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69章

    几个锦衣校尉,簇拥着一个宫里的传旨太监,走在南城微微有些凌乱的街巷之中。

    “好歹也是个兵马指挥,六品的官,就住这儿?”

    传旨的地方到了,是个二进的小院,若是在老百姓眼里这地方还算不错,可是在宫里太监的眼里,就显得有些寒酸了。

    自古以来东富西贵,城池的南北方向住的都是没啥身份的一平民。

    传旨太监站在门口,看着巷子周边探头探脑看热闹的百姓,撇嘴道,“咱家在宫里,以为当官的多威风,出来一看。嘿呦,这官让他当的!”

    监身旁一个锦衣卫笑道,“公公有所不知,这位赵指挥虽是个六品官,但是为人刻板廉洁,听说不该拿的钱,是从来一分都不拿!”

    兵马指挥其实算是个肥差,京城之中蝇营狗苟的营生不少,兵马指挥正是管着这些东西的,若想要钱,大把人抢着孝敬。

    “先敲门吧!”太监尖声尖气,“赶紧传了惠妃娘娘的旨意,咱们再去下一家!”

    话音落下,一个锦衣卫上上前敲打门环。

    啪,啪,啪!速度不快,但是很响。

    “谁呀?”门里,传出一个银铃般的声音,显然是一位少女。

    “可是南城巡阅司兵马指挥赵思礼的宅院!”敲门的锦衣卫在外面喊道,“宫里有旨意下来,快开门!”

    可是,锦衣卫说了之后,门里却忽然安静无声。

    啪啪,锦衣卫又敲打几下,“人呢,开门!宫里惠妃娘娘的旨意,让你们家.......”

    吱嘎,大门上忽然露出一块四方形的人头大小的小窗,里面露出一张圆脸少女的真容。

    那副脸吹弹可破,白里通红。圆圆的小脸似乎有些婴儿肥,明亮的眼睛溜溜转,眉头轻皱,嘴巴微嘟。

    狐疑的眼光,不住在太监和锦衣卫的身上打量。

    “宫里?娘娘?真是找我家?”那少女疑惑着开口,露出一颗俏皮的小虎牙。

    “谁敢拿这事开玩笑!”敲门的锦衣卫没还好气的说道,“姑娘快开门!”

    ~~~~明天恢复三点前更新三章。。。。。

    就不一章一章的发了,不然大家都不爱我了。

    第34章

    赵宁儿可是锦衣卫越是如此说,木门上方窗中圆脸的少女越是疑惑。

    水汪汪的大眼睛一眨一眨,眉头轻皱,“宫里?娘娘?我们家也不认识娘娘呀?她给我们什么旨意?”说着,又歪头道,“没道理呀!我们这样的人家,怎么会认得娘娘?”

    “哎呦,好姑娘!”出宫的太监实在不愿站在门口里,这当口街坊四邻的的围了过来,当下出声笑道,“光天化日,我们还能是冒着娘娘名头的坏人?你快开门吧,杂家出宫走了一小天,腿都快细了!”

    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块牙牌,顺着木门上打开的方窗递过去,“你瞧,这是杂家的牙牌!”

    木门里的圆脸少女接了过去,在门里仔细的看。

    门外敲门的锦衣卫苦笑道,“当差这些年,还第一次被人挡在外头!”

    太监笑道,“小姑娘胆子小!”说着,又笑笑,“这位赵家的姑娘八成就是咱们要找的正主,有点娇憨!”

    正说着话,牙牌被从方窗递了出来,圆脸少女银铃般的声音响起,“原来真是宫里的人,小女子失礼了!”说着,又是一笑,露出俏皮的虎牙,“公公您的名真怪,怎么叫梅良心呢?”

    那太监脸色一黑,宫里的太监不是人,有个名儿都属于主子的恩赐,谁敢挑啊!

    就此时,大门吱呀一声被打开。

    梅良心和几个锦衣卫迈步往里走,可是刚一进门,梅良心忽然大叫起来。

    “姑娘,有话好说,你把刀放下!”

    几个锦衣卫也吓一跳,定睛一看,只见眼前是一个穿着碎花棉裙的圆脸少女,少女的大眼睛眨眨好奇的看着他们,手里却横着一把宽大的军中制式鬼头刀。

    姑娘个子并不高,再加上有些婴儿肥的圆脸,整个人显得有些圆润,看着格外的顺眼喜庆。

    可就是这么一个姑娘,手里居然轻飘飘的拎着一把鬼头刀,而且那把刀,时不时的还在掌心上下掂量两下。

    “公公莫怪!”圆脸少女吐了下舌头,“爹去衙门里,娘去带着弟弟去大姐家了,现在家里就我自己,忽然来这么多人,我也要有个防备不是!”说着,又笑道,“不怕,不怕,这是家里砍柴的!”

    说完,走到柴火垛边上,碗口大小的木头,轻描淡写咔咔两刀,变成几块整齐的烧火木头。

    “您看,真是砍柴的!”

    梅良心看着人畜无害的少女,再看看那把锈迹斑斑的鬼头刀,心里没来由的打了个寒颤。

    “公公,你们来............?”圆脸少女站在院中又问道。

    梅良心清了下嗓子,尖声尖气,“巡阅司兵马指挥赵思礼的闺女,赵宁儿是你吧?”

    圆脸少女一愣,又歪头问道,“公公如何知道我的名字?”

    梅良心被她的样子弄的一乐,“不知道你名字,杂家也不会上门。”说着,笑道,“给姑娘道喜啦!”

    “什么喜?”赵宁儿越发的迷惑。

    “后天下午,惠妃娘娘在宫里设宴,请京中官员的家眷去赏梅花。”梅良心笑道,“宁儿姑娘,这几天好好打扮打扮,后个儿有人上门接你进宫!”

    赵宁儿眉头微蹙,脸上有些纠结,开口道,“为什么找我?我家里又不是大官!”说着,眼睛亮亮的,对着梅良心一笑,“公公,不去行不行!”然后,脸上又纠结起来,“家里一堆事呢,做饭洗衣裳,后院还养着小鸡小鸭,还有小黄!”

    “小黄是谁?”梅良心顺嘴问。

    “我家的黄狗啊!”赵宁儿拍着巴掌,“才三个月大,圆滚滚的,可黏人了呢!”

    梅良心眼角直跳,娘娘请你入宫赏花,多少人求都求不来,你居然还惦记家里的狗儿,鸡鸭!

    不过,眼前这圆脸少女,说话之时天真烂漫,满是娇憨,让人根本生不起气来。

    “别管了!宫里请你去,天大的福分,敢不去就抗旨!”梅良心加重语气说道,“抗旨要杀头

    !”

    “啊!”赵宁儿肉肉的小手,一下捂住嘴,吓坏了。

    见他这样,梅良心也有些后悔说话重了,转头对跟着的锦衣卫说道,“早知道这姑娘..........直接去她老子衙门多好!”

    “咱们上门去,她老子未必欢迎!”一个锦衣卫笑着弹弹身上的飞鱼服。

    “记住了!”梅良心又对赵宁儿吩咐,“后天下午,梳妆打扮一番,在家等着宫里的车马来接你。”说着,又笑道,“姑娘,这是好事!”然后,上下打量一番,“啧啧,姑娘的身段还真是有福气的人。这脸型也好,耐看。打扮下,不知道多可人呢!”

    赵宁儿脸上一抹红,羞涩极了。

    “娘娘的旨意传到,咱家走了!”梅良心说着,脚下却没动。

    “哎,以后公公路过我家,记得进来坐坐!”赵宁儿福了下,开口送客。

    梅良心的眼角又是跳跳,“杂家走了!”

    赵宁儿大眼睛溜圆,“我没拦着你呀!”

    敲门的锦衣卫看不下眼了,开口道,“公公从宫里到你家,走了一个时辰,连口水都没喝呢!”

    “哦!”赵宁儿恍然大悟,转身回屋。

    “小门小户的没见识!”锦衣卫对梅良心笑道。

    他们出来办事,按规矩,这些被娘娘的点名的人家,都得奉上些辛苦钱。

    梅良心在惠妃娘娘身边当差,未必缺这个。但是在宫里当奴婢久了,宫里那太监不是人,一点地位都没有。出来一趟到了民间,那就是天使,要的就是这份尊重不是。

    就此时,只见那赵宁儿托着一个茶盘,上面一把茶壶,几个粗瓷茶碗。

    “家里没好茶,我在开水里放了些蜂蜜,又解渴又解乏的,您几位多喝些,暖暖身子!”说着,几个茶杯倒满,然后率先给梅良心送了一碗过来。

    “这.........”

    梅良心心里无语,这姑娘真是实在,说渴了就真给水喝!

    不过眼前的少女一脸真诚的笑意,却让人心中没来由一暖。尤其是那双明亮的眼睛,是如此的清澈,让见惯了宫里尔虞我诈的梅良心,感觉特别朴实,心安。

    当下接过加了蜂蜜的开水,笑道,“有劳姑娘了!”

    “哎呀,我都忘了,您等等!”赵宁儿又撩着裙摆回屋。

    再出来的时候,手里是一个冒着热气盖着纱布的盖帘,随后献宝一样走到大家跟前,一掀开纱布,上面居然是小兔子,小鸭子一样的面点。

    “刚蒸好的糕饼,里面加了蜜饯果脯!”赵宁儿笑着说道,“您几位尝尝,又甜又香!”说着,挑了一个兔子形状的,递给梅良心,“这个里面是夹心的,小兔儿的肚里,塞了果子干,可甜呢!”

    梅良心的心都要化了,多好的姑娘,多手巧的姑娘,多好看的点心!

    随后拿起一个,吃了一口,竟然比他在宫里的还好吃,入口香甜。

    “好吃吗?”赵宁儿拍手道,“觉得好吃,一会您带几个走!”

    “姑娘有心了!”梅良心满心欢喜,多少年没人对他这么好过了。这些年,记忆里仅存的温情,就是年少在家时,家里的姐姐对真心对他好。

    想到此处,梅良心心里一酸,自己进了宫,姐姐远嫁,多少年没见过了。也不知道她过的好不好,也不知道姐姐生了几个外甥,外甥女。

    也不知道这辈子,还有没有机会,再吃一次姐姐做的饭,哪怕是杂面糊糊也好!

    此时,只听赵宁儿笑道,“您爱吃就好!我大外甥也爱吃这个,一顿能吃三个呢!本来呀,这些就是给他做的,这些日子病了,把爹娘都吓的不轻!”

    梅良心的手一顿,大外甥?拿咱家比你外甥?

    第35章

    小门小户天擦黑的时候,巡阅司兵马指挥赵思礼,急冲冲的走进家门。

    一进门,只见家里的媳妇正抱着小儿子,坐在中堂里不知想什么。自己的闺女,则是在厨房里穿着围裙忙活着。

    小院子虽不大,可是饭菜的芬芳飘荡,格外的温馨。

    “老爷回来了!”赵氏放下儿子,起身笑道,“在衙门一天,辛苦了吧!”

    “爹爹!”小儿子也朝赵思礼笑着扑过去。

    “别摔了!”赵思礼小心的把儿子抱起来,这可是他的心头肉,跟眼珠子似的。

    走进中堂,赵思礼问道,“宫里是不是来人了?”

    赵氏叹息,“老爷也知道了?”

    梅良心怕赵宁儿不当回事,万一真出了差错,惹怒宫里他家倒霉。于是又专门跑了一趟兵马司,传达惠妃娘娘的意思。

    赵氏又道,“好端端的,让咱们闺女进宫赏什么梅花?咱和娘娘,八竿子打不着呀!”

    对于普通人家而言,在别人看来荣幸之至的事,未必是好事。他们关起门来过日子,自己日子过好比啥都强。也没那个心思去巴结谁,攀附谁,更不知道怎么跟贵人相处。

    “我也纳闷,下午出去打听了一下,不单是咱家闺女,京城里几个有头脸的侯爷,伯爷,应天府中丞的闺女,都要去!”赵思礼开口道。

    “哎哟,那可都是大家闺秀呀!”赵氏想想,忽然惊呼,“老爷,该不是要选秀吧!”说着,有些要哭天抹泪的架势,“别人愿意攀附富贵,妾身可可不愿意。咱们虽然门户小,可闺女也是心上宝,好好的闺女送到宫里伺候人,这谁受得了!”

    “你瞎琢磨什么?”赵思礼呵斥道,“要是选秀,宫里十二监直接上门下定了,还用的着说什么惠妃娘娘邀人赏花?”(明朝也有选秀,但是和清朝的八旗秀女不一样,这里不科普了)

    “那为啥要找咱闺女!”赵氏捂着胸口,“论门第,咱们不够格。论官职,你芝麻大的官。怎么也恩典不到咱们头上,咋就指名道姓咱闺女头上了?”

    “爹,娘,别琢磨了!”

    赵宁儿端着一碗白菜豆腐快步出来,放在桌上之后,赶紧吹吹手指。

    眼睛如同月牙儿一般的笑道,“管他什么呢?既然让女儿去了,女儿也不敢不去呀!去了呀,女儿就装木偶,多笑少说话,赏完了花女儿就回家。”

    说着,那一把筷子放在桌上,“吃饭吧!爹和弟弟都饿了!”

    “你说的轻巧,那是宫里,那是贵人待的地方,是福是祸都不好说!”赵氏担心的说道。

    “女儿觉得是好事,传话那公公,可是客气得很呢!”赵宁儿反手又端出一盘炒鸡蛋,一尾鱼。随后,又是米饭,又是酒。

    鱼放在爹面前,他要喝酒。

    炒鸡蛋放在弟弟面前,他是男孩要多吃。

    两个女人的面前,白菜豆腐,还有一碟香油芥菜疙瘩。

    饭菜虽不丰盛,但也算过的去。

    小门小户的人家就是这样,没有山珍海味,但是顿顿都是团圆饭。一家人在一起和和美美,比什么都强。

    “闺女说的是,你也别琢磨了!”赵思礼坐下,开口说道,“贵人的心思,咱们怎么能猜到!八成,人家就是让咱闺女去凑个数,过后就回来了。”

    说着,给自己倒上酒。

    “哎,也只能这么想,咱们这样的

    人家,哪有选择的地方!”赵氏也坐下,一家人准备开始吃饭。

    赵思礼给儿子夹了一块鱼肚子,问道,“大外孙子,病无碍吧!”

    “郎中看了,说是有火,得败败火!”赵氏说起外孙,脸上多了几分笑意,“老爷是没看错,那孩子病得小脸都蜡黄了,还想着你带他钓鱼去呢!”

    “臭小子!”赵思礼笑笑,又给妻子夹了一块鱼背,“大姑爷挺好的?”

    “忙!”赵氏说道,“听说调去了户部,弄什么印刷邮票!”

    赵家的大女儿,嫁了户部一个九品的小郎中,日子还算美满。

    “忙点好,户部是机要衙门,不忙等于上官看不上眼!”赵思礼把鱼翻身,又给闺女夹了一大块,“小心,这块有刺儿!”

    “爹!”赵宁儿推辞道,“总共就一斤来沉的鱼,那么点肉,还给我干啥?您留着下酒啊!”

    赵思礼笑着嘬(zuo)鱼头腮帮子的肉,“你爹就好这一口!”

    “娘,姐姐!”赵家小儿子把鸡蛋推出来,“你们吃炒鸡蛋!”

    桌上的人都会心的笑了,赵宁儿溺爱的在弟弟头上摸摸,眼睛笑成一弯新月。

    “闺女翻年转眼就十六了!”饭桌上,赵氏开口说道,“也是该找婆家了!”

    一听这话,赵宁儿羞红了脸,小口的低头吃饭,不敢抬头。

    赵思礼正吃鱼头,好悬被扎着,不满道,“急啥,我这闺女,我还想多留两年!”

    “两年?”赵氏道,“那不成了老姑娘!谁家闺女那个岁数嫁人,说出去丢不丢人!”

    赵宁儿越发羞涩,脸颊红成了红果儿。

    赵思礼看看女儿,叹息一声,“我这闺女这么好,将来也不知道便宜哪个王八蛋!”说完,饮尽杯中酒,一脸满是自家的白菜即将被猪拱的幽怨。

    与此同时,深宫之中,也在吃饭。

    老爷子朱元璋盘腿坐在炕桌边,桌上摆着一碗奶白色的鲜鱼汤,几张烙的金黄的葱花饼,三两盘翠绿的小拌菜,还有一份颤颤巍巍,晶莹剔透的红烧肉。

    郭惠妃陪在下首,给老爷子盛汤。

    今儿,皇爷没在奉天殿用膳,特意跑到她这。老爷子有阵子没来后宫了,这让惠妃娘娘满是欢喜。

    “陛下,喝点汤,臣妾亲手炖的!”

    老爷子点头,“先放这吧!”说着,看向窗外,“大孙咋还不来?”

    又道,“朴不成,你去看看,咱大孙咋还不来?”随后,捏着酒盅,对郭惠妃笑道,“天天都是大孙陪咱吃饭,他不在,这饭咱还真吃不下!”

    朴不成轻手轻脚进来,有些犹豫的说道,“皇爷,您先别等了!”

    “咋了?”朱元璋瞪眼。

    朴不成咽了下口水,小心的说道,“皇太孙,被方学士留堂了!”

    ~~~

    还有一章,大家稍等,我在手术室里,只有作家助手,word的文档在电脑里。

    第36章

    其乐融融“啥玩意?”朱元璋怒道,“他不让咱大孙回来吃饭?”

    “方才奴婢去催了,方学士说,太孙殿下这些时日功课落下太多,要抓紧读书,不许懈怠!”朴不成抬头,又道,“方学士还说.........”

    “说啥!”朱元璋问,“你磨磨唧唧的,找踹呢?”

    “方学士还说,皇太孙最近偏于武事,于课业不上心,要罚!今日不写三篇文章,不许太孙回来吃饭。那文章的

    题目,是什么治国大国烹小鲜!奴婢也看不懂,就觉得学士说的玄乎!”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