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085章

    张桂二人用不了太久了,京中的六部大员,除夏言之外,却都难让朱厚熜满意,还不如就让严嵩等着接班儿。

    “找个什么理由好呢……”朱厚熜食指敲着扶手,一时没个主意。

    这时,黄锦哼哧哼哧跑进来,从怀里掏出一册《永乐大典》,“皇上,您先看着,奴婢稍后再去找。”

    朱厚熜瞧见《永乐大典》,顿时有了灵感,一击掌,道:“修书!”

    “还修啊?”黄锦讷讷说,“这不是挺好的嘛?”

    “你懂什么?”朱厚熜瞪眼,接过《永乐大典》,哼道,“谁说要再修永乐大典了,朕说的是……宋史。”

    黄锦悻悻,不敢再多言。

    朱厚熜道:“去,着人去南直隶传旨,让严嵩进京,记着,不要声张。”

    “奴婢遵旨。”黄锦哈了下腰,转头去了。

    朱厚熜一边翻阅道教典籍,一边自语,“朝局下一次洗牌不会太久远了,不过,到时候李青也当回来了。嗯,前提是他不失约……”

    说着,他探出一只手拉开抽屉,抓起那两颗青色李子,在掌心把玩。

    好似掌握着这两颗青李,就掌握了李青……

    “嗯,属于朕的强权时代,不远矣。”

    朱厚熜自言自语,神色振奋。

    修道求长生的同时,朱厚熜始终没懈怠过对皇权的收拢。

    在他想来,二者可兼得!

    ~

    历时大半个月,李青终于在海瑞的帮助下,将一千两银子花去了多半,举人老爷请了来,先生也多了两个,学塾也在逐步扩建中,一切有条不紊……

    “这下,我可以走了吧?”李青问。

    海瑞想了想,说:“离开海.南前,记得回来一趟。”

    “?”

    “你要过目一下账册!”

    “……”李青哭笑不得,“我都不在意,你在意什么?”

    海瑞却是说:“这世上如你这般的好人,实在不多见。凡有付出,当有所得,若付出不见结果,久之,李公子的行善之心也将淡化。”

    李青打趣道:“看你挺老实的,还挺懂人性。”

    ……

    第232章

    你是金陵李家人?

    李青又开始了游逛……

    夏季,李青凭借着早已模糊不清的记忆,外加一张嘴,来到了三.亚。

    这时的三.亚可不像后世,莫说旅游胜地,甚至连大城镇都算不上。

    当然了,李青来的这个地方,只是后世三.亚的一小部分,这里人管它叫三丫村。

    炎炎夏日,李青自制了小桌椅,又以篷布做了太阳伞,若非周边有赶海的人,且不乏妇人,他甚至都想只穿一个大裤衩。

    饶是如此,李青这行为,在当地人眼中也和傻缺没两样。

    大暑的天,跑来海边无所事事的晒太阳?

    嫌不够热?

    正常人谁干的出这样的事儿?

    李青也不以为意,整日待在海边看日出,看日落,看潮水滚滚,一边惋惜没有冰饮享用。

    时下的大明已然有了冰饮,可李青带不到海边来。

    “记得当初,到处都是白花花的大腿,还有饱满的胸.脯,唉,也就这海没啥变化,有清有浊有虾蟹……”

    李青咬住芦苇管,吸了口椰汁,苦闷道,“咋跟喝红薯茶似的,是因为品种不一样吗?”

    一路行来,见识了太多疾苦,多少有些疲累,眼下一边看海景,一边回想模糊的记忆,倒也不错。

    李青在三丫村待了小半月,又是看日出、日落,又是听潮起、潮落,还参与了赶海捉虾蟹,好不尽兴,然后,又转去其他地方。

    夏末,初秋……

    时间流逝飞快,不过,接下来的游逛,就比较乏味了,基本都是重复性的内容,再难发现新问题,李青便也收了穷游的心思。

    假期虽长,可他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并不多,容不得浪费。

    ~

    中秋前夕,李青敲响了海瑞家的大门。

    开门的是海母,见是李青,颇为惊喜,忙邀他进家。

    客堂。

    李青与海母聊了下这些时日去的地方,然后说道:“其实,我是来道别的。”

    “要走了啊?”

    “嗯,准备回金陵了。”李青说,“出来都一年多了,现在回去,还能赶得上过年。”

    海母轻轻点头,道:“是该回去了,这边太遭罪了。”

    “遭罪?”

    “你这样的人家,来我们这儿

    ,可不就是遭罪吗。”海母笑着说,“没必要没苦硬吃。”

    李青也跟着笑了,说道:“其实也还好,我不觉得是遭罪,无非是吃的差些,住的差些,穿的差些,这一路的收获挺大的,很值得。”

    海母说道:“要是大明的达官显贵,都如你这般好心肠,那平头百姓的生活,肯定会好上许多。”

    李青微笑点头,轻声说道:“许多事都急不得,急也没用,今日好一点,明日好一点,就很好了。纵观大明立国百五十年有余,一直都在慢慢变好,相信以后啊,还会越来越好。”

    “你以后肯定能当大官。”海母由衷说道,“这种话,小官小吏可说不出来。”

    李青忍俊不禁,刚想谦虚两句,却听门环扣响。

    接着,门吱呀一声打开,海瑞诧异地走进院子,瞧见客堂的李青,这才释然,忙加快脚步,作了一揖,道:

    “李公子……”

    “少礼少礼,我最不喜这些繁文缛节,咱们简单点儿。”李青还了一礼,笑道:“我这次是来告别的,我就要回金陵了。”

    海瑞惊诧,“这两日便走?”

    李青嘿嘿一笑:“准确说,是再混一顿饭,就走。”

    海瑞好笑又无奈。

    “既如此,那我这就去整理账册,吃过饭,还请李公子去一趟学塾,看一看成果。”

    李青知道,推辞只会让海瑞心里不踏实,只好点头答应,“好的。”

    …

    海瑞一直记着账,整理的速度很快,不多时,交给了李青厚厚一沓,“都在这上面了。”

    李青接过,小到几十文,大到几十两,花在何处等等,事无巨细,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瞅得李青脑仁疼。

    无奈,只好一目十行……

    “嗯,挺好的。”

    “……你仔细看了吗?”海瑞嘴角抽搐,他事无巨细的记下每一笔花销,可李青翻阅的速度,跟扇扇子似的。

    该说不说,李青确实有点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李青干笑道:“对你,我放心。还剩下多少银子?”

    “三百五十六两七钱零五十文。”海瑞说,“眼下几乎都达到李公子的预期了,余下这钱,你还是拿回去吧。”

    这也太有整有零了……李青摇头:“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说好资助一千两就是资助一千两,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你这是陷我于不义啊。”

    海瑞哭笑不得,“这怎么能一样呢?”

    “没啥不一样,这钱,我既花出去了,就不会再收回,余下的你看着来,怎么花由你决定,反正我马上就要走了。”

    海瑞说道,“你这一走,怕是很难再见,之后……”

    “不用报账了,我相信你的人品。”李青说道,“要实在没地方花,你就留着……听我说完,这钱不是让你自个儿花销,而是让你代我行善,可好?”

    海瑞摇头:“我怎好慷他人之慨?”

    “别这么上纲上线嘛,”李青说道,“你品德高尚我是了解的,可做官、做事,也要懂得变通才是,就如现在,你的拒绝,可是会让需要救济的穷苦人家水深火热,我这样说,可对?”

    海瑞一滞。

    许久,缓缓点头。

    海瑞吁了口气,说道:“我非是迂腐之人,更不是有道德洁癖之人,我不是儒雅的谦谦君子,未来我若真有幸做了官,更不会。”

    “这就对了!”李青赞了句,想了想,说道,“拿纸笔过来,我给你写个地址,他日若遇到了实在无法解决的难处,可与我写封书信。”

    顿了下,“当然了,我不一定能及时看到,可肯定能看到。”

    海瑞摇头道:“公子好意,海瑞心领,然……”

    “你的拒绝,万一让未来的百姓父母官少了一个,是你的损失,还是百姓的损失?”李青问。

    海瑞这次却很坚定,“这不是一个概念,朝廷有朝廷的规章制度,考不考得中看个人本事,即便真不中,我也不会投机取巧。”

    “没让你投机取巧,只是让你多一道保障,未来进京赶考时,我至少能让你享受到公平。”李青说。

    海瑞笑着说:“这个真不用,遇上小事我能解决,遇上大事,也不想麻烦别人。”

    顿了下,“公子留个地址也成,我也好将账册寄给你,让你知道钱花在了何处。”

    李青:“……”

    少顷,“呐,就是这个地址。”

    “永青侯府……”海瑞大为吃惊,甚至有些难以置信。

    李青打趣道:“你很意外?”

    “你真的是金陵永青侯……李家人?”

    “骗你对我有啥好处?”

    李青好笑道,“我姓李,金陵人,颇有家资……这不奇怪吧?”

    海瑞一想也是,可仍难掩激动,问道:“听人说,李家发明了一种,以蒸汽驱动的船只航行的新型货船,可是真的?”

    “是真的。”李青微微颔首,“朝廷早就颁布了诏书,大体内容你当也知道。”

    海瑞:“李家将《蒸汽专利》无偿捐献朝廷,后朝廷又免费释放,这我都知道,可蒸汽……真能让船只动起来?”

    “诏书都颁发了,还能有假吗?”李青好笑道,“蒸汽机的构造,我也无法给你复述一遍,原理嘛,倒可以说一说。”

    “家里有烧水的水壶吧?”

    “有的。”

    “水烧开后会冒蒸汽,如果这时候把壶嘴堵上,你猜,会如何?”

    海瑞沉吟了下,道:“大概会顶开壶盖。”

    “嗯,就是这个理儿,只是大与小的区别罢了。”李青说,“太深奥的我也讲不来,等你以后去了江南,可以亲眼看一看。”

    海瑞来不及深思,惊喜问,“都可以投入使用了?”

    “大规模使用,也就近几年的事儿,眼下朝廷正在大力建设补给站。”李青笑着道,“你还没及冠,未来肯定能看到大明的蒸汽宝船出海远洋。”

    海瑞幻想了一下,起身长长作了一揖,说道:“李家之功,不弱于开疆拓土,更有甚之。社稷幸甚,百姓幸甚。”

    “别这么激动嘛,坐,坐。”李青笑呵呵道,“达则兼济天下,李家受国恩重,如此也是应该。”

    “是应该,可达者,又有多少真正的兼济天下,如此兼济天下?”海瑞正色道,“虽是应该,却也极其可贵。”

    顿了下,他释然一笑,“李公子出自李家,是不该意外,在金陵,怕也唯有李家的家风,才培养出李公子这样的人。”

    李青摸了摸鼻子,一时无言。

    却见海瑞话锋一转,皱着眉道:“李家大善,皇上圣明,可难保不会吓到大富们。”

    他忧虑道:“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如若李家不能以此牟利,怕是大明富人们对创新的热情,会大大降低啊!”

    第233章

    子孙跟祖宗重名?

    海瑞言罢,见李青正一脸惊愕的看着他,不禁有些讪然。

    “李公子何以这般看我,是……我说的不对?”

    “啊,很对。”李青收起惊愕目光,“我只是有些……意外,不想你看的竟这般深。”

    海瑞笑了笑,说:“李公子以为海瑞只会苦读圣人经典?”

    李青干笑着打了个哈哈,真心说道:“如若未来你做不了官,还真是大明的一大损失呢。”

    “李公子过誉了。”海瑞谦虚了句,随即,又引入正题,“以皇上下达的诏书内容来看,皇上定是看到了这一层,才言明朝廷不会再接受‘专利’捐献,可这种事,只要发生一次,便会造成信任危机。”

    顿了下,“如若方便,李公子可否深谈一下?当然了,不方便的话……就算了。”

    “没什么不方便的。”李青轻笑摇头,想了想,先问了句,“如若真就造成了信任危机,你觉得李家这次捐献,是好是坏?”

    “这个……”海瑞皱眉沉思,良久,“如若真能如李公子所言,蒸汽船不仅能大规模投入使用,且还能前往海外,那绝对是值得的,哪怕冲击到了大富们的创新热情。”

    李青微笑颔首:“英雄所见略同。”

    顿了顿,“你说的这些,皇帝、李家早早就想到了,蒸汽机专利虽上交了朝廷,又被朝廷免费释放,可仍能以此盈利。”

    “还能盈利?”海瑞吃惊,“果真?”

    “当然!”李青将大孙子的变现手段,简单说了下,笑问,“如何?”

    海瑞消化之后,不禁心悦诚服,叹道:“永青侯真乃奇才也。”

    他神情振奋。

    “如此,真可谓是……鱼和熊掌兼得,不能再好了。”

    说着,海瑞突然想起了什么,看向李青的目光变得怪异起来。

    似怀疑,似诧异。

    “怎么,不信我说的这些?”李青问。

    海瑞微微摇头,皱眉道:“你真是永青侯李家人?”

    李青好气又好笑,“你觉得,你值得我骗?”

    海瑞默然少顷,目光灼灼的问:“如若我没记错的话,金陵李家的初代永青侯,也叫李青,可对?”

    “呃……是。”李青讪笑道,“我们家不避讳这个。”

    海瑞:“……”

    怎么可能不避讳?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