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94章

    呜呜,常家兄弟再也忍耐不住,眼泪夺眶而出,泣不成声。

    “知道我为什么要去拜祭吗?再有三天就是我的生辰,也是她的忌日了!”

    “我快成亲了,我要去告诉她,她的熥儿长大了!”

    “听宫里的老嬷嬷说,我娘以前,爱吃桂花糕!我给她带了!”

    “听宫里的老嬷嬷说,我娘喜欢穿棉布的衣裳,我也给她带了!”

    “熥哥儿!”常升大哭,跪下抱住朱允熥的双腿。

    怀远侯常森膝行两步,以头抢地。

    “宫里.......”朱允熥眼中泛泪,低头继续道,“我找了好久,没找到她的画像,舅舅家有吗?有的话给我一副,让我看看!”

    他心中的伤感,乃是由衷而发。不知道为何他最近格外的思念自己的妈妈,同时那些融合的记忆中,也格外的想念常氏。

    宫中,只有一副故太子妃常氏的画像。可是在朱标临走之前,特意交代,要做他的随葬品。

    常氏那模糊的容颜,只能出现在朱允熥的梦里,和他自己的母亲,同时出现。

    “家中有一幅你娘十二岁时的画像,大哥待之如宝,臣回去就找出来,献于殿下!”常升哭道。

    他口中的大哥,就是朱允熥的大舅,常茂。记忆中每年自己的生日,他的大舅,都会变着法的给他送礼。可惜,去年二十四年,他也走了。

    “原本给我,找人多临摹几幅,放在家中吧!”朱允熥叹息一声。

    “臣,谢殿下!”常升哭着叩头。

    “都说了没有外人,你我舅甥,不必如此!”朱允熥摆手,“扶孤的两位舅舅坐下!”

    随后,常家兄弟又在凳子上坐好,抽泣着擦着眼泪。

    他们兄妹的感情非常好,当年常遇春在和州投奔老爷子,恰好蓝氏和马皇后都有了身孕。常遇春首战立功,老爷子大喜,和他开玩笑说,若是将来各自的媳妇生了男女,就结为儿女亲家。

    果然,马皇后生下朱标,蓝氏生下了常氏。

    从小常氏就是常家的手心宝,父兄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掌心怕掉了。

    朱标和常氏更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妹子.....娘娘若是在天有灵,见殿下如此纯孝,一定大为欣慰!”常森开口说道。

    “我宁愿不孝,也想让母亲活着!”朱允熥看着车厢外,没有一丝云彩,湛蓝的天空,“身后孝,其实都是给自己,给外人看的!让自己宣泄情感,让外人感叹罢了。”

    常家兄弟,默不作声。

    “我还记得,父亲故去的那天!”朱允熥继续开口,“两位舅舅眼中的关切,还有嘘寒问暖!那时,吕氏势大,两位舅舅宁愿被她恼了,也要亲近外甥!”

    常升咬牙切齿,“她心中,早就视常家人为眼中钉,肉中刺。”说着又是冷笑两声,“太子故去之前,臣等进宫探望,你可知她说了些什么?”

    “哦?”朱允熥拉长声音,“我还真不知有这事!”

    “哼!”常升继续冷笑一声,“她说,太子故去,她没了主心骨,太子的孩子们更是没了主心骨。朱允炆乃是太子长子,虽非常家血亲,但臣等二人

    也是他的舅舅!他们孤儿寡母无所依仗,将来必不会忘了常家等等。”

    “哈!”朱允熥笑出来,“她倒是好算计!”

    那个女人确实不简单,天家亲情皆在利益之下。若常家兄弟真是那种为了利益的人,还真的可能和她,和朱允炆站在一起。

    “做她的千秋大梦!”常森怒道,“太子没了,咱常家自然看顾,拥护她的儿子,可那人,只能是殿下你。淮王?他算什么?常家就算破家败落,也不愿意认这便宜的亲戚!”

    是的,他们的心从来就没和吕氏朱允炆站在一起。这也是原本时空中,老爷子借着蓝玉一案,发落了常家的缘故。

    “其实,他也算你外甥!母亲是正妃,淮王也算是他的儿子!”朱允熥淡淡的说道。

    “殿下有所不知!”常森想说什么,却被常升拉住了。

    “说!”朱允熥道,“三舅,有什么我不知道的直接说!

    “你拉我干什么?”常森对着兄长嘟囔一句,“以前吕氏活着咱们不敢说,怕牵扯连累殿下,现在她死球了,还不让说!”

    “放肆!”常升怒道,“殿下面前,粗言秽语?”

    “无妨!”朱允熥笑道,“三舅快人快语,直接说来!”

    常森先是告罪,随后道,“吕氏本是吕文焕的后人!”

    “原来还有这一层?”朱允熥微微惊讶。

    吕文焕是南宋的名将,后来降元,是个很复杂,难以评说的历史人物。若从普通人的角度讲,吕文焕降元,有他的苦衷。但是站在君王的角度,这是大是大非的问题。

    “吕文焕当年降了元,杀了许多南宋百姓。大元一朝,吕家都是显贵。等本朝崛起,吕家又主动降了皇爷。皇爷本来不喜他家,可是为了安抚降官,给了个吕氏父亲一个小官!”

    常森继续说道,“后来吕氏进了东宫,一开始太子因为吕文焕的故事,不喜她,根本不容她近身。是你母亲,动了恻隐之心,把吕氏带在身边,你母亲后来,还让她给太子侍寝,这她才能在东宫立足!”

    “可谁知道你母亲,养了一个白眼狼!那女人最能装贤惠,装可怜。殿下也知道,她这些年是多防备你!你说淮王也算是常家的外甥,可是她拿你这个嫡子,却没当过儿子!反而巴不得,您........”

    “我知道!”朱允熥淡淡的说道,“不过,都过去的事了。苍天有眼,她终究竹篮打水一场空!”

    说着,朱允熥看看两位舅舅,“这些话,以后不要随意再对外人讲!”

    “臣明白!”常升道,“臣等烂在心里!”

    “有件事,我很好奇!”朱允熥目光含笑,继续问道。

    “殿下请讲!”

    “当日,父亲故去,我是个不起眼没出息的皇孙!”朱允熥悠悠道,“皇爷爷有心立父亲之子为储,可是我那时顽劣,不入他老人家的法眼。若是当时立了淮王,你们当如何?我说的你们,除了两位舅舅,还有凉国公等人!”

    常升想了想,开口道,“皇爷之命,臣等不敢违背。但若真是那样,大不了臣等请辞,做个富贵闲人就是了!”

    “反正,臣等和那边不是一条心!”常森补充一句。

    朱允熥点点头,忽然压低了声音,“那若是孤,当日不得皇储之位,却暗地谋划,两位舅舅和凉国公他们............?”

    “嘿嘿!”常森咧嘴笑下,毫不迟疑的说道,“殿下真有那个心思,咱们豁出去脑袋落地,也要陪着殿下唱一出好戏!”

    常升虽然没说话,但是眼神已经说明了一切。

    过了一会儿,常升才开口说道,“当日凉国公和臣等私议,若陛下选皇储于太子诸子之中,臣等必定拥立殿下,哪怕.........”

    “这也是,我屡次维护蓝玉的原因!”朱允熥轻声道。

    随后,他笑了笑,“舅舅,过几日我在东宫设宴,舅舅家的表兄表妹,表弟表姐,都一块来。”说着,换了称呼,“孤,有恩典给他们!”

    ~~~再次说明,那边彻底完本。

    用你们的爱,弄死我吧,阿门!

    第83章

    祭拜东陵,应天府外紫金山南麓,洪武孝陵以东。

    这座陵墓和老爷子的陵寝,图纸材料用的都是一样,只不过气势稍微小一些而已。虽小,可是他的布局,确实不折不扣的帝王规格。

    由此可见,老爷子的爱子心切,一国储君用皇帝的规格下葬,也算古往今来第一份。

    朱允熥的记忆中,他这个父亲朱标,活着时是太子,死后和他的生母常氏,被追封为皇帝皇后。到后来朱棣篡位之后,又削去了皇帝的封号,直至南明弘光即位,再次授予帝号。

    后清乾隆年间,清廷也给其上了皇帝的尊号。

    所谓事死如生,帝王的陵寝一砖一瓦都有礼法制度。远远望去,这座陵墓,犹如一座微微凄凉的宫城一般。

    这座陵寝从常氏去世时就开始修建,而太子也是英年早逝,只能先下葬在完工的地宫之中和常氏合葬。其他的配殿,石刻等物还在建造之中。

    至于神道和御桥,东陵和老爷子的孝陵,共用一条。其中的含义,不言而喻。

    朱允熥的车架,停在了东陵的前门。

    前门就像是一座宫门,三孔券门上面覆盖着绿色的琉璃瓦,瓦片上丝毫没有积雪,雪后阳光之下,五彩斑斓。于前门后,享殿上覆盖着的黄色琉璃瓦,交相辉映。

    此刻,守陵的护军千户,还有太监首领,都虔诚的跪在大门两侧。

    “臣等参见太孙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朱允熥从车架中下来,恢弘建筑之上散发出的光芒,让他眯起了眼睛。

    他忽然想起一件事,等他登基之后,也要给自己修陵了。一座皇陵,往往要修筑十几甚至几十年,在他这个后世的灵魂看来,简直就是劳民伤财。

    一座陵寝要花上一两百万银子,动用民夫工匠无数,礼法上如此。但事实上,只不过孤零零的坐落在天地间,看着皇朝兴衰,任凭雨打风吹,变成残垣断壁而已。

    若是能完好无损永远安静的躺在里面也好,可是古往今来,雄迈如秦皇汉武,大唐李二,还不是让人把坟给扒了?皇家的棺材板子,都被美国佬弄到十万里之外去了。

    太子朱标的东陵虽然没被挖,但是和孝陵一样,在太平天国的战火下,全部被焚毁。

    视死如生?

    若是那些帝王得知,死后是这种待遇,会不会感叹,花钱找罪受?

    不过相比之下,大明的皇陵是幸运的,大多数都没有被盗掘,保存还算完好。而之后的大清,却是被人孙殿英带人,从圣祖任皇帝,一直挖到了慈禧老奶奶。

    据说乾隆爷被挖那天,地宫里的棺椁横在了石门之后,让孙殿英的束手无策。可他乾隆爷再十全武功,也挡不住大炮啊!头盖骨都让人踩零碎了。

    不过,大明的陵墓保存完好,并不是因为孙殿英手下留情,或者什么其他民间盗匪,对大明风范心怀畏惧。崇祯的思陵,武宗的康陵都被盗掘。只不过武宗的陵比较结实没挖开,但是大明大多数妃子的墓,都被盗窃一空。

    没被盗,是大明的皇陵选的地方好,挨着京城近郊,有个风吹草动京城就知道了。不像大清东陵,鸟不拉屎的地方,借着军事演习的名义,直接就给你挖开。

    而且也是大明皇陵建造的技术更好,挖掘皇陵都是官盗,三五十个小蟊贼连地宫门在哪都找不着。

    朱允熥看过老爷子定下的大明皇陵图样,地宫深二十七米,墓道更是让你找不着。他看过后世定陵的纪录片,在现代科学的探测下,上千人的队伍找墓道愣是找了一个月。

    而清陵,花钱更多,反而工艺更差。所有的陵墓都是一个模子,孙殿英挖了一遍之后,小蟊贼们顺藤摸瓜也能进去瞻仰下皇上老爷的棺材。

    最奇葩的是,清代的皇陵里连排水系统都没有,各位皇帝老爷在被刨之前,先要泡上个百八十年的。若是那时代有福尔马林的话,全成大体老师了。

    “将来我的墓,随便点吧!”

    心中闪过千万个心思,朱允熥心里暗道。

    有那一两百万的银子干什么不好,大明将来用钱的地方多着呢,别的不说,就是他脑中设计的关于未来大明海军的蓝图,就不知道要花多少钱。

    一百万两什么概念?

    不说明代,就说完全以白银作为货币的清代,当年的北洋水师最好的战舰,才多少钱?

    号称最勤俭的皇帝道光,修了两回陵寝花了快五百万,慈禧老奶奶陵寝造价位居大清第二,两百七十万。

    有这钱要是买军舰,练水师,能让人揍那个熊样?

    有这些钱训练军队,治理国家,说不定他们的坟还不会被刨。

    眼看皇太孙殿下,站在券门之前半天没动,那些跪着的人也不敢起来。有人偷偷看了朱允熥一眼,见他看着陵寝的建筑群若有所思,心中不免惶恐起来。

    故太子的陵寝进度已经不慢了,可万一殿下不满意,他们这些人岂不是要遭殃?

    朱允熥收回目光,看着迎驾的人群最前面,一个苍老的太监,微微一笑,“何不义,你怎么头发都白了!”

    何不义,朱标生前的贴身太监,朱标故去之后,主动请旨亲来守陵。

    他这份忠义之心倒也救了他一命,因为太子身边的宫人,基本上都被殉了。

    大明,还有一个朱允熥要改正的地方,那就是人殉。早夭的鲁荒王等人,都有小妾宫人殉葬,等以后.........

    “殿下还记得奴婢!”何不义老泪纵横,“自从太子爷走了,奴婢天天想着主子,想着想着,头发就全白了!”说着,何太监抬头,脸上满是泪痕,“如今陵寝还没完工,奴婢多苟活几日,等太子爷和娘娘的陵寝修完了,奴婢就去那边,伺候主子!”

    “父亲生前是宽厚之人,你伺候了他一辈子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就在东陵好好守灵吧!”朱允熥开口说道,若是他不说这话,等陵寝修好的时候,也是这何不义,自己了断的时候。

    随后,朱允熥撩着裙摆,慢慢走上台阶,何不义在侧弯腰随行,常家兄弟微微在后。

    另一边的小门之中,捧着贡品祭品的宫人们,则是快步的鱼贯而入。在守陵宫人的带领下,快步向前,先去布置。

    陵寝也是宫,石板路两边那是栩栩如生的文臣武将石刻,就是陵寝主人,在另一个世界的臣子。

    沿着长长的墓道,穿过第二重门,高大的长条石桌上,已经摆放了祭品,一边那琉璃烧制而成焚帛炉中,依稀燃起了火焰。

    朱允熥站在桌前,石桌之后的层层台阶尽头,就是朱标和常氏的地宫宝顶。

    此刻,整个院落之中,只有朱允熥和何不义二人。

    朱允熥看看周围,无论是地面还是建筑物的棚顶,都是一丝积雪都没有,干干净净。

    “你有心了!”朱允熥轻声说道。

    “太子爷和娘娘都最爱干净,奴婢下贱无用之人,只能给他们扫扫庭院!”何不义颤颤巍巍帮着朱允熥点燃香火,哭着大声道,“太子爷,娘娘,三爷看你们来了!你们的嫡子三爷,现在是大明的皇太孙!”

    外面,听到声音的常家兄弟,低头垂泪。

    第84章

    送礼坟,土后一个文。

    坟,就是后人在先人的埋土之身处,念诵祭文。

    为什么会有坟?真的是为了逝者在另一个世界安生吗?

    还是,要给后人一个,怀念亲人,表达崇敬的场所?

    亦或是,表示埋在土里的亲人,依然存在于这个世界之上?

    到底为什么,谁也说不清楚。

    跪下的那一刻,朱允熥想起自己在车厢里说过的话,他忽然发现自己说的那句话是那么的可笑。有坟纪念亲人,让子孙后代表达身后孝,其实未尝不是先人对后人,最后的爱。

    只有跪在坟前,脑中想着亲人的音容笑貌,哪怕是大奸大恶之徒,也能唤醒心里最后的良,最后的纯,最后的真。

    而当对着故去的亲人倾诉之时,内心之中冥冥有一种肯定,肯定故去的亲人一定在倾听着。做了错事,亲人会包容。遇到坎坷,亲人会鼓舞。

    祭拜,不是身后孝。

    它是一种力量,一种亲人留在内心深处,用悲伤凝聚成的力量。

    它是一种坚强,是把亲人们留恋的一切,放在肩膀上的担当。

    它是一种轮回,是生老病死血脉存续,一代代繁衍落叶归根的伦常。

    坟不单是为自己而修,更是为后人而建。

    坟是一根线,连着所有的儿孙,血脉。

    配殿前,朱允熥从里面传出,那种撕心裂肺的哭声,让人心酸不已。

    等他再出来的时候,双眼通红,脸上却多了些笑容。

    ~~

    皇太孙生辰,皇爷下旨不许操办,但是京城中的勋贵,还是暗地里都听着宫里的动静。

    等皇爷放假三天的消息传出来,皇太孙携常家兄弟出城,东陵祭拜。高门大户的勋贵家,纷纷暗中揣测是不是要送些什么。

    曹国公李景隆府后宅,作为库房的后罩房门口,管家带着下人在里面翻箱倒柜,李景隆在门口来回踱步。

    脚步有些焦急,而且他还不时的挠着脑袋,似乎极为烦躁。

    李景隆夫人邓氏,带着几个丫鬟从远处走来,不悦道,“找什么呢?翻箱倒柜的?”

    “找点能拿得出手的玩意!”李景隆没好气的说道。

    邓氏微微错愕,笑道,“咱家哪件东西拿不出手?金子有银子有,古玩玉器应有尽有!这些,还入不了你曹国公的法眼?”

    李景隆撇嘴道,“你懂什么?”说着,压低声音,“送礼!”

    “给谁...?”邓氏问。

    “你看,说你头发长见识短,你还不愿意!”李景隆靠近一些,手指天上,小声道,“上面那位,十六岁生辰,你说送不送?”

    邓氏白他一眼,“皇爷不是下旨,不让各家跟着凑热闹吗?你小心吃瓜落?”

    “皇爷说的是别人,咱们和上面实在亲戚,怎能不送?”李景隆怒道。

    “啧啧!你曹国公身份显赫呀!”邓氏讥讽一句,随后又道,“就怕,你送了,人家不收,到时候看你脸往哪放!”

    “他可以不收,但是咱们必须送!”李景隆正色道,“而且还要送最好的!”

    “那你翻吧!”邓氏笑道,“金银珠宝人家不缺,古玩字画宫里比你多,你看你能找出什么最好的!”

    说完,邓氏就要走。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