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皇上,臣........”张紞已见朱允熥如此,已是说不出话来。“慢慢吃!”朱允熥笑笑,靠在宝座上,“你当得起朕如此,这些年在云南开设官学,兴修水利开垦良田,你的功劳朕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除了这些明面上的,你在云南推行汉法,无论汉番丧葬礼仪衣食住行都以汉礼为先,使其移风易俗功在千秋啊!”
张紞面色郑重,心中却因皇帝的夸赞激动不已。赶紧又咽下去口中的食物,拜道,“臣不敢当皇上如此谬赞,都是臣份内之事!”
“你也不必自谦了!”朱允熥摆手,旁边自有太监把张紞扶起来,“份内之事?哎,天下官员何止万千?能做好份内者,怕是凤毛麟角。”
说着,继续问道,“你即将升任户部
京堂,云南布政司一职,朕欲在云南当地简拔,你可有人选?”
“封疆大吏焉有臣说话的份!”张紞肃然道,“不过皇上相问,臣不敢不答。云南参政韩宜可为人方正清廉,操守天下皆知。”
听到这个名字,朱允熥微微点头。
户部尚书是有的是人抢着做,而云南那偏僻的地方,即便是去做封疆大吏朝臣们也都躲着走。
韩宜可原是老爷子监察御史,早年间胡惟庸最嚣张的时候,他韩御史就敢上书弹劾。且清廉俭朴,是个真正的清官。
后来也是得罪了权贵太多,被贬到云南为官。
“可!”朱允熥淡淡的说道,“云南西南边陲之地,就需要这样清正端方的官员。其人简朴正值以民为己任,可约束官员,为治下之表率。”说着,忽然苦笑道,“你发现没有,这个天下啊,越是穷,偏远的地方,贪官就越多。相反,越是繁华富足的地方,反倒是没什么贪官儿。就算有出格的举动,也是适可而止。”
这话,张紞没法接,也没法答。他接任的是户部尚书,不是吏部更不是刑部尚书,也不是都察院。
“看朕,一高兴就说远了。”朱允熥换了个舒服的姿势,没什么君王形象的半躺着,笑道,“你方才在路上和朕说,让谁商人们以票兑饷,是怎么个章程?”
此时有了君臣问对的意思,张紞忙起身,肃容道,“臣以为与其朝廷先行拨付银钱恩赏军饷等,不如则声誉良好之商人,比如说十万大军耗费百万军饷,那就则五六家家底厚实的商人,先行垫付。”
“军中士卒或家眷可拿着他们的商票,去商号兑换银钱。如此一来朝廷不用先出钱,也不用.......”说着,他顿了顿,“也不用多给钱!”
“甚至不用给钱!”朱允熥心中暗暗笑道。
“大军出征可许这些担保的商人随军,大军的吃喝用度可不单是粮草那么简单,处处都是生财的地方足够他们赚的盆满钵满。而后再用茶银盐银等票,代替他们所出的饷银。”张紞继续说道。
这就是官府的空手套白狼,不用出钱就可以达到目的。历朝历代这样的事不在少数,而商人们因为巨大的收益,也是乐此不疲。
“那若是他们给将士们的银票,兑换不了呢?”朱允熥笑道,“或者说他们故意拖延。”
张紞微微一笑,“商人不傻,不怕被那些桀骜丘八灭满门,可以试试!”
说着,继续看看朱允熥的脸色,“洪武二十八年,云南宝恒号,给车里司卫所兑银时,晚了三天。结果卫所千户带人,把商队的百十号人都给杀尽了。”
大明边军就是如此桀骜残暴,莫说此时开国才三十年满是骄兵悍将,杀的是商人。即便是原时空晚明时,文贵武贱武人如文官奴仆之时,各地边军因为闹饷杀,动辄把御史参政等高官绑起来吊死。
“你说这个法儿,其实从开国至今,各地都用过。”朱允熥沉思片刻,“短期看来,确实是一举三得的好事。假若这两年对缅甸用兵,正好可以派上用场。”
“可毕竟是一时的权宜之计,打仗的时候商人们有利可图自然愿意,但太平时节商人们对军队是唯恐避之不及。”
“再者说大明带甲之士何止百万,疆域又何止云南一地。”
说着,朱允熥伸下腿,身子靠向另一边,“朕想着,有没有一个万全之法可以兼顾?”
第117章
朕的坑(2)听皇帝如此说,张紞的坐姿更加端正。
此时王八耻悄悄的捧着一盘切好的鲜果进来,无声的放在桌上,然后躬身退下。殿中那些侍奉的太监们,也隐身在殿门之外。
朱允熥捏起一瓣切好的贡橙,缓缓放入口中,“之所以这件事朕要先和你说,是因为你即将执掌户部,而在管户部之前又是在地方上管过一省的人,眼界应是比寻常人开阔一些!”
“这几年云南屯田移民发展商贸,云南的茶,树木药材,井盐还有各类物产能够卖出来,足见你并不是个狭义的一味重农轻商之人。”
“臣窃以为,无农不稳无商不富。”张紞回道,“世人轻视商业,殊不知汉时西域,宋元时泉州广州,皆是国家命脉所在。农养民,商富国,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不可轻也!”
“说的好!”朱允熥拿起丝帕擦擦手,“宋元至本朝,多发行纸钞。但官价和民价截然相反,洪武初年发行的贯钞至今日,怕是一锭也换不来一斗米。”
张紞心中一动马上道,“皇上要发纸钞吗?臣以为不可取。”说着,正色道,“且说赵宋偏安之时,与民以钞赋税却只收金银铜绢,民间怨声载道。前朝大元,广印乱印,朝廷缺钱了就用纸钞敛财,非治国之道。”
“朕没有发行纸钞的意思。”朱允熥笑道,“朕是在想一个问题,官府的纸钞在民间口碑低劣,而商号之银票却日益兴旺,是何道理?”
“还拿云南来说,朕也略有耳闻。大宗货物往来,存储交易等事,用的都是商行的银票。在京中,江南各地钱庄的银票金票,见票即兑,民间盛行。”
张紞沉思片刻,站起身,“臣斗胆直言!”说着,顿了顿,“信用二字!”
随后,看看朱允熥的脸色,继续开口道,“官府在百姓心中......”
“朕明白,百姓们总是信不过官府。”朱允熥笑道,“可以理解,谁让官府只知道盘剥呢。商人们虽然重利,可明白信用是立身之道言而有信。不像官府,说什么就是什么,而且吃亏的人还没地方说理去。”
说着,喝口茶,又道,“不过票号倒是给了朕一个启发,朕想开设一家官营的票号!”
张紞一怔,心头狂跳。
“好比天下各镇的军饷,每年都是户部运送过去,长途跋涉且不说路途艰难,往往十成之中能发到士卒手里六成,已算是烧高香了。”
“可若用银票代之。”朱允熥沉思道,“朕的想法是这样,天下的士卒官员都登记造册,人按照编号做一个存折,标明姓名军饷如何。士卒本人或者其家人,可以拿着存折去当地的票号兑现。”
“票号是见折即兑,不想兑现的可以存储,票号给与一定的钱息。每逢战事,朝廷有恩赏下去,也是如此兑现。”
“就等于户部直接给士卒官员发钱,可省去损耗和盘剥,更可以杜绝喝兵血吃空饷,你看如何?”
张紞端坐,皱眉思索。
“臣说些不当的话!”张紞并没有开口奉承,而是表情极其凝重,“这事皇上您,想简单了!”
朱允熥没有生气,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示意对方说下去。
“臣虽未在中枢做官,可也知道朝廷每年的军费是充足的。但发放与否,皆在于户部。”
“即便是国库有钱,也从没有实饷准饷,都是延迟发放。设置钱庄于户部之下,用以发放军饷,倘若再有延迟或者国库拮据,这钱从哪来?”
“届时,朝廷的信誉何在?”
“再者朝廷每年征收的赋税,即便是用以军费的两淮盐水,也都是银铜布粮等物掺杂而成。都换成银钱的话,国库哪来那么多银子?”
“就算是国库有银子,可......”说着,张紞下拜,“谁能保证,这钱永远都能专款专用呢?”
其实张紞说的已经很含蓄了,钱庄执行最大的障碍,恰恰就是朝廷,恰恰就是官府。
“你先起来,听朕说完!”朱允熥抬手,继续道,“朕也有和你一样的担忧,所以朕想的是,这钱庄可以官办,但不能国有!”
猛的,张紞眼睛一亮。
“办理钱庄发行银票兑换军饷俸禄等等,需要大量的金银为储备。”朱允熥开口,“目前来看,这钱还是拿的出来的。”
“朕拍板从今年各地海关的税银中抽出三成,初略算算差不多两百五十多。”说着,朱允熥寻思片刻,“年关前各地海关的税银子解到京师,拿出来三百万整数。往后每年,各地海关的税银总额,用以军饷开支定为常例。”
“朕的内库,再拿出现银一百万。这么算算,就是四百万的巨款,用作储备当时够了。”
“有件事你不知道,锦衣卫在东瀛探得银矿几处。东营那边的大名诸侯,已经抵给大明用来换取........”
“反正用不了多少时日,那银矿即将为大明所有。朕打算日后,这样海外之地发现的银矿,开采权都归属钱庄,而非户部。”
“同时再发卖股权,引天下豪商入股,户部再拿出一笔钱来。这钱庄就是朕,户部,还有那些股东们共有。”
“三方监督,这钱就不会有人挪用,也不会有人挪用。”
朱允熥顿了顿继续道,“民间票号能做生意,这钱庄也能做。除了每年的军饷俸禄由朝廷注资之外,其余的自负盈亏。”
说到此处,笑道,“朕也是一时兴起有了这么个主意,经济一道非朕所长,具体的事还要你们这些臣工集思广益。”
“能行!”张紞忽然大声道。
此时他的态度,跟刚才截然相反。
“臣再说些不当的话,官府或许在民间没什么信用,紞皇上天子的信用无人能及!”张紞笑道,“其实光是招募股东一条,就足够钱庄储备。”
说着,眼神中骤然闪过一丝凶狠,“若是真有银矿,这买卖怎么做都不会赔!”
在朱允熥心中钱庄是绝对有必要兴办的,因为它是商业的催化剂更是商业无法避开的重要一环。特别是日后,大明的海岛链接不断扩大,钱庄更是有着莫大的作用。
“不过......”张紞顿了顿,“此事怕是难以......”
他的话中之意,朱允熥心知肚明。
这种事放在朝会上,势必又要引起惊涛骇浪,老夫子们必然要喷着唾沫星子,拼死直言。
“所以朕刚才说了,这事还是要你们集思广益。”说着,朱允熥端起茶碗,挡住半边脸。
“皇上的意思,我跳出来当引子?”
顿时,张紞就明白了。
“皇上说个大致的思路,然后自己和户部的人小范围内商议,把规则章程如何盈利等事制定好,再以个人名义上书,然后皇上拿到朝堂上公议!”
给对方挖了个坑,朱允熥微微有些脸红,放下茶碗笑道,“张爱卿你久在地方,通晓经济知道。这些事朕也只能跟你说,旁人朕提都不能提。”
事已至此,再拒绝也没用。
从一开始的礼贤下士,到现在把人推进坑里,皇上早就谋算好了,他张紞怎么拒绝?
张紞把心一横,“皇上,若这钱庄筹备得当,该用什么名号?”
朱允熥笑道,“就叫大明皇家银行如何?”
第117章
宫城夜话(1)“万岁爷,娘娘那边差人来问,您几时用膳?”
张紞刚刚陛辞,王八耻就进来轻声说道,“方才梅公公那边已来问了,奴婢瞧您正在议事,所以没敢来打扰。”
平日里只要是有时间,朱允熥都会带着皇后和六斤陪着老爷子吃饭。别看老爷子总是说,被一大帮人围着眼晕,人多了吵得脑袋疼,可眼神里的笑模样怎么都掩盖不住。
人老了,图的不就是身边有人吗?
别说是皇帝,就是寻常老人到了这个岁数,吃喝玩乐已经没兴趣了,图的就是自己能走能料,图的就是儿孙的陪伴。
“现在过去吧!”朱允熥起身,换了一身寻常的长衫道袍,带人朝永安宫而去。
夜风微冷,仿佛是冰茬儿打在人手人脸上,王八耻打着的宫灯影子,被风吹得不住摇晃。
“皇后晚上准备了什么?”朱允熥边走边问。
“回万岁爷,今儿太上皇他老人家说想吃饺子了,娘娘那边预备了羊肉大葱馅儿的饺子,凉拌心里美,焦溜老豆腐,还给老爷子做了老鸭汤,溜三脆。”
“太上皇特意嘱咐了御膳房,把滇南的鸡踪菜(鸡枞菌)给太子爷做了几样,还有红焖大虾白菜炖鲫鱼。”
赵宁儿操心老爷子的菜,老爷子操心六斤的菜。
小的顾着老的,老的惦记着更小的。
距离永安宫那边还有段距离,朱允熥双手揣进袖子里,继续有一搭没一搭的说话,“入冬了,后宫那边的炭薪冬衣,可都办妥了?”
“回万岁爷!”王八耻忙笑道,“前儿光禄寺和尚衣监还有制造局,就把今年的冬衣料子各色皮毛大氅微薄,银炭炉铜手炉,还有窗帘被料等物送到各位主子手里了!”说着,顿了顿,“另外,皇后还吩咐格外吩咐,今年的物事比往年多两成。”
后宫之中除了皇帝之外,从皇后到其他嫔妃,每人的衣食住行都是有标准的。
“谁问你朕这边了,朕问的是太上皇那边的!”朱允熥笑骂道。
这宫里现在不止他一个皇帝,更不是只有一个后宫。
“奴婢该死!”王八耻笑道,“秋天的时候,娘娘那边就已经派人送去了。惠太妃娘娘那,还是皇后亲自送去的。”
紫禁城虽然冰冷,但也是一个家,朱允熥如今身为家长,要照顾好这个家里的所有人。
王八耻见朱允熥心情好,凑趣的继续笑道,“昨儿梧州的砂糖桔送进宫来不少,皇后娘娘给各位主子都分了些。”
朱允熥含笑倾听,赵宁儿在这些事上向来很有正宫的样子。后宫在她的治下不说是其乐融融,但也没那么多糟心事。
所以说娶妻娶贤,若是娶一个醋坛子或者心胸狭窄的,只怕那些妃子们都没好日过。
“这事还闹了个笑话!”王八耻继续笑道。
“什么笑话。”
王八耻举着宫灯,笑道,“因纯嫔那边怀着龙种,又素来喜欢吃这些鲜果。皇后娘娘就多赏赐了一些,结果上午赏了十斤桔子,到中午纯嫔娘娘就用了一半多。晚膳时候肚子疼,连召了三位御医进宫。把皇后和惠太妃都惊动了,结果御医说,是纯主子桔子吃多了,虚惊一场。”
“哈哈哈!”朱允熥欢畅的大笑,脑中不由得浮现出小顺子平日,两个腮帮子鼓起来,呼哧呼哧吃东西的场景。
“今晚上!”朱允熥想想,“朕在纯嫔那边歇了!”
“奴婢遵旨!”
~~~
说着话,没多大会功夫永安宫就到了。
朴不成从里面出来,在王八耻手里接过宫灯,引着朱允熥往里走。
外面有些冷,可殿内温暖如春。
老爷子坐在饭桌边儿,眼神直勾勾的盯着面前温着的酒壶。
“孙儿见过皇爷爷!”朱允熥行礼,看看左右忽然有些诧异,“宁儿呢?”
桌子上满是酒菜,却不见六斤和赵宁儿。
赵宁儿是不上桌的,但六斤却是每顿都要陪着老爷子用膳。
“小点声!”老爷子忽然摆摆手,眼神不住的往后殿那边瞄,“小点声,你媳妇管孩子呢?”
“啊?”朱允熥更是不解。
忽听得后面传来赵宁儿的声音,“你说你,十个大字写错了仨,你是故意不好好写,还是成心气我?”
“重头写,写完了我拿给外班值班学士看。若是再错,你今儿也不用吃饭了!”
敢情是赵宁儿在管六斤,那边隐隐的传来六斤弱弱的声音。
“母后,儿臣饿.......”
“饿了也忍着,不好好读书写字舔什么脸吃饭?”
饭桌上,爷俩听着那边的声儿谁都没说话。
片刻之后老爷子开口道,“大孙!”
“在!”
“一看你媳妇管孩子,咱就跟着肝颤!”老爷子飞快的瞥了那边一眼,“那模样太吓人了!”
“您怕什么呀!”朱允熥笑道。
“那模样让咱直接想起你祖母来了!”老爷子低声道,“你是不知道,当年你爹他们小时候不好好读书,你祖母拿着竹条打手心不说,连咱都跟着吃瓜落!”
说着,学着当年的场景和马皇后的口吻,“啊,朱重八,你怎么当的爹?你儿子不学好,你也不管管。啊,白天就是打打杀杀,到了晚上就掉酒缸里,家里啥事也指望你不上!”
“哈哈!”朱允熥大笑,“这天底下也就祖母能让您吃瘪!”
老爷子也跟着笑起来,手指头摸下酒壶,“那时候咱也想管啊,可只咱大字都不认得几个,怎么管?”说着,又斜眼看向后殿那边,“也奇怪了,以前看你祖母管你爹和你二叔三叔,咱恨不得也上去踹几脚。可现在看六斤挨收拾,怎么就觉得他那么可怜呢!”
就这时,老爷子的话音刚落。
那边传来赵宁儿的训斥声,“你再和我顶嘴,再狡辩?信不信我打你?”
“别别别!”老爷子忙对朱允熥道,“你赶紧去拉着,吃饭了弄这些干啥,有啥事就不能吃了饭再说?再说了孩子还小,说几句就成了,打什么呀?”
“快去快去!”老爷子连番催促,“人家当娘的管孩子读书,咱不能插嘴。可要真打,那不是打在咱心尖子上了吗?快去说说好话!”
第118章
宫城夜话(2)热腾腾的饺子出锅了,放在精美的青花瓷器中,泛着滚滚热气。
稚嫩的小脸上带着泪痕的六斤,被梅良心抱着放在老爷子身边。
赵宁儿不上桌,指挥着宫人不住给他们爷仨夹菜。
“因为啥挨骂呀?”老爷子把六斤放在腿上,柔声问道。
六斤抽搭两声,“大字没写好!”
“那以后还好不好好写?”老爷子的大手,轻揉的擦着六斤脸上的泪痕。
“老祖........嗯....”
六斤嘴一咧,就要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