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6章
设置巡抚之后,再想进中枢就必须有主政一省的履历。而偏远不好治理之地,更能看出一个人的能力。
况且,云南连接缅地和安南,而这两个地方日后必会设置郡县,无论是人口周转还是物资调配,云南都首当其冲。
“皇上一片苦心,臣感激之至!”卓敬思索片刻,正色道,“到了地方上,臣一定尽心尽力!”说着,顿了顿,“臣不敢说一定能把云南治理得政通人和百姓富足,但一定....无愧于心!”
“好!”朱允熥点头,笑道,“朕这个皇帝呀,其实最想听的,就是你们臣子说的这句无愧于心!”说着,叹口气,“事事都无愧于心,天下就顺了!”
忽然,卓敬再次抬头,正色道,“皇上,臣有本奏!”
“说!”朱允熥道。
卓敬起身,“臣,请皇上先不要在云南设置课税司的税官?”
朱允熥淡淡一笑,“为何?”
“云南本就穷苦!”卓敬道,“所接壤的安南缅地,如今已是我大明之土!但,为了长治久安,云南必定布置重兵。”
“嗯嗯!”朱允熥不住点头,“接着说!”
“兵多,地方的财政压力就多!”卓敬继续道,“云南一省,养活不了那么多兵。更无力承担,将来朝廷在缅地安南封藩的抛费!”
朱允熥笑道,“你想的倒远,继续说!”
“不是臣想的远!”卓敬道,“缅地开垦田地设置军屯,所需的钱粮就近调拨,云南最近!安南设置郡县,驻军的物资调配,也要让云南分摊!”
“臣也知,挨着这两地的好处!如今两地为我大明所有,昔日的边关毕竟成商贸重镇。”
“但商税若是都被课税司抽走了,臣拿什么治理云南?”
“再者,皇上您说了,云南汉蛮杂居民风彪悍!而李少保手下的税官,多是不体察民情之酷吏,只知搜刮民财!”
“本就穷,再设置课税司,不是适得其反吗?”
朱允熥看着桌敬,“看来你对李以行,意见不小?”
第486章
他敢吗(1)朱允熥目光微凝,注视卓敬。
“看来,你对李以行意见不小?”
卓敬开口道,“臣是对事不是对人!”
“呵!”朱允熥笑笑。
这世上大概最虚伪的话,就是对事不对人了吧?
随即,又开口问道,“那你是对新政有意见??”
“莫非在皇上心中....”卓敬硬邦邦的回顶,“李少保就是新政?”
朱允熥气笑了,“好你个卓敬,朕刚点你为云南巡抚,你就开始顶撞朕?”
“臣就事论事!”卓敬低头,“新政是我大明君臣鼎力而为的,不是一个人办的,也不是一个人能办的!只不过在推行新政的过程中,各人方法不同而已。”
“李少保做事勇猛精进,朝堂诸公讲的是润物细无声。李少保是要雷厉风行说一不二,朝堂诸公是要循序渐进大局为重!”
朱允熥又看了他一眼,点头道,“有道理!”
确实是有道理,改革一直都在,且小心翼翼。但也没道理,因为脏活都是李至刚干的!
“臣再说句不好听的,皇上要推行新政,是为了大明的万年江山!”卓敬又道,“而李少保,则只是为了皇上!”
朱允熥别过头,看着窗台上盛开的水仙。
“皇上越是用他,他越是为了皇上.....”卓敬继续说道,“而他为了皇上您,归根到底还是为了帽子....”
“够了!”朱允熥低声开口,打断对方,“再说,朕就要疑你是攻讦他人了!”
“这就是臣要说的第二点!”卓敬继续道,“如今皇上不容得别人说李少保不好!”
“遭瘟的书生!”
朱允熥心中暗骂一句。
不是他不容许,而是他知道这些大臣们的德行,他不允许还这么多人跟李至刚水火不容呢!他若是开条口子,李至刚得让他们弹劾成啥样?
“朕知你们对他心中颇有微词,但毕竟功劳在这!不管他到底是为了谁为了什么,这几年我大明国库增益是不争的事实.....”
忽然,卓敬开口道,“皇上,新政推行顺利,国库有所增益,也不全是今日之功呀!”说着,他看着朱允熥,“也是太祖高皇帝时我大明的底子打的好!”
“你.....哈!”朱允熥怒极反笑,“好,你说的对!”
“皇上心中,臣说的定然不对!”卓敬又道,“只不过皇上您不愿意跟臣多说罢了!”
朱允熥再次凝视对方良久,然后岔开话题,“你说的真知道了!”说着,又道,“到了云南,有什么难处直接跟朕奏报,好好做!朕对你也期望甚深!”
卓敬沉默片刻,“臣告退!”说着,顿了顿,“皇上保重龙体,要亲君子远小人!”
~~
出了乾清宫,卓敬停步回望,无声微微摇头。
而就这时,忽然一个声音响起,“卓大人留步!”
顺着声音看去,却是乾清宫总管太监王八耻快步前来。
“公公!”卓敬拱手。
王八耻微微侧身,等卓敬抬头时,开口笑道,“皇上说了,您大冬天的赶路去云南,一路定然殊为艰难!皇上还说,您身子骨一向有些弱!”
“所以吩咐杂家,让药房给您准备些路上避风寒的药,还赏了您两张狐狸皮的褥子。”
说着,王八耻摆手,自有太监捧着东西上前。
他又亲手从一个小太监手里接过一个食盒,继续笑道,“皇上还说了,眼看就过年了!您不是武人,骑不得快马,兴许过年的时候还在路上!”
“这儿是皇上吩咐的,特意给您预备的汤圆,让您路上吃!皇上还说,每年过年的时候,都是朝会之后赏赐大臣,您出行在即就提前赏给您!”
卓敬的手忽然有些颤,双手郑重的接过食匣,捧在怀中。
然后,再次看向乾清宫,豁的眼圈就红了,“臣,卓敬谢恩!”
“卓大人您慢走,杂家不送了!”王八耻转身道。
“公公留步!”卓敬忍着不让眼泪落下,缓步朝宫外走去。
但他还是没忍住,又回头看了一眼庄严的乾清宫。
再次转身,继续前行。
可刚走到端门处,却不由得脚步顿住。
~
“皇上赏了他什么?大包小溜的?”
李至刚是刚从课税司衙门进宫,正好跟卓敬走了个对联。
然后,目光直接就落在了卓敬捧着的,还有太监抱着的东西上。
卓敬的目光迎上去,李至刚没有先开口的意思。
他李至刚就是如此,从不主动对官位比他低的人开口。而且,官位比他的低的人若是开口慢了,他还不高兴。
“李部堂!”卓敬故意慢半拍,矜持的颔首。
然后,就要迈步前行。
“且慢!”李至刚忽然开口叫住他,“刚见了皇上?什么时候去云南?”
卓敬面无表情,“即日动身!”
“啧...这么急吗?”李至刚皱眉道,“本部堂还有事要跟你说!”说着,不等卓敬开口,又道,“随我来,南书房的偏厅....”
“部堂大人有事在这说也是一样的!”卓敬却没动,开口道,“若是三言两语说不清楚,日后公文往来也是一样的!”
“云南到京公文往来少说也要十天半个月!你我半个时辰能说明白的事,何必耽误那个功夫?”李至刚皱眉道。
卓敬依旧不动,“部堂找下官何事?”
“你他妈的!”李至刚心中大骂。
但还是耐着性子,上前两步正色道,“前两年因为先后对缅地和安南用兵,云南的茶税马税盐税药税一塌糊涂,账目屡屡对不上!”
“现在仗打完了,该是清账的时候了!这两年因为战事,云南布政司截留了多少,用了多少,还剩多少,都要一五一十的报上来!”
“对了!云南的盐,以后是要发卖到缅地和安南的,到底是征盐税还是卖盐引,都要落实!还有盐井矿,铜矿等.....”
“还有对缅对安南的贸易,云南要开关,到底设在哪几个州府....?”
“部堂大人....”
李至刚正说得口若悬河,卓敬忽然开口打断,“下官不是你的属下吧?”
“你...?”李至刚一愣,“本部堂掌管课税司....”
“下官是巡抚,听皇上的!”卓敬硬邦邦的说道,“您是掌管课税司,但收税的事也是要经过户部审核的,户部没有决策,您就直接定下了?”
“另外,到底在何处开关于缅地安南贸易,好像不在您的权责之内,而是下官巡抚衙门的事宜。”
“再者,前两年截留的税款,您该找户部和上一任布政司核查,找下官作甚?账目对不上更不是下官的问题?何以这么咄咄逼人质问下官呢?”
“你?”李至刚大怒,“卓惟恭....”
卓敬冷笑,拱手道,“告辞!”
说罢,只留下李至刚在原地咬牙切齿。
“竖子,坏我大事!”李至刚心中暗骂。
第487章
他敢吗(2)在别人眼中云南是个穷地方,可在李至刚的眼中,云南却遍地是黄金。
缅地安南归属大明之后,这两个地方首先要被朝廷控制的就是盐铁专卖之事。
铁先另说,云南那边的盐井简直就是没本的买卖。
无论是朝廷发卖盐引还是直接开采官营,都是稳赚不亏。
另外还有茶,还有马。
尤其是茶,卖到吐蕃那是一本万利。
云南一省经营好了,课税司就又得了一个金矿!
看着桌敬远去的背影,李至刚心中恨得直咬牙。
“好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卓敬,你早晚有犯在我手里那一天!”
~
“小人!”
卓敬冷笑着出了宫门,长随上前接了宫里赏赐的东西,放在马车中。
他又回头看了一眼午门,而后对长随说道,“一会去给东宫几位大学士陈侍郎处送帖子,老爷我明日起身,今晚请诸位大人饮茶!”
说着,顿了顿,犹豫片刻,“户部张部堂,吏部侯部堂,都察院严大人杨大人也都要送帖过去!”
“还有,南书房王大臣也送一份!”
“是!”长随躬身,“老爷,上车吧!”
“嗯!”卓敬提起官服的下摆,迈步登车。
~
马车缓缓前行,大概一个时辰之后,即将到家门口的时候,却忽然停住。
“吁....”车夫勒住缰绳。
长随看了一眼前方,低声对车厢中的卓敬说道,“老爷,有人迎了过来!”
卓敬意外的撩开车帘,目光看过去,不由得当场愣住。
~
一匹战马缓缓而来,马上是一位锦帽貂裘面容俊朗,不过二十左右年纪的年轻人。而在这年轻人身后,数十亲兵豪奴也都骑着健马,趾高气昂。
“不许跟来!”
那年轻人马鞭挥舞,独自骑马上前,然后朗声笑道,“可是卓巡抚的车驾?”
卓敬这才回神,丝毫不敢大意,赶紧从车厢中出来,俯首行礼,“下官见过小公爷!”
“巡抚大人多礼了!”被叫小公爷的年轻人快速从马上下来,先是侧身不受礼,然后快步上前拖着卓敬的双臂,“您是长辈,该我来行礼才是!”
“下官不敢!”卓敬依旧俯身作揖。
别说只是个小公爷,即便是公爵,卓敬都不会如此郑重。只因眼前这个小公爷,实在不是一般人。
太祖高皇帝之外孙,宁国公主和荣国公梅殷的嫡长子,梅顺昌。
老爷子的外孙多,但像他身份这么尊贵的却不多。
宁国公主虽是太祖高皇帝的次女,但却是马皇后所出的嫡长女,公主的封号中是带着国字的,是孝康皇帝的亲妹妹,当今登基之后更是加封这个亲姑姑为宁国长公主。
而这位小公爷梅顺昌,更是有别于其他太祖高皇帝的外孙,从生下来,落地就是从一品的五军都督府中军都督同知,可见太祖高皇帝对这个外孙的宠爱之深。
“他找我?”
卓敬的心中,此刻全是问号。
这位小公爷是京中出名的纨绔,既不参与政事,也不进宫往皇帝身边凑,最大的爱好就是带人出城打猎。
但越是这样的人,越是得罪不起。
因为人家无所求呀!
不但得罪不起,还要恭恭敬敬的,因为人家有摆谱胡闹的资格!
~
梅顺昌扶着卓敬的双臂,“卓巡抚....”
“下官尚未就任....”
“嗨!”梅顺昌笑笑,“圣旨都下来了,没到任您一样是云南巡抚!”
“呵呵!”卓敬干笑两声,“不知小公您在这是...?”
“晚辈特意在等您!”
梅顺昌这样的人,有资格直来直去,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开口道,“晚辈呀,求到你头上了!”说着,又是一笑,“也不这算不算临时抱佛脚!”
“您....”卓敬迟疑道,“求下官?”
“这么个事儿!”梅顺昌笑道,“您现在是云南巡抚了!我家呢,在云南有些产业!”说着,甩着手里精美的马鞭,“也不多,就一千来亩茶园,三十多口盐井,还有几支去吐蕃贩茶贩皮货牲口的商队!”
说着,坦然的笑笑,“这些呀,我娘说了,就是给我预备的零花!”
卓敬听着,后背冒出一层冷汗来。
“其实不单是我家,各勋贵家在那边都有产业!”梅顺昌又笑道,“当初老爷子在的时候,也都是许的!”
说到此处,梅顺昌观察下卓敬的表情,又道,“本来嘛?这仨瓜俩枣的,也是可有可无!可是最近我听着消息,说课税司那边要在云南盘查。还有消息说,户部也要巡抚衙门把盐井,铜矿之类的收回去。”
“哈,您也知道,钱不钱的无所谓,主要我丢不起那个人呀!”
“这不,正好您是县官又是现管了!我这只能厚着脸皮来求您,到了地方上给些照应!”
说着,梅顺昌又是一笑,“让您费心了!”
卓敬心中冷笑,“三瓜俩枣零花钱?哼,怕是你们这些纨绔指望的就是云南的进项吧?帮你照应产业?哼,做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