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57章

    每天港口处都有从异国驶来,载满宝石金银香料的巨大船只。船上的货物,用来和中华交换茶叶,瓷器,丝绸,棉布等各种手工制品。这个时代,中华物产就是奢侈品的代名词,让世界各地的贵族,为之疯狂。

    这是世界之城,更是黄金之城,一旦开始征收商税。光是收取每年外来船只的关税,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也是座不夜城,根本没有宵禁一说。天色已晚华灯初上,城中灯火通明。到处都是商铺,酒肆,游人,喧哗。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这首词,正是这繁花似锦,烈火烹油之城池最好的写照。相比之下,天上的星辰居然都黯淡几分。

    朱允熥的住处,位于泉州城毗邻港口之边。是前朝蒙元贵胄福建平章的府邸,他所住的阁楼通体雪白,似乎都是用玉石打造。到处都是繁复精美的花纹,脚下都是价值千金的波斯地毯。

    站在窗边,就能看见灯火盏盏依旧忙碌的港口,就能看见灯火闪耀如天上之城的城区。

    可是此刻,他却没有半点心思。而是拿着手中的奏报,目瞪口呆。

    李景隆那厮,居然立下大功?还是如同霍去病一般,敌后横行的功劳?这还是他印象中的那个,干啥都行就是打仗不行的李景隆吗?

    其实对于这个原本时空的大明战神,朱允熥一开始是看不上眼的,颇有些用他干脏活的意思。但是慢慢的发现,老李也不是那么一无是处,相反还有着许多长处。

    出身高贵,接受过良好教育,心机城府手段头脑,文韬武略一样不少。不管什么事,都能办得妥妥当当,而且体察人意,见微知著。甚至可以说,是大明勋贵后人之中,杰出的佼佼者。

    不过这人呐,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李景隆一旦有了万一,就是万劫不复的万一。

    “胡闹呢!”

    朱允熥看着傅友德的奏折,微微皱眉。大军出京之前他特意交代过只是参赞,怎么能让他独自领兵作战呢?

    不过朱允熥也不怪傅友德,就李景隆那张嘴,他要是真想忽悠谁,肯定能把对方忽悠瘸了。

    随后把大同的奏报放在一边,翻起辽东的奏报,朱允熥越看脸越黑。

    朝鲜李家,太不安分了!

    站在窗前皱眉想了许久,回身坐到书桌上,提笔写道。

    “奏请皇祖,征伐朝鲜折!”

    “朝鲜小邦,毗中国而居,受天朝教化。国名亦出于皇祖之口,中华于它,福泽深重。皇祖仁厚,不愿刻薄藩国,推行仁义许以怀柔。”

    “然,其小国有大心,千百年来,每逢中原板荡必侵占领土,逐步蚕食,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我大明为大国,以大事小,仁德为先。其朝鲜,以小事大,利益为重。”

    (齐宣王问曰:“交邻国有道乎?”孟子对曰:“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

    “辽东苦寒之地,于当今大明食之无味。所以朝鲜认准了,你不想为那些地方,兴兵远征劳民伤财。”

    “其国看似恭敬,实则狂悖,表里不一,欺天朝以方..........”

    写着写着,朱允熥忽然停笔,直接把写好的奏折撕得粉碎。

    自己爷孙,何必用这么文绉绉的说辞。自己写的累,皇爷爷看得也累。

    当下提起笔,用大白话重新写道。

    “皇爷爷,朝鲜李家给脸不要脸。您总是说番邦外国,非中华之患不可兴兵。现在的朝鲜,已经是中华之患。”

    “辽东鸭绿江侧,豆满江畔,数千里沃土,山川河流,本为中华旧地,岂容彼等染指。”

    “今日占一些,明日占一些,若干年后便成了他们的祖宗之地。您仁义对待他们,他们却表面一套背地一套!”

    “每次占了咱们的土地,便会派遣大臣打着进贡的名号,进京痛哭流涕,丑态百出的祈求您的原谅。您心怀大度既往不咎,看不上数州之地。可是他们回去之后,依旧这么干!”

    “这是摆明了拿您当傻子,说句不好听的,不过是给了咱们些珍珠马匹美人之类的,就占据了大片土地。他们朝鲜李家,肯定一边占着便宜,一边背地里骂咱们爷俩,是傻子!”

    “此等小人行径,记打不记吃!”

    “不给他来一记狠的,他永远不怕。不打得他满脸桃花开,他就不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皇爷爷,大明国土虽大,却无一处用武之地!”

    “为大明声威,为皇爷爷赫赫武功,为大明后世子孙计,孙儿请皇爷征朝鲜,不臣之国!”

    写完,吹干墨迹,大声道,“王八耻!”

    “奴婢在!”外面的王八耻,马上进来。

    “叫人八百里快马,送至京师!”朱允熥说道。

    “奴婢遵旨!”

    王八耻走后,朱允熥再次沉思起来,许久之后,对门外道,“传开国公过来!”

    不久之后,开国公常升到来,“臣,参见殿下!”

    “先别多礼!”朱允熥把奏折扔给常升,“看看这个!”

    常升不解的打开奏折,刚看了几眼就眼珠子通红,一边看,一边骂道,“遭娘瘟的玩意,敢太岁头上动土?”骂着骂着,更加的咬牙切齿,大声道,“早先,舅舅就上过书,搂草打兔子,灭了那番邦!可是陛下........”

    说着,不敢再说了,忐忑的看了朱允熥一眼。他口中的舅舅,不是旁人,正是蓝玉。

    “大将军当日所言,是对的!”朱允熥背身,看着窗外繁华的灯火,缓缓开口,“野狗永远养不成家狗,更谈不上忠诚,最好的办法,就是宰了吃肉!”说着,朱允熥回身,看着常升,“二舅,你给三舅写信!”

    “要臣做什么?”常升俯首,正色道,“殿下吩咐便是!”

    “让三舅和京中的淮西勋贵们通气,就说是孤的意思,让大家一起上书,征伐朝鲜!”

    “嘿嘿,这几年大伙正闲的难受呢!”常升笑道。

    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傅让隔着门小声说道,“殿下,明日泉州的士绅于望海台,恭迎御驾...........”

    “不见了!”朱允熥开口道,“传旨,孤要回京,明日就走!”

    明天出发走海路,等他回到京师,自己的折子已经到了,朝中的武人们也闹起来了。到时候自己再和老爷子陈述利害,就可以发兵远征。

    不过,用谁为主帅呢?

    傅友德在大同,熟知北方的宋国公冯胜老迈,朝中武人中的金字招牌..........

    “老子自己去!”

    忽然,朱允熥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随后,这种想法更加坚定起来。

    他并不是为了所谓的军功,现在的他已经不需要那些功劳来装点门面。

    而是作为穿越者,断不容毫寸国土,落于外人之手。

    那里广袤的田野,那里不冻港出海口,那里的物产,本就是我们的祖先,留给后人的处女地。

    重来一世,若不能守护祖宗之土。还有何面目,谈什么昭昭中华!

    第216章

    朝议数日后,京师。

    一向不怎么爱张罗常家,借着常家老三纳妾的由头,在家中摆了几桌宴席。

    常家不但是大明一等一的勋贵之家,更是皇太孙的母族,深受储君的器重。而且在蓝玉被贬之后,隐隐重新成为军中这一派武人们的主心骨。

    请帖发下去之后,别说和常家亲近有自诩为皇太孙铁杆的侯爷们都来了,就连不怎么过问政事,在家养老的宋国公冯胜都亲自登门。

    常府后花园,秘密花厅之中,两桌宴席上,坐的都是大明开国的勋贵,粗略算算,光是侯爷就有十三人之多。这些人虽然手中并无太大的实权,可在军中的影响力匪浅。

    大伙都是武人,没那么多规矩,又都不是外人。所以花厅之中,喝酒夹菜都是自己动手,没有任何下人。

    “诸位,听说么,曹国公在大同,可是立下惊天的大功!”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常森开口笑道。

    景川侯曹震撇撇嘴,“皇爷是没让咱们这些人去,若是咱们去了,哪能轮到他出风头?”说着,看着上首的宋国公冯胜笑道,“老哥,北元那边,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不扛打喽!”

    满脸褶子的冯胜微微一笑,“你这杀才,头发都白了,还吃后生的闲醋。李家那后生不错,从小就弓马娴熟,兵书策略张口就来,是个将才坯子!此番出征,也算是经过了历练。”说着,又笑道,“不过,他能立下大功,还是太孙殿下慧眼识才,知人善用!”

    “殿下自然是英明神武!”桌子上的一群侯爷,顿时开始称颂起来。

    他们虽然是武人心眼直,可是不傻。蓝玉一案,当初要不是皇太孙回护他们,他们哪还有机会坐在这喝酒。

    本来他们就是朱允熥身后的死忠,现在更加的感恩戴德。

    大伙七嘴八舌的说着,冯胜斜眼看看常森,开口道,“老三,你叫我们这些老不死的来,是不是有什么事?”说着,端着酒盅抿了一口,“有什么事,你就大大方方的说,这里又没外人!”

    常森笑笑,看看众人,低声道,“诸位,那我就直说了。朝鲜在辽东的事,你们也都知道了吧!”

    “得寸进尺的玩意,洪武二十一年远征,就该顺手灭了他们!”定远侯王弼破口大骂,“他娘的,吞了好大一块铁岭卫不算,还敢朝辽东伸爪子?真是活腻了!”

    顿时,花厅之中这些白发老将纷纷破口大骂,这些人在跟着老皇帝打天下之前,就不是什么良善之辈,要么土匪要么强盗,要么拦路抢劫占山为王,要么是绿林好汉。

    就连看似随和笑面翁一样的宋国公,当年也是和他兄长冯国用拉绺子,干没本钱买卖的。

    一时间厅上污言秽语不绝于耳,喊打喊杀之声震得人耳膜都疼。撸胳膊挽袖子,把朝鲜李家的祖宗八代骂了个遍,恨不得现在就抄刀子杀过去。

    “上面,来了封信!”等他们骂够了,常森继续说道,“上面有意,征伐朝鲜!”

    顿时,花厅中寂静无声。

    “你是说,哪个上面?”冯胜想想问道。

    “老哥哥,还能有谁?”景川侯曹震急道,“上面,要咱们这些老骨头做什么?”

    “咱们军中之人,联名给皇爷上书!”常森看看众人的表情,“这事呀,上面一个人说话,声儿太小。老爷子不愿意跟朝鲜一般见识,那些书呆子也断然不容对藩国用兵。所以,这事咱们得先帮着上面发声!”

    “这还不好办,回头就让府里的师爷上折子!”一干军中侯爷,纷纷嚷嚷道,“别说上折子,就算上面要咱们这些老骨头,咱们也给!”

    酒桌上,宋国公冯胜微微皱眉,沉吟片刻,开口道,“老三,恐怕这事,不这么简单吧?征伐朝鲜虽不是小事,可也用不着上面让我们这些老骨头联名上书。这里头,是不是还有别的事?”

    花厅中再次安静下来,众人的目光都望着常森。

    常森站起身,看看外面然后把窗户关好,压着嗓子开口,“上面有意,御驾亲征!”

    “嘶!”

    顿时,有人倒吸一口冷气。可是接下来,花厅之中又跟沸水开锅了似的,嚷嚷起来。

    “这不行呀,上面什么身份?兵战凶危的,怎么能冒那个险?”

    “就是,打仗的事,咱们这些老骨头去就成了!”

    “那千里迢迢的,怎么能让上面吃这份苦?”

    这种反应才是一片赤诚之心,皇太孙是大明储君。他们可以为储君出谋划策,甚至出生入死,但绝不能让储君以身犯险。这些人打了一辈子仗,知道打仗这事不是闹着玩的。

    “诸位,稍安勿躁!”

    常森挨个给他们倒酒,开口说道,“其实这事,我也不同意。可是你们知道,给上面传话的人,怎么说的吗?”

    卖了个关子之后,常森继续笑道,“上面说,诸位当年跟着老皇爷出生入死,才有了今日的富贵。现在,轮到他,带着诸位,再谋几十年的富贵!”

    “诸位现在虽然都是侯爵,可都一大家子人,若没有军功,家中的儿子们,谈什么前程?咱们武人不比文官,若没军功,还有什么好日子?”

    “朝鲜小国不自量力,必须揍它。不揍他则已,一揍就让他再也站不起来!”

    “上面说御驾亲征,其实就是想趁着诸位还能动弹,家中的儿子们也算英武,多捞些军功!”

    “诸位想想,上面好不容易开口了。咱们要是不给办的妥当,多寒他的心?”

    常森说完,众人沉默,许多人脸上露出了惭愧感激之情。皇太孙,时刻都在惦记着他们这些老骨头,真是天恩深重。

    “其实也不算什么大事,不就是打仗吗?”宋国公冯胜又喝一口酒,开口说道,“大明雄师百万,还打不赢他小小朝鲜?上面有带着咱们这些老骨头,建功立业为一代雄主的心思,咱们也不能犯熊!”说着,哼了一声,“他娘的,鞑子都被咱们宰了无数,他朝鲜算个鸟毛!咱们这些人拼了老命,也要让上面,出了这口恶气!”

    ~~

    翌日朝会,说的就是朝鲜再次侵占辽东土地的事。

    老爷子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熟知他的人知道,这是老爷子一直在竭力压着心里的怒气。

    “都说说,朝鲜的事!”老爷子淡淡的开口。

    之所以还在压制自己的怒火,询问臣子的意见。是因为老爷子知道治理国家,不能怒而兴兵。知道自己不是李世民那样文韬武略的皇帝,凡事他都会先倾听臣子的意见,斟酌再三再做决定。

    “陛下,臣以为当先下旨申斥朝鲜,让他速派使臣来京说明。”群臣之中,中书舍人刘三吾开口说道,“随即令辽东兵马,巡逻辽东鸭绿江畔,震慑朝鲜野心,勒令朝鲜退兵,交还土地人口..........”

    这是老生常谈,没有什么新意。

    “文臣们不愿意打仗,自有他们的道理。朝鲜虽小,却有地利之优,亦能凑出十万兵马!再者,北元尚在,若再打了朝鲜,大明北境战火重开,国家财政又要不堪重负。万一朝鲜倒向北元,辽东恐怕再无安宁。”

    老爷子在宝座上沉思,心中的思绪忽然飘到了朱允熥出京之前,和他说的重新设置铁岭卫上。

    “本想着软刀子慢慢磨,可没想到那边如此的贪得无厌。还真是让咱大孙说中了,有一就有二,有二定有三!”

    再想起朱允熥那封信,老爷子缓缓开口,“这种事,不是第一次了。前番也曾申斥过,可朝鲜李家撂下爪子就忘。咱不在乎那点不毛之地,可是他这么三番五次的,是不是打咱的脸呢?”

    “陛下!”刘三吾顿时大急,开口说道,“朝鲜非大明之患,些许不毛之地,蛮夷野人,不值得陛下大动干戈。诸藩国之中,朝鲜最为谦恭............”

    “谦恭还敢占咱们的地?”

    忽然,武臣之中,站在最前面的宋国公冯胜开口说道,“朝鲜的毛病,就是你们这些文臣惯出来的。不毛之地也是大明的地盘,凭啥给他?”

    “他朝鲜李家,算摸准了咱大明的脉,知道咱们讲大国气度,不愿意跟他他计较,所以才蹬鼻子上脸。”

    说着,冯胜对老爷子拜道,“陛下,老臣以为,以德服人要分人。有人天生不知道好歹,就是欠揍。”说着,豁然加大声音,“臣,奏请陛下,征伐朝鲜,以振大明国威!”

    随后,武臣们跟演练过似的,齐声呐喊,“臣等请陛下,征伐朝鲜!”

    文臣那边,短暂的失神之后,顿时喧哗起来。

    “陛下,万万不可,须知隋唐前车之鉴。”

    “陛下,大明刚刚国泰民安,万不可一怒兴兵!”

    “朝鲜远在千里之外,劳师远征,若稍有不慎,就是有辱国体!”

    老爷子刚要开口,就见朴不成从殿外匆匆进来,跪地奏道。

    “皇爷,太孙殿下回来了!”

    ~~~~~

    第217章

    亚洲一条街朱允熥一路疾驰,风尘仆仆回京。进了宫城之后,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换,就走入奉天殿中。

    “孙儿见过皇爷爷!”

    看着跪在下面行礼,虽然神色疲倦但却英气勃发的孙儿,老爷子微微一笑,“为朝鲜的事,特意回来的?”

    朱允熥起身道,“正是!”说着,看看群臣,“孙在泉州看了辽东朝鲜的奏报,便昼夜疾驰赶回京中。”

    说完,朱允熥提着衣角,昂首走到龙椅边,平日他坐的地方的站好,俯视群臣。

    文臣们似乎看到了希望,他们一手教导的储君似乎不是穷兵黩武之人。而武将们更为精神振奋,皇太孙已然回京。只要他说服皇帝征伐朝鲜,这些武将个个甘愿做他的马前卒,上阵厮杀。

    “朝鲜之事,你如何看?”老爷子问道。

    朱允熥再次看看群臣,回身道,“孙儿只有一个字,打!”

    此言,老爷子并不意外,一直以来他这个孙子,就是外柔内刚睚眦必报的性子。

    “为何?”老爷子问道。

    朱允熥傲然一笑,“小兄弟不听话,该打!”

    “殿下,朝鲜乃是藩国.............”殿中的文臣们,准备开口劝诫。

    “既是藩国就该恪守本分,可是朝鲜有吗?”朱允熥面对群臣,大声说道,“逢年过节上供一些天朝用不到的东西,就算做藩国了吗?说些两面三刀表里不一的好话,就算藩国了吗?若是那样,我大明的天朝,也太不值钱了吧!”

    大殿之中,满是朱允熥洪亮的声音回荡着。

    “诸位算算,从大明建国以来,趁着中原板荡,朝鲜吞了多少土地?他们占了铁岭卫数千里土地,还不满足。一边上表称臣,一边发兵图们江占了辽东的领土。他们一边请皇爷爷赐予王印王号,又发兵侵占鸭绿江。这是藩国的作为吗?这是拿咱们大明不识数!”

    “可能在你们心里,辽东那些苦寒之地,是无用之地,即便给与藩国,换取北地安宁也没什么。可是,不问即取就是偷。我大明堂堂天朝,却被下国小邦,行强盗偷窃行径,是可忍孰不可忍!”

    “此贼一日不除,大明边境永无宁日。百年以后,他们不会感恩是天朝赠与土地,还会世世代代的认为,天朝软弱可欺。以为说几句好话,磕几个头,就能在咱们这予取予求!”

    “若让朝鲜把那些辽东旧土吞下去,以后如何面对子孙后人?后人如何评说我等?”

    “即便是无用之地,那也是大明之土!”

    殿中鸦雀无声,朱允熥一番话说得众武将热血沸腾。若不是在殿中,只怕马上就要大声叫好,连番请战。

    可是文臣们,却陷入了沉思。甚至有人,偷偷用一种陌生的眼光,打量着御阶上的皇太孙。待看到他那和老皇爷有几分相似的面容之后,心中才恍然大悟。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