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8章
“此话怎讲?”朱允熥问道。“所谓瑞雪兆丰年!”李景隆一身银光闪闪的蟒服,在人群中格外亮眼,“今年的雪下得足,来年定是好年景。而且........”
朱允熥笑道,“你要说就直言不讳的说,朕可没功夫听你卖关子!”
“而且您想想,为何这雪早不下晚不下偏偏这个时候下?”李景隆笑道,“臣以为,想必是值此我大明国威,加恩四海万国来朝之时,上天欣慰。故天降瑞雪,使我大明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如此,我大明既有外藩来朝之喜,又有丰年之兆,简直是双喜临门!此全仰赖皇上之恩也!”
边上的文武大臣们,看着李景隆的眼神发亮。
“原来马屁还可以这么拍?”
朱允熥闻言,嘴角上扬,“双喜临门和朕有什么关系?”
李景隆忙道,“我大明有今日的盛世,全是皇上您高瞻远瞩。对外,振我大明国威,使得宵小臣服,使我大明之雄迈远超汉唐。对内,与民休养生息轻徭薄赋,使天下耕者有其田,贫者有其屋,老有所养少有所依.....”
“呵呵!过了啊!嗯嗯.......”朱允熥笑道,“你这人.....胡说八道也不怕后人听了笑话........哈哈!”
“臣是实话实说!”李景隆又笑道,“不信您问问诸位大人,是不是?”
“臣等为皇上贺,为我大明贺.....”其他大臣们不等朱允熥问,就识趣的齐声答道。
~
“嗯嗯!”朱允熥清清嗓子,微微吹来的风,过滤掉脑袋里还有耳朵中的马屁。
作为帝王,马屁可以听,但必须保持理智。
“那个.......听说这天那缅王在京中颇为快活?”朱允熥问道。
其实是明知故问,锦衣卫恨不得一天十二个时辰盯着那缅王,他的一举一动早就密报给了朱允熥。
“何止快活!”李景隆在旁笑道,“缅王等着觐见皇上的这些日子,秦淮河被他游览个遍........”说着,又是一笑,“听说一见到红袖坊的诗画姑娘就惊为天人,恨不得直接住进去!花钱如流水,连日包场。只可惜人家那女子虽是个歌姬,可也是卖艺不卖身的,把他急得是上窜下跳,几次三番要带人冲进去抢人,还是臣给拦下了。”
闻言,朱允熥倒是没什么。边上大臣们却纷纷皱眉,暗道不成体统。
一个藩王,代表的是一个国家。尽管他是傀儡,可也要有个一国之君的样子。
混迹于花街柳巷,还要动手抢人?简直闻所未闻。
“还效仿我天朝衣冠,穿着儒生的袍服招摇过市。殊不知呀,坊间的书生们给他起了个外号?”
朱允熥眯眼,“什么外号!”
“沐猴而冠!”李景隆笑道,“您是没见着他那人,个儿呀还没到您肩膀呢,咱们大明朝的衣冠他穿上,啧啧......”
忽然,不等李景隆说完,边上的辛彦德皱眉开口道,“皇上,臣要弹劾曹国公!”
朱允熥依旧表情淡淡的,“理由?”
“身为理藩院尚书,执掌藩国邦交大事。开口嘲讽藩王是其罪一,放任藩王行为不端是其二.......”
说着,辛彦德对李景隆怒目而视,“寻常人家都讲究一个待客之道,我大明天朝口中说着缅王是大明藩亲,却如此对待,岂不是贻笑大方?”
“臣等附议!”话音落下,几位大学时就纷纷符合,同时开口。
“有理!”朱允熥微微挺胸,扶着腰间的玉带,开口道,“缅人既是我中华分支,就是自家人。对自家人,哪有你这么嘲讽的道理?”
“他不懂礼数,就要教他,你没做到规劝的职责,还看热闹,该罚!”
“臣有过失,当受责罚!”李景隆马上道。
“嗯,罚俸一年!”朱允熥说道。
旁边群臣闻言,纷纷心中腹诽。
都罚他多少次了?皇上您也记不清楚了吧?他曹国公也记不清楚了吧?他是靠俸禄吃饭的人吗?
“其实,臣之所以没规劝,也是为了看看,那缅王到底能有多没下限!”
李景隆话风一转,正色道,“即便是蛮人的藩王不讲礼数,可他身边的幕僚呢!还有跟他一块前来我朝的十二名缅地大贵族呢?”
“不懂汉法不要紧,人之善恶好坏都是相通的.....”
朱允熥转头,笑看李景隆,“你的意思?”
“在臣看来他似乎颇有几分故意之嫌!”李景隆说着,白了辛彦德一眼。
同时心中暗道,“你懂个鸡儿!”
“是呀,人质善恶好坏都是相通的。他若真的是连脸面都不要的人,也不会选择册封他为缅王!”朱允熥道,“如此种种行径只有一个可能!”说着,他看看群臣,“故意麻痹我们,让我们以为他是个小丑,对他没有提防之心!”
说着,叹口气,“人呀,都不傻啊!要真以为别人是傻子,那就大错特错!”
“吾皇圣名!”
朱允熥淡然一笑,“既然他要演,那这场戏我大明就跟他们演下去,他可以是小丑,我大明不能是!”
说着,回头看看李景隆,“听说安南的使者也到了?”
“昨日到的,现在理藩院报备了,今日也要参加缅王的觐见大殿!”李景隆正色道。
“你看,这安南国的心思很有意思呀!”朱允熥冷笑道,“他们的使者,基本上跟缅王是脚前脚后。这说明什么?”
忽然,朱允熥脸色一暗,“这说明安南国知晓我朝在缅地的动向!窥觊我朝,其心可诛!”
“臣听闻安南国这些年,其实国王有些大权旁落,国内有权臣黎氏愈发做大!”群臣之中,暴昭开口道。
这话,引得众人齐齐皱眉。
因为眼前这位皇帝,最喜欢用这种罪名来征伐藩国。
你法统乱了,我身为天朝上国自然有义务帮你拨乱反正。
你有乱臣贼子,我大明父母之邦岂能看着自己干儿子被篡位?
朱允熥不置可否,而是淡淡一笑,瞥了眼李景隆,“听说安南的国王在国内,号称大陈皇帝?”
“岂有此理!卑微小国安敢称帝?”
不等李景隆说话,群臣直接炸了。
“皇帝乃我中国之号,秦皇扫六合统一环宇乃称皇帝。”吏部尚书侯庸怒道,“先有中国,才有番邦,伊等小国竟然恬不知耻,以下犯上?”
第174章
尚武(2)“居然有这等贻笑大方之事!”
辛彦德也冷冰冰的说道,“待臣见到那安南使者,定要问个清楚!”
“嗯!”朱允熥点头,随后给了辛彦德一个逮着机会就喷死他的眼神。
然后,又道,“安南的使者为人如何?”
“正是安南权臣黎氏子弟!”李景隆道,“这人年轻时,曾在我大明游学在国子监呆了三年。”
“哦.......”朱允熥又是一笑,“看来这使者的人选,安南也是煞费苦心呀!我朝对安南,颇不知彼。而彼,却知我天朝!”
皇帝的话,显然话中有话,而且对安南隐含敌意。
他们不明白,皇帝对这些藩国的敌意来自哪里。
这个问题,只有朱允熥心中自己清楚。
自古以来,华夏就是Y州之霸主。但确定霸主地位,准确的说是在明清两朝。
元始空安南让大明朝一顿炮拳,直接从小霸主打成了乖宝宝。
这个国家其实很奇怪,他的汉化以及儒家形态远比高丽和东瀛还要深厚,但他对天朝的提防之心,也是最深的。
到了满清时期,乾老四的十全武功虽然颇有瑕疵未能竟全功,但对缅作战,直接打碎了缅地的大国之梦,更是让安南如履薄冰。
而等到西方人来到东方,为了寻求庇护,安南人再次诚惶诚恐抱紧天朝大腿。可转头西方人一走,又露出不服天朝管的嘴脸来。
“还是欠揍呀!”朱允熥心中暗道。
就这时,一身华服的翰林院掌院学士张显宗快步走来,附身道,“皇上,吉时已到,太子那边可以出发了!”
“嗯,曹国公你去传旨,可以动身了!”朱允熥道。
~~
“太子爷,您慢点!”
总管太监陈不对,穿着红色的吉服,身子躬得跟虾米似的,引着六斤缓步迈过春和宫的门槛。
六斤个子小小的,穿着隆重的礼服,小脸上满是庄重,满带着大明皇家的威严。
在他身后,四个国公一字排开,默默跟随。
郑国公常升,魏国公徐辉祖,曹国公李景隆,颍国公傅让。
再往后是驸马都尉李坚,梅殷,胡观。
还有安陆侯吴杰,安远侯王德,刚调任回京的西凉侯濮玙和淮阴侯吴高。
六安侯王威,永平侯谢成,长兴侯耿炳文。
这近乎四公八侯的配置,堪称豪华。
所有公侯人人都是鹅帽蟒袍,一身英雄气。当然,也有战场上锻炼出来的杀气。
“太子爷,请上肩舆!”
走到仪仗前,陈不对直接跪在地上露出后背。
他意思是,让六斤踩着他的背上去。
岂料六斤却微微皱眉,回头凝视。
李景隆快步上前,低声笑道,“殿下有何吩咐?”
“皇祖曾说过,这玩意软绵绵的非大丈夫该坐之物。今日孤接见外臣,外臣之所以臣服,乃是畏惧我大明兵威!”
说着,六斤小脸更加郑重,“孤要骑马!”
“这......”李景隆有些难办了,低声道,“太子爷,骑马万一......”
“大明御林爪牙环绕,鹰犬拱卫,哪有万一?”六斤人小却主意大,转头看向一干羽林军,“你们簇拥着孤,去见那藩王可好,让他见识下我大明天家儿郎的风范!”
瞬间,那些羽林军的血直接冲到脑瓜顶上。
几位国公军侯也是瞬间热血沸腾!
藩国是打下来的,太子爷坐着软绵绵的轿子去迎那藩王,哪有铁骑环侍来得威风?
到时候铁骑如林,红缨飘扬,管叫那藩王心甘情愿的臣服在太子脚下。
胜利者对失败者,不就是这样吗?
但这事李景隆不敢自专,回头看向其他人。
“太子爷所言极是,臣也觉得.....”常升上前一步,笑道,“身上这蟒袍,还不如换了铁甲舒服!”
说着,看向一干侍卫,“来人,给太子爷牵马来!”说着,俯身行礼道,“臣给太子爷执镫!”
“这......”陈不对顿时大急。
可别看他是总管太监,眼下这个场合却没有他说话的地方。
只能给了旁边默然站立的王不直一个眼神,后者飞快的朝后宫跑去。
然而,不等他跑到春和宫门口,里面就出来个嬷嬷。
站在殿门口说道,“皇后娘娘的谕旨,既然太子有意骑马,那就骑吧!劳烦各位国公看着些!”
闻言,几位国公大喜。
此时有侍卫牵马过来,一匹纯白不带一根杂毛的河西健马,一人多高。
这马自小驯养,平日就是六斤的坐骑,见到主人格外亲昵。
在侍卫的呼喊声中,前膝下跪,卧在六斤面前。
“太子爷,臣扶着您!”李景隆又快人一步,扶着六斤上马,然后等马稳稳的站起来,跟常升分列左右。
常升抓着缰绳,“太子爷坐稳了?”
“嗯!”六斤摸着坐骑的鬃毛,“稳了!”
“太子爷起驾!”
随着常升一声呐喊,瞬间铁蹄轰鸣。
什么太常寺的礼乐,什么教坊司的丝竹,靡靡之音都一边去。
数百铁骑,护卫着六斤,浩浩荡荡的出发。
等出了春和宫,外边准备跟随的臣子们见状,当场目瞪口呆。
这是去迎藩王吗?
不知道的还以为太子爷要出征呢!
六斤在马上始终仰着小脸,目不斜视。
李景隆在旁笑道,“太子爷威武!”
陈不对跟着六斤的坐骑,亦步亦趋。
有些不放心,不时的嘀咕,“太子爷,您见了那藩王,千万别忘了学士们事先教的礼节.....那可是一国的藩王..一国之君!”
六斤耳朵都听出茧子来了,当即不悦道,“藩王?哼,没我大明他屁都不是!”
话声很小,但却吓得陈不对冷汗都下来了。
但这话,却对了一干武夫们的胃口。
世间一切礼法公义,皆在火炮射程之内。拳头就是硬道理,刀枪才是真实力。
远处,春和宫的阁楼之中,赵宁儿看着马上的六斤,低头擦了下湿润的眼角,嘴里骂道,“从小就是个爱现的!”
~~
待这些骑兵护卫着六斤出了午门,早就人满为患的长街之上,驻足观望的百姓们先是一愣。
紧接着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太子千岁千岁千千岁!”
这个国家,被礼法束缚太久。
以至于人们都忘了原本的尚武之风,但内心深处,极其渴望他们的皇帝,能带领勇士守四方.........
皇族尚武帝国安!
~
“这......”
午门城楼上,一干大臣们见了六斤的仪仗,纷纷惊诧无比。
尤其是几位东宫的老师,惶恐得都不敢去看皇帝的目光。
这不胡闹吗?这个时候胡闹?这.....成何体统呢?国家大事,可不是小孩子胡闹呀!
岂料朱允熥只是淡淡一笑,口中笑骂,“臭小子!”
第175章
臣仆(1)大明的亲王金龙袍服,对于德多帕耶来说,确实大了些。
若单纯只是大,那也倒好说,可是穿在他身上就像是......就像是那袍服好似不是他的一般,不匹配。
松松垮垮,毫无美感.........
就好像他身上只是披着一层华丽的绣满金龙的布.....
陪在德多帕耶身边的礼部尚书任亨泰,瞥了这我缅王一眼,心中忽然想起两句民间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