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章
他那个加广西都司指挥使衔虽是荣誉官职,但也表示着一旦永定侯张铨退居二线,他就是广西都司的不二人选。这个人是很会带兵的,但也是很残暴的!
他的手下从不留俘虏,即便一千个人之中有那么一两个被他留下性命,那也是为了当传声筒的。
“还有吗?”朱允熥继续问道。
“臣这里也有几个人选!”魏国公徐辉祖开口道,“云南都司昆明右卫指挥佥事朱荣!”说着,顿了顿道,“此人曾是黔宁王征云南时的先锋官!”
“还有成都左卫指挥使,都督同知黄中。此人曾多次跟随故信国公,颍国公等西南练兵!”
“
其实....”
忽然,一向很少在武将人事调动上的朱高炽,开口道,“光有将,未必就能练出好兵来。而且占城之地,文字语言与我大明并不通!”
“所以臣以为,不但应该只有将,也还要有兵!”
“坏种!”
朱允熥心中暗道一句,朱高炽的意思就是反正现在是占城王那边求的咱们,不如接着练兵的名义,派遣将领带兵过去。
帮他们占城练兵的同时,也顺手帮他们加固下城防,再顺手直接把占城王族的安危也负责起来。
帮忙嘛,就要帮到底!
“可是派兵过去.....”大学士解缙皱眉道,“占城和安南只见朝发夕至,我朝天兵一旦过去,安南那边不就开始提防了...?“呵呵!”朱允熥一笑。
“哈哈!”李景隆徐辉祖朱高炽等人笑得前仰后合。
小解学士做学问那真是天下无双,可涉及到打仗.....涉及到阴谋诡计,还是嫩呀!
派兵过去,就是为了让你安南知道。
你知道咋了?
你知道怎么办?
你要跳?
还是你要闹?
还是你觉得不反抗不行了,要拼命?
你安南别忘了,占城和你一样,都是我大明的属国。
大明往哪派兵?用得着告诉你吗?
你算老几?
你反对大明在占城驻军,你是何居心?
大明朝就是要步步紧逼....逼着他安南,早点跳起来跟大明张牙舞爪!
第279章
春(4)“当我们研究中国历史的时候,不难发现,现在中国所古有的版图,大部分都是从明代明太宗时期奠定的!”
“尽管他在位的时期,依然有一大部分土地,跟中国只是一种礼貌的朝贡关系,而不是实际的领土。”
“但是,尽管不是,却已经在大明帝国准备征服的名单之中!”
“大明帝国版图的拓张,准确的说中国版图的拓张,在明代是一个非常显而易见的转折点!”
“明代跟以往的朝代不同,以往的汉唐,他们的目标在北。在王朝最强盛的时期,不惜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哪怕所占领的都是无用处的,不能实行有效统治的蛮荒之地,但依然要对北方用兵,是因为他们彻底的铲除帝国北方游牧民族所带来的威胁!”
“可是明代的扩张却从南方开始...首先他们吞并了缅地,就是今天的新南行省,紧接着吞并了安南,就是今天的交趾,安南两个行省。”
“后来又找借口吞并了当时的占城,哀牢等地。中国的史学家们,认为这几次在南方的大规模吞并,是为了日后征服北方的练兵!”
“可是,在国际上种种说法还是有着很多反对之声的。因为从战略还有经济上来看,当时的大明帝国处在转型时期,所对各种海港还有漫长的海岸线,有着无限的贪婪!”
“这也是大明帝国在进入工业革命之后,能朝全世界倾销商品的最大原因之一。”
“另外从军事上分析,之所以大明帝国要吞并这些在历史上,只跟中国有着朝贡关系的藩国,是为了用一种岛链防守的方式,保护中国最核心的中原腹地。”
“这一点,在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已经彻底得到了验证!”
“这也是大明帝国乃至今日之中夏,能够手中作为亚洲霸主存在的原因。历史上的安南占城哀牢真腊,全部变成了现在中夏最重要的对外输出口岸,军事防御口岸,军港商港!”
“而且还是一直被中夏排除在体系圈外的我国东瀛,数百年来不管如何努力,都始终不能发展经济的富足民生的最根本原因.....”
“因为贪婪的大明帝国,占据了亚洲最佳的地理位置,最重要的矿产区,最大的贸易港。”
“今日之中夏,建立在大明帝国长达数百年的对外扩张之上。而前文说过,大明帝国对于周边国家的扩张,百试不灵的手段,就是找借口进行吞并!”
“就比如当时的安南,当时的安南作为一个独立于大明帝国之外的国家,有着独立的民ZU特性,文化还有国家构架。”
“大明帝国为了吞并安南,使用了中夏史书当中常见的手段,欲加之罪!”
“不停的压榨安南的生存空间,剥夺安南的话语权,且列举了数十条....或者准确的说构陷出来数十条,安南对于大明不敬的罪状。”
“这些罪状使得大明帝国对于安南的用兵,显得合理合法。但在现在看来,无非就是一种霸权主义。当然,这也是现在中夏在世界上最常用的手段之一。”
“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干涉他国的内Z,制造舆论危机,抹黑扭曲他国。”
“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内,大明帝国用这种高高在上,蛮横霸道的办法贪婪的进行吞并扩张,造就了今天的大中夏一体体系....”
-------采摘自一九五二年,东瀛独立党魁首岸田一郎告国民独立自由书!
~~
对付一个国家,其实跟对付一个人是一个道理。
假如一个人想整另外一个人,必然要搜集所谓的丑闻和罪证。然后把自己标榜成正义的使者,从而把对方直接整到永世不得翻身。
朱允熥对安南的策略就是如此。
他要让世人相信,之所以大明帝国要对安南进行吞并,是因为安南挑衅在先。
之所以要把安南纳入版图,是因为安南纲常沦丧,拯救安南七百万百姓于乱臣贼子的暴政之中。
因为安南不同于高丽,也不同于缅地。
在历史上的绝大部分时期,安南都是中夏的一部分,是因为南宋时期国力积弱,中原板荡自顾不暇,才让安南彻底的独立在中夏体系之外。
尽管如此,安南国内还是有着大批的心向天朝的士人,且民间也奉大明为正统父母之邦。
如此的情况下,若是把在高丽和缅地那一套拿出来用在安南的身上,那真是仇者痛亲者恨,要适得其反甚至造成无休无止的仇恨。
历史上朱棣在征服安南的过程中,正是敏锐的看到了这一点,才能联合安南的一部分势力,彻底击垮黎季犛,且把他们父子生擒,千刀万剐。
但朱棣也犯了致命的错误,那就是太过宽仁。使得中后期,不断有安南陈姓王族后裔作乱。
对此,朱允熥的策略是,绝对不会用安南人治理安南。不在安南横征暴敛,但也不会放任安南的官绅豪强继续做大。
在选用能臣治理安南的同时,不断派遣流官。且为了麻痹安南的豪强大族,还会允许安南士子参加大明的科举,且给与一定程度的便利,在远离安南的地方授予官职。
硬刀子,随时准备砍人。
同时利用新政,革除安南类似于农奴制的社会结构,让安南百姓知道大明朝廷的好。
而这,就是软刀子。
硬刀子能用一时,而软刀子则能用很多年。
总之无论怎么说,对安南用兵既是顺理成章,却也又箭在弦上。
~
轰隆一声闷雷,迟来的春雨不期而至。
天好似漏了,人间一片瀑布,密不透风。
“自古以来,所谓的祖宗家法只能困顿于中下人资之君!而当今皇上雄才大略,自然不肯墨守成规!”
京城外近郊的接官亭中,李景隆看着外边连绵不绝的雨,笑着对身边锦衣卫指挥使何广义说道。
“这几个月来,安南那边的罪状是越来越多!”李景隆继续笑道,“广西思明府的土官,昨儿又给皇上递了折子,说安南不守条约,擅自派人过来开荒种地..呵呵!”
他说他的,何广义就好似没听到,沉默不语。
自从上次贺老六的事让他闹个没脸,蟒袍勋职一并剥了之后,他变得沉默寡言起来。
“这次即将进京这个...安南陈朝皇族子弟陈....”李景隆说着,微微转头,“陈什么来着?”
“天平!”何广义慢悠悠的吐出两个字。
“对,陈天平!”李景隆继续笑道,“知道为何皇上让我和你,这么高规格的出城迎接吗?”
何广义抬头,视线中一片朦胧,地平线根本看不到。
“下官不知道,下官只知道皇上让下官干什么下官就干什么?”
他冷板凳坐了好几个月,忽然接到圣旨,要他陪同曹国公李景隆出城来接,由广西桂林左卫所护送的安南陈朝皇族子弟进京。
心中既有些感慨于皇上终于肯给他好脸了,但也越发的忐忑。
言多必失,不能多说!
“呵!”闻言,李景隆一笑,“这陈天平呀!可不是个人!”说着,咧嘴道,“而是一篇好大的文章!”
何广义再次把头低下,好似李景隆不是对他说话一般。
“老何?”李景隆看看他,低声道,“是不是上次的事情,怪我没....啊!”
“下官不敢!”要说心里怨,其实也不是没有。
毕竟在当时,若是他李景隆能早早的提点他,何广义何至于最后落得失宠的下场。
可要说真怨,何广义也明白怨不着人家。
人家帮是人情,不帮是本分。
“你呀,还年轻!”李景隆叹口气,“这人呀,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了坎坷,才能知道人生这条道,哪地方有沟哪有坎儿?”
“你也别觉得现在受委屈了有什么过不去的!现在受委屈好过将来受委屈。现在跌倒了,趁着年轻还有力气爬起来!”
“等你到了我这个岁数,若是行差踏错,只怕想再起来,他妈的有心无力喽!”
说到此处,李景隆又回头,“你呀,别想那么多,安心当差好好办事!”
“下官多谢曹国公教诲!”何广义拱手道。
李景隆还要再说,忽然暴雨之中,一骑飞驰而来。
马上骑士的盔甲之上,雨水哗啦啦的冲刷着。
“公爷!人到了!”那骑士在马上大喊,“最多还有三里地!”说着,又道,“同行的还有哀牢军民宣慰使刁线歹!”
“嗯?”李景隆蹭的站起来。
所谓哀牢军民宣慰使,其实就是哀牢的国主。
他那个军民宣慰使,是大明朝给与的官方身份。
“怎么不早说?沿途的人都是干什么吃的?”李景隆跺脚道。
虽是宣慰使,可也是一国之主,不声不响的来了大明,这可是惊天的大事。
再说,他这个节骨眼上偷偷的来,到底要干什么?
第280章
看戏(1)暴雨中的应天城,像是一只收敛着残暴的猛兽,雄踞在天地之间。
哀牢军民宣慰使刁线歹和安南陈朝的王孙陈天平,在来的
路上说了许多话,许多不能被外人知晓,只能在他们之间达成一致的话。
可在见到这座城池的那一刻,他俩几乎是同时的忘记了漫长路程之中,所说的每一句话。
因为震撼,而刹那间失神。
刁线歹的眼帘之中,那种原始的野蛮之气,在瞬间荡然无存。
陈天平眼中原本满满的不安和狡黠,也在这一瞬间化为乌有。
这里,是大明朝的都城。
他们就像是第一次见到高山的孩子,抬头仰望。
在仰望的过程中,他们见到了几乎穿透云层,比天还高的山巅。
仰望就变成了一种莫名的恐惧.....
~
直到他们的马车缓缓驶入应天府,他们都忍不住要回头再次的张望。
暴雨之中的城池,只有雨声宣泄。
磅礴如浪潮的雨水,哗啦啦的冲刷着平整的石板路,妄图在上面留下痕迹。
可无论雨水多么努力,他们也只是短暂的席卷,然后就顺着石板路两侧的沟渠排入,变成即将归入城外河流之中的江河之水...
暴雨是残暴的,好像要毁灭天地。
河流之中的水却是温和的,滋养万物孕育生命。
马车中,陈天平和刁线歹,贪婪的凝视着京城的街景。
之所以贪婪,是因为从未见过如此繁华的城池。那街,那亭台,那楼阁,那店铺....
而随即他们贪婪的眼神,又满是羡慕。
暴雨之中的廊檐下,穿着体面衣衫的人,惬意的欣赏着暴雨,手边一壶茶一卷书....
戴着金银项圈的孩子,躲在母亲的怀中,不顾母亲的阻拦,执拗的在屋檐下伸出手,像是在戏弄着倾盆的暴雨。
还看到三五个人,就坐在似乎随时摇摇欲坠的棚子下面,任凭雨水哗啦啦跟打雷一样,可却依旧守着碳炉,煮着肉喝着酒谈笑风生....
~
“两位!”
马车上外的声音,让刁线歹和陈太平同时扭头。
何广义那张没有任何表情的脸,出现在车窗外。
雨水顺着他的蓑衣,打湿了他的飞鱼服,却使得那飞鱼服的颜色,更加鲜艳。
“安南王孙.....”何广义犹豫片刻,想了一个合理的称呼。
“不敢!”陈太平惶恐的在马车中起身,却不想咚的一声,脑门撞到了马车的棚顶,“大人唤在下名字即可!”说着,苦笑一声,自嘲道,“亡国之人,哪里敢自称王孙!”
“您的住处安排在理藩院的接宾馆,前边就是了!”何广义一副公事公办的口吻,“馆中一切应有尽有,您若是有什么需求,直接吩咐馆中之人即可。但有开口,自当竭力满足!”
“不敢不敢!”陈太平忙摆手道,“亡国之人,蒙大明父母之邦不弃,能给在下一个容身之处即可!”
说着,他忽然猛的有些惊醒。
张口问道,“敢问这位大人,在下和宣慰使不在一个地方住吗?”
何广义看向精瘦却很是彪悍的刁线歹,“宣慰使大人,您的住处在另外一处..”说着,他顿了顿,脸上露出一抹笑意,“您是我大明册封的宣慰使,又是哀牢之主,所以应由礼部接待,国礼待之!”
刁线歹沉默片刻,看了一眼陈天平,然后用生硬的汉话问道,“我什么时候能见到大皇帝?”
“应该快了!”何广义含糊的应付一句,然后朝身后一摆手。
四名锦衣卫的番子,打着伞出现在马车外。
陈天平不舍的看了眼刁线歹,然后扶着车门看似有些软弱的下车,站在雨伞之下,紧了紧肩膀。
“走吧!”何广义这声走吧,不知是对陈天平说的,还是对马车的车夫说的。
总之在说完之后,陈太平在锦衣卫的护送下,带着随从人等进入馆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