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933章

    真毒呀(1)突然的,就来了那么一场雨。

    淅淅沥沥,很小很细。

    然后,刚打湿花瓣,还没浇透,它就忽的没了。

    这种感觉很是不上不下,明明盼了许久,可它嗖的一下就完了。

    就好比刚有点感觉,正准备闭上眼享受,他却....

    于是,就在这种不上不下的感觉之中,京城的秋老虎愈发的暴躁起来。

    ~

    “刚回京就有捷报!”

    乾清宫中,朱允熥笑呵呵的看着从安南,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军报,眉宇之间满是欢愉。

    征南大军长驱直入势如破竹。

    正如一开始预料的那样,安南黎贼伪朝不得人心。明军两路大军刚在三代州会合。

    安南三代州通判,南策州知府莫迪等就打开城门,率治下安南百姓箪食壶浆喜迎王师。

    至此,安南三江府已南地区全部被明军占领。

    明军和安南军如今隔江相对,明军士气高涨而安南军则满是仓惶。

    ~

    “这封捷报来得巧呀!”

    殿中群臣见皇帝脸色欢愉,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

    按照以往他们对朱家皇帝的了解,九江的武昌的事,可不是光杀人那么简单的。

    在朱家皇帝的心中,罪有应得之人必死,没死的也未必无罪而是侥幸。所以,一场风暴无所避免。

    但现在,可能是安南捷报的原因,皇帝看起来,竟然丝毫没有迁怒的意思。

    ~

    “都是万岁爷料敌如神!”

    群臣之中,一身蟒袍的李景隆笑道,“安南黎贼小跳梁丑不自量力,比自取灭亡!”

    他这么一说,别人哪里还坐得住,齐齐起身,“臣等为吾皇贺,为我大明贺!”

    “哈哈!”朱允熥笑笑,“打了胜仗是前线将士的功劳,与朕何干!”说着,他又看看手中的军报,“现在贺喜,也还太早了,旗开得胜算不得大功告成!”

    “皇上所言甚是!”

    魏国公徐辉祖板着脸说道,“安南的军报,安南依靠河内清化,宣江,富良江,沱江天险布置防线!”

    “城寨延绵九百余里,又于江中设置障碍,阻碍我大明军舰。且听闻,黎贼发动安南江北百姓两百余万,俨然一副死守到底的架势!”

    “这仗,其实才刚开始!”

    见徐辉祖一脸郑重,李景隆心中无奈。

    “不泼冷水你能死吗?没见皇上心里不痛快?好不容易有点好事,你非要往坏里说?”李景隆心中暗道,“满朝文武就你徐辉祖目光如炬别人都看不出来?这时候,先把皇上哄好,哄好!”

    他心中一边腹诽,一边抬头看着皇帝的脸色。

    果然,朱允熥一扫个刚才的欢愉,眼睛立了起来。

    “皇上,其实魏国公有些太过老成了!”

    开口之人有些出乎预料,乃是兵部尚书茹瑺。

    “哦,那你细说说!”朱允熥细长的手指敲打桌面,轻声说道。

    “是!”茹瑺起身,“所谓城寨延绵九百余里,发动军民两百万,在臣这个不知兵的人看来,就是漏洞百出昏招迭出!”

    说着他笑道,“他们的防线越长,兵力就越分散,而四王爷带兵最擅长的就是突袭,让敌人首尾不能相顾!”

    “所以千里防线,就等于给了我大明长达千里的突破口!再者,黎贼本就不得人心,还强行发动军民两百余万。”

    “一旦我军精兵突进,这些人能有多少战意?只怕是掉头就跑,毫无斗志!”

    话音刚落,徐辉祖马上开口道,“茹部堂,仗不是这么打的,账也不是这么算的。”说着,他看向朱允熥,“所谓的精兵突袭,平原地带百试不爽,但如今两边是隔江相望,怎么突袭?”

    “安南打得是僵持的主意,一旦战事旷日持久,我大明难免后继乏力!”

    茹瑺还待再言,朱允熥已开口道,“魏国公说的是!”说着,他顿了顿,“传旨给征南大将军,朕不希望这场战事拖得太久!”

    忽然,一直坐在皇帝下首默不作声的朱高炽忍不住诧异的抬头,悄悄的观察了下朱允熥的侧脸。

    “丫出去一趟,怎么跟以前有些不一样了?”

    “丫以前多虚伪呀?哪能下这么直接的圣旨?”

    作为曾经的燕王世子,自小在边镇军中长大的王孙,朱高炽是知兵懂兵的。

    皇帝的圣旨不希望前线拖,那么前线的将领就要不惜一切代价,就是不在乎任何伤亡数字,速战速决。

    而以他对朱允熥的了解,以前的朱允熥即便心中是这个意思,但也绝不会这么直白的说出来。

    他看着朱允熥,朱允熥的目光也看过来。

    “洪熙!”朱允熥开口道。

    “臣在!”

    “这段日子,辛苦你了!你坐镇京师,不但要帮着朕处理政务,还要在后方运筹帷幄组织前线军需,大功一件!”

    “你丫就会嘴上说,也不见你实际给点什么?”

    朱高炽按照惯例,先在心里腹诽一句,然后面上诚惶诚恐的说道,“皇上过誉了,都是臣份内之事。”说着,他顿了顿,“您不在京中这段日子,政务上的事,臣都是先禀告了太子...”

    “嗯嗯!”不等他说完,朱允熥就点头道,“朕知道,朕明白!”

    朱高炽的含义是说,熥子你虽我帮你处理政务,但监国的是太子,我就是个给太子打杂的。

    我也不管他看不看得懂那些奏折公文,反正只要是涉及军国大事的,我一概都送过去。

    得到了太子的许可之后,我才开始着手处理,我可一点都没飘啊!

    “不单是洪熙!”朱允熥又看向群臣,“朕不在这些日子,你们也都辛苦了!朕虽不在京中,但也知诸位爱卿都恪尽职守!”

    说着,转头吩咐道,“王八耻!”

    “奴婢在!”

    “着光禄寺赏每位爱卿苏绸两匹!”

    “遵旨!”

    ~~

    众人心中,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甚至心中,都暗自庆幸。

    皇帝赏赐他们,应该是就代表着地方上那些事,不会在朝堂上迁怒大家伙了。

    但有些人天生就见不得别人好!

    就在众人都刻意回避着九江和武昌案的时候,李至刚突然开口道,“皇上,臣有本奏!”

    “哦,你说来!”朱允熥低头,轻轻的喝了口茶。

    “臣奉旨组建课税总司,遴选的官员已经选拔完毕!”李至刚眼眉耷拉着,话中带着一股阴冷,“也多次发公文于各行省,在地上组建课税司,且从中枢中派遣官员!”

    “但是...”他脸上的阴冷更甚,“各地布政司都以现在账簿不明,且还未缴纳秋税的名义,妄想继续把持地方上的税权!”

    说着,他抬头,“皇上,不能再拖了。缴纳秋税之后,地方上的官员势必还会以账目的名义继续拖延!多拖延一日,地方上的税收就越乱一分!就好比武昌之事,地方官擅自收税,损害国体,而朝廷又一文钱没拿到!”

    “你要死呀!”

    众人心中齐齐破口大骂,“老子们刚刚把皇上哄乐呵,你他妈非要往武昌那边说!你是要死吗?”

    “爱卿说的是!”朱允熥细长的手指再次敲打桌面,沉吟道,“不能再让地方州府插手商税之事,刻不容缓。正如武昌....”

    “皇上!”暴昭羞愧的站起身,“臣请罪!!”

    第358章

    真毒呀(2)“臣身为廉政院之部堂,未能防微杜渐.....”

    “臣也有罪!”都御史严震直和杨靖都起身,“都察院的在地方上的御史监管不力,臣等难辞其咎...”

    瞬间,殿中的气氛紧张起来。

    朱高炽低头,抿着嘴角,“熥子,发火呀!赶紧发火呀!反正不关我的事儿,你丫快发火呀!”

    谁知,皇帝的表情却淡淡的。

    而且耐心的摆手,对暴昭说道,“朕提起武昌的事,不是为了迁怒你们!”

    说着,笑看群臣,“你们也不必忐忑,朕没有要发作你们的意思!”

    “我曹!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朱高炽忍不住抬头,看着朱允熥那张和他其实蛮像的脸,“丫,真的和以前不一样了?”

    ~~

    朱允熥叹口气,苦笑开口道,“朕以前总是为贪腐之事生气,大动肝火大发雷霆。其实现在看来,呵,大可不必!”

    众人诧异,就听皇帝继续说道,“朕发火杀人乃至株连他们的九族,就没人贪了吗?”

    “贪的人,有一万个理由贪。哪怕朕求着他们当清官,给他们金山银山他们也要贪!”

    “贪的本质是什么呢?”

    朱允熥看看群臣,“朕想清楚了,贪的本质其实不是因为爱钱,而是因为他们享受行使手中的权利,享受那种高高在上,主宰众生之感!”

    “那么只要他们有主宰的权,就一定还会有人贪。所以朕也想通了,我大明有国法家规!”

    “他们贪,若是不被朕发现,那是他们祖宗保佑!可若是被朕发现,那就有多少杀多少,绝不姑息!”

    忽的,众人心里一哆嗦。

    皇上跟太祖高皇帝越来越像了!

    “治,朕是治不了!朕相信不但朕治不了,以后也没人能治得了这个贪字!”朱允熥冷笑,“但贪腐之人,国法天理不容!在朕这,也绝没有通融。”

    随即,他看向李至刚,“第一批赴各州府上任的税官,你都遴选完了?”

    “都是臣亲自挑选,才德兼备之士!”

    李至刚对人狠,对公事更狠。

    他选出来这些税官,没一个是走后门夹带进来的,当然也没人走他的后门。都是他亲自考核过,且都在地方任上和税收打过交道。

    “你给他们顶的官职几品?”

    骤然,李至刚一愣,想了半天,“原定县内税官是九品,州府是七品,行省六品....”

    “太小!”朱允熥猛的摆手。

    瞬间,李至刚心中狂跳,热血一下冲到了脑瓜顶。

    不但是他,所有人同时诧异的抬头,不解的看着皇帝。

    “虽说税官是直属于朝廷!”朱允熥又道,“但若是品级低于地方州府县官知府,那就还是人家的下级!”

    “官大一级压死人!”朱允熥又笑道,“有上官掣肘,课税司的官员们如何大展拳脚?”

    “皇上.....”吏部尚书侯庸急道,“官职品阶乃是国家大事,万不可轻易而定!十年寒窗金榜题名为进士,才不过七品官!一个县城的税官,就要和知县平齐,天下官员定然哗议!”

    “朕心中自有分寸!”朱允熥摆手道。

    对此他早有谋划,税官品级高不受当地官员的约束,只能接受监督。

    朝廷付出的不过多给些俸禄,而得到的却是各地税收的透明还有高效。

    “李爱卿!”

    “臣在!”

    “既然各地组建课税司,隶属于你这个课税总司直管,那他们的官职,你就要再想想!”说着,朱允熥笑道,“胆子大一点,朕给你做主,你怕什么?回头报个单子上来!”

    “我李至刚,现在可以一言决定谁的官儿大谁的官儿小?”

    李至刚激动得差点跳起来,放声呐喊。

    “这么一来,有多少人受我的提拔保举之恩呀?这么一来,我不就是门生遍布天下了吗?这么一来,嘿嘿...”

    想着,他忽然有些挑衅的看了一眼吏部尚书侯庸。

    心中又暗道,“好像当不成户部尚书,当个吏部天官也不错呀!”

    “你他妈瞅啥?你有病你要死呀?”侯庸看到李志刚的目光,心中顿时破口大骂。

    ~

    “还有一件事!”

    这时,朱允熥又道,“都察院,廉政院!”

    “臣等在!”

    暴昭,严震直等人立马起身。

    李至刚本还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之中,畅想着如何行使皇帝给予的权利。

    但听到此话之后,也赶紧起来。

    他也是都察院左都御史!

    “武昌一事,让朕有些感悟!”

    朱允熥缓缓道,“朝廷在各地行省州府设置了那么多的御史,他们本该风闻奏事监督地方。但最后,怎么都变成了摆设呢?”

    “臣等请罪!”暴昭等人面红耳赤。

    而李至刚则是陡然间,还没从刚才的惊喜中平复心情,再一次陷入巨大的无限的兴奋当中。

    “不....”就见朱允熥摆手,“之所以让他们变成了摆设,不是因为你们做的不够好!而是因为......”

    说着,他微微冷笑,“还是官大一级压死人!”

    “他们的品阶都比地方官要低....”朱允熥又道,“见了上官作揖行礼本就低人一等,怎么查?”

    “哦,让下属的官员去查他的上官!让下面的告上面的,官场上的人能做得出来吗?”

    “所以,日后各地巡查监察御史,乃至廉政司衙门,不但都要如课税司一样直属中枢,而且在官阶上,也要和当地的父母官平齐!”

    “不然的话,他们今天在各行省州府是摆设。那么将来,他们就会同流合污!”

    “试想一下,本来各地的御史和廉政司,发现了有人不法贪腐有人残害百姓诉讼不公!他本来想报告给朝廷报告给朕的,可是呢!他的上官,知府乃至布政司使把他叫过去!”

    朱允熥继续笑道,“然后,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再摆出上官的身份训斥,大多数时候,他们即便是发现了什么,也不了了之了吧?”

    “朕心中有个想法!”

    朱允熥看了一眼群臣,继续说道,“就以行省的监察御史来说,官职上起码要定在三品,如此才不受当地布政司使的辖制!”

    “丫疯了?”朱高炽心中惊呼。

    大明朝,哪那么多三品官?

    “皇上!”忽然,李至刚开口,“臣斗胆...”

    “你说!”朱允熥笑道。

    “京中六部九卿还有御史言官等!”李至刚开口道,“还有各行省的布政司使,乃至六部的侍郎履历中,都必须有在地方做过监察御史的履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