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77章

    这时,王城外的明军之中,忽然数十骑疾驰而来。

    随后,一人高的铁盾大车,挡在了一个银盔将领的身前,严丝合缝。

    “明国人如此狡诈!”

    眼看对方藏身在铁盾大车的护卫下,李成桂心中大怒。

    “呔,城上的高丽贼子听着。”

    “尔何德何能敢自称高丽王?李家本高丽之臣也,乱世中擅行篡位之事,弑主杀王,乃天下第一丧心病狂,寡廉鲜耻之人!”

    “尔自称高丽王?可有天朝册封诏书,可有天子御赐之印?不过一篡位之贼尔,安敢如此大言不惭!”

    “春秋云,乱臣贼子,人人得尔诛之!如今大明替天行道,杀的就是你这个篡位的小人,灭的就是你这个不义之国!”

    “篡位乃是不忠,尔家世代受高丽之恩,尔父也是高丽大臣,篡位为贼,有辱门楣,乃是不孝。大明天兵临城,尔不知悔改,不思悔过,妄图与天兵相抗,乃是不义。不顾全城百姓死活,驱百姓于刀兵之下,乃是不义!”

    “李成桂,你这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东西,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

    “你登基以来,处处以高丽人自居标榜身份。天下谁人不知,你李家本是化外野人。受前元册封为万户,寄居于高丽,才有今天!”

    “你不但不忠不孝,不仁不义,还是一个来历不明,血脉不清的杂种!”

    城楼上,李成桂七窍生烟,面色铁青。

    城下人的话,可谓杀人不见血,字字句句都骂在了他的痛脚之上。

    “汝何人?”李成桂大喊。此时,他也认识到来人不可能是皇太孙朱允熥,一国储君,再怎么样也不会骂人是杂种。

    李景隆躲在一人高的铁皮盾车之后,傲然道,“你家爷爷,大明皇太孙帐下大将,李景隆!”

    ~~

    “这厮!还真是人才!”

    不远处,朱允熥旁观,把城头骂的没有声音的李景隆心道。

    “外交是把好手,干脏活是把好手,兵法谋略也不是一无是处,就连骂人也如此口若悬河。”

    “将来,怎么安排他呢,总不能让他一辈子当弄臣吧!”

    “但是打仗,实在是不能放心的用他!放在高丽这,他自己又心中不甚愿意,毕竟这算得上蛮荒之地!”

    想着,朱允熥脑中又想起一个问题,“高丽必须要建行省,而且以平壤为界,一分为二。仗已经快打完了,到时候用谁来管理这片土地呢?”

    “辽东都司的势力已经够大了!”

    “不能让燕王的手再插到高丽来!”

    “不过,若是此地封几个王爷..............?”

    脑中正在想着,视线里忽然一阵寒光闪过。

    呼地一声,城头一阵呼啸,紧接着李景隆身前的铁皮大盾轰然作响,在床弩的轰击下,两三个铁盾大车四分五裂。

    大车后的李景隆,快速的退后两步,见王城没有再射箭下来,推开身前的亲卫,不屑道,“就这?”说着,对一旁的璞玙拱手道,“老弟,哥哥讨个人情!”

    西凉侯璞玙是个厚道人,赶紧回礼道,“什么讨不讨的,您说!”

    “告诉他!什么叫大炮!”李景隆一指城头,傲然说道。

    ~~~~

    砰砰,明军的火炮对着高丽王城直接开火。

    弹丸打击之下,砖墙四分五裂满是细纹,砖石横飞烟尘乍起。

    王城上,高丽王李成桂抽出腰刀,用决死之志看着准备在城门破开,冲入内城的明军,对身边亲卫说道,“去,告诉李银剑,把王宫,大库一把火都烧了。所有的王女,全部杀死!”

    边上亲卫含泪道,“是,王上!”

    “儿郎们!为高丽,死战!”李成桂大喝一声,扑向一个顺着梯子爬上王城的明军。

    皇太孙在后面督战,只有一炷香的时间,璞玙使出全身解数。火炮轰击之中,他让步兵踩着炮点架起来长梯,而后让炮兵调整炮口,对着城门猛轰,步兵沿梯而上。

    王城本就不高,三五下之后,明军士兵就爬了上去。但是上面的高丽士兵,都是高丽王李家的死士,人人抱着必死的决心,一时间杀得有些难分难解。

    但是随着明军越来越多的人爬上城墙,又都是重甲步兵,高丽人渐渐抵挡不住。

    轰隆一声巨响,高丽王城直接被明军的火炮,轰出一个窟窿来。

    就在城内高丽长枪手准备用长枪堵住城门的时候,明军居然临阵,把火炮推到了最前面,对着城门的缺口,又是一阵火炮。

    轰轰,弹丸直接在空中打出一条血色通道。悠长的王城城门洞里,血肉模糊一片。

    “璞玙这仗打得巧!”

    朱允熥在战马上,对众将说道,“把火炮推到最前方,当作攻坚的利器,而不是在城破之时让步兵直接上去,不但巧而且很有威力。你们看,那些堵在门里的高丽兵,已经崩了!”

    血肉之躯,不可能和钢铁抗衡。城门内的高丽守军,在几轮火炮的直射之下,已经承受不住了。

    众将之中,一直在朱允熥身旁没有说话的朱棣皱眉沉思。

    一直以来,他心中对这个侄子也没太看得起,认为对方不过是借着老爷子的宠爱罢了。而这次征讨高丽,所表现出的文韬武略,乃至战场上的排兵布阵,都让人刮目相看。

    尤其是攻击汉城,用火药炸塌城墙,冲锋时各部交替向前,把火器用在了步兵之中,还真让他有些意想不到。

    想着想着,他看向朱允熥侧脸的目光,变得有些茫然起来。

    生平第一次,脑中对于那个宝座,变得有些畏惧起来!

    ~~~~

    “王上有令!”

    李成桂的亲卫,跑步进入王宫,跑到王宫守卫处,对守将喊道,“李将军,王上有令!”

    王宫守将是李成桂的远亲,带着几个心腹手下急问道,“王上有何旨意?”

    “王城挡不住明国大军,王上令你,烧毁王宫,大库,杀掉宫内所有王女!”李成桂亲卫道,“杀完之后,再随我杀到城头,和王上死在一起!”

    “终于,还是挡不住明军!”守将李银剑怅然道,“当初,就不该和大明为敌!”

    “你这话什么意思?赶紧动手,动手之后速速与我上...........”

    噗,李成桂亲卫面上一僵,背后一股钻心的疼痛突然袭来。

    一个李银剑的心腹,手中的短刀从他肋骨的缝隙,狠狠的插了进来,连刀柄都入肉三分。

    “我们对得起李家了,也对得起高丽了!”李银剑看着宫城开口说道,“王上自寻死路,我们只能自求生路!”

    嚓,带着金属摩擦骨头的声音,那短刀缓缓抽出。李成桂亲卫的身体软软栽倒,但愤恨的眼神,还是盯着这些王宫的守卫们。

    “王上在杀掉那些大臣们的那天,我的心就已经凉了。”

    “他若是想跑,作为臣子,我或许还能忠心到底。但是他想让所有人和他一起死,让所有人给他陪葬。他不是王上,他是疯子!”

    李银剑帮死不瞑目的李成桂亲卫合上眼睛,对身边人说道,“告诉兄弟们,守好王宫,不许任何人出入!我们在这,跪迎明国皇太孙,给他一个完好的高丽王宫!”

    ~~

    “杀!”

    明军登上王城,城门也已经告破,高丽最后屏障,已然成了泡影。

    厮杀之中,李成桂奋力推开面前的一个明军,可是下一秒后背一阵大力袭来。

    他是高丽王,自然是明军生擒的目标。

    几个明军甲士,乱军之中手中的铁骨朵不住的落在他的背上,直接把他砸得躺下,后背的骨头都碎了,再无反抗之力。

    “让我死!”他愤怒的大喊,可是却被人狠狠的按住手脚,再也动不了。

    一炷香之内,高丽王城已破。

    朱允熥纵马缓缓向前,西凉侯璞玉等人拖着一个满身是血,虚弱的人大步而来。

    “殿下,高丽伪王!”

    听到殿下两个字,血人一样被扔在地上的李成桂猛然抬头,死死盯着朱允熥。

    “你............”

    他嘴里含糊不清的想说些什么,可是却发不出声音。

    他仔细的想看清楚朱允熥的样子,可是眼睛却被鲜血模糊住。

    “我是高丽王.............”

    好不容他嗓子中,用最后的力气发出几个字,却发现。大明的皇太孙,对他居然视而不见,直接纵马从他身边过去了。

    从始至终不但没有看他,甚至一句话都没和他说。

    最大的羞辱,就是无视!

    一下秒,一只铁手抓住他的头发,把他的头颅扬起来。

    李成桂的视线中,出现一张狰狞的脸。

    “他娘的,你敢射我?”

    李景隆残忍的笑笑,抽出腰间短刀在李成桂的喉咙上一划。

    刺啦,鲜血骤然而出。

    朱允熥根本没去看身后的场景,而是看着高丽王城上的三个大字,承恩门!

    这是李成桂为了讨好老爷子,可以名人书写的,表示对天朝的感激。

    可是私底下呢,他却不断蚕食辽东土地,对大明阳奉阴违。

    在历史上,若干年后,承恩门外,高丽人的后代会虔诚的立上大清皇帝圣德碑,用来纪念大清两次踏平高丽,使得他们俯首称臣的功勋。

    现在,他们不用再立碑了,也不用讨好谁了。

    因为世上,再无高丽。

    第41章

    分封高丽亡了。

    胜利者,有权利剥夺并且享受失败者的一切。

    整个汉城,都成了明军的盛宴,欢乐场。他们在城中,酣畅淋漓的享受着胜利的果实。

    军队不需要仁义,他们需要激励,需要赏赐,更需要发泄。

    人类社会是残酷的,尤其是这个时代。一个国家每一次扩张,都伴随着别国人的血泪。

    高丽的府库打开,里面的金银粮布用来犒赏三军。而高丽王宫中的东西,则是用来赏赐远征的诸将。

    李成桂往日上朝的大殿,变成明军将领放浪形骸的场所。不敢哭泣的高丽王女们,犹如卑贱的歌女一样,轻歌曼舞笑脸相迎。

    那些投降的高丽大臣们,则是惶恐的跪在宫门外,等着新主人决定他们的命运。

    这样的场合,朱允熥没有惨叫。而是在华丽李成桂的书房中,悄悄的和几个人说着话。

    燕王朱棣,颍国公傅友德,蓝玉等人,恭敬的坐在朱允熥面前,微微俯首倾听。

    “高丽灭了,现在说说以后的事!”朱允熥转动着手里的银杯,里面的美酒微微荡漾,开口说道,“诸位以为,高丽日后该当如何?”

    “殿下,高丽小国身处苦寒之地,大明中枢鞭长莫及。臣以为,不如另立新王!”傅友德沉思下,缓缓说道,“既然我大明打的是征讨高丽逆臣的旗号,不若在前朝王族后裔中,选一个心像大明之人,为高丽的新王。如此以来,不但高丽上下感恩戴德,大明也能得一心悦诚服之邦!”

    蓝玉也开口道,“臣附议,殿下,高丽苦寒之地,若是大明占了,每年还要倒贴粮食,得不偿失!干脆,选个王出来,让他每年进贡就是了!”

    “一派胡言!”朱允熥还没开口,朱棣咬牙怒道,“大明将士打下来的土地,岂能拱手相让。若再选出个什么高丽王来,对得起战死的将士吗?国家耗费百万之数,劳师远征,可不是为了给别人做嫁衣的!若就这么把高丽给了别人,百年之后,子孙要骂我们是糊涂蛋!”

    朱棣说话之时,怒发冲冠,声若猛虎。

    “燕王!”蓝玉眼神冰冷,“皇太孙驾前,你敢如此失仪?”

    “臣,说的乃是肺腑之言,并非不敬.........”

    朱允熥一摆手,打断朱棣,“孤心中所想和四叔一样,高丽不能再为一国,为大明北地长治九安之计,孤要在此处设立行省!”

    “孤知你们心中顾及什么,高丽非华夏之种,语言文字皆有不同,贸然设省,恐怕十数念,百姓都未必归心。届时反叛络绎不绝,朝廷还要倒贴此地的财政,还要驻军,还要选拔官员等等!”

    说着,朱允熥轻轻饮一口银杯中酒,“可是,正因如此,才更要设置行省,使其彻底为大明行省,永绝后患!”

    “设行省,施教化,兴科举。灭其衣冠语言文字,不消数年,此地变为大明之土!”

    高丽本就是中华闻名的受益者,以中华强大的同化能力,改变这里的一切都只是时间问题。

    “别小看这片苦寒之地,数百万高丽百姓,在此地繁衍数百年,自然有他的生存之道,物产虽比不得我天朝,但也不能小瞧。暂时看中枢是要补贴点,费点心,但是长期来看,稳赚不亏!”

    朱允熥继续笑道,“别的不说,高丽挨着辽东都司,光是每年高丽发运辽东的军粮,就让中枢省下一大块。而且辽东地广人稀,可以征伐高丽百姓,筑城屯田,兴修水利,道路等。”

    “如此建设几十年,大明多一塞外江南!”

    闻听此言,朱棣心中一动,眼神中有几分惊喜。

    高丽距离辽东太近,而且盛产战马,若高丽为大明之土,那就是辽东的后勤保障。取之不尽的粮草布匹,高大的战马,还有数以百万的民夫.............

    “至于你们担心的高丽反叛之事,不用担心。孤在未打高丽之前,就和皇爷爷说过,要恢复铁岭卫。”朱允熥看看众人,继续说道,“辽东都司分一部分兵出来,在发些中原罪囚,于铁铃驻军,震慑高丽腹心之地。”

    “数州海港,可以再练一只水军常驻于此,以来可以确保胶东等地和高丽的海路畅通,而来此地距离倭国甚近,以后打击倭寇,大明不必舍近求远!”

    朱棣默默的听着,渐渐感觉有些不对。似乎,朱允熥所说种种,似乎和他的燕藩都没有关系。设置铁岭卫,等于隔绝了燕藩和高丽的联系,再有一支水军,更是对燕藩多了几分牵制。

    若真按照朱允熥的规划,燕藩不但在高丽占不到好处,反而会在侧翼,多了一份威胁。

    “说什么叔侄一心,刚打了仗,就要防备我?”

    朱棣心中恼怒,暗暗攥紧了手中的银杯。

    “为高丽长治久安之计,孤打算奏请皇爷爷分封。宫里那些小皇叔们,也到了就藩的年纪,与其花费巨大,让他们为内藩,不如为国家屏障,成为四叔等人这样的塞王。”

    就听朱允熥继续说道,“平壤千年古城,树州乃高丽第一大港,封在这也穷不了。不但是这些小皇叔,各成年藩王家的皇孙,过几年也都长大了。按大明的礼法,又要分城分地,大明土地就那么多,藩王多给一些,百姓就少一些。”

    “若是都封在国内,子子孙孙无穷尽,大明岂不是封无可封?好男儿志在四方,朱家子为塞王,上马治军下马治民,此地才能长治久安,早日与大明归为一统!”

    事关皇家藩王分封之事,众人不敢言语。而且心里还有些奇怪,此等事皇太孙怎么当着他们的面说了出来。天下是他朱家的,想怎么封是他们朱家的事,为何要让这些臣子知道。

    可是朱棣心中却透明雪亮!

    好一招推恩令,这不就是汉武帝削藩的手段吗?防止各地藩王做大,把藩王的子孙分封到高丽各地。而平壤数州等军事重地,则是封给他朱允熥一块长大的小皇子们,届时这些分封的王爷,就是瓮中之鳖。

    “不要相差了!”朱允熥话有所指,“此时分封远比朝廷选派官吏到此地治民更好。”说着,微微叹息一声,“再者,这边天高皇帝远,总比在中原做藩王要快活。亲王只有一个世子,其他儿子,不过养猪一样养猪,谈什么人生乐趣?分封此地,不但能亲掌权柄,还能减少朝廷负担,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众臣更加的默不作声,这种事,他们更不愿意也不能插嘴。

    良久之后,朱棣缓缓开口,“殿下的心,臣明白。按理说分封给皇子皇孙,确有好处。可是高丽和中原不同,高丽千百年来,游离中华之外,世家大族根深蒂固,即便是分封了,也是面和心不和............”

    就在他说话的当口,傅让轻轻从外面进来,跪地说道,“殿下,高丽降臣,崔民哲闹着要见您!”

    平壤那个献计的户曹参军,朱允熥对这人倒是有几分印象。

    朱棣恼怒道,“一介卑微小吏,不知天高地厚,拉下去............”

    “什么时候轮到你帮孤做主?”朱允熥眼神一冷,朱棣赶紧闭嘴,“带上来!”

    不过心中又马上生出些愤怒,“老子怕他干什么?什么时候,他能这么跟老子说话了?”

    稍后片刻,崔民哲进来,大礼参拜,张口就是,“殿下欲高丽为中华之土否?”

    第42章

    震虎这人,或许有几分不同的见解。

    朱允熥看着卑微跪着的崔民哲说道,“你且说来!”

    “高丽虽沐中华教化,但与中原又截然不同。我中原天朝,自唐以来,兴科举畅言路,废世家,尊皇权,使圣主独掌乾坤,而百姓亦有晋身之路。”

    这话是对的,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就是要让下面的百姓,有可以向上的通道。不让固有特权阶级,长期把持国家权柄。

    唐,是华夏闻名的分水岭。唐之前,华夏是贵族统治。唐之后,科举大行其道,使得百姓家的子弟也能走入统治阶层,改善了各阶层的矛盾,化解了国家的不稳定。

    蒙元不开科举,不让普通百姓有向上的通道,所以享国不到百年。而正是看到了这一点,老爷子在登基之后,格外重视科举,重视改善百姓的地位。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