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170章

    李至刚不屑道,“手令,简单?”

    说着,转头道,“王骥。”

    “下官在...”

    “两份公文,八百里加急送往魏国公,兵部尚书处....”

    说着,李至刚顿顿,“另写一封交给曹国公,请转呈给万岁爷御揽.....”

    还不等王骥答应,忽一个长随进来,在李至刚耳边贴耳。

    蹭!

    陈瑄胡链吓了一跳,就见李至刚满面红光眼神发亮。

    “你要调兵的手令?”

    李至刚看着陈瑄冷笑,“现在给你写一份行不行?现在,现写,行不行?”

    第251章

    信任(1)“调兵的手令?好,本阁老现在就先给你写一张,拿纸笔来...”

    李至刚昂首冷笑,口出狂言。

    而屋内所有的官员们,齐刷刷的愣住。

    这口气,也是太猖狂了?

    你是文官!你官再大也是文官....

    “哈哈哈!”漕运总兵陈瑄乐不可支,也站起身,“阁老,卑职知道您是我大明朝的阁老。可是....太祖高皇帝祖宗家法,文武有别...”

    “你乃文官,居然当着卑职的面,写调动武将的军令?”

    说着,陈瑄的手陡然放在刀柄上,怒道,“你写一个军令,卑职看看?”

    “陈镇台......”

    “阁老....”

    山东巡抚胡链忙挡在二人中央,急道,“有话好好说...”

    ~

    “好!”

    “厉害!”

    “有种!”

    李至刚对着陈瑄连赞三声,面上冷笑忽然收敛,正色道,“老夫一生为官,位及人臣乃当朝首辅。今日,居然被一武官当面....”说着,再次冷笑道,“威胁老夫,你陈总兵好大的胆子...”

    陈瑄眼角不住抽跳,“阁老,是你说要写军令给卑职的!现写?你什么意思?是逗我吗?还是真要弄一张伪令出来?还是没把我们武人当回事?你这这是视朝廷于无物,眼里还有大明吗?”

    “哈哈哈!”

    李至刚大笑,“谁说老夫要自己写了?”

    突然,陈瑄愣住,心中顿感不妙。

    这时,就听李至刚大声道,“来呀!把曹国公请进来吧!”

    说到此处,他看着陈瑄,冷哼一声,“不知陈总兵的上司。刚刚被皇上提拔为五军都督府前军都督,曹国公的手令,算不算得数....”

    瞬间,所有人齐齐望着窗外。

    ~~

    “陈彦纯这个呆子,着了李以行的道了!”

    李景隆在帐外听的一清二楚,李至刚不过是微微用言语撩拨了两下,陈瑄就上勾了,虽无实际动作,但俨然有以下犯上之心。

    这可是官场大忌呀!

    人家李至刚还是钦差呢!

    言辞中带着威胁,手还搭在刀柄上,你要干什么?

    “这回你不想干活都不行了....”

    李景隆心中默念一句,脸上带了习惯性的笑容。

    帐内人就见,先进来一名壮硕的汉子,向来是李景隆的亲兵,高高撩起门帘。

    紧接着,就听一阵爽朗的大笑。

    “哈哈哈,本公不请自来,诸位莫怪呀!”

    声落人至,穿着大氅头戴鹅帽的李景隆大步进来。

    双肩微微一抖,身后自有亲兵接住。

    灯火之下,双肩蟒纹狰。

    袍服上的四爪金蟒,沿肩缠绕,遍布上身。而后金蟒身下,则是层层潮浪宛若怒海惊涛。

    李至刚的眼神,嫉妒而又羡慕的李景隆身上的金蟒流连片刻,而后起身,“曹国公!”

    “阁老...”

    李景隆微微颔首。

    此时帐内诸官员们才反应过来。

    “下官见过曹国公...”

    “卑职见过曹国公....”

    “免礼免礼...”李景隆爽朗笑道,“都坐吧....”

    说着,他背对着李至刚给了陈瑄一个告诫的眼神。

    后者似乎有些领悟,脸上显露几分懊恼的神色。

    ~~

    但,李至刚是一定要乘胜追击的。

    “曹国公,您来的正好...”李至刚开口道,“运河大工正缺人手,老夫提议由漕运总兵麾下近十二万兵丁,可代行民夫事!”

    说着,他眯着眼,扫了一眼战战兢兢的山东各地父母官们。

    “这应该是好事吧?啊?”

    李至刚的目光落在新任济宁知府身上。

    那知府低着头,后背早被冷汗湿透,边上就是他顶头上司山东巡抚,可他看都不敢看。

    他顶头上司,顶多是将来给他穿小鞋。

    可李阁老,现在就能发作了他。

    “回...阁老的话!”济宁知府惶恐的说道,“确实是好事!一来,本省可以不再征丁,春耕也不用耽误。二来,工程进度可以加快。”

    “对呀!”李至刚接口道,“而且老夫还说了,一样是每丁每天三钱银子。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怎么陈总兵就是不答应呢!”

    说到此处,冷笑道,“哦,不答应就算了!刚才还威胁老夫...曹国公,您来评评理,老夫这辈子,被谁威胁过?”

    “这....”

    李景隆笑笑,“阁老,您让我评什么,我刚来什么都不知道呀!”说着,看向陈瑄,“您说陈总兵威胁您?不能吧。陈总兵乃功臣之后,这些年在成都也是劳苦功高,不然也不会担任漕运总兵这么重要的职位.....”

    说着,笑道,“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误会?哎,武人嘛,心直口快,没那么多弯弯绕....”

    “老夫是钦差...陈总兵刚才出言不逊,这么多人亲眼所见!”

    李至刚又看看屋内的官员们,“是吧!”

    “是是!”

    “阁老所言极是!”

    “下官等都看见了!”

    “狗儿的!”

    陈瑄牙都咬碎了,大声道,“阁老,你是说要当着卑职的面,给卑职写一份军令?是你目中无人骄狂之极,所以卑职才失态的!你莫要血口喷人!”

    李至刚大怒,“那好,那就去万岁爷面前分辩......”

    “哈哈!”李景隆大笑,“某还以为什么大事呢!都坐都坐....”

    说着,把脸一板,看着陈瑄,“阁老乃国之重臣,皇上臂膀,又是钦差!你这厮,既是下官又是晚辈,快........给阁老赔礼道歉!”

    “阁老!”他转头又道,“彦纯粗人一个,您何必跟他一般见识?您大人有大量....”

    “不是老夫要跟他过不去,而是运河大工工期太慢了!”

    李至刚大声道,“几月了?现在几月了?眼看雨季就要来了....老夫虽不懂水利,可也知道雨季已来。上游微山四湖,湖水暴涨,而台家庄地势又低,一个控制不好,就是千里泽国...”

    “届时,朝廷数以万计的投入,全打了水漂,谁来负责?”

    “当务之急,就是先把台家庄这四十多里的河道挖好,沿途设置水闸.....”

    “不是老夫急!曹国公您想想,国家每天光是养着这些民夫就是多少钱?大明朝有取之不尽的金山吗?”

    “南北大运河,快修快通.....才是正道!”

    “他就是要这个政绩,谁挡着都不行!”

    李景隆心中明了,看看陈瑄,“兵,调不调...”

    “不是不能调..”陈瑄垂手道,“公爷,您也是当兵的,这里面的凶险您应当知道!”

    “首先,当兵的可不是民夫那么听话,杀人杀惯了,拿锄头未必愿意拿!”

    “第二,若调遣漕运之兵,大概十二万人。这些人集合,安置,分散,营房等等,处处都是钱!卑职的漕运总兵,可是半个子儿都没有,每月就那么点军饷....”

    “第三,李阁老说给钱!可是一旦这个许诺兑现不了,公爷!丘八们鼓噪的事儿,您不是没见过.....文官们不知拖军饷的严重,您是知道的!”

    第252章

    信任(2)“陈总兵....”

    李至刚直接把话头抢了过来,正色道,“老夫,李以行!”

    “嗯?”陈瑄骤然一愣,不明所以。

    “老夫李以行!”李至刚声音低沉却有力,带着几分狂妄,“大明朝恨我的人大有人在,恨不得我死的人更是数不胜数!但无论是谁,提起我李以行,都会说,那是一个说话算话的人!”

    “老夫既许诺你了,每丁每天三钱银子,那就一定会给!”

    李至刚环视四周,郑重道,“决不食言....”

    说着,陡然加大音量,“我李家松江豪富,真要是筹措不上民夫漕运官兵的工钱,嘿嘿!老夫砸锅卖铁,也决不食言.....”

    话音,铿锵有力。

    顿时间,帐内人等都对李至刚刮目相看。

    自古以来,谁拿自己的钱给国家办事呀?

    谁敢说这话呀!

    “李以行,你是真拼呀!”

    边上,李景隆心中暗道,“你这是赌上一切,只为了运河大工的政绩,以图东山再起呀!你都这么大岁数了,你图什么呢?”

    陈瑄看了一眼李景隆,在后者眼神示意下起身,“卑职这就回去调兵...”

    山东巡抚胡链也起身,“下官这就召集乡绅等,筹措阁老所需的银钱粮食牲畜.....”

    ~~

    “运河大工,还有什么缺口?”

    帐内,人都走光了之后,一身便装的朱允熥才缓缓进来。

    他手中还捏着一块馒头,边走边吃。

    “万岁爷,您润润口!”李景隆适时的送来一盏热茶。

    而李以行则是垂手,低眉顺目的站在朱允熥的面前。

    “回皇上,大工还是缺钱....”

    李至刚的声音沙哑,“十二万人同时开工,每人每天三钱银子,就是一笔天文数字!”说着,他顿了顿,“还有米面粮油,砖石沙土,各种器械......都是当初预料之外的花费!”

    “你是户部尚书!”

    朱允熥笑笑,“还能被钱难倒?”

    “户部的钱,一文一分都有数!”李至刚又道,“不能随便乱拨.....今日臣拨了,明日他拨了,那国家的钱就变成了别人的私产。”

    朱允熥吹了下茶盏中的茶叶沫子,“想来,你心中已有决断了!说给朕听听!”

    “课税司海关司有钱...”

    李至刚抬头,眼中精光一闪而过,“这两司当初臣执掌十余年,知道它们库的现银,比国库还多!”说着,顿了顿,“请皇上让铁鼎石借款给运河大工....”

    “借?”朱允熥抬头,“莫非还要给利息?”

    “自然给!”李至刚道,“南北运河通河之后,沿岸各府的税收必然大增.....课税司借了多少钱,运河这边分多少年连本带利逐一偿还....”

    忽的,朱允熥心中笑了。

    李至刚的意图,肯定不是这么简单的。

    “你的意思,南北大运河,漕运....归属户部?”朱允熥笑道。

    “各地海关设置船舶课税司海关司....内陆诸城有课税司....”李至刚大声道,“这漕运当然要和他们独立开来!而且所设置税司,理当由户部统属!”

    坐在另一侧的朱高炽,一直一言不发,听到这儿忍不住抬头看了一眼李至刚。

    “因为漕运是有兵的.....”李至刚继续道,“臣执掌两税司多年,深知两税司权责之大....倘若再给与漕兵给与税权,就太过庞大了!”

    闻言,朱高炽看看李景隆,后者无声咧嘴,低下头。

    “而且,在外人看来南北大运河是南粮北上,是帝国漕运.....”

    李至刚正色道,“可臣看来,并非如此!”

    朱允熥坐直了身体,“仔细说来!”

    “单纯要运粮,走海运即可!国朝开国快五十年了,辽东军镇也好,其他边镇也罢,还没缺过粮!”

    李至刚郑重的说道,“皇上要疏通会通河,重修直沽,使南北大运河畅通无阻,使大明南北相连。乃至要迁都,其实为的,是北方各省的百姓。”

    “河南河北等地,未曾临海,不得良港。”

    “山东虽有良港,但湖泊山峦众多,艰阻难行!”

    “而运河,就是朝廷给他们修的港!”

    “港惠利百姓,必须人口众多之地,交通枢纽之地。运河沿岸城池,有了运河,可卖本地物产可买外来之物。可促民生,可增赋税....”

    闻言,朱允熥抬头,神色有些复杂的看着李至刚。

    大明帝国,没有第二个人看到这层,没有。

    要想富先修路....

    南北大运河也是路...

    是内陆各省,连通海洋江河之路。

    也是江南工商繁华之地,庞大的内销市场。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