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52章

    “嚎啥呢?”书办双眼通红,吼叫着,“你嚎破天,你家也毁了!”说着,又是一脚,“能上堤干活不?”

    汉子一擦眼泪,“能!”

    “那就干,筑堤,一天两顿饭。日你姨的,你要是干得好,布政司老爷发赏钱!”

    汉子一骨碌起身,往手心吐两口唾沫,“中!”

    这样的场景到处都在上演,地面上那条由百姓聚成的巨龙,越发壮观。

    镜头的画面再往前伸展,巨龙的龙头处,是最危险的地方。这里洪水更急,更猛,更大。

    无数男人钉子一样钉在这里,奋力筑堤。

    这片堤坝上的,是布政司还有周王组织的开封驻军。

    这些大头兵,未必有什么家国天下的情操,也未必喜欢出苦力。但他们不能退缩,不能后退。

    朱允熥来河南之前,以东宫储君之身,诏书明发天下。

    “天灾起,河南乱。人,不分军民,皆有抗灾守土之责。诏令周藩所部,河开封卫所,官兵人等一概参与筑堤救灾。”

    “天下兴旺,匹夫有责。有若踌躇不前者,有偷功不出力者,斩立决。按大明,军法实行!”

    “兄弟们,跟老子往死里干呀!大水要是冲了堤坝,咱开封也完了。开封完了,咱爷们也他娘的完球了!”

    一个三品参将,胸口的虎豹补服上满是泥水,那原本狰狞的虎豹,现在跟狮子狗似的。

    但他一样,像打仗一样,拼命的嘶吼着,给麾下的士卒鼓舞士气。

    “守住了,筑好了,上边亏不了咱们。什么娘.............什么好酒好肉随便吃呀!”

    “大人!”一个小兵在洪水中大喊,“俺不要酒肉,俺没媳妇!”

    “日你姨的,你好好出力,回头老子的姨太太,让你摸两把!”

    “哈哈哈!”洪水之中,那些咬牙屹立的男儿,齐刷刷的放声大笑。

    参将正叉腰,和兄弟们在洪水中放肆的大笑,忽然屁股一疼,一个狗吃屎直接扑在了水里。

    “老子日你........标下参见周王千岁!”

    周王朱橚冷着脸,“什么时候了,还在说荤话?什么场合,你这么肆无忌惮?”

    说两句荤话咋拉?

    又不是抢了你的小妾?

    参将正心中腹诽,忽然眼神一滞,跟傻子一样张大眼睛。

    他的视线中,朱允熥正吃力的挑着担子,把里面的沙包重重扔进水中。褐色的洪水,沾湿他龙袍的衣角。

    “老天爷,俺看着啥了?”参将呐呐自语。

    朱允熥甩甩汗,揉揉肩,对李景隆说道,“老李,孤近万护军,也如当驻军一般,寸步不离河堤。”说着,又郑重几分开口道,“告诉他们,干得好,孤以野战军功叙功!”

    李景隆喘着粗气,笑道,“殿下放心,儿郎们必当奋勇争先。”随后,又道,“殿下,这些粗活臣等来做,您歇歇。江山百姓都系于您身,臣知您一片爱民之心,但过犹不及,若伤了身子,伤的是大明的根本呀!”

    周王朱橚也赶紧开口,“是呀,殿下,这些事做做样子就行了!”

    闻言,朱允熥顿时不悦。

    而李景隆已经先开口,“王爷,下官觉得您此言差矣。殿下仁厚远超古人,历代明君皆不及也。何来做样子一说?”

    “你他娘也敢这么跟我说话,忘了当年,小时候我和四哥怎么揍你了!”

    周王心中暗骂一句,嘴上赶紧说道,“殿下,臣不是这个意思,臣都是为您的安危着想!”

    这时,那跪在水中的参将忽然扯着脖子大喊。

    “臣,开封卫所参将张大鸟.......不,张大彪,叩见皇太孙千岁,千千岁!”

    呼啦,堤坝上整齐的叩拜之声,掩盖住洪水的波涛。

    “都起来,不要跪!”朱允熥大喊道,“站起来,挡住洪水!”

    他们刚一跪,两个浪头就卷了上来。吓得这些兵丁,赶紧又手拉着手在洪水中组成人墙。

    “一切都好?”朱允熥对张大彪问道。

    后者喉结动了动,“都好!”然后

    ,粗犷的脸变得有些悲伤,“就是,臣麾下有几个命不好的,让洪水卷走了,生死不知!”

    生死不知,等于已经.........

    “把名字报上来,大明会照顾好他们的妻儿!”说着,朱允熥看着那些,屹立在洪水中的男儿们,看着这道浪潮中的血肉之盾。

    “你们,是为大明开疆拓土的好男儿。今日让你们上堤干活,算是委屈了!”

    朱允熥继续大声道,“但洪水之害,胜于敌人十倍。若有敌,不过一城一地之损,而天灾,却要咱们大明半壁百姓家破人亡。”

    “尔等是兵,但出身百姓之家。父母妻儿也尽在此处。打仗时,我大明王师三军奋勇,抗灾时我中华男儿处处争先!”

    “尔等功劳,开封铭记,河南铭记,华夏百姓铭记。”

    “天铭记,地铭记,世人铭记!”

    “待洪水褪去,孤将亲自在此处堤坝上为尔等立碑!”

    “英烈洒疆场,后人保家乡。”

    “壮士不惜死,只为日月昌!”

    皇太孙之身,站在堤坝上,朗朗发声。

    这些大老粗们听不懂其中什么含义,但只是觉得,千岁殿下一番话,他们的血都他娘的热了。现在让他们一个猛子扎洪水里淹死,他们眼睛都不带眨的。

    张大标带头,堤坝上男儿声声震天,“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喧天的喊声中,在诸王周橚,布政司使侯庸万分诧异的目光中。

    朱允熥先拱手,后鞠躬,喊出曾经为蓝玉出征壮行时,说过的话。

    “为天下乡土,不惜此身的将士男儿,千岁千千岁!”

    风,呼呼的刮。

    浪潮,击节拍打。

    人,却寂静无声。

    朱允熥又大声道,“辛苦了!”

    周王朱橚,看着朱允熥,心中新潮起伏。

    “四哥,你信不信。要是在战场上,你遇到这些河南兵。这些人,哪怕都死绝了,也不会对你投降!”

    第192章

    各处灾难,永远磨灭不了热血和希望。

    河南各地,无数人,灾难之中舍身抗灾。

    天下各地,也绝不能作壁观望。

    北平,燕王府。

    “殿下,留点吧!”

    “千岁,咱们就这点家底!”

    “万一秋天的粮食送不来,兄弟们要挨饿的!”

    朱棣环视手下众心腹战将文臣等,面容刚毅,口中无声。

    皇太孙谕旨到,河南灾情急,让他们北平出粮。

    朱棣不但尽发官仓之粮,还要动用军仓,动用他燕王的私人家底。

    “老子,什么时候让你们饿过?”朱棣咆哮道,“谕旨上说,天下兴旺匹夫有责。河南亦是大明之地,不该救?”

    “臣等没说不救,只是哪有破家救人的道理!”麾下大将丘福说道,“千岁,马上秋收了,正是鞑子来的厉害的时候。咱们燕藩,不可无粮呀!不然,哪有余力出塞反击!”

    “千岁,再者说来,军仓和你的私仓都是咱们这些年攒下的家底儿!”张玉也劝道,“这几年,朝廷的供应,可不像以前那么大方了!”

    是的,自从朱允熥正位东宫以来。朝廷对燕藩再不像以前一样,要什么给什么,甚至每次都是翻倍的给。

    “都给了那边,来年若北平这边青黄不接,咱们拿什么安抚百姓?”谋士袁珙也开口道,“千岁,这可不是这边给粮,那边秋收入仓那么简单呀!”

    “我意已决,不必多言!”朱棣拉下脸,“本王不说啥大道理,本王就认一个理儿。没道理咱们吃得饱饱的,看人家那边挨饿。”

    “现在,是河南那边求着我朱棣,我朱棣,就不能掉这个面子!”说着,朱棣昂然起身,“马上派兵,往河南运粮!”

    “千岁!”袁珙又道,“一点存粮不留,若真有个三长两短.......”

    “那就跟着本王!”朱棣血腥的一笑,舔下嘴唇,“去抢鞑子的牛羊!”

    话音落下,人影远去。

    朱棣刚出议事厅,走入一间偏室。就见道衍和尚顶着一颗明亮的光头,狼吞虎咽的嚼着烧鸡。

    “你没日子吃了?”朱棣笑骂。

    “许您送粮,不许小僧吃鸡?”道衍吐块骨头,笑道。

    朱棣收敛笑容,“你也反对?”

    “您知道,小僧最喜欢您的是什么吗?”道衍笑笑,随手在僧袍上擦着油脂,“就是您这股英雄气!”

    朱棣点头,“难得,你说几句好听的!”

    “这事,其实是好事!”道衍一笑,“小僧倒是有个主意,让河南百姓对您感恩念德,让您在天下再获声望!”

    “拉到!”朱棣也坐下,抢过烧鸡,大口吃了起来,“给人点恩惠,还满世界显摆,我可做不出来。”

    “哎,啧啧,您这性子,还真是固执。”说着,马上大叫,“哎,王爷,您什么没有,何必抢小僧的鸡!”

    ~~

    在高丽,驻军总管大营。

    傅友德和张紞,这两个一文一武的高丽最高官员,相对而坐,两人的脸都不好看。

    “其实,这灾情,最难的不是现在,而是以后!”张紞缓缓说道,“如何堵住黄河的决口,是旷日持久之功,是个花费钱粮的无底洞。还有百姓日后的安置,口粮,种子等等!”

    “你的意思是,咱们发给河南的粮食,不够?”傅友德开口问道。

    谕旨一到,他们马上开仓运送粮食。除了驻军的口粮之外,几乎高丽各地的府仓都开了。甚至,张紞还下令,杀了几个不肯听令的高丽地头蛇。

    “远远不够!”张紞叹息道。

    傅友德脸上表情变幻一会儿,咬牙道,“来人!”

    “在!”门外,亲兵进来。

    “传本帅的令,今年高丽秋收,所有粮食收收上来,全部送往中原,谁敢藏一粒米,杀无赦!”

    “喏!”

    “胡闹!”张紞大声道,“你这是要激起民变?”

    “谁敢?”傅友德冷笑一声,“儿郎们在这鸟地方,正愁没地方撒火呢!”

    “这里,现在大明之土,亦是大明百姓。不许他们留粮,你知道后果!”张紞道,“高丽人本就表面恭顺,暗地反抗。你这么干,不是逼着他们都造反吗?”

    说着,又柔声劝道,“中原有难,我心亦凄然。但不能此时,行残暴之事!”

    傅友德闭眼,长叹,“哎,有些事你不懂!”说着,摇头道,“当年,红巾军在河南,也没少造孽。某那时还未在皇爷帐下,跟着刘福通在河南起兵,十室九空,赤地千里,满地饿殍!”

    “先是红进军,后是王保保,河南几百年的元气都伤了。年轻时某从不想这些事,现在每当想起,心中就满是悲叹!”

    “这才过了多少年好日子,又是天灾!哎!”

    天下,不单这两处如此。

    各地,都因河南之灾,鼎力支援。

    古往今来,华夏始终是华夏。

    尽管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赵钱孙李,互不来往。甚至乱世之中相互厮杀,太平之时相互嘲讽。

    但,亲兄弟就是亲兄弟。

    我们,有着共同的根,相同的血。任何东西,都不能把我们撕裂。

    ~~~

    河堤上,朱允熥还是执拗不过臣子们,几乎是被架进了城。

    尤其是河南布政司侯庸,若朱允熥再在河堤上,他就要跳进洪水中,以死相逼。

    傍晚的风,很冷。

    朱允熥住在开封府衙之中,面前摆着几个炭盆,桌上有热粥。

    庭院中,不断有官差,在拆着官衙中的木料。

    洪水来临,什么都没有了,最简单的燃料,现在都是千金难求。

    “堤坝上的人,可有热食?”朱允熥换了干净的衣服,低声问道。

    “殿下不必操心。”侯庸道,“您长途跋涉,又累了半天,快吃些热的。仓促之间,饮食不周!”说着,故意笑笑,“将来,若是殿下再来开封,臣请殿下尝尝,这的小笼包,天下一绝!”

    朱允熥看着滚热的粥,香甜的菜,苦笑,“孤哪还有心思吃!”

    “殿下是妇人之人!”侯庸忽然咆哮起来,吓了众人一跳,“殿下来河南,已是百姓之望!您身系江山社稷,岂能因小仁,而失大道?”

    “殿下不吃,洪水也在!臣说不好听的,您这是本末倒置!您来河南,是给中原百姓鼓劲的。不是来顾影自怜,独自心忧的!”

    “大胆!”王八耻尖声道,“你怎么敢这么跟殿下说话!”

    侯庸脖子一梗,“本官乃国家大臣,你又是个什么东西?本官和君王说话,你这阉人安敢插嘴?”

    “你说的对!”朱允熥笑着端起粥,“是孤,因小失大,有些放不开了!”

    说着,朱允熥又道,“您也用一些,看你样子憔悴至极,也要小心身体!”

    “身死江山百姓,臣所愿也!”侯庸说着,也毫不客气,端起粥碗,不顾烫嘴,吃了起来。

    “多吃些,用了之后,你也回家歇歇。”

    侯庸是个孝子也是个好官,朱允熥对他格外看重。

    “臣,没家了!”侯庸放下碗,低声道。

    “你家怎么了?”朱允熥忙问。

    这样的封疆大吏,在城里是有朝廷分配的私人住宅的。府衙,不过是他们办公的地方。

    “拆了!”侯庸道,“洪水以来,臣就让人拆了宅子,砖石送到堤坝上,木头烧火做饭!”

    “你?”朱允熥错愕之后,心中一暖,“辛苦了!”

    “何苦之有?”侯庸笑道,“唐时张巡,杀妾分于将士食之,只为大唐之土。今日,臣不过拆了几间破房子,又算得了什么?”

    第193章

    雨停大明开国煌煌气象之下,毕竟读书人中,还是正气之人多些。

    不单是侯庸如此,朱允熥做阵开封,所看到的官员无论官职大小,都亲赴第一线,与民同苦,心急如焚。

    许多人连续数夜不眠不休,双眼中满是血丝,似乎走路都能睡着。可一旦哪里危急,便会第一个冲上前去。

    尽管从古到今都是官贵重,但在天灾这样的大是大非面前。他们心底读圣贤书所谓何事理念,超过了他们官员的身份,超过了他们享受的特权。

    朱允熥到开封的第四天,风停雨停。

    城内外,河堤上洪水中,百姓官员等一片欢呼。只要雨停了,希望就来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