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你去见见,好言安抚一下。不过,告诉他们,王师耗费巨大,他们也要表表孝心!”朱允熥一笑,“让他们知道,大明这个爹,不是那么好认的!”李景隆拍胸脯答应,“殿下放心,臣晓得分寸!”
而傅让的脸色有些怪异,继续开口,“殿下,不但有高丽的豪族大户,还有几个自称是原高丽王族的后裔,求见!”
高丽的国祚从高丽太祖王建开始,历经数百年,子孙繁多。虽然被李成桂取而代之,但在国内依旧有着大量的支持者。李氏上位之后,对高丽王家的子孙,更是大加屠戮。
不过,朱允熥对王家一点好印象都没有。
蒙元时,高丽王就是蒙元的狗,不但要和蒙元和亲,历代的世子也都要进大都为质子,为蒙元皇室充当宿卫。
当初天下尚未一统之时,高丽王不但直接派兵,帮着蒙元镇压中原各路义军,更是当大明北上之时,出兵阻挠。
不过嘛,王家现在还是可以拿出来,当个贞节牌坊用用。
“都让曹国公去见!”朱允熥沉思下说道,“孤不是他们想见就能见的!”
“殿下说的是!”李景隆笑道,“殿下何等身份?臣也不着急见他们,晾晾再说!”
“反正这些事都你来做,何时见他们,说什么话,你自己看着办!”朱允熥拉下缰绳,马蹄带起些许的水花,“孤只有一条,要让他们心悦诚服!”
几人说话之时,朱棣,蓝玉,傅友德,王弼等人从远处下马,大步过来。
“殿下,臣探清了!”
王弼先开口说道,“臣带着斥候,周边百里都勘察过。高丽王都坚壁清野,城门都用石头堵死了。”
傅友德也开口道,“臣听闻高丽王京内,尚有可战之兵五万余人,十万百姓。看来高丽李家,是打算据城死守!”
朱允熥的神色有些凝重,战争并不一定看对手的兵力多少。汉城是李氏的大本营,若真拼命的死守,占据天时地利,只怕明军的伤亡也不会小。
“殿下可是要派人劝降?”傅友德顿了顿,继续问道。
“不行!”朱允熥说的斩钉截铁,“此战,必破城!”
“对!”朱棣开口大笑,“灭国之战就在眼前,不破城算什么灭国!”
“报!”
朱允熥刚要开口,又一亲卫快马而来。
“殿下,高丽王派了求和使者,在营外捧着国书印玺求见!”亲兵跪地奏道。
“曹国公!”朱允熥不耐烦的摆手,“你去!”说罢,跳下马,拉着蓝玉等人到一边,“来,几位给孤说道说道汉城的城防,咱们研究下怎么打!”
见朱允熥让自己去见高丽使者,李景隆心中有些失落。灭国大战在即,他哪有心思见那些高丽使者。
不过转念一想,还是殿下爱护我呀!
高丽人求和,肯定少不了金银之物,我去见的话,怎么不落下一些!
于是,李景隆眉开眼笑的带着亲兵,打马回营。
进入营中,李景隆命人擦亮自己的铠甲,在帐中端坐。稍候片刻,一个垂头丧气的高丽使节,在亲兵冷冽的目光中,低头进来。
李景隆一看,不禁莞尔,来者还是熟人。当日在京师,给他送过金票的高丽大臣,朴半城。
后者,显然也认出了李景隆,脸上露出几分喜色,“小国下臣朴半城,参见天朝公爵!”
说着,就是大礼相拜,谦恭的跪下。
“老朴,是你呀!”李景隆微微一笑,也没搀扶对方,坐着说道,“咱俩也算故交了,你起来好好说话!”说着,又是一笑,“你这人,虽然是个高丽人,不过在本公心中,也是个知道礼数的。就是嘛,你这名儿不好!”
“朴半城!”李景隆已经笑出声,“半城?你老兄得多好的肾?”
明明是取笑,但后者也不恼,反而正色道,“身体发肤名字乃是父母所赐,下官不敢妄言!”说着,又抬头看看李景隆的脸,“正如高丽与大明,小国视大国为父母,高丽犯错,大明惩罚乃是应有之义。”
“嗯!你还算明白些道理!棍棒之下出孝子!”李景隆点头道。
“不过,父母即便是对儿女恨之入骨,也不会伤其性命!”朴半城又跪下道,“高丽错了,大明出手惩戒,乃是天朝的怜爱教育之心。如今小国已经知错,请天朝高抬贵手,莫真的伤及高丽的性命!”
说着,重重的磕头,“此后,高丽再不敢做忤逆天朝的逆子,唯有全心全意的侍奉!曹国公,您是天朝贵戚,是皇太孙身边的重臣,请您代为斡旋。高丽上下,必感恩戴德!”
“哎!”李景隆叹息一声,“早干啥了!现在才知道错,不觉得晚了吗?五十万大军已兵临城下,开弓没有回头箭。就这么回去,你让皇太孙的脸往哪放?”
朴半城似乎听出了言外之意,赶紧道,“下官出城时,王上有交待。请曹国公转呈皇太孙殿下,高丽愿以儿邦侍大明为君父,高丽世世代代永为大明之子!”
“不好办!”李景隆摇头,托着下巴说道,“你们的心,我信,可别人信吗?你知道打你们高丽来了多少人?蓝玉来了,傅友德,王弼,曹震..........公爵来了好几个,侯爵更是十几个。”
“别和我说你不认识这些人,我不相信你这出使过大明的人,没背过我大明的英雄谱。如今眼看破城在即,都眼巴巴盯着这些军功呢?再说,还有那些真金白银............”
“高丽府库,尽数献上!”朴半城大声道,“只要皇太孙殿下宽恕高丽之罪,高丽愿拿出所有金银宝物,献于大明!”
“心,是真诚!”李景隆把对方扶起来,“可是,我身为大明的国公,不能因私废公呀!这么多眼睛看着呢,我怎么帮你们说话!”
“下官带来十车金沙,还有一块狗头金!”朴半城小声道,“本是劳军的礼物,现在全献与曹国公。若曹国公肯帮着说话,下官这就命人回城,禀告王上,再打开国库,全部运送出城,运至军中,作为赔礼!!”
“只要曹国公转呈皇太孙殿下,高丽的悔意,您帮着高丽说几句好话。哪怕是城下之盟,父子之约,高丽都认!”
狗头金?
李景隆眼睛一亮,嘴里道,“这不好!不好,如今两国交战,收你们的钱,算怎么回事!”
说着,心里突然咯噔一下。
差点惹祸了!
李景隆心中惊醒,皇太孙让他见这些高丽人,可不是让自己收钱的。自己若真是收了,恐怕就要大祸临头。
再说,高丽的国库,破城之后,还不全是大明的?太孙仁德,怎么会少了自己的一份!
当下,板着脸,怒道,“你拿本公当什么人?区区金银,就想让大军撤军,真是妄想?尔国库放在那儿,我大明王师自会取来,要你送?”
朴半城当场傻眼,他怎么也想不到李景隆属狗的,说翻脸就翻脸。
“曹国公,下官真心相求,高丽必不敢忘了您的大恩。”朴半城哭道,“我高丽王上,愿意世代称大明为父,只求天朝仁德,让汉城古城,免去战火之灾!”
到手的金子,飞了!
李景隆心中正在恼怒,越发不耐烦,开口道,“降也可以,让你们高丽王,带全体王族,赤膊出城,奉上国书地图人口图册,跪地请降!”
朴半城咬牙道,“曹国公,大明真要灭了高丽吗?如今城内尚有十万能战之兵,军民数十万,若真厮杀,大明不过也是徒增伤亡而已!”
“吓唬我!”
李景隆大怒,“本公看你们,还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
朴半城说完就后悔了,忙给了自己一个耳光,“下官不是.............”
李景隆不听他的辩解,大声道,“来人,东西拿过来!”
顷刻之间,一个木匣送了进来。
“这东西是给你们高丽王的回礼!告诉他,要么赤膊牵羊出城请降,要么等着受死!”李景隆哼了一声,拂袖而去。
第35章
枭雄两天之后,明军开始攻城。
明军炮兵阵地占据了汉城西侧的三角山,投石机火炮等物一刻不停的开始朝汉城射击。
李氏苦心经营的高丽国都,顿时笼罩在硝烟和爆炸声中。为了抵御明军,李成桂几乎是动员了城内所有男人,一场血战似乎一触即发。明军除了弹丸之外,还用投石机,弓弩朝城内抛射,大明征讨李氏逆贼的讨贼檄文。
内容不过是旧调重弹,对高丽军民诉说大明征讨者,乃是李氏。和普通高丽百姓无关,李氏篡位自立,天怒人怨等等。望高丽军民,切勿做了李家的替死鬼。
不要小看这些东西,或许在某些时候,就是这些东西会动摇那些守城的高丽军民的决心。
高丽王宫景福殿中,李成桂在明军的炮火喊杀声中,再次召集群臣。
不过月旬的时间,高丽王似乎苍老了二十岁一般,两鬓满是白发,容颜恍惚憔悴,像是什么精神,什么斗志都没有了,竟然在几个内侍的搀扶下,才能站起来。
“明国大军在外,高丽危如鹅卵!”李成桂的声音也是极其虚弱,说话时上气不接下气,“社稷将倾,到底该如何?”说着,他浑浊的眼里,流出几滴老泪。
想他李成桂出身蒙元世袭万户之家,以勇武受到高丽王的赏识,屡次替高丽征讨倭寇海盗,平息叛乱。
蒙元末年,中原红巾贼西路军,先是攻破元上都,后又流窜至辽东,几乎将高丽灭国。那时也是他李成桂站出来,和元军合力打败了中原关先生领头的红巾贼,才力挽狂澜,保住了高丽。
赫赫武功,让他在高丽上下有了莫大的人望和权力,让他最终取高丽王而代之。
他,堪称一代枭雄。
可是现在,这位枭雄,已经末路。
汉城正面是大明皇太孙的大军,后面还有大明水军拦截,四面合围,插翅难逃。
“王上!”高丽大臣郑道传缓缓开口,“还是,投降吧!汉城守不住的!”
“守不住也要守!城内还有十几万军民,我们占据地利优势,明国没那么容易破城!”李成桂的次子李芳果叫嚣道。
“闭嘴!”李城桂呵斥自己的儿子一声,又看看群臣,“我知道守不住,我早就派了使者去明军那请降,可是明国人的条件,是让我赤膊出城,跪地请降!”
说着,浑浊的双眼游动一圈,声音沙哑的开口,“外面的明国皇太孙,不单是要灭了我李家社稷,更是要我李家死!我若出城,你们不会想不到什么下场!”
“会被送去大明的京城,被如牲畜一样捆绑着,当成他们大明皇帝祭天炫耀的礼品。”
群臣沉默了,从战争开始,他们就知道,明国是要给高丽换一个新主人,听话的主人。一直以来,明国皇帝都没有真正承认过李家的正统性。虽然御赐了国名,但没有王号王印和册封诏书。
“王上!”高丽另一大臣,姬从良开口说道,“其实臣以为,王上不必如此忧虑!明国毕竟是礼仪之邦,若王上出降,明国定会妥善安置王族。臣听说
,明国俘虏了许多大元的王室,不但没有杀戮,还都许以爵位厚禄。”
“事已至此,这已是最好的选择!外面号称大军五十万,即便是他们现在攻不下,可明国还有无数个五十万大军。”
“王上,汉城又有多少可战之人?孤行下去,怕高丽不但要亡国,还要灭种!”
“况且,如今汉城已是孤城,城中军心不振!臣,说句不好听的。若是城中有军兵厌战,万一私下打开城门,或者作乱造反,抓了王上您去和大明请功。届时,不可能再有任何的有待,因为您是他们的战俘!”
“王上,降吧!只有这样,您才有被优待的机会,高丽也才会有生机!”
李成桂沉默着,看了群臣许久,漠然道,“实不相瞒,我现在心里什么主意都没有了。不降,我知道后果。可是降,我也怕!所以,请诸位爱卿帮我定下来。”说着,他虚弱的一指,再次开口,“要降的站在左边,不降的站在右边,那边人多,我就听谁的!”
说完,捂着嘴,猛烈的咳嗽起来。。
高丽臣子们相互看了几眼之后,在郑道传和姬从良的带领下开始站队。文官们,几乎都站到了左边,只有一些忠心李家的将领们,站在右边。
“看来还是投降的人多呀!”李成桂叹息一声,手缓缓松开,一块带血的帕子,落在地上。
血是那么鲜红,而在这一瞬间,李成桂那满是浑浊的眼睛,却变得格外明亮,周身那种虚弱尽数褪去。
他像猛虎一样盯着要投降的臣子们,脸上满是嘲弄和冷酷,还带着几分狰狞。
一代枭雄,怎么可能会软弱成那样?
一代枭雄,怎么可能不战而降。
之所以装出软弱的模样,不过是为了辨别臣子们的忠心而已。
“那日在殿上,靖安君说的没错!”李成桂缓缓从王座下面,捧出一个匣子,眯着眼睛开口,“你们这些人,只要换一个主人,还是一样的做官。你们可以降,可是我李家不能降!”
“王上..............啊!”
群臣惊呼之中,李成桂打开匣子,李芳远那颗死不瞑目的人头,滚落出来。
“高丽是李家的高丽,你们既不愿意和李家共生死,留着你们何用?”李成桂脸上,泛出瘆人的冷笑。
话音落下的瞬间,数不清的持刀甲士从外面杀进来,围着主张投降的官员们,劈头就砍。
金碧辉煌的宫殿,瞬间变成了修罗场。殷弘的血,残肢断臂,在视线中凌乱的飞舞。
“哈哈哈哈!”
惨叫声中,李成桂疯狂的笑。
随后双手扶着玉带站起身,歇斯底里的大喊,“登基以来,寡人奉行事大政策,奉明国为上国,谦恭卑微丝唯恐对明国皇帝不敬,可换来的是什么?”
“明国皇帝不止一次说寡人是篡位小人,不止一次下旨申斥!”
“寡人忍气吞声委曲求全,可换来的是什么?换来的是明国大军,是他们要灭了高丽,灭了寡人的野心!”
惨叫停了,殿中血流成河,尸首满地。
李成桂看着那些尸首,漠然道,“不让寡人活,那就一起死!汉城,必成为明国人的坟墓!”说着,又一指地上的大臣尸首,“这些人的财产都抄没,家中的妻女都送到城墙上,赏赐给守城的军民享用!”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再打开国库,告诉城中军民,杀一明军,赏一匹布布,五两银!”
疯狂的呐喊声中,李成桂把战刀挂在玉带上。
“寡人,就是高丽!”
“明国要灭寡人,就是要灭高丽!若战败,世上再无高丽人,亦再无高丽种!”
李成桂对殿中,那些忠心的臣子们咆哮着,“诸君,随寡人死战!”
第36章
万事俱备砰砰,明军炮火之下,汉城城墙砖石碎裂,山摇地动。
明军极其善用火炮,这种在高地构筑炮兵阵地,对固定的目标进行火力打击,更是他们的拿手活。
(汤和打四川夏政权的时候,夏政权在江两侧的山上设置火炮,用来打击明军的战舰。)
大明以武立国,老爷子曾亲口说过,铁炮乃国之利器。京师设有常备炮局三处,光是用来制造火炮的工匠,就多达九千二百余人。
而此时轰击汉城城墙的火炮,也不再是那些小口径的铁炮,都是通过海港运输来的大型火炮。按朱允熥心中的换算,每门炮几乎都是九磅炮大小。射程更是高达二十里,军中称大将军炮,无坚不摧。
(弹丸的重量,九磅就是八斤多,弹丸重八斤多,那时代算重炮了)
这些重炮发射时声势骇人,发射时仿佛地都在颤抖。每门炮都因为体型巨大笨重,而装载在四轮炮车上。
除却这些重炮,还有百字连珠炮,飞云霹雳炮,轰天霹雳炮,毒药神药炮等等。
近乎四百门火炮,在三角山高地,对着汉城的城墙延绵轰击。
其中,最让朱允熥感兴趣的是迅雷炮,此炮只有四百多斤重,斜靠在地上,发射出的弹丸呈弧线弹道。此炮用铁橛钉子尾部,固定在浅坑中。
此炮装药二两,若是发射八两重的弹丸,炮口垫高一寸,射程高达六里地。若是装满了三钱重的铁砂,三里射程之内,杀伤力覆盖五十步之内。
这简直就是明代版的霰弹迫击炮!
炮兵阵地中,朱允熥看着那些火炮,心中感叹还真是不能小看古人的智慧!后人所有的创造,都建立在祖先的探索发明之上。
“口径还是有些小!”
朱允熥心道,等回了京师,要好好去炮局看看,怎么能铸些更大口径的火炮。
心里正想着,边上远处砰地一声,紧接着一根炮管崩到天空,又重重落下。
“殿下小心!”李景隆在瞬间,把朱允熥压在身下。
“一边去,离孤二里地呢!”朱允熥甩开对方,不顾身边人的劝阻,径直走去。
炮兵阵地内,烟尘之中,几个明军士卒哀嚎着被袍泽抬下去。一门火炮,在连续不断的发射之下,炸膛了。
“传令军中郎中,马上救治!”朱允熥大声道,“一定要救活!”
看着那些浑身是血的炮手,朱允熥心中阵阵心疼。炮手,可是军中的精锐呀!这些炮手,都是百战老兵。
“这炮打了多少发?”傅友德拽着一个军官的脖领子怒问。
“七七.........七发!”那军官苦着脸,“殿下,大帅,小的没敢多撞药呀,一次就是三两多,谁想到才打几下就炸了!”
傅友德黑着脸,“记住炮上的铭文,报给军法官,回头找工部的麻烦。”
只怕,这门炮的铸造工匠,要掉脑袋了。大明不但军法严苛,对于军用兵械等物的要求更为严苛。铸造火炮的工匠,都要把名字刻在炮上。
“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朱允熥一开口,诸将赶紧俯首,恭敬的倾听,“挖到哪儿了?”
蓝玉在身后开口,“去,把张老狗叫来,殿下有话问他!”
轰鸣的炮声中,人说话都要大声嘶吼。
稍后片刻,一个枯瘦矮小的汉子,被带到朱允熥面前。
“你就是张老狗?地道挖到哪儿了?”朱允熥开口问道。
张老狗趴在地上,不敢抬头,“回千岁爷,挖了一半了,再有一天,兄弟们就能挖到城墙地下!”
“这么快?你可比糊弄孤!”朱允熥有些意外,开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