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378章

    通往正殿的汉白玉台阶上,那双目圆瞪的五爪金龙似乎也仿若活过来一样。瞪着双眼,威严的注视着,即将在他身边走过的朱允熥。

    但这条龙,却注定被朱允熥踩在脚下。

    “跪!”

    就在朱允熥提着衮服的裙摆,跟着老爷子的背影缓缓前行的时候。身后晋王朱棡一声呐喊,紧接着藩王皇孙们,在太庙正殿的台阶下,跪成一行。

    朱允熥禁不住回头望去,他看到了跪在藩王之首,晋王朱棡的眼中,已泛着热泪。同时也看到了一些藩王眼睛的迷茫,还有那些从小和他一起长大,私下里口口声声叫他熥哥儿的小屁孩王爷们,他们眼中的好奇。

    再看得远一些,勋贵武臣们在宋国公冯胜这位目前开过功臣之中,爵位最高者的带领下,也紧随其后的跪了下去。

    然后,朱允熥又看到,在微微错愕之后,文臣们也争先恐后的跪下,深深的叩首。

    他们,应该也是预感到了什么吧!

    ~~~~

    一步一步,沿着台阶缓缓上前。

    朱家爷仨身后,是记录这一幕的几位史官,还有礼部的礼官,最后面朴不成带着王八耻等几个太监,卑微的跟着。

    吱,微微的声响之中,太庙正殿的大门,被跪在门前的几个侍卫,全部推开。

    “小心门槛!”

    老爷子拎着六斤,后者的小短腿腾空而起,飞一样越了过去。

    “哈哈!”六斤发出咯咯的笑声。

    “不能笑!”老爷子的声音有些严厉。

    这大概是六斤从生下来到现在,第一次见老爷子如此严肃。他有些茫然的回头,目光搜寻着父亲。

    却发现,朱允熥也板着脸,对六斤做了个噤声的表情。

    三皇五帝开始,到前朝大元历代帝王们,一共十六位帝王相前,老爷子站住脚步。

    随后他张开手臂,让礼官再次一丝不苟的检查衣冠。接着,不用任何人搀扶。虔诚且恭敬的缓缓跪下,抬头仰望,双手合十。

    “臣,总理河山朱元璋,今日再拜中华历代先祖帝王!”

    话音落下,老爷子作为人间的帝王,对着先代的神位,郑重的叩首。

    “不觉,臣已膺天命三十年矣。初祭先灵时英姿勃发,如今已垂垂老朽!”

    “三十年中,臣不敢丝毫懈怠,治理天下,常思及先贤之法,欲造盛世,使天下国泰民安。臣,布衣出身,不敢比肩诸位帝王。唯勤勉二字,尚可称道。”

    “如今年老,勤勉不及,居天子之位,执掌天下,时常惶恐!”

    “臣老,不怕。怕老而昏庸,错负了天下百姓。”

    “怕老而无能,有损江山社稷。”

    “怕老而多疑,损伤了骨肉亲情!”

    说着,老爷子顿了顿,苍老的脸上泛起一丝骄傲,“古往今来,皇帝不知凡几。多有壮年英明神武,老却昏聩无能之辈。臣布衣出身,也知皇帝之重,不敢贪恋权位,一己之私,损天下而自肥也!”

    闻言,跪在老爷子身后的朱允熥,猛的抬头。

    带着几分激动,几分诧异,甚至几分感伤,不可置信的看着老爷子。

    老爷子却没回头,依旧念着祭文。

    “臣,为天子三十年,开创大明王朝,天下一统,威加海内,兵戈臣服四方,麾下猛将如云,能臣无数!”

    “此非臣之能,乃天之德,眷顾大明!”

    “三十年中,不敢比肩盛世,不敢自夸超越先贤。然臣自持谨慎爱民之心,不敢滥用民力,不敢广兴宫室。三十年之治,大明有所成矣!”

    “对民,臣爱之若子!”

    “对臣,臣略显苛刻!”

    “百年之后或有骂名,然臣终不负天下社稷,更不负上苍垂爱。”

    “知我罪我,唯其春秋!”

    说到此处,老爷子似乎有些情绪激动,似乎也有些气力不支。

    停顿片刻,继续说道,“今日,值此假节。臣再谨叩华夏先祖,皇明朱氏,代天执权,内修德外施威,不使先贤蒙羞!”

    “臣一介布衣出身,德行浅薄,才学粗鄙。”

    说着,老爷子回头,看着朱允熥一笑,“愿上苍诸先贤,佑我朱家子孙,治天下以永太平,江山昌盛,金瓯永固!”

    说完,再次叩首。

    然后,缓缓回望,“大孙,你来!”

    此刻,朱允熥的心中竟然因为激动,而显得有些空白。

    “慢慢说!”老爷子笑着开口,“若是忘了那些书生安排的祭文,就想啥说啥!”说着,再看看那些神相,笑道,“你一片真心,想来,他们也不会怪罪。”

    “臣,大明皇储朱允熥,敬叩天地上苍华夏诸祖,历代帝王!”

    朱允熥稳稳心神,缓慢开口,“蒙皇祖垂青,臣入东宫,为大明之储。”

    “臣自知浅薄,不敢专权。效仿古训,广开言路,凡事三思后行。”

    人在格外激动的情况下,在突然获得巨大惊喜的情况下,头脑之中是一片混沌的。

    朱允熥一边压抑着澎湃的心潮,一边压抑着泛起的疑问,脑中还在回想着翰林院为他起草的祭文。

    念了几句之后,他波澜的内心忽然在瞬间,变得无比沉静下来。

    那些早就准备好的话,他没有继续念。而是抬头,带着几分骄傲,看着眼前的神像。

    “臣常闻,古人求太平盛世,乃国泰民安,政治清明。”

    “然,臣以为不尽然。国泰民安之世多,苍生孰真安否?”

    “大明乃日月之国,日月之下皆是大明子民。臣之求,乃天下大同!”

    “老有所养,少有所依,无饥荒之忧,无疾病之愁,乃谓之大同也!”

    “是以,臣将励精图治,开拓进取。必将大明,远超先贤,此方不负天,将天下交予皇明。一代更比一代强,方使得,华夏香火永旺!”

    说完,朱允熥叩首。

    一旁的礼官史官见皇太孙的祭文别出心裁,有冲天之志,却少了几分对先人的敬畏之心。顿时不知所措,惶恐的看向老爷子。

    而老爷子,在听完自己的孙儿,简短的祭文之后。苍老的脸上,泛起几分激动的潮红,眼神矍铄,暗含赞赏。

    “好,把这些神像都比下去。把这些帝王都比下去,这才是咱的孙儿!”老爷子心中暗道,“咱老了,有心无力。你年轻,终要奋力一搏!”

    想到此处,老爷子转身,缓缓走到,供奉朱家先祖的一侧。

    看着牌位上,那些显然是卑贱贫民特有的名字,朱初一,朱五四等,老爷子神色复杂。

    亲手上香,格外虔诚崇敬又及其真心的拉着六斤跪下。

    “父祖大人在上,重八今日来祭你们了!”说着,老爷子双手合十,从未有过的郑重叩拜。

    六斤在旁边,也跟学着有模有样。

    “蒙元乱世,朱家男丁骨肉四散,只有咱还有一个侄儿,苟且偷生!”

    “如今,重八不但贵为皇帝。而且朱家宗族昌盛,枝叶繁茂!”

    说着,老爷子眼中似有泪花,“父祖在上,重八做到了。重八让咱朱家,成为天下最尊贵的姓氏。也让朱家,子孙繁盛!”

    “六斤!”老爷子顿了顿,继续道,“你可知,咱爷俩现在拜的是谁呀?”

    第192章

    正旦(4)闻言,六斤的小脸,显得很是诧异。

    他还小,还不知道眼前那些名字代表着什么,更不知道他跪在这里,意味着什么。

    “上面供奉的是,是我朱家的历代先祖!”朱允熥在旁边开口,“是你老祖和父亲的亲长,你的祖辈!”

    似乎,六斤明白了什么,乖巧的叩首,“孙儿六斤,给各位老祖磕头!”

    “呵呵!”他这模样,让老爷子微笑起来。

    “老祖!”六斤抬头,犹豫几分,眨着眼睛问道,“他们,他们为什么摆在那.........”

    大人们明白他问的是什么,因为他这个年纪,还不知道什么是死亡!

    “他们都去了天上!”老爷子笑着指指天,对六尽慈爱的说道,“等有一天,老祖也要去天上。到时候,你再想见老祖,就只能来这个地方,给老祖叩头!”

    “不!孙儿不!”忽然,六斤扯着脖子大哭起来,“孙儿不要老祖上天,孙儿要老祖永远都在!”哭着,他忽然钻进老爷子的怀里,“老祖,你不要走,孙儿不许您走!”

    “看看!”老爷子抱着六斤,笑对先祖的牌位,“咱朱家的子孙,多孝顺!”

    “父祖在上,一晃,重八也老了!”这时,老爷子的低沉之声,继续响起,“一晃,就到了这个岁数。咱朱家人,鲜有长寿的。咱能活到这个岁数,都是祖先的阴德保佑。”

    “虽说咱如今是皇帝,天天让人喊万岁,可咱知道世上哪有万岁之人。你们的重八,如今也是风烛残年,行将就木了!”

    “老了,就要看儿孙的了。”

    “这份家当,该交给咱朱家的子孙了!”

    说着,老爷子转头看向朱允熥。

    “大孙,知道咱今天为啥要在太庙行正旦大朝吗?”

    朱允熥叩首,带着几分哽咽,“孙儿已知道了!”

    “别跪咱!”老爷子指着朱家先人的牌位,语气骤然加重,“跪祖宗!”

    朱允熥转身,对着朱家先祖,郑重的跪下。

    “皇爷爷.....”

    “咱问你啥,你说啥,不许胡乱说话!”老爷子大声道。

    朱允熥只能暂且按捺内心,无比虔诚的跪着。

    老爷子缓慢的,抽出腰间的战刀,然后刀鞘在手,刀交给了旁人。

    啪!

    猛的一抽!

    剧烈的疼痛让朱允熥身体晃动,他只能咬紧牙关,不发出任何声音。

    “说,家业你能不能守住!”老爷子大声质问

    。

    “能!”朱允熥大声回答。

    “咱没听见!”

    啪,老爷子又是一下。

    冷汗,顺着朱允熥的鬓角就落了下来。

    “孙儿能守住!”

    “祖宗们没听见!”

    “孙儿能,能守住大明的家业!”

    “记着,这是你在咱,在咱朱家的祖宗面前,亲口说的话!”

    老爷子的刀鞘,又一次抽在了朱允熥的脊背上。

    “一,不得骄奢淫逸!”

    “二,不得倦政怠政!”

    “三,不得亲近小人!”

    “四,你给咱记住第四条!”老爷子又是大声喝到,“不管到啥时候,都不能忘本!”

    “咱朱家是农民,你就是农民的子孙!不管到多暂,都要记着咱朱家的出身!你要做的,比历朝历代那些出身显贵的皇帝,更好!”

    “记住没有!”

    “孙儿记住了!”

    “刀!”老爷子大喝一声。

    随后,战刀归鞘,被老爷子轻轻的放在朱允熥的身边。

    “拿着!”老爷子继续道,“江山社稷给你了,咱的刀把子也给你了!往后这个家你做主,谁不服,就剁碎了他!”

    朱允熥双手捧刀,眼含热泪,“皇爷爷孙儿知道了!”

    “好孩子!”老爷子亲自帮朱允熥擦去额上的冷汗,抚平后背的袍服,“打在你身,疼在爷心。但不打,你记不住咱的话!”

    “皇爷爷!”朱允熥哽咽道,“您怎么忽然......?”

    “老了!”老爷子拍拍他的脸,笑道,“到了享福的岁数,就要退下来歇着了!”说着,又是一笑,“咱这老不死的在,许多事你都束手束脚!干脆,都交给你。反正早一天晚一天的事,而且趁着过年大伙都在!”

    说着,拉着朱允熥起身,“走,咱爷俩去外边。让他们,看看他们的新主子!”

    老爷子和朱允熥的身影,出现在藩王和群臣们的视线之中。众人的头,更谦卑的低着。

    许多人在低头的一刻注意到,老爷子那把从不离身,带了一辈子的战刀,如今佩戴在皇太孙的腰间。

    啪!

    一声响亮的鞭响,在汉白玉的台阶上绽放,朴不成把皮鞭挥舞出一个弧线,响彻四方。

    “朝会开始!”

    龙椅被搬到了太庙的正殿面前,文武百官鱼贯而入,肃然列队。

    那把代表着无上皇权的龙椅,主人并未落座。

    广场之上,文臣一队,武人一列,藩王等在最前。

    许久之后,数千名官员等战列完毕,老爷子环视一周,徐徐开口。

    “咱还记得,当初登基那天,就是这个样子!”

    “皇宫还没个影儿,就在刚铺好的地砖的广场上,几千人站着,看着咱坐上这把椅子,当上皇帝!”

    话音落下,勋贵老臣之中,有人面露激动之色。

    “有人说,皇权天授,可咱不认这个!”老爷子继续道,“咱的皇帝位子,是咱带着一群苦哈哈兄弟伙计,用血换来的!”

    “咱知道天下为啥坏的,也知道天下怎么才能好起来!所以咱这些年,杀了不少贪官污吏!”

    “咱不在乎别人咋说咱,咱只想着,要对得起跟着咱死的那么些人,对得起从乱世中活下来的那些百姓!”

    “是以!”说到这,老爷子忽然换了称呼,“朕,这么些年,从来不讲啥排场,更不讲什么假大空。”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晃,朕,老了!”老爷子的几根白发,在旒冕下飞扬,“老到,快去见先人了。朕不怕老,也不怕死,朕是人,是人就有一天!”

    “朕怕的是,江山社稷无人!”

    “幸好,你们的小主子,朕的嫡孙,是个当皇帝的好材料!”

    “人这一辈子,旧的走,新的来。朝朝暮暮日日夜夜,都是轮回!”

    “当初朕登基大典无比寒酸,却满是冲天之志!”

    “今日咱大孙的大典,也是如此!”

    说着,老爷子顿了顿,在无数复杂的目光中,继续大声道,“朕,今日要行禅让之礼!”

    “朕,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当着上苍天地,华夏诸祖,历代帝王,朱家先祖的面。还有你们,朕的儿子,朕的臣子面,昭告天下!”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