它是重要的一部分,可却远远不是全部……”

    …

    第150章

    又多一个羁绊

    ……

    李青对阳明《心学》的了解仅限于知行合一,不,准确说,他就只知道这四个字,其他的一无所知。

    可从小云的讲述中,李青渐渐认识到把心学只归为知行合一却是太片面了。

    如他所说,知行合一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却远不是全部。

    那是一种圆润无碍的境界,那是一种吾性自足的状态,那是正心诚意的真我知行……

    心学由心而起,随心而动,却并非唯心之学,也非唯物之论,它是游走在唯心和唯物之间的一种学说。

    准确来说,是唯心唯物相互辩证的一门学问。

    它可以让人一饮一啄变得愉悦,可以很好的处理自己的情绪,可以让人以真我看世界,可以……以真我观真我。

    它糅杂了儒学,掺杂了禅宗,融合了道学……

    它完美,却也……很难学。

    简而言之,它门槛太高了,一个不慎便会跑偏。

    …

    李青听懂了。

    可他却达不到小云的境界,至少……这需要时间。

    连他都是如此,别人……

    李青幽幽叹了口气,苦笑道:“我算是知道《心学》为啥会沦为那种样子了。”

    王守仁明白他的意思,轻声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李青微微一怔,再回过头看这四句话,他才真正明白其中深意,只是……真的可以吗?

    打击的话他不忍说,且他更不忍这门学说蒙尘,不只是因为这是至交好友的心血,它本身就足够宝贵。

    李青眉头深深皱起……

    “呵呵……”王守仁忽的笑了。

    “你笑什么?”李青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哼道,“莫觉得仅靠那四句话就能解决问题,不信你看伯虎。”

    唐伯虎一张脸皱巴巴的,试图努力去理解、去共情、去真正意义上体悟《心学》,却又不得其法,陷入纠结而又痛苦的状态中……

    听到李青这话,唐伯虎不爽道:“看我做甚!?”

    “这能怪我吗?”唐伯虎不服,愤愤然道,“你俩一个是原创,一个活了两百岁,我哪比的了啊!”

    李青莞尔:“何必勉强自己,勉强着学不可能学会的,不如不学。”

    王守仁颔首:“不错,不如不学。”

    “不是……这么牛的东西,就这么遗弃,岂不可惜?”唐伯虎舍不得。

    李青无奈轻叹:“问题是它太难了啊!”

    “人人皆可成圣。”王守仁说,他眸光欣然中带着愉悦,“这点,先生早早就说过,不是吗?”

    “是,”李青苦涩,“然,人人皆可成圣,并不意味着人人都会成圣啊。”

    王守仁轻笑道:“先生你也着相了,现在不能,只能说时机不到,并不代表未来不会,记得先生说过,你来自一个极尽璀璨的盛世,眼下先生你一人懂,未来便已是功德圆满。”

    李青怔了怔,心情一下子变得轻快起来。

    是啊,在那个全民普及教育的时代,在那个蓬勃璀璨的时代,传扬《心学》将会变得容易太多太多。

    诚然,科举进士的含金量,比后世清北都要大的多得多,可这只是横向对比,纵向对比的话……

    一个高中生学习的东西,都完爆状元郎!

    更重要的是,那不再是封建君主制的时代,人人思想开放,不再受封建糟粕束缚。

    由自己这个变数去宣扬最纯粹、最正宗的《心学》……李青突然振奋起来。

    又多一个羁绊,不过……这种感觉很好。

    “交给我吧!”李青说,他很有信心,“有空以文字格式留存一份给我,时间太久了,我怕我会忘记一些重要的组成部分。”

    顿了下,补充:“其实……小云你在这时代也可以去传扬《心学》,当然,要进行筛选。”

    李青解释道:“一来,难学并不代表学不会,还是有聪明人的;二来,若想心学在后世宣扬开来,你这个创始人必须要出名才行。”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