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754章

    “江山是老爷子打下的,可天下不是咱们朱家一家的!”朱允熥也带上几分怒意。

    朱植忽然硬邦邦的说道,“对,不是朱家的,是皇上您一个人的!臣等这些叔王们是坐享其成吃空家底的败家子,皇上的儿子们,却世世代代都是皇上,都是亲王!”

    “十五爷!”郭英一声惊呼,“您说什么胡话?”说着,连忙起身叩首,“皇上,十五爷.....”

    他刚开口,就看到朱允熥抬起手示意,不让他说话。

    朱植也自觉失言,低着头,“皇上,臣还是那话,六哥他们有错,你处置他们就是了,和他们的儿子何干?王爵是父皇当初给的,您直直接给削了,您让那些皇孙们将来怎么办?”

    说着,叹口气,“您若是觉得臣等手里有兵权碍眼了,行,我们交出来就是,我们在封地当逍遥王爷不行吗?难道,皇上非要学李唐,在京中建十六王宅,把叔叔们堂兄弟们当猪养活,当贼防着?”

    朱允熥压着心里的怒火,攥了攥拳头。

    “谁跟你说,朕要建十六王宅的?”朱允熥冷冷的说道,“谁跟你说,朕的儿子们将来都是亲王的?”

    “那...?”朱植抬头,“那您要如何?”

    “来人!”朱允熥对外说了一声。

    “臣在!”邓平出现在门口。

    “传南书房各位大臣进来!”朱允熥说了一句,随后又看向朱植,“既然十五叔你这么想知道,朕今日索性就跟你说个明白,省得你心里不痛快吱吱扭扭的!”

    第二十六章

    狂飙(4)本就不大的乾清宫,忽然间人满为患。

    朱允熥疲惫的坐在宝座上,面前左侧是帝国核心的大臣们,右侧是燕王朱棣领衔的各位藩王。

    “本不想这么快说这件事,但今日十五叔咄咄质问,朕索性就说开了!”朱允熥环视群臣,目光落在藩王们身上,“也省得你们心中胡思乱想!”说着,顿了顿,又道,“十五叔刚才有句话说得对,江山是皇爷爷打下来的,没有不惠及儿孙的道理。”

    说到此处,他看向朱高炽,“洪熙,你现在是咱们朱家的宗正,你来说!”

    闻言,朱棣看了一眼站在文臣之首的朱高炽,又无声的把目光移开。

    “臣遵旨!”朱高炽拱手,缓缓从袖子中掏出一个卷轴打开,开口道,“各位王叔,王弟,这是皇上命我和南书房各位大臣,还有六部的官员们,草拟的关于以后皇子封爵的诏书。”

    说着,清清喉咙开口道,“本朝初封王藩时,曾有大臣言,汉封藩有七王之乱,晋之王有八王反叛,李唐分封又有玄武门之变。史书明鉴,本朝岂能重蹈覆辙焉!”

    “太上皇慈父之心,舐犊情深,力排众议封诸王于边塞,期之怀柔百姓震慑胡敌,永为国家藩属,尚慎戒哉!”

    “然龙生九子,太上皇一片怜子之心,却有藩王罔顾君父之心,不思为国只求一己贪欲,骄奢跋扈不法狂悖,妄图谋求大位.....”

    忽然,朱允熥不耐烦的开口道,“你挑要紧的说,这些文绉绉的跳过去!”

    “是!”朱高炽嘴上称是,心中却暗道,“老子都快念完了,你才说,你以为老子愿意念?”

    他所念的这些文绉绉的是无用的吗?恰恰相反!

    首先,把当初分封藩王的事给定性了,是群臣反对老爷子一意孤行。

    其次,引用历史上的事,给藩王们当头喝棒。

    再者,定罪。

    也是君王常用的手段,师出有名!

    朱高炽继续念叨,“前车之鉴不远,为避家国之乱亲族之叛,自朕始....”念着他顿了顿,继续念道,“朕之诸子分封,绝不与前同!”

    “朕之子,年满十八之后,以良家子之身投军边塞,历练军务锻造品性,为期五年。”

    “五年后年二十三岁,以在军中时的表现为考核,封爵!”

    “爵分四等,亲王,郡王,镇国公,镇国将军!若有顽劣者,无封。革除宗籍,落户为民。”

    “封爵之后成婚,在京中赐予王府,再以皇子王爵之身,挂职六部,历练政务。”

    “至年满二十八岁,赴封地就藩!”

    嗡!

    朱高炽话音落下的间隙,藩王们那边嗡的一声,好似炸锅一般。

    这份诏书是说,从今往后皇子们不再是从落地开始就有爵位,而是还要看他们长大后的表现?

    哪有这样的道理?简直闻所未闻!

    皇帝的儿子尚且如此,他们这些藩王们的儿子呢?

    “嘟囔够了没有?”朱允熥冷冷的看了藩王们一样,殿中顿时又恢复平静。

    “朕的儿子,绝不能是酒囊饭袋,更不能是只知道混吃等死的窝囊废!”朱允熥看着藩王们,开口道

    ,“让他们当兵,是让他们不忘尚无之风,知晓祖宗创业的艰难。让他们在六部历练政务,是要让他们知道百姓的不易!”

    “朕这里,容不下败家子!”朱允熥继续看着藩王们,“就算太子也是如此!”

    随后,他看向朱高炽,“你继续念!”

    “诸皇子所封之藩,必不在大明疆土之内!”朱高炽继续开口道,“皆在大明之边!如高丽东瀛,安南缅国等处。就藩之后不得治民,不得插手当地民政,只理军务。”

    “或为大明镇守新......疆,或为大明开疆拓土!诸皇子之子,年满十五至京师读书,十八从军,二十三大婚而后学习政务,再行返回封地!”

    话音落下,殿中众人心思各异。

    站在朱高炽后面的李景隆心中暗道,“这么看来,以后大明打仗绝不会少了!地方小了,藩王们没地方安置呀!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啧啧,这里面说道可多了去了!”

    而魏国公徐辉祖则是心中暗道,“如此一来五军都督府的职责更繁重了!藩王们的兵马,后勤,军兵调动,军械打造....”

    吏部尚书侯庸心中暗道,“看样子,皇上以后必不会和当初太上皇那样,动辄对官员处以极刑!藩王们封到那些蛮荒之地,需要有人帮着治理。日后罪官流放,还有罪囚发配移民等事,有的头疼喽!”

    但方孝孺等清流则是眉头深蹙,脸色纠结。

    藩王们就藩的土地不是大明原本的土地,那就意味着打仗,打仗就意味着死人。当然,死的都是那些土地上原本的人。

    而且,他们也同时联想到韩王在高丽,镇国公朱高煦在缅国那边的所作所为。不由得觉得,这么干似乎有些不太适合天朝上国的身份。

    有些不够仁德!太残暴了!

    朱允熥环视一圈,看着藩王们,“方才说的,是朕对自己的儿子们!他们不会和你们一样,落地就是藩王,十五岁成了亲,就乐呵呵的去就藩。有朝廷给你们盖房子,拨钱粮人口田地奴仆,每年大笔的银钱给着你们!而且让你们在封地,更土皇帝一样为所欲为!”

    “朕的儿子,他们想要和你们一样,就只能自己去拼,去抢!”

    “咳咳!”

    东宫侍读学士张显宗再也忍不住,低声咳嗽两声,提醒皇帝注意自己的言行。

    皇帝怎么能说让儿子出去抢呢?

    那朱明皇家,不是成了土匪了?

    那大明成了什么,强盗之国?

    什么是大国,大国就是有些事可以做,但不能说呀!就算别人都知道了,也不能认呀!

    “现在位列的诸位王叔,王兄王弟,都是没跟着楚王齐王代王他们掺和的!”朱允熥看着藩王们冷冷说道,“但朕知道,你们虽没掺和,可心里也对朕这么处置他们颇为不满,是吧?”

    “都以为朕太冷漠太冷血,太上皇尸骨未寒就急着对叔王们下手?”朱允熥又冷笑道,“甚至你们之中还有人,觉得他们罪不至此,是朕错了,是不是?”

    “臣等不敢!”朱棣带领众位藩王说道。

    “你们只是不敢说,不是不敢这么想!”朱允熥站起身,“其实朕已经心慈手软了!若朕是李世民还能等到老爷子入土吗?洪武门外早就血流成河了!”

    “他们之所以有今日完全是咎由自取,死不足惜!”朱允熥继续看着众人,“他们的王号,朕要废掉。他们的封地,朕要收回来,他们历年来的罪,朕要大白于天下!”

    “今日既然大家都在这,那就索性说开了!藩,朕一定要削!”朱允熥从藩王们脸上,一个个的扫过,“你们谁反对?”

    朱棣沉默不语,其他藩王唉声叹气。

    朱植抬头看着朱允熥,泪流不止。

    韩王朱模,毫不在乎。甚是还回头,对那些尚未就藩王的小王爷们挤挤眼。

    “朕不愿意跟你们勾心斗角藏着掖着!”朱允熥继续道,“说开了,愿意接受就接受,你们不愿意接受也得接受,朕没那个功夫还要想着你们如何想,还要护着你们!朕是朕,朕不是太上皇他老人家!”

    说着,朱允熥顿了顿,“藩朕要削,但路,朕也给你们留了。现在,朕亲口告诉你们,给你们留了什么路!”

    第二十七章

    狂飙(5)“哎!”

    就在所有人等着皇帝的下文时,朱允熥忽然微微叹气。

    “朕亦是人,岂能无情。诸位王叔又都是太上皇的血脉,朕之骨肉之亲。即便是有藩王不法在前,又走火入魔想要谋逆再后。朕也实在狠不下心,让朱家骨肉相残!”

    说着,他伸出手,看看自己的掌心,“很早之前朕就答应过皇爷爷,手上永远不沾咱们朱家人的血!”

    随即,他抬起头,正色看向诸位藩王,“所以与其说朕是要削藩,不如说移藩!”

    群王一愣,随后有人若有所思,有人满脸惘然。

    “你丫这先抑后扬玩的可以!”朱高炽心中冷笑道,“先把藩王们说得好像国家大害一样,让他们诚惶诚恐不敢反对。紧接着就说移藩,给他们几块鸟不拉屎的地方。别人是打一巴掌给俩甜枣,你是打一巴掌给俩枣核让他们一边嗦去!”

    “把这些大爷弄出去,祸害别人!”文臣之中,李景隆也心中暗道,“过去打仗是以战养军,如今皇上要以战养活宗室!”想着,忽然心中所有顿悟,“怪不得东瀛那边,吕宋那边迟迟不见皇上下令呢,感情是在这等着呢!”

    “还有缅国,船队已经过去了,听说那边开始筑城了。等下一波过去的,绝对不是商人,定然是藩王们带着大明的兵马还有各种亡命徒!”

    “等这几个地方站住脚之后,那就是琉球?安南?”想着想着,李景隆没来由的打了个哆嗦,“啧啧,那些土王是倒了八辈子血霉,挨着大明遇着这么一位皇上了!”

    但随即,他又马上心中高兴起来,“我管着理藩院呢?将来大有可为呀!”

    “移藩,就是把你们的封地收归中枢!”朱允熥继续看着藩王们,平静的开口道,“当然,诸位王叔都是朕的长辈,当初又都是老爷子给的王爵,朕若真的一收到底,难免有些刻薄!所以,朕会给你们一些补偿!”

    众藩王抬头,眼神中多多少少都带了期待。

    他们这些人都是没胆子反对皇帝的,但是人都有贪念,谁也不愿意真的就在京师混吃等死做个无权无势的藩王。

    “想当初....”朱允熥说着,忽然发现韩王朱模在藩王队列之中,笑嘻嘻的跟安王朱楹俩人挤眉弄眼,直接开口道,“二十一叔,你在高丽呆得如何?”

    群臣的目光,唰的看过去。

    韩王朱模先是一愣,然后磕磕巴巴的说道,“臣在高丽,挺好呀!”

    “怎么个好法?”朱允熥看着他,淡淡的开口。

    朱模本来心中有所畏惧,但对上朱允熥的目光,心中又陡然安定下来。

    这目光他太熟悉了,这就是当年读书的时候,朱允熥要冒坏水时,示意他出头的眼神呀!

    “你的封地本在沈阳!”朱允熥继续道,“当初是朕跟老爷子说,北平已有了四叔,辽东又有十五叔,开原那边二十叔也准备就藩了,所以把你的封地改在了乐浪郡(平壤)。当时还有人说,高丽非中原之地,怕你过去受委屈,这些年朕也没好好问过你,在那边如何!”

    韩王本是皇二十子朱松的封号,因为他后来和几位小藩王不愿意就藩,老爷子也想多留几年,所以朱松从韩王改封为汉王,跟几位小藩王继续待在京师之中。

    再者,在朱允熥看来,朱家子弟就藩高丽,这韩王的王号理所应当最合适不过。

    “那个....”朱模想想,笑道,“臣在高丽一切都好!”说着,笑了笑,“臣说句大不敬的话,就是高丽总管府还有各郡的文官们不听臣的,若是他们都听臣的,臣比当初高丽李家王室还要威风!”

    说着,顿了顿笑道,“整个乐浪郡都是臣的,臣想打猎到处都是猎场,想开矿就开矿,想修宫室就修宫室。腻歪的时候,还可以领兵跟着高丽总管府各地平叛!总之,快活得很!”

    “你是快活了,高丽人遭罪了!”

    许多文臣面上,不免露出几分厌恶的神色。

    这位韩王在皇帝面前乖巧伶俐,可在高丽封地却是人人惧怕谈之色变的活阎王。但凡高丽有叛乱时,有韩王率军镇压的战例。战报上都有一句话,王所过之处,皆白地!

    “其实在臣看来,封在中原没什么意思!”韩王朱模又笑道,“臣还记得小时候,跟皇上在文华殿读书时,皇上您的说的话!”

    朱允熥点点头,“朕当时说什么了?”

    “您说,天下之地不可计量,好男儿志在四方,靠着祖宗坐享其成算什么本事,有本事打出去,为大明开疆拓土才是本事!”朱模笑道,“当时二十四弟还说,要带着他表哥他们,把天下所有的好东西,都抢到咱们京城来!献给父皇还有皇上!”

    “你也真要个脸了!”

    闻言,朱高炽心中暗骂,“你那封地是打下来的吗?这些年你是抢得盆满钵满,你往京师送一个大子儿了没有?”

    “正是如此!”朱允熥开口,正色说道,“江山是皇爷爷他老人家打下来的,咱们这些后人,若坐享其成那不是丢他老人家的脸吗?再说,咱们这辈坐享其成,等咱们儿孙长成了之后,也学着咱们,朱家还有尚武之风吗?”

    “到时候一代不如一代,坐享其成变成了坐吃山空,都成了老朱家的败家子,都成了大明朝的蛀虫!”

    “天下很大,朕许你们移藩,就藩之处给你们兵马,你们想要多大地盘,就自己去打!想要多少人口,就自己去抓!说句不好听的,与其在中原吃咱们大明朝自己的米粮,让朕这个皇帝跟你们隔着心。还不如打出去,给你们自己给你们的后人,挣个好前程,更挣个好脸面!”

    “当然,你们也可以选择不去!”

    朱允熥说着,又看看众位藩王,“封国朕是要收回来的,但对你们也定然以礼相待!不想移藩的,朕在京师给你们建王府,赐予田庄保你们荣华富贵一辈子!”

    说着,他顿了顿,继续道,“但是,朕先头说了,朕的儿子都没有世袭罔替的道理。所以诸位王叔,你们的王爵,从你们开始,亲王之后只有一子可为郡王,其余诸子中嫡子为镇国公,庶子为镇国将军!”

    “子嗣的子嗣,若无功劳即为寻常宗室,荣华富贵不敢保,只能说饿不死!等他们长大,是参加科举做官,还是从军还是经商,朝廷也不干预!”

    “路,朕给你们留了,你们走不走是你们自己的事!”

    能不走吗?

    不走在京师,两代人之后就是寻常宗室了!

    走出去,虽说是蛮荒之地,但也能呼风唤雨!

    藩王们大多年轻,自然不甘于默默无闻,想要有一番作为。

    问题的关键是,移到哪去呢?

    忽然,辽王朱植开口道,“皇上,你打算把臣移到哪里去?”

    第二十八章

    狂飙(6)“皇上,你打算把臣移到哪里去?”

    朱植话音落下,郭英急得直跺脚。

    “你他妈不说话能当哑巴?别人都不说,就你问?显你能呀!”郭英心中骂道,“你就不能老老实实的听安排就完了吗?谁还能害你!”

    “你想去哪?”朱允熥看着朱植,开口说道。

    “臣在北地待惯了!”朱模皱眉,“太热的地方不习惯!”说着,叹口气,“辽东各卫,臣可以交出来,但臣的心腹家将要带着!”说道此处,他想想,“臣听闻,高丽境内有一大港之城,连接东瀛和我大明....”

    闻言,朱棣忍不住抬头,多看了这位十五弟一眼。

    “以前还真小看了十五弟!”他心中暗道。

    之所以如此想,是因为他看穿了朱植的真正意图。

    既然皇上在移藩之中提到了东瀛,那将来对东瀛用兵,最近的地方就是高丽的釜山港。一旦大军行动,就藩在釜山的辽王朱植就大有用武之地。

    “嗯!”朱允熥没同意也没反对,就是微微点头,“朕知道了!”

    说着,再看看藩王们,“你们谁还有话说?”

    “臣不想....”庆王朱栴开口道,“臣不想移藩,臣就想回京师!”说着,低头道,“天下哪都没有京师好,臣愿意待在京师之中!”

    “十六弟,你想好,你待在京师,你是亲王你儿子就只是郡王!”辽王朱植开口道。

    “我现在...还没儿子!”朱栴尴尬的笑笑,“再说儿孙自有儿孙福,臣也没想那么远。况且...况且我哪能顾得上以后百十年的事!”

    “臣不愿意就藩云南!”岷王朱楩也开口道,“若皇上准许,臣也想回京城!臣额外,还有个请求请皇上准许!”

    他俩的话,让朱允熥有些意外,他知道这两人胸无大志,但没想到居然胸无大志到这个地步。但是仔细想想,这何尝不是一种大智慧呢?

    人把自己这辈子活好就已经很难得了!一边自己活得纠结,一边还想着后世儿孙的事,那活着还有什么滋味?

    “说来听听!”朱允熥说道。

    “臣听闻沐家有女,沐春的幼妹年芳十六美貌无双!”朱楩开口道,“臣只有正妃一人,因为不熟云南水土体弱多病,所以臣一直没子嗣。所以臣想着,求皇上把沐家女指给臣!”

    顿时,朱允熥太阳穴狂跳。

    蔫人出豹子,这朱楩是蔫坏蔫坏的!

    斗不过人家沐春,就想娶人家妹妹恶心死沐春!

    “胡闹!”朱棣看了朱允熥一眼,开口道,“国丧之际,竟然说这些事,你羞不羞?”

    此时,蜀王朱椿开口道,“皇上,那臣等?”

    “今日只是告诉你们,朕给你们留的路!至于你们移到何处,一来问你们的意向,二来是朕要和户部兵部理藩院都督府仔细商议!”说着,朱允熥看看朱椿,“毕竟是要涉及到打仗的事,总要事无巨细!”

    随后,朱允熥又看看众位藩王,“不过你们放心,既然移藩,朕总不会亏待你们!”

    移藩注定是一件繁琐且需要反复衡量的事,不但涉及到藩王们的利益,还涉及到大明朝的利益,如何控制新增的疆域,如何移民,如何选派官员,如何确保这些藩王们不把那些新的疆域,变成他们自己的独立王国,如何制衡他们要听命于中央,还要集思广益。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