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016章

    李青颔首。

    李浩清了清嗓子,沉吟道:“首先,国策肯定是好国策。不过,若想在全大明实施,还是有难度的,且难度不小……”

    “这些我心中有数!”李青说,“你做生意是把好手,我是想让你以生意人的角度来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至于推行难度,这个不用你操心。”

    老朱家的人普遍不懂经济,可老李家的人却是不然。

    李浩这个生意精是懂经济的,而一条鞭法本就是为了改善国民经济,李青想听听不同人、不同角度,不同的看法,以避免出现一叶障目的情况发生。

    李青说:“你可以代入富绅,甚至代入百姓。”

    “这样的话……容我思虑一番。”李浩举起的酒杯缓缓放下,陷入沉思。

    李青也不催他,与李雪儿举杯饮酒。

    约莫一刻钟之后,李浩才缓缓说道:“先以富绅的角度说吧,我若唯利是图,肯定会第一时间囤银,再之后,便是想办法将百姓手中的银子撬出来,比如短时间内哄抬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制造恐慌诱使百姓大量囤货……”

    李雪儿插了句:“为什么只是银子呢?朝廷也是收宝钞的啊!”

    李浩嘿嘿一笑,道:“宝钞曾出现过大幅度贬值,虽然后来被强行稳住了,可也让百姓都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朝廷无限度的印钞,大明宝钞的购买力就无限度的下滑,谁又能笃定朝廷不会效仿太祖、太宗时期,无节制的发行大明宝钞?再者,宝钞的耐久度,远远比不上白银……”

    李浩啜了口酒,道:“百姓的意志是无法左右朝廷的意志的!”

    说到这儿,李浩想起青爷的愿景,不禁折服道:“要不说还是青爷看得远呢,一下子就找到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不可调解的症结所在,致力于让局势不再一边倒,通过扶持弱势的一方,让强势的一方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妥协,让步……”

    “不用拍马屁,你继续说。”李青扬了扬下巴,送到嘴边酒水却是悬而不饮,眉头微蹙。

    李浩点点头,继续道:“你们想啊,朝廷将赋税从实物改为货币,那么谁掌握了货币,谁便能拿捏百姓命脉,届时到了交税的时候……嘿嘿,要么贱卖给我,要么抗税坐牢……百姓有的选?”

    李雪儿陡然生出一股寒意,“大哥,你忒不是人了!”

    “……我这不是与唯利是图的富绅将心比心嘛!”李浩没好气道,“我是贪财,可这种丧良心的财是不会取的,我赚钱的门路多了去了……”

    李青一口饮尽杯中酒,道:“代入一下百姓。”

    “嗯。”李浩又思索了一阵儿,道,“我要是普通百姓,就先以宝钞抵税,当然了,百姓也的确是这么做的,可他们这么做的理由,更多是我上述的原因,而非深远考虑。此外,我会尽可能先出手一些粮食,在保证口粮的基础上,多攒些银子,银子不成宝钞也行,以确保到了收获季节,可以在不卖粮食的情况下正常交税。安稳度过贱卖期之后,待价格回归正常再卖一个好价钱……”

    李浩苦笑道:“办法是有不少,可百姓未必意识的到,哪怕你明明白白的告诉他……,在没有切肤之痛的前提下,人通常很难做出违反固有习惯的事,可百姓抵抗风险的能力本就低下,许多人一次切肤之痛,就再也翻不了身了。”

    李雪儿深以为然的点点头,道:“还好大哥你是咱李家人,要不然……”

    她瞅了李青一眼,打趣道:“你活不长!”

    李浩:“……”

    随即,李浩又自得起来,哈哈笑道:“别说,这么一通分析下来,我突然发现我有首辅之姿啊,啧啧啧……只可惜,勋爵不得入阁,不然……”

    李浩试着幻想了下,摇头道:“不然我也不入阁,哪有做生意,赚大钱,数银子来的爽啊!”

    “德性……”李雪儿白了他一眼,朝李青道,“这些你也有所预料吧?”

    李青轻点了下头:“不过小浩的分析,更全面、更鞭辟入里。”

    又给自己斟了一杯,饮尽,李青叹道:“注意力都放在了资本家上面,倒是有些忽略了地主老财本质上也是资本家。”

    李浩这会儿觉得自己强的可怕,简直有宰辅之才,他掸了掸衣袍,二郎腿一翘,说道:

    “青爷不妨说一下你的计划,我不介意帮你参谋参谋!”

    李青:“你说的这种情况,在金陵,乃至江南好些个州府都不会发生,江南工商业极度发达,是海外白银流入的主要地域,富绅便是有心如此,也很难做到。至于工商业相对落后的省府州县,则依旧保留原有的交税方式,让百姓多一个选择,只是这一来,一条鞭法的利民国策,便会大打折扣了。小浩,你可有良策?”

    李青之所以让李浩表达观点,就是想看看他有无好办法。

    “我,良策?”李浩头一次被这般‘尊重’,一时有些受宠若惊,欲言又止数次,最终摇摇头,“没有!”

    李青一眼就瞧出这厮不老实,立时把脸一沉,哼道:“别逼我在大过年的扇你!”

    “我……”

    “嗯?”

    李浩塌肩驼背,怏怏道:“办法自然是有,只是……”

    “只是什么?”李雪儿好奇问。

    “得咱李家出面!”李浩叹道,“布局北方,再利用商会的特权,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难题,可问题是……如此做太扎眼了啊!”

    李雪儿欲言又止,看向李青。

    “确是扎眼。”李青缓缓道,“你还有别的办法没?”

    李浩无奈道:“除了咱李家,还有谁会接盘啊?要么唯利是图,要么没这个实力,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傻子才做呢。”

    李青斜睨着他,揶揄道:“你可不傻啊!”

    “呃……”李浩悻悻道,“确有赚头,可我有更好的赚钱办法,完全不用这般扎眼,我内心深处也不想走这步棋,这事儿于李家而言,风险远大于收益。”

    顿了顿,“真要涉足北方商业,根本瞒不住人,且不说既得利益者会激烈反对,怕是皇上也难免生忌惮之心,万一……”

    李浩闷闷道:“万一皇上要对李家开刀,青爷你也挡不住啊,总不能弑大哥慎言!”李雪儿截断他的大逆不道之语,神色肃然,“亏你还是一家之主,说话都不过脑子的吗?”

    李浩悻悻然闭嘴,改口道:“这就是我的办法,具体如何选择,青爷你拿主意。”

    李青思忖片刻,说道:“过几日我亲自与他谈谈。”

    “唉?你不是说,出的我口入得你耳吗,这还没转过身,就把我卖了?”李浩有些愤愤然。

    李青白眼道:“我又不会说是你说的!”

    李浩一愣,继而更不爽了:“你这是剽……”

    见李青瞪眼,李浩本能缩了缩脖子,可又实在气不过,还是小声念叨了出来,“剽窃我的创意!”

    “你有意见?”李青挑眉,左手掰右手,指关节咔咔作响。

    李浩:“……”

    第132章

    名著的魅力

    ……

    京师的繁华毋庸置疑,不过,对从小生活在金陵的兄妹俩来说,也就还好。

    可正如李雪儿所说,游玩赏景什么的,主要看人。

    兄妹都来过京师,不过,那都是许久以前的事了,如今再来京师,又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李浩感慨道:“虽说顺天府不如江南水乡宜人,可只要大明持续兴盛下去,顺天早晚会彻底盖过金陵,苏杭亦不在话下。”

    “你又胡言,当心被五城兵马司,亦或锦衣卫的人听了去。”李雪儿提醒。

    李浩嘿嘿道:“都是大明的州府,这有何打紧?再说,这不还有青爷的嘛。”

    李青也没觉得犯忌讳,一笑置之。

    “青爷,咱们去哪儿乐呵啊?”李浩挤眉弄眼,一脸坏笑。

    李青无语。

    李雪儿黑着脸说:“当着你妹子的面,你说这话合适吗?”

    “那要不你先回家,我跟青爷干些老爷们儿该干的事!”李浩一本正经的说。

    李雪儿满脸黑线:“信不信我揍你?”

    “放肆,大胆!”李浩瞪眼,“你什么身份,我什么身份,需知长兄如父!”

    李雪儿嗤笑道:“就你还长兄如父,哪有你这样的父……”

    猛然间想起昔日一家人齐聚青楼的事来,李雪儿悻悻闭了嘴。

    李浩也想起当初糗事,讪讪然之余,也有些伤感,便也不再这事儿上深谈,省得大家一起伤感。

    李雪儿也有此念,转而道:“要不去茶馆坐坐?”

    盛世之下,百姓生活整体好了太多,青楼勾栏这些地方去不起,不过喝杯茶,嗑二两瓜子儿,去茶馆听说书这种娱乐,相当一部分百姓已经能消费得起了。

    毕竟,这里是帝都!

    天子脚下的百姓,生活自然要比一般地方的百姓优渥许多。

    眼下还处于过年期间,但许多铺子都已陆续开张,尤其是娱乐性质的场所。

    这时候也没什么庄稼活,做工的也没多少活计,加之过年气氛,普通百姓也舍得小小奢侈一下。

    李青带他们去了自己常去的茶馆,已是人满为患,好不容易才找个落脚地,要了半斤瓜子,一壶清茶,听说书人唾沫星子横飞,讲那《玄奘西行》的故事。

    许是地域关系,又许是说书人在原有故事上做了改变,总之,跟李青讲述的不一样,跟金陵那边的也不一样,不过,剧情结构倒是大差不差,都是一路打妖怪,行善积德……

    李青对《西游记》本来没什么特殊的感觉,小时候光顾着看猴了,长大些又对白骨精啦,蜘蛛精啦……兴趣颇浓。可自从被大侄女提醒之后,他对《西游记》就有了别样的看法。

    就比如那句“何方妖孽”,就很值得深思。

    若是妖怪跟天上神仙没有牵扯,妖猴妖猪二话不说,直接痛下杀手,反之,则就束手束脚。

    李青小时候还有些纳闷儿,怎么猴哥一会儿厉害,一会儿不厉害,现在却是一眼看透其中真相。

    又比如玄奘,明明遇上那么多妖怪了,可每次都阻拦徒弟打妖怪,是真的蠢吗?只怕是为政治正确罢了。

    说到底,不过是为了那句——出家人慈悲为怀!

    毕竟,天上的神仙都看着呢。

    作为一心向佛的凡人,自然要将人设立稳了。

    如若转换到官场,就一切都说的通了,战力并未崩坏,玄奘也非蠢笨之人……

    当然了,世人也都知道这只是神话故事,并非那位大唐高僧的真正履历。

    倒也不至于因此误会了玄奘大师。

    大隐隐于市,百姓图个热闹,可编故事之人却有着深层用意,只是藏藏掖掖,不敢太过直白罢了。

    可换个角度想想,既有趣味,又有深意,且男女老少皆宜……同时满足这么多条件,可见编故事之人的功底。

    《西游记》被列为名著,不是没有原因的!

    只不过,眼下的《西游记》还不是终极版本,还有瑕疵,且也不成体系,更像是神话散文游记。

    准确说,真正的《西游记》还在等一个叫吴承恩的人出现。

    这个人将《西游记》拔高到了顶点,让人难以再度升华,只能以他为终极版本。

    李青看过原著,且也看过影视剧,加上在官场混了这么多年……虽说忘了许多内容,可他要是想做那‘终极’,还是能做到的。

    不过,李青并未有这个想法。

    一是担心文笔不够误了名著风采,二是自觉如此太不仁道,还是顺其自然的好,反正都是出自大明。

    时下,《三国演义》,《水浒传》已经问世,看这架势《西游记》估摸着也快了,四大名著就差一个《红楼梦》了,不过,这部名著李青是真的了解不多,就是想做文抄公也做不来。

    不过也没关系,大明国祚绝不止三百年,想来到底还是会出自大明,犯不上计较。

    说书人很有节奏感,加之语言诙谐,前排又有捧哏的听众,故事本身不是很出彩,却听得人连连叫好。

    就连兄妹二人,都被那一口独特京腔给吸引了,觉得别有一番滋味儿。

    一直到中午,爷孙三人才离席,转而去了高档酒楼,品尝京师的特色菜。

    下午,又去看了年节庙会,看看杂耍,买些小玩意儿,直到临近申时末,一家人才兴尽而归。

    李浩心满意足的说:“你别说,京师还真不错,就是冷了点儿。青爷,这么热闹繁荣的京师,你应当多走走逛逛,别整日闷在家里。”

    李雪儿附和点头:“是呢,人啊,还是要多沾染些人气儿才活得更像人,还是要乐观开朗一些才好。”

    李青笑骂道:“你们两个没良心的,带你们吃,带你们玩儿,完了还教训起我来了。”

    “若不是我们兄妹来,你会有心思出来游逛吗?”李雪儿闷闷说,“你可有逛过京师的年节庙会?”

    “呃……”李青摸了摸鼻子,悻悻然道,“这些都是小孩子喜欢的东西,我都多大了……”

    李浩说道:“保持一颗童心才好!活得轻松且愉悦,玄奘怕天上神仙,你就不担心天上人看到你这般,会跟着一起难过?”

    李青突然不说话了。

    李浩自知失言,也讪讪闭了嘴。

    一路无话,回到小院儿,李雪儿忍不住说:“其实,大哥话糙理不糙。”

    李青勉强笑笑,道:“行了,难得你们来趟京师,我自不会偷懒,去哪儿游逛你们兄妹说了算。”

    李浩打趣:“那青爷你可有的破费了。”

    “德性!”李青傲然一笑,“我可是颇有家资。”

    “那是,那是……”

    ~

    李青说到做到,带着兄妹俩四处游逛,但凡热闹的地界儿,通通不放过,一切消费他买单。

    其实,李青手头上并不算阔绰。

    李雪儿玩的很尽兴,李浩虽比不上妹子的体能,可有青爷传渡真气,也是精力旺盛,期间,还撺掇李青,爷孙俩晚上背着李雪儿去了青楼……

    次日清晨回家时,李浩一路扶着腰,嚷嚷着要青爷开药方。

    李青哪里不知道这厮的秉性,药方没有,巴掌倒是赏了他几个。

    都这岁数了,偶尔放肆都算纵情了,哪还能夜夜笙歌?

    不要命啦?

    悠闲的愉快时光总是流逝飞快,感觉还没怎么过,就到了元宵节。

    李青做馅儿,李雪儿擀面皮儿,李浩烧灶……甜腻的芝麻馅儿汤圆很好吃,连汤都香甜无比,一锅一颗都没剩下。

    吃过元宵,爷孙三人并排坐在檐下,伴着即将离开视野的橘红夕阳,话着家常……

    李青悠然说道:“年也过了,元宵也吃了,好好歇息一晚,都回去吧!”

    李浩挠挠头,看向妹子。

    “说好了出了正月再走,这才十五……”李雪儿道,“再说了,大哥的妙计还没定下调子,待一切妥当了,我们再走也不迟,大老远来一趟,不差多个十天半月。”

    李浩墙头草似的点头道:“妹子说的有道理,商会之事有了谱,也方便我的商业布局,出海要赶季风,每年都固定在三四月份儿,又不耽误正事。”

    李青犹豫了下,没再赶人。

    “丑话说在前头,接下来,我要忙起来了,可不能再陪着你们四处闲溜达了。”

    李雪儿笑嘻嘻道:“我们都长着腿儿呢,这几日下来,也基本混熟了,我们想玩可以自己去,不耽误你的政事。”

    李青‘嗯’了声,不再多说。

    次日,

    李青早早起床,吃了李雪儿买的早饭,便去了皇宫。

    元宵都吃过了,该正经做事了,李青懒是懒,却不是贪图享乐之人,到国师殿时早朝还未散,便一个人做着推演……

    朱厚熜与黄锦过来时,他已密密麻麻写了几张宣纸,有李浩的分析,也有自己的看法。

    不料,朱厚熜见面的第一句话便是:“先生,你还有珍藏吧?”

    李青嘴角抽搐半晌,费了好大力气才忍住想打人的冲动,淡淡道:“先谈正事吧!”

    李青指了指桌上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道:“这是一条鞭法的推广计划书,你看看。”

    ……

    第133章

    商人的价值

    朱厚熜捏了捏眉心,缓缓放下,问道:“先生,一条鞭法的推广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好像不该这般着急吧?”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