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右军都督平安,都督同知俞通渊,都督佥事四川都指挥使瞿能。”“嚯!”朱允熥笑出声,牛人啊。
如果说靖难中,铁铉和平安是能让朱棣吃瘪的人,瞿能父子就是差点要了朱棣命的人。
平安是南军之脑,瞿能是南军之胆。
白河沟一战,瞿能初战就差点擒获燕王朱棣。随后更是率领重甲铁骑,亲自杀入朱棣的中军,把北平的边军杀得魂飞魄散。其中他儿子瞿良才,年仅十七岁,一箭射中朱棣的铁盔,差点把永乐大帝给射死。
瞿家如今的当家人是老爷子的爱将瞿通,不过年岁大了,现在在家里荣养。
这个家族一门三忠烈,即便是身为敌人的朱棣,也佩服其忠烈。
白河沟一战,李景隆无能先跑,瞿能父子在乱之中战死。是朱棣亲手收尸,隆重安葬。
“中军都督徐辉祖,都督同知李景隆,都督佥事常升!”
“呵!”朱允熥笑出声,李景隆那大草包,竟然还挂着一个都督同知的名头。而他的舅舅,却是中军都督的第三把手。
不过这里可以看出老爷子的用人之术,他五军都督这样位高权重的武人官职上,有功臣子弟,军中的宿将,还有他的女婿和义子,这些人既可以齐心协力,又能相互制约。
~~
大家正月十五快乐,南方吃汤圆,北方吃元宵。
这一章太水了,所以字数多一些。。。。。。。。。
第32章
残甲老爷子的万寿刚过,原本晴朗的暖冬就开始变成昏沉。
不是阴沉,而是毫无生气的昏沉。昏暗的天空似乎离人间很近,密不透风的云层就压在人的头顶,让人感觉沉闷。
昏沉且无风,但却异常寒冷。
空气中仿佛有无数只虫子,要钻到人的骨子里,再坚强的汉子在这样的
天气中,都无法挺直脊背。
应天城外,大队的骑兵整装待发,燕王朱棣准备返回北平。
来时浩浩荡荡力拔千钧,回程之时昏暗的天空下有些萧索,伸手送行的人,三三两两。
燕王朱棣在战马上一手拉着缰绳,一手用马鞭点了下头上的金盔,面无表情的看了一眼宫城的方向。然后掉转马头,策马狂奔。
他身后,骁勇的骑士们如洪流一样跟上,昏暗的天地中泛起阵阵烟尘。
天空,大地,愈发的昏暗了。
而就在燕王回程之时,皇太孙朱允熥的车驾也跟着皇帝的仪仗,缓缓出宫。目标,大明中枢的兵家重地,五军都督府。
这是一座恢弘的建筑,整整三条街占地几十亩,一眼望不到边际。车驾所到之处戒备森严,到处都是武装到牙齿的巡逻骑兵,还有标枪一样屹立着的甲士。
如此戒备并不是因为皇帝和储君的到来,而是这里是掌管大明兵马的机密所在,闲杂人等无诏不得靠近。
五军都督的大门口,两只狰狞的狮子栩栩如生,仿佛在对着人间咆哮。狮子旁边的数不清多少拴马桩,一匹匹雄壮的战马对着生人露出警惕的目光。
“圣驾到!”
“皇太孙到!”
随着开路的大汉将军一声呐喊,都军都督府中门大开,里面数不清战将整齐的拜倒。
“臣等,恭迎陛下!”
“臣等,恭迎皇太孙!”
“起来吧!”
一身布衣的朱元璋在朱允熥的搀扶下,缓缓下了马车。
朱允熥发现,到了五军都督府,老爷子原本那张总是慈爱的脸,满是刚毅和肃杀。
“外边冷,里面说话!”朱元璋像是巡视自己领地的雄狮一样,带着朱允熥大步走入五军都督府的帅堂。
等皇帝和皇太孙进去之后,跪着的武将起身,其中驸马梅殷环视一周,目光冰冷,开口说道,“传令下去,闲杂人等进十步者死!”
肃立在周围的甲士抱拳回应,身上的甲胄铿然作响。
这是朱允熥第一次来五军都督府,老爷子所有的儿孙中,只有他和他故去的父亲,有资格来这儿。
和外面恢弘的建筑比起来,帅堂里有些简陋,一进门先是中央一个巨大的沙盘,山川湖泊被插着的木牌标注的清清楚楚,墙壁上一幅硕大的大明寰宇全图,边关北元叛军的地方,被用红色的朱砂划上了线。
两边除了一些简单的木凳之外,别无他物。
但是稍微往里走一走,帅堂中间蒙着虎皮的主位之后,一个个方形的案几之上,却摆放着十几副残甲。
那些残甲是竖立着摆放,残甲的里面是雕刻成人身的木头,所以那些残甲看起来如同穿在人身上一样,格外有冲击力。
锃亮却又带着刀枪痕迹的护心镜,被重器砸破一角的铁盔,被斩马刀砍碎的护肩,一件残甲的小腹位置上,还插着一根锈迹斑斑的箭头。
残甲虽残,但不破,一股肃杀之气迎面而来。它们静静的矗立在那里,身体的残破是无数次死战的功勋。
朱元璋慢慢走过去,伸手在一副残甲上摸摸,看手指上并没有灰尘,蛮满意的点点头。
“爷爷,这些甲?”朱允熥开口问道。
“这副是耿再成的!”朱元璋指着第一副,缓缓开口。
耿再成,淮西泗州人,泗国公,大明创业初期战死。
“这是花云那黑面厮的!”朱元璋拍着第二副说道。
花云,淮西二十四将之一,东丘郡侯。战太平,花云被陈友谅俘虏,誓死不降,被陈乱箭射死,至死仍大骂不止。
“这是赵德胜那憨货!”朱元璋又拍了下一副残甲,老爷子现在的表情,像是在给孙子,介绍着自己的老伙计。
赵德胜、淮西濠州人,梁国公,守南昌时战死。
“这是俞通海!”
“这是丁普郎!”
“廖永安!”
“茅成!”
一个个名字对于朱允熥来说有些陌生,但却又是那么熟悉。
陌生的
是因为这些人他都不曾见过,说熟悉是因为他身为皇明的嫡孙,从小就听着这些英烈人物的事迹长大。
大明是朱家的大明吗?是的,因为朱家人做了皇帝。
可是大明也是这些英烈的,若没有他们和老皇帝一起浴血奋战,哪有今日的大明。
此刻,朱允熥明白了,为何这些残甲被供奉在五军都督府的帅堂里。
因为若是残甲的主人在天有灵,必然会为兵强马壮之大明而欣喜。正对着这些残甲的巨大沙盘,正是他们为之厮杀的,大明江山。
壮士身死魂犹在,金戈铁马入梦来。
“大孙!”朱允熥走到最后一副,也是最为普通,但伤痕最多的残甲上,轻轻说道,“这是你外公,常遇春那鸟人的甲!”
朱允熥上前几步,对着外公穿过的残甲,无声鞠躬。
“这厮,要是知道你当了皇储皇太孙,能笑得活过来!”老爷子微微一笑,“咱手下这么多大将,就他最混,告诉他多少次不要杀俘,杀俘不祥,他都当成耳旁风。”说着,老爷子在常遇春的残甲上捶了一拳,“报应了吧,四十岁你就咽气了,揍性!”
常遇春好杀,每逢战事必杀俘虏。
“知道为啥把这些甲供奉在这吗?”老爷子又问道。
朱允熥正色道,“孙儿知道,一来是为了告诫后世子孙,莫忘咱们大明的创业艰难。二来,是为了诸位英灵,看看咱们大明万里如画江山!”
“比你爹强!”朱元璋赞叹一声,“他们谁都说不出这些道道来!是这么个理儿!”
这些人虽然死了,可是他们依然活在朱元璋的心里。
老爷子心里,对死人总是要比活人更宽容一些。
随后,朱允熥转头对着十几副残甲,一一肃容拜过。
“皇明太孙朱允熥,拜见诸位开国功臣。英魂常在,祐大明江山无恙。英灵不远,祐大明军威百战百胜。更祐,大明千秋功业,举世无双!”
按理说,以他皇太孙之尊,不该如此,于礼不合。
但是老爷子在边上微微一笑,没有制止。
'而那些一直在门口站着的,大明的宿将们,则是动容的看着这一幕。一些头发灰白的老臣,似乎想到了什么,眼神隐隐有些激动。
“都过来!”朱元璋在帅堂的主位上坐下,“见见你们的新的皇储,咱的大孙!”
~~~
晚饭时还有,还有。。。。。。
番茄第一大呲水枪,在此喷射.........芜湖,起飞。
第33章
姑娘宽敞的帅堂中,忽然涌入上百魁梧的军中宿将,顿时显得拥挤起来。
“臣等,参见皇太孙殿下!”
武将们轰然拜倒,朱允熥站在朱元璋身侧,笑道,“诸位甲胄在身,不必拘礼!”
五军都督府的权力极大,共置五军十卫参军府。各都督不但要管理卫所的训练与生产,还要参与到大明中央军事决策中。都督这个头衔,被大明的武将们,看作是除了爵位之外的最高荣誉。
这是一个庞大的军事机构,眼前这上百战将,是大明中上层将领之中的精华人物,个个都在边关,在塞外经过血火的磨练。
看着眼前这些人,朱允熥的心中忽然有些激动。眼前这些人,以后会是他手里的开疆拓土的利刃,更会是大明江山稳固的柱石。
历朝历代除开国君主之外,对武人都非常防备。但是朱允熥一点不担心驾驭不了这些悍将,一来他知道这些都是忠心耿耿之人。二来,在他以后的计划之中,这些人一辈子都不会闲着,他们要么在打仗,要么在远航。
“咱今天带皇太孙过来看看,让他认识下你们,也让你们认识他!”朱元璋的声音带着一丝威严,“以后,军中宿将,视皇太孙如视朕,听清楚了?”
“臣等遵旨!”众将轰然再拜。
此时,朱允熥忽然发现一个问题,五军都督府这样掌管天下兵马最高权力机构之中,实权的人物居然都是些中生代的将领。老一辈傅友德,冯胜等人只是挂着虚名。
而战功赫赫的蓝玉等人,虽说是有着大将军的头衔,可在京城之中并没有直属部队。
“怪不得历史上老爷子后来把功勋武将杀了那么多,也没见有人敢闹事!军队的
实权都在皇帝的
手中,其他人只不过都是帮皇帝出去打仗的!”
朱允熥心里又从老爷子那学了一招,军事指挥权和帅权的分离。
“大孙!”朱元璋又开口道,“你詹事府,还缺几个东宫属官,你自己来挑吧!”
轻飘飘一句话,他们爷俩说的听的都没觉得有啥。可是下面的武将们,却忽然心头火热起来。
老皇爷这是让太孙亲自挑选武人近臣,那可是储君,是未来的皇帝。如果能被太孙殿下选中
,那可是一步登天。
朱允熥为皇太孙,詹事府就是为皇储服务的机构,以几位翰林大学士礼部尚书等为主,教导太孙读书,讲解政事,监督礼仪。
同时詹事府也是皇储未来的执政班底,需要文武兼备。
其实早在来五军都督府之前,老爷子就给了朱允熥一份名单,上面都是老爷子比较看重的青年才俊,中生代将领。
老爷子的眼光是对,那名单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名字,大多是战死在靖难之中的忠臣孝子。这些人虽然和老一代将领相比,在大规模战争上的经验还有所欠缺,但军事素养超乎寻常。
朱允熥俯身谢过朱元璋,开始走到武将之中。
“中军都督徐辉祖!”
“臣在!”
“你是中山王长子,当年你父亲跟着皇祖父,出生入死,为大明鞠躬尽瘁。现在,你可愿为孤的东宫辅官?”朱允熥笑道。
徐辉祖没想到朱允熥第一挑选的居然是他,有些意外。
“臣,谢太孙殿下隆恩!”徐辉祖拜倒,朗声道。
徐家几兄弟,徐辉祖为人最为方正,而且忠心侍上。历史上此人的风评不错,所以朱允熥才会第一个选他。
而且,东宫武人辅官的选择,也是关乎到未来对于五军都督府的控制,人品不好的人,实难相信。
“驸马督卫李座,梅殷!”
“
臣在!”
“你二人亦为孤的东宫辅官!”朱允熥开口道。
“臣等谢恩!”两人同时拜倒。
这两人都是老爷子的姑爷子,除了这个身份,这俩人还掌管着皇帝两卫皇帝亲军,火器营和重甲铁骑。
随后,朱允熥不住在武官之中点名,点到的都是大明军中,中生代的翘楚。
盛庸、卜万、庄德、李坚、梅殷、吴高、何福、周兴、刘真、张文杰、房宽、宋晟、钱忠,卢震军、景诚、朱胜、徐祥、陈用、陈亨、周鹗、关忠、王才、耿成、陈玉等人。
文有詹事府,那些人老成精的大学士辅佐。武有这些中生代将领,再加上超越时代的眼光。
别人,拿什么和自己斗!
朱允熥心里暗道。
等朱允熥选完人之后,朱元璋再次开口说道,“皇太孙恩遇尔等,需竭诚报效。往后逢单日,诸将需在校场为皇太孙演武,讲解武事。”
“臣等遵旨!”
“皇爷爷,孙儿有一事,请皇爷爷恩准!”朱允熥开口奏道。
“咱爷俩有啥事不能说,说!”朱元璋笑道。
“五军都督府为大明兵家中枢,在职的武将都是军中宿将,帅堂之中又供奉着大明开国功臣的残甲!”朱允熥朗声说道,“大明以武立国,最重军功,为了激励大明男儿,孙儿请奏,在五军都督府外设大明英烈祠!”
“英烈祠!”朱元璋微微沉吟。
而此时,帅堂中的武将们,分外动容。
大明有个功臣庙,但是上面供奉的,都是国公郡侯等人,没有爵位的战死将领,是不够资格享受香火的。
朱允熥此举,就是为了收取人心。
“孙儿请设大明英烈祠,为从至正十二年(1352年朱元璋应汤和的邀请参加红巾军。)开始,为大明战死的将领有功士卒,刻名铸碑,享受人间香火供奉。”
大明开国至今,何止百战!先前天下未定,和大元打。一统天下之后,屡次出征塞外和北元打。
赫赫武功的背后,是无数华夏男儿鲜活的生命,他们的名字见证了大明的武功,却成了微不足道的沧海一粟。
朱允熥要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可能,让他们的名字,被历史铭记。
“大明江山如画,那些在中原,在边关,在塞外战死的将士,他们也应该看到。建英烈祠,可敬前人,亦可激励后人。孙儿斗胆,请皇爷爷恩准!”
“准!”朱元璋毫不犹豫,大声道,“建,就在五军都督府之外,让战死的儿郎们也看看,咱们大明的威风。”说着,又对朱允熥点点头,“这钱,从咱们爷俩的内库里出,这些人都是为咱们朱家死的!”
“皇爷爷英明神武,明鉴万里!”朱允熥小小送上一记马屁。
“臣等,谢陛下隆恩。”武将们不会说话,翻来覆去就是谢恩。
不过这次的谢恩,多了些壮怀激烈的味道。
“要谢,就谢咱大孙!”朱元璋道,“他比咱,更看重你们这些杀才!”
“皇太孙仁德,臣等感激涕零!”武将之中,李景隆率先喊道,“天下将士若知,必感念太孙殿下的恩德,为大明死而后已!”
~~~~
与此同时,应天府的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