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147章

    然后猛的揉了揉眼睛。

    第210章

    后起之秀(2)李景隆视线之中,出现几名英武青年,在侍卫的引导下在侯见房外毕恭毕敬的站着。

    “呵...”

    李景隆笑笑,迈步出去,“哎,怎么是你们哥几个?”

    几名年轻人听见声音,回头一看,拘谨的脸上顿时满是欢喜。

    “卑职等见过公爷...”

    “打住,你们哥仨,小侯爷加俩郡马爷,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给我来这个?”李景隆笑骂。

    对面三名年轻人中,大约三十三四岁,最为年长的笑道,“晚辈等见过公爷....您,过年好!”

    “都好都好!哎,这还差不多!进,里面坐...”李景隆说着,皱眉道,“进来呀,没必要这么拘谨...”

    ~~

    一行人在侯见房内坐定。

    李景隆眼前的三人不是旁人,正是原西宁侯宋晟的儿子,依次是宋茂,宋琥,宋瑛。

    宋老侯爷镇守凉州近二十年,功勋卓著。

    晚年镇守高丽,血流成.......颇有民望。

    可惜天不假年,老侯爷几年前病故了。

    长子袭爵位....另外两个儿子,宋琥和宋瑛,则是分别迎娶了朱高炽的两位妹妹。

    也就是说这两人是朱高炽的妹夫。

    “你们哥仨这是来见皇上?”李景隆又笑问。

    三兄弟对视一眼,老大宋茂低声道,“是....”

    见他们三个如此,李景隆心中已是透亮。

    张振宗正在西北查军务,肯定要挖几个蛀虫出来。西北不同于内地,带兵的军头讲究一个资历。而宋家在凉州二十多年,眼前的宋茂自小就在军营里长大,他老子虽然不在了,但他回去多少也有些面子。

    李景隆又随口笑道,“这些天,万岁爷私底下还真没少提你们哥几个...”

    这倒不是他信口雌黄,他们宋家子弟在皇帝的心中却是简在帝心。

    说着,李景隆瞄了一眼宋瑛,心中暗道,“尤其这小子,皇上曾念叨过让他给太子当侍卫统领!”

    ~

    朱允熥之所以格外关注宋家兄弟,因为他们也算是青史留名之人。

    历史上宋琥被朱棣喜爱,皇太孙大婚都是他主持的。但因为勾连汉王,朱高炽上台之后给扒拉了!不但驸马都尉的名头给剥了,爵位也给剥了。

    宋瑛倒是被朱高炽喜爱,颇为器重。但是,下场很惨。

    正统十四年七月,也先犯边。宋瑛与武进伯朱冕在大同为了抵御也先战死。

    军人马革裹尸死于边野,乃是忠于王事为国为民。

    朝廷当给予表彰赏赐追封追尊,尤其宋瑛在辈份上还是明英宗的亲姑爷爷....

    确实,给赏了,很隆重的奉赏。

    他七月战死,就死在明英宗御驾亲征的前一天。

    当年同月,明英宗带着大明精锐二十万亲征。

    结果八月十五,英宗被俘了。

    据说当时大明战士二代目英宗陛下,面对瓦剌人的刀光剑影异常平静格外冷静。但其实,估计丫是被吓傻了。

    明英宗刚被俘,就到大同城外叫门,让开城门放他进去。

    是放他进去吗?

    是放瓦剌蒙古进去!

    他自然是进不去的,大同总兵郭登装聋作哑就是不开门....

    结果呢...明英宗做出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决定。

    他亲姑爷爷不是在他亲征的前一天战死了吗?朝廷不是给予厚赏了吗?

    他派锦衣卫袁彬进了大同城,把宋瑛和朱冕的家财,蟒袍,朝廷给予的赏赐,金银玉酒器拿了出来。

    拿出来干什么?

    给了也先!

    还他妈的美其名曰,赏赐也先。

    估计也先自己的都懵了.....

    ~

    “哥仨几时来的京城,没听着信儿呀...”

    侯见房中,李景隆继续笑道,“四王爷正在京城呢,你们翁婿见了没有?”

    “还没....”宋茂笑道,“还没觐见万岁爷,不敢因私废公...”

    “啧,这小心的劲儿随了谁?”李景隆笑道,“咱们都是武官,不必像文官那样整天事儿事儿的....这么着,先见皇上,见了皇上之后见四王爷...改天得空,我家里坐坐...哈哈哈!”

    正说着,就见亦失哈带着两个小宦官从外边进来。

    唰,宋家三兄弟齐齐起身。

    “西宁侯?”亦失哈打量下三兄弟,笑道,“跟杂家来吧....”

    三兄弟用眼神跟李景隆告别,亦步亦趋的跟在亦失哈身后。

    李景隆张望着他们的背影,忽觉得有些....意兴阑珊。

    ~~

    如今的乾清宫大总管,他可搭不上话了。

    亦失哈可不是王八耻,他平日连话都不会主动和这些朝廷大臣们说。别说说话,就是眼神都不给一个。

    别小看一个眼神,有时候一个提醒的眼神,就能救人一命!

    如今没了王八耻,御前的人让李景隆觉得陌生。

    更陌生的是,如任命边镇总兵或者卫指挥的事上,皇上那边连口风都没有。

    不对身边近臣说,不通知兵部,不问询五军都督府,而是直接下诏让人来京面授机宜。

    “甘肃宁夏总兵?宋茂的资历还是浅了点....估计应该是兰州卫指挥使...”

    李景隆心中暗道,“他去兰州,他的弟弟们应该是留在京师为侍卫....”

    正想着,目光不经意的朝外边看去,忽又是一愣。

    而后心中苦笑,“今儿是怎么了?”

    ~~

    又是两名英武的青年由侍卫引着,走到侯见房外。

    两名青年一见李景隆,局促的脸上也顿时满是欢喜。

    “哟,你俩个小子....”李景隆也笑道,“答兰,王也儿克台.....几年没见,你俩小子这么壮了?”

    说着,他笑着上前,分别在每个人的肩膀上狠狠的捶了一下。

    “晚辈等见过曹国公.....”

    “别....”李景隆托着他俩的手臂,仔细的看着两人的脸,笑道,“大过年的在路上了?进京见皇上?”

    这俩年轻人都不是汉人,而是蒙古人。

    其家族乃是河西大族,说起来跟镇守凉州二十年的宋晟乃是故人。

    洪武二十三年,把都帖木儿率部归附大明。

    永昌六年,把都帖木儿正式率部内附,皇帝授恭顺伯赐汉名吴允诚。

    按理说允字应该避开,因为和皇帝的名讳相重。但皇帝依旧赏其名,且赏赐颇丰。

    这两年轻人就是吴允诚之子,大的吴克忠小的吴克勤。

    早年间李景隆曾去西北劳军,所以见过这两年轻人数次....

    “这大过年的...”李景隆打量着两兄弟,“刚进京?可吃饭了没有?”说着,笑道,“来人,赶紧端两盘热乎的饺子过来,给他俩垫吧垫吧....”

    吴家兄弟到底是年轻人,感动得无以复加。

    “您的好意心领的,但是一会还要面圣...”吴克忠依旧有些拘谨的说道。

    “听我的,吃!今儿呀,按照我们汉人的传统,过年了!”

    吴克勤马上接口道,“我们现在也过年...”

    “哈哈,哥俩踏踏实实吃!皇上正见着别人呢,你俩得等!”李景隆大笑。

    他不知为何皇帝,突然要召见这些年轻人。

    但可以预见,这些人马上就会是大明军中的后起之秀。

    他仔细的看着这俩兄弟,憨厚是憨厚,但实在看不出他们有什么过人之处。

    其实他不知道的是,这两位在历史上也是忠臣孝子。

    土木堡之变前,为了掩护从宣府撤退的大明战神,兄弟二人死战不退血洒疆场.....

    第211章

    原来是这么回事(1)说来也是怪,这一上午当中,满朝文武皇帝谁都没见。

    见的都是边关那些归附的,已经汉化的蒙古女真部族首领的儿子们...

    而且那些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们,从乾清宫时,就差激动得仰天长啸了。

    ~

    “宫里要进新人了...”

    李景隆正在站在窗户口处若有所思,就听身后有人开口。

    回头却是魏国公徐辉祖不知何时,背着手缓缓的走了过来。

    “吴家兄弟入宫当侍卫?”李景隆笑笑,忽然意味深长的说道,“皇上还是庄亲王留着面子呢....”

    忽然,徐辉祖的脚步一顿,“曹国公何出此言?”

    “兰州卫军需大库那边涉及到了庄亲王的内弟....”李景隆笑道,“呵呵....如今在任的是他内弟,下一任即将赴任的是他的小舅子!魏国公...”他顿了顿,转身看着徐辉祖,“庄亲王还掌管着装备司,火器铸造局....呵呵!”

    “曹国公您是何意?”

    “您说呢?”李景隆温和的笑道。

    话,不需要说透。

    但一定要把意思表达到位。

    他们这个段位人,看事看人从来都不是只看单个,而是要把所有事所有人都连起来看。

    西北军需既涉及朱高炽的大小舅子,这两人之所以胆大包天就是因为有这么个位高权重的实在亲戚。

    有了这么一个亲戚,所有事都事半功倍。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京中有人好做官。有的是人愿意结交他们,有的是人愿意帮他们办事,甚至许多人在暗中跟他们结成了利益联盟。

    而李景隆刚才话里话外的意思还挑明了一件事。

    你徐家也是朱高炽大舅子小舅子的实在亲戚,你敢说这些年,你就一点错都没有?西北军中没有你家的关系?你们没有利用职务之便捞点?你自己不捞,你家别人不捞?你们家亲戚都是清廉如水?

    再说不好听的,西北军需大案,是一两天的事吗?

    你们一个管着装备司的王大臣,一个是五军都督府的中军都督....你俩不知道?你们家亲戚多少都在肥缺上呢,你他妈不知道?

    “哎....”忽的,徐辉祖叹口气笑道,“人生在世,谁能独善其身呢?”说着,摇头苦笑道,“谁又能真的六亲不认呢....?”

    “这话我信...”李景隆也叹口气,“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军中故旧要照顾,家里亲戚晚辈要提携,不然就是不近人情.....哎,古往今来,哪有绝对的不近人情的人?”

    “就算真不近人情...呵呵!”李景隆又摇头苦笑道,“明明挚爱亲朋,只要你不近人情,他对你就宛如杀父仇人,恨不得把你挫骨扬灰.....我等这个位置,很多事外人去做也信不过,更需要有人帮衬.....谓之自己人,呵呵。”

    徐辉祖低头,叹口气,“什么都瞒不过你.....我外侄他们.....还有侄儿得....扯着虎皮做大旗....利用家族人脉关系,还有职务之便,确实在西北那边捞了不少....”

    “我懂...”

    突然,李景隆开口打断他,叹口气,“明白......”

    徐辉祖看看他,面色很是为难,神情一再犹豫。

    李景隆在等,等着对方开口相求。

    人情,不是那么随便给的。

    你答应的太快了,人家觉对你理所应当。下次再找你,你不办就是得罪人了。

    “九江....”徐辉祖缓缓道,“那.....我这人口齿蠢笨....”说着,忽拱手道,“这些日子,我也是...我也是彻夜难眠辗转反侧。于公,是不该插手。可是于私,家中夫人弟妹姻亲等....哎...”

    “明白!”李景隆点头,笑道,“还是我好,家里亲戚少,当初找老丈人还特意找个有钱的...哈哈!”

    徐辉祖一怔,带了几分无奈,“九江...”

    “庄亲王知道你来找我?”李景隆忽然问道。

    徐辉祖缓缓摇头,叹口气,“我这当舅舅的从没帮过他什么,反而...管教不力,让家中那些顽劣子弟,打着他的旗号在外招摇...”

    “太子爷呢...你去说了没有?”李景隆又问。

    徐辉祖蹙眉,“九江,你是知道我的。”

    太子是太子,皇帝是皇帝。

    他徐辉祖是大明的魏国公,那就是皇帝的臣子,不是太子的臣子。

    对太子,他从来都是做到臣子该做的恭敬,但绝不会在皇帝活着的时候,倒向太子。这跟当初,他义无反顾的站在吴王背后是两回事!

    “哎,当初人人都说我李九江为了钱,总是做些不符合身份的事....呵呵!”

    李景隆再次看向窗外,“让家中门人经营买卖,开钱庄弄铺子,说我不务正业...哈哈!”说着,笑容收敛起来,正色道,“我的钱,是靠着权来的!但我的权是对外,从别人口中抢食,我可以垄断甚至屯居积奇。但不是弄权,挖大明江山的跟脚...”

    “九江...”徐辉祖瞬间无地自容。

    他一辈子名声都很好,非常好。

    一辈子没求过人,现在却要对李景隆低三下四。

    “我来办....回头我就给琪哥那边写信...”

    闻言,徐辉祖脸色轻松许多。

    给李琪写信,就是给张振宗写信。

    “多谢了...”徐辉祖又拱手。

    “等会,事都没说明白,你谢什么?”李景隆笑道。

    顿时,徐辉祖面皮发烫。

    “要是真牵扯到府上的晚辈,自会从中斡旋。”李景隆叹口气,“魏国公,您的晚辈您知道爱惜...我也有晚辈呀,我的儿子,就在西北..”

    “他现在依旧是带罪之身....”

    李景隆说着,压低声音道,“我儿,公爵嫡子,太祖高皇帝的孙女婿....现在却在张振宗身边帮闲....魏国公,您说我心里难受不难受....?”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