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964章

    朱厚熜不能让污名坐实,只得来上一招祸水东引。

    别说,这一招颇见成效,赋税一下减免这么多,京师百姓自然开心,又见皇帝对另一外戚动手,感观立马不一样了。

    至于寿宁侯、建昌伯,却是鱼肉百姓,可他们也没到鱼肉整个京师的地步,这倒不是他们心善,而是没那个能力,亦没那个胆子。

    京师不小,可大人物也多,‘地盘’早就划分好了……

    多数没有被两个国舅鱼肉的百姓,一时间纷纷倒戈,认为只是以讹传讹罢了,皇帝若真袒护外戚,又岂会对夏家动手?

    朱厚熜平息民间舆论的同时,再次重申,之前的政令必须严格落实——今后,外戚非军功不得世袭爵位!

    同时,又单独召集六部九卿,又是恩赏,又是作保证……

    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总算让负面影响降到了最低。

    众大佬复盘了下,一致认为这次纷争,皇帝除了得到了张太后的好感,并没有得到其他任何政治成果。

    至于张太后的好感?

    顶个屁用!

    皇明祖训,后宫不得干政,且先帝驾崩之时并没有给予张太后干政之权,对自己没有丝毫影响。

    反观自己一方,不仅打掉了外戚,且各自获得了不小利益,不仅有钱财上的,还有恩荫方面的,他们家族中的多个儿孙,都被安排进了国子监。

    基于此,他们便也不再闹腾了。

    他们开心了,朱厚熜却是被吓到了。

    他万万没想到,这群老狐狸竟这般难缠,如此下作……

    不过,复盘之后,他仍是觉得对方占了便宜不假,自己也不算吃亏。

    至少,达成了第一阶段的战略目标。

    代价虽大,却也方便他走下一步棋了。

    只不过,被这群老江湖搞这么一手之后,朱厚熜也不敢再莽了,决定准备充分后再展开第二次‘进攻’。

    “这才刚刚开始,远没到论输赢的时候呢……”

    朱厚熜嘴角勾起,战意澎湃!

    第56章

    需要求变

    事情总有两面性,群臣的反击让朱厚熜手忙脚乱,并逼迫其付出了不小代价,可也成就了朱厚熜。

    这么一搞,张氏对文官集团彻底失望了。

    同时,事情搞这么大,对付代表外戚的张家兄弟俨然成了政治正确,哪怕六部九卿这个级别,也不敢轻易反水。

    尤其自己这个皇帝强保张家,更让他们愈发厌恶张太后。

    这在无形中,强势捆绑了皇帝、太后,统一战线。

    只因这种情况下,张氏只能依靠他这个‘儿子’!

    基于此,朱厚熜看似狼狈,却得到了最核心的利益。

    自今日起,群臣没办法以孝道名义拿张太后做挡箭牌,张太后亦无法拿着外臣营造的‘鸡毛’,当令箭使!

    杜绝了内外合作的可能,让朱厚熜有种去掉了大枷的轻松感。

    虽说群臣还没用这张牌,可他日若节节败退之下,肯定会走这一步棋,如今断其后路,再往后就不用束手束脚了……

    朱厚熜又一次复盘之后,还是觉得从长期来看,自己不仅不亏,反而收获更大。

    当然了,经此一事也让他见识到了这群人的手段,变得谨慎起来。

    “稳妥起见,朕还是不要冲锋了,不过,张璁当不会让朕失望……”朱厚熜轻笑道,“泥菩萨还有三分火气呢,这般被排挤、打压,七次科举不中的张璁好不容易见到曙光,又怎会倒于黎明前?”

    朱厚熜呵呵道:“南直隶有太多不如意的官员了,相信不甘寂寞的人不在少数,张璁只是个引子……”

    ……

    才三月中旬,

    交趾便热得厉害,朱厚照都要吐舌头了,索性厚着脸皮直接住进了汉王府。

    李浩、唐伯虎却是在年前就去了满剌加,忙着兼并事宜,如上次一样,还是由朱佑材牵头……

    朱祁锦身体机能进一步下滑,眼下还好,却也不支持李青再撒手了。

    这次调养……李青只能善始善终。

    中午,朱祁锦睡下,李青、朱厚照返回别院,吃着冰镇水果,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儿。

    “别这么忧郁嘛,”朱厚照拍拍手,叹道,“百余年下来,你见了那么多生死之事,难道……还没习惯?”

    “倒也不是。”李青微微摇头,轻声道:“嘉靖三年了啊……”

    “嘉靖三年怎么了?”朱厚照好奇。

    “杨廷和要致仕还乡了。”

    “那又如何?”

    李青捏了捏眉心,道:“随着杨廷和的离去,朝局的平衡便会被打破……”

    “破了也没什么不好,不破不立嘛。”朱厚照笑道,“一潭死水的朝局难道就好了?并不是!大明发展迅猛,现有的模式早就落时了,是时候变一变了。”

    顿了顿,“我也是从少年时期过来的,少年天子正是冲劲儿最足的时候,少了杨廷和的制约,我反而觉得是好事!”

    “你倒看得挺开……”李青摇头苦笑。

    “本来嘛,哪有那么多糟心事?不过自扰罢了。”朱厚照道,“你比我更清楚,大明必须求变,如若还沿用固有的模式发展,终会出大问题的。君臣斗争并不一定是坏事,也会让死气沉沉的政局焕发生机,奉行中庸之道的人太多了,而大明的发展却一点也不中庸,朝廷被逼着求变,跟朝廷主动求变,这是两码事。”

    李青呵呵道:“你就那么有信心,政局会朝着好的方向变化?”

    “除非小皇帝想亡了大明,除非官员不顾长期利益,不然,政局只能朝着更适合时代的方向发展。”朱厚照说,

    “官员无论好坏,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想长期吃大明这碗饭,尤其是高官群体,因为这些人的子孙会受到恩荫,几乎都能顺利进入仕途,基于此,他们或勾连,或贪污……或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绝不会做损国不利己的事……”

    李青微微颔首:“理儿是这么个理儿,可事关己身人都会变得短视,聪明人也会被降智,会屡出昏招,不想亡大明并不代表不会做亡大明之事,甚至多数时候,多数人,都是操着好心,办着坏事。”

    “这……却是无法避免。”朱厚照深以为然,“不过,今大明国力太足了,有太多的纠错时间、空间,同样的,你的能力、时间也太足了,没必要为了还没发生的事忧虑。”

    李青笑笑道:“忧虑谈不上,我不太想跟嘉靖这个皇帝有瓜葛,这么多年下来,我早已习惯了操劳,单纯就是……讨厌他。”

    “你见过他?”朱厚照问。

    “嗯…,有一面之缘吧。”

    “他得罪你了?”

    “那倒没有。”

    朱厚照奇怪道:“那你为何讨厌他?”

    “大概是八字不合吧。”李青不愿多说,转而道,“朱祁锦撑过今年绝无问题,李浩他们估摸着也快回来了,到时你若想回家,可与他们一起。”

    朱厚照想了想,道:“他大概能撑到啥时候?”

    “我又不是阎王,哪能精确时间?”李青没好气道。

    “那就到时候再说吧,若他时间还长我就回去,若到时候……”朱厚照叹道,“时日无多的情况下,我就陪他走完最后一程。”

    李青缓缓点头:“还挺讲义气。”

    “一直都是好不好?”朱厚照哼道,“我对你不一样够意思?可是你……老是气我!”

    “我气你?”李青瞪眼,“谁气谁?”

    “……你看你看,又想动手是不?”朱厚照连忙起身后退,骂骂咧咧道,“哎呀,我真是服了……”

    “……不贫了,你睡会儿吧,醒了去陪陪朱祁锦,他挺喜欢跟你唠嗑。”李青挥挥手,起身拿起一本医书,在竹子编制的躺椅坐了,无聊翻阅……

    没一会儿,朱厚照的呼噜声便震天响。

    李青好笑摇头,却是十分艳羡,自语道:“年轻人就是好啊……”

    ‘铛铛铛……’

    敲门声响起,继而传来婢女声音,轻轻道:“先生可是睡下了?”

    李青起身来到门口,轻轻打开门,身子挤了出去,又轻轻关上,这才道:

    “可是王爷……?”

    “不不,”婢女连连摇手,解释道,“有人找您。”

    “谁……”李青问,“在哪儿?”

    “管家说人去了先生的宅院。”女婢说,接着,又补充道,“是位妇人,之前与先生来过。”

    李青愣了下,随即明悟。

    “我知道了。”

    ……

    “你怎么也跑来了?”李青来到前院客堂,果然是李雪儿。

    “杨廷和辞官还乡了。”李雪儿道,“信是正月来的,人是二月走的。”

    李青微微怔了怔,问道:“朝廷可有大动作?”

    “大动作没听说,不过……却是有一条新国策。”李雪儿道,“皇上颁布了一道诏书,以后外戚非军功不得世袭爵位。”

    闻言,李青微微皱起眉头,少顷,又舒展开来,“这倒不是坏事,还有吗?”

    “别的就没什么……”李雪儿想了想,补充说,“君臣闹腾了一次,不过很快又和解了。”

    “看来,小皇帝还是比较克制的……”李青颔首。

    李雪儿蹙眉道:“情势对小皇帝可是有些不利呢。”

    李青轻笑道:“你从哪里看出情势对小皇帝不利的?”

    “外戚最起码是忠于皇帝的,而外戚的存在则会影响群臣利益。”李雪儿分析,表情自得。

    自上次被大侄子打击,回金陵后她便发奋图强,苦读历朝史书,如今自觉了解政治了。

    李青却是好笑摇头:“若我没猜错的话,此番针对外戚的政策,起因是张太后娘家吧?”

    “你这都知道?”

    “明显啊,小皇帝有着极强目的,为的就是稳住张太后。”

    “那他还从张家切入……呃…,小皇帝确实没动张家……”李雪儿迟疑了下,仍是坚持自己的看法,“外戚不可世袭,总归不利于皇帝。”

    “从政治平衡来看的确如此,可从长远来看并非是坏事,且也符合皇帝当下的利益。”李青笑道,“总体来说利大于弊,每个皇帝上任都会有外戚产生,随着时间推移,外戚只会越来越多,这些啥事儿不干,可劲儿薅朝廷羊毛,鱼肉乡里的外戚,杀一杀其气焰算是件大好事。”

    顿了顿,“还有别的吗?”

    “别的倒没有了。”李雪儿摇摇头,好奇道,“那这次……君臣谁吃亏了?”

    “群臣大赚,但皇帝也没亏。”李青含笑说。

    李雪儿讷讷道:“这就是……老大老二干仗,把老三干没了。”

    李青忍俊不禁,点头道:“形象的比喻。”

    “好吧。”李雪儿苦笑,“政治什么的真麻烦,看来我是没那个天赋了。”

    “你一女娃,谁让你有天赋了?”李青好气又好笑,“蒸汽机可有了进展?”

    “冶铁有了长足的进步,不过,还要再等等才能具体作用到蒸汽机上,用你的话说……”李雪儿回忆了下,道:“这叫做产业链升级带动科研进步!”

    “别的没学会,这新鲜词儿倒学得挺快……”李青吐槽了句,走到椅前坐了,“到时候蒸汽机能突破到啥程度?”

    “大概,也许……能安在船上!”李雪儿说。

    第57章

    顽强的张璁

    李青眉头一挑,“确定?”

    “这我怎么确定?”李雪儿闷闷道,“都还没做出来呢。”

    李青哑然,笑笑道:“挺好了,有进步总是好事。”

    顿了顿,“你什么时候回去?”

    “我来之前做了安排。”李雪儿说道,“你之前不是说助我修炼的嘛。”

    “这个……”

    “待大哥忙完,我与他一起回去,总不能让我一个人回去吧?”

    “可以!”李青颔首。

    …

    ~

    金陵。

    南直隶六部衙门之一的吏部。

    杨慎最近有些烦。

    不是因为他爹的辞官还乡,而是迎来一个新同事。

    张璁!

    对这厮杨慎没有丁点好感,不仅是此人跟父亲不对付,杨慎对其秉性也是瞧不上,昔日,就继统继嗣上争论之时,这厮为了讨好皇帝,竟不顾大礼,一个劲儿……跪舔。

    这让传统文人出身的杨慎很是鄙视。

    不过,虽然瞧不起,两人倒也没有冲突,这主要是杨慎一直被老子压着不得晋升,二人没有冲突的机会。

    无奈冤家路窄,这下两人都来了南直隶任职,在一个衙门不说,还算是平级,都是吏部侍郎。

    整日抬头不见低头见,矛盾自然而然不可避免。

    杨慎瞧不起张璁,张璁也瞧不起杨慎。

    认为他这个状元郎都是托其父的关系,根本没什么含金量。

    进京赶考七次,落榜七次的他太清楚中进士的难度了,哪有一考就中,一中就是状元郎的?

    这要是没猫腻,谁信啊!

    正所谓恨屋及乌,跟杨廷和不对付的张璁,自然不爽杨慎。

    相互瞧不起,又在一起共事,能和平相处才怪。

    这不,刚俩人一言不合,又对喷了。杨慎骂张璁只会阿谀谗谗,没有一点操守;张璁骂杨慎依仗父荫,高分低能……

    若不是有人拉着,两人非得上演全武行不可。

    末了,张璁拂袖而去,杨慎生着闷气。

    “自己是庸才,看谁都是庸才……”杨慎愠怒,“一个七次科举,七次不中的庸才,也好意思质疑我?”

    “杨大人息怒,息怒……”下面一群人劝着,个个面带讨好,“您来南直隶只是历练,以您的才具,想来皇上很快就会重新启用,至于张大人……他哪能跟您比啊,估计永无回京之日。”

    大明是两京制,南直隶亦有行政特权,可相比京师……没法比。

    南直隶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宁在京师做侍郎,不在南.京做尚书。

    这终究不是理想的政治舞台,所有人都是削尖脑袋想往京师去。

    而杨慎……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