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9章
“不远走,就在江浙一带。”李青叹了口气,说,“我要送伯虎最后一程。”兄妹点点头,表示理解。
李青温声道:“以后不论是在民间奔走,还是高居庙堂,我都不会再一走数年,常年不回来了,每年都会回来住一段时间,忙则少住,不忙多住。情况允许的话,一住数月,乃至半年都成。”
“当真?”兄妹惊喜。
父母都不在了,就剩李青这一个长辈,他们自然想与他多待在一块儿,唯在他面前,他们才能做回孩子。
而且,他们发现李青越来越好相处,温和又好说话,甚至变得异常宠溺他们。
李青慈祥的看着他们,说:“你们就我一个长辈了,我也就你们这一对孙子孙女了,又怎会哄骗你们?”
李浩红了眼,李雪儿泫然欲泣。
“好啦,多大人了还动不动哭鼻子……”李青轻笑摇头,温和道,“还记得你们娘亲走之前说了什么吗?”
二人对视一眼,拿不准是指什么。
“劳逸结合,该忙忙,该歇歇。”李青没让他们猜,直接公布了答案,说道,“李家如今的体量,必须遵守‘达则兼济天下’,可话又说回来,也非是要你们如何如何有作为,约束好小辈们不胡作非为,不赚那没良心的钱,顺手多做好事便可,至于别的……”
“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这担子有我扛着呢,你们不用太过操劳!”李青做了个扩胸动作,呻吟道,“我在,就不用你们冲在最前面,能做更好自然好,可也不能为了更好,不顾自己,尤其是小浩你……”
李青呢喃道:“可别让青爷过早白发人送黑发人了。”
李浩红着眼点头:“青爷放心,我会好好爱惜自己的。”
李雪儿说道:“以前都是大哥担担子,现在我也熟悉了李家产业,我来担,大哥你好好享福便是。”
“瞧你说的……”李浩苦笑,“那我这个李家之主不成摆设了?”
李雪儿打趣:“咋?你这是怕我架空你?”
“嘿?放肆了啊!”
李青哈哈一笑,欣然叹道:“你们兄妹能这般和谐,我也放心了,嗯…,你们爹娘也能放心。都好好的,等……到时候我还会回来,我假期长着呢。”
兄妹点头。
李浩说:“青爷,一寸光阴一寸金,好好珍惜当下,莫为未发生的事提前忧伤。”
李雪儿也道:“好不风流的唐伯虎没有遗憾,你无需强加自己什么,他与我说过,遇上你是他的幸运。”
“到底是长大了啊,都这般会安慰人了。”李青吁了口气,起身道,“我去采买一些东西,稍后就不与你们告别了。”
“嗯,青爷慢走。”
两人送出阁楼门口,驻足,目送他离去。
李雪儿道:“大哥,我去一趟小院儿。”
李浩提醒道:“青爷是去采买,不是回小院儿。”
“我是去找伯虎。”李雪儿道,“让他再确认一些东西。”
李浩茫然道:“什么啊?”
“回头再告诉你。”李雪儿急急去了。
李浩挠挠头,无奈苦笑。
~
小院儿。
李唐相对而坐。
李雪儿问:“伯虎,你确定那几幅画不会被岁月耗尽颜色吗?”
“那些颜料都是特制的,只要按着我的方法保存,可以的。”唐伯虎颔首,随即又有些忧虑,“只是……真能如你所愿的那般吗?”
李雪儿自信道:“我可是我娘亲手把手教着长大的,又跟他学了不少,这件事,我有信心!”
……
第210章
阳春游扬州
江南好,尤以春好。
二月春,万物渐渐复苏,枝头发出嫩芽,野花初步绽放,一股春风来,吸上一口,沁人心脾。
车轱辘一圈圈转动,留下规整平行的车辙印儿,马鞭间隔许久才轻挥一下,马儿也只是轻甩了下尾巴,慢慢悠悠,四平八稳。
李青眯着眼睛,闻香,看景,面容沉静,平和。
车帘掀开,唐伯虎猫着腰走出来,与李青并肩而坐,伸了个懒腰,舒服的呻吟,“呼,真舒服啊。”
“醒这么早?”李青依旧眯着眼,目视前方,“才刚出金陵城,还有好一段路程呢,你可以多休息一下。”
“睡饱了。”唐伯虎换了个舒服的坐姿,“出来游玩不就是为了沿途风景嘛,整日待在车厢内有甚意思?这一路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怎能错过。”
李青笑笑。
时下气温回暖,又是天气晴朗,倒不担心唐伯虎着了凉。
“啊~哈~~”唐伯虎打了个哈欠,精神头更好了些,“金扬苏杭,扬州当是先生最少去的地方吧?”
李青回想了下,点头道:“好像还真没特意去玩过,当初只是常去苏杭玩,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嘛,扬州的名气就稍稍弱了些,嗯…,不过烟花三月的扬州,想来定也极好。”
“那是!”唐伯虎大口呼吸春风,啧啧叹道,“只可惜啊,如今已不再年少,再不能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李青失笑。
“你这江南四大才子的名头,现在还有市场呢。”
“没用了啊,都这把老骨头了……”唐伯虎苦笑摇头,接着,望向远处天边,轻轻道,“风流才子俏佳人,弹指即老,刹那芳华。唉,只恨时间太短,再来百年才解恨。”
李青轻轻点头。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当真是弹指即老。
“百年哪里够?”李青笑着说,“五百年吧,五百年就够了。”
“五百年,五百年……”唐伯虎一阵心疼,“熬不住的话,不妨就势一躺,没人怪你什么。”
李青只是笑。
投入了那么大的精力,那么深的感情,如何收手?
怎能收手?
一个合格的赌徒,不倾家荡产是不会收手的。
李青不是赌徒,本质上却与赌徒一般无二。
见他如此,唐伯虎自然明白自己白说了,不过也没有太过失望,李青若能听劝,又怎会轮得到他来劝?
“哎呀,这春色真好啊。”
“是啊,真好。”李青颔首,“明年还有。”
是吗……
唐伯虎莞尔一乐,道:“这算不算吃着碗里,望着锅里?”
“哦?哈哈……当如此,当如此……”
朗朗笑声和着春风,传的好远好远,最后埋葬在这醉人的春天里。
马车不疾不徐,这大概是被李青驱使的所有马儿中,最享福的了。
二人不刻意赶路,边走边看边赏玩,颇有闲情雅致,一路吃喝玩乐,走走停停。两百余里的路程,愣生生走了小半月。
许是新鲜使然,李青觉得春日之扬州,犹胜苏杭。
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春风柳上归,家家春鸟鸣。
比之苏杭,扬州少了些许繁华,多了不少烟花,好似画中一般……
二人漫无目的,走哪儿算哪儿,享受春风,享受烟花……李青心境祥和,心情好极。
大明朝的扬州有烟花柳巷,有清红倌人,独没有‘扬州瘦马’。
贫富差自是有的,富的自也是脑满肠肥,穷的人也不至于吃不上饭。
能吃上饭,还能吃饱,不过是吃的差罢了,可生存总是有了保障。
如此情况下,自不会再出现那般病态之风气。
谁言付出没有回报?
李青的努力,在他影响下历代大明皇帝的努力,一直都有回报,都在回报,只是有的显眼,有的不显眼,前者体现在赋税、边防、军武;后者则体现在社会结构,百姓日常……,不过是朝廷更关注前者罢了。
由于许多坏风气,被直接扼杀在萌芽之中,没有经历坏,倒也没多大感触。
事实上,李青也不知道‘扬州瘦马’。
他只是觉得这里的景色好,百姓生活的也好,社会风气也不错,有逐步开放的迹象,少女逛街屡见不鲜。
工商业的兴盛,手工业的崛起,让女性有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如:女红、纺织、胭脂水粉这些产业,女性犹胜男性。
女人逐渐有了经济能力,这个男人主导的时代,对女人的容忍度也在逐渐提高,固有的观念开始松动……
当然了,这些大多体现在富庶的地方,亦或说,手工业兴旺的地方,还不算遍地开花。
可李青知道,这种新兴风气正在逐渐扩散,可能速度不算快,但却不曾停下……剩下的只能交给时间。
延续数千年的观念,若能用数十年上百年改变,已是不能再好了。
李青很知足。
扬州之富庶比苏杭稍逊,也没有金陵南直隶那般,大官如云,因此,这里的风气更能体现大明的民风。
对女子少了些条条框框,也少了腐儒张口闭口女子如何如何……
戏园中,都少了男扮女的情况,甚至,偶尔还能看到女扮男,唐伯虎只觉新奇,李青却知道这是时代在进步。
哪怕到了大明朝,哪怕是唱戏这种上不了台面的职业,也依旧是以男为尊,即便是草台班子,也是男性占比更大。
即便是同样的水平,扮同样的角儿,女性的工钱也要少于男性。
一叶知秋。
相信未来的大明,媳妇儿不用熬成婆,也能享受到更好的对待……李青心情好极,笑口常开。
这种付出得到回报的感觉,真的很好。
大势不可逆,我便以小势入手,养小势成大势,一点点改变,直到高高在上的官僚,乃至皇帝,都不得不顺应我营造的大势。
直至……
寿终正寝!
唐伯虎想不到这么多,也没这么大的感触,却能切身感受到大明在一点点变好,且势能很足。
文人笔下的太平盛世,正在一步步走进现实,且大明在一步步拔高盛世的标准。
“今我大明才是真正的盛世啊……”唐伯虎感叹,继而笑问,“不知比先生的那个璀璨盛世,又差了多少?”
“差太多了,云泥之别。”
“啊?”唐伯虎诧然,“云泥之别这个词,会不会太苛刻了?”
“一点都不苛刻!”李青说,“咱大明朝的普通百姓人家,能餐餐有肉吗?能在炎炎夏日享受冰爽吗?子女能个个读书吗?……太多了,言之不尽。”
唐伯虎愕然良久,问:“先生你说的……真是普通百姓?”
“就是普通百姓,很普通的普通百姓!”李青说,“从日常生活的体验感来说,我那时代的百姓,比之咱大明朝的皇帝还要舒服呢。”
“啊?这……”唐伯虎苦笑自嘲,“时代局限了我的想象力,真是不可思议……”
“这就是事实!”李青说。
“人人生活都这么好……虽说我华夏大地地大物博,可怎么……供养的起啊?”唐伯虎好奇,他实在不理解,“餐餐吃肉,那得糟蹋多少粮食喂养禽畜?”
李青笑了。
“我那时代不缺喂养禽畜的粮食。”李青说道,“一个青壮年的工人,一个月的工钱能买数千斤的麦子,至少二十石以上。”
“一个月二十石?”唐伯虎震惊。
执掌一县大小事宜的县太爷,一个月也没这么多的俸禄啊……
“不敢想象,无法想象啊……”唐伯虎啧啧惊叹,“这样的话,那的确还有很长很长一段路要走。不过,你不能以你那时代来要求现在的大明,也莫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嗯。”李青笑笑道,“一步一步来嘛,我有信心,有耐心,更有时间。”
“你这样想我就放心了。”唐伯虎伸了个懒腰,道,“饭一口一口吃,事一件一件做,先活在当下才是正经,过多展望未来,反而会成为心理负担。”
李青含笑点头。
却听唐伯虎话锋一转,嘿嘿道:“那,今夜去青楼耍耍?”
“……你耍的动?”
“不是有你的嘛。”
李青难得有心情说笑,揶揄道:“你看着我耍?”
“……你这话到头了啊!”唐伯虎黑着脸说。
李青哈哈一笑:“素的可以,荤的就别想了,回头真给死女人肚皮上了,到时候我剧本都不好写。”
“点秋香啊?”
“可不嘛。”
……
夕阳余晖下,两人说说笑笑,影子拉的越来越长……
~
在扬州赏玩了一个月,二人才兴尽,于三月下旬,再次启程,中途没再停留,直奔绍兴府。
余姚。
时值初夏,二人换上了薄衫,唐伯虎宛若年轻时那般,手持折扇,轻轻扇风,虽老矣,仍飘逸。
只是,终不再如年轻时那般惹人注目。
如今的唐伯虎已没有了当初‘特色’,
他那富有标志性的白发,眼下毫无违和感,自无人将他与唐伯虎联系在一起。
这非是唐伯虎名气消弭了,而是上年纪的人,头发本就该是白色的……
不是吗?
第211章
遗忘才可怕
学塾。
王守仁从原来的站着讲学,改为坐着,身边也多了助讲,听学的人比之前更多了,人挤人,几乎不能下蹲,王守仁说一遍,助讲再以大嗓门重复一遍……
人虽多,却井然有序,无人喧哗,个个目光崇拜,甚至是狂热。
李青见人太多了,带着唐伯虎又挤不进去,索性拉着他跳上了墙头。
不料,他这一行为,很快就引起了公愤。
你这也太不尊重人了吧?
这是听学,不是看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