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9章
“咱们曹家是军功之家..”曹睿大声道,“您以前不是教育我,军功之家当为国尽忠,武人马革裹尸...”
“两回事!”
曹小强更怒,“我教你那么多,你就记住这个了?”
“呵呵!您呀...”
曹睿冷笑,“我明白,其实跟别人一样...送死的是穷人家孩子去...”
“嗨!”
曹小强大怒,“我他妈抽你....”
小福儿边上赶紧发话,“爷俩有话好说!”
说着,怼了儿子一下,“怎么跟你爹说话呢?没大没小?”
“儿子在武学的时候,这话听的多了!”
曹睿叹口气,“那些边关选上来的生员,对我们这些皇亲国戚嗤之以鼻,说我们不过是投胎好而已...”
说着,正色道,“父亲,母亲.....好火淬好钢...我是家中长子......”
“你还知道你是长子...”曹小强道,“你万一有个好歹....”
“父亲!”
曹睿再次抬头,很是郑重,“以前,我记得听您说过一句话......您说咱们这些皇亲国戚,落地就是人上人。所以报效国家,是咱们的责任,责无旁贷...”
“现在到我这儿了,您又说不行了!”
“您想过没有,若是从我这辈开始,不想着报效国家了,反而就想着当人上人,出生入死的事都让别人干,那....我的下一代呢?”
“小到咱们曹家一个家族,大到整个大明......还有希望吗?”
“你这话跟谁学的?”曹小强低吼。
“于大学士呀....”
曹睿大声道,“他给皇太孙讲学的时候,儿子也旁听着呢!他跟儿子说,权力越大责任越大...”
“遭瘟的书生!”
曹小强狠狠的骂了一声。
他知道儿子口中的于大学士,就是原先的中书舍人,教授皇太孙读书的于谦。自去年三月起,于谦实授甘肃巡抚。
甘肃单独设省,裁撤了原来的边镇,就是为了更好的控制西域。
“你要知道,边关可不是闹着玩的....”
小福儿在旁说道,“前几年保国公家的老七,不就死在那儿了?听闻孙子战死,老国公一口气没上来.....”
曹睿低下头,“七哥,我们都以他为榜样,他没堕了家族的威名,没丢人....”
“你知道什么?”
曹小强怒道,“大明跟帖木儿国,早晚有大战...”
“那儿子更应该去...”
曹睿马上道,“这大明,是祖宗们百战余生打下来的大明,我等子孙岂能畏战?”
说到此处,又道,“徐盼也去!”
“我说呢!”
小福儿苦笑,“你们哥俩焦不离孟....他去你也要去?”
“不是他去我也一定要去,是我...”
曹睿咬牙,“不能让他比下去..”说着,闷声道,“自小到大他功课骑术都比我好....我就不服...”
“你...”
曹小强无语了,“争强好胜,不在这上头...”
“那在哪?比吃喝玩乐?比谁能生儿子?”曹睿摊手。
“我他妈....”
曹小强火冒三丈。
“行了,跟儿子喊什么?“
小福儿怼了丈夫一下,正色看着曹睿,“要是我和你爹不允许呢?”
曹睿低头,沉思许久,“那我们就偷偷去....”
“小畜生....”
“小畜生谁生的?”
小福儿再怼了曹小强一下,正色道,“他是小畜生,你呢?”
“我....?”
曹小强眼珠转转,不敢发作。
“真要去,非要证明自己?”小福儿又看向曹睿。
“不是证明自己!”曹睿对着母亲的眼睛,“而是儿子觉得,这是儿子的责任!”
“儿子现在还小,就把志气给磨灭掉!那将来儿子上了岁数,再有家事所累,岂不是成了懦夫?”
说到此处,他握紧拳头,“要当,就当霍去病....”
“你自己几斤几两.....”
“别说话!”
小福儿再次打断曹小强,然后沉思许久,“行,我答应!”
“啊?”曹小强愣了。
“真的?”曹睿则是欣喜若狂。
“我答应你!”
小福儿摸着曹睿的头发,“当娘的,就盼着自己儿子像个男人一样有志气!”
说着,顿了顿,“你外祖父若是活着,也会夸你!”
曹睿呼吸粗重,重重点头,“嗯!”
“明儿我就进宫跟皇上说去.....”
小福儿又对曹小强道,“老爷...”
曹小强回身,“啊,什么事?”
“家里那些老兵该活动活动了,都跟着他....算是个照应!”
小福儿说着,竖起指头,不让曹睿插嘴,“必须跟着....”
曹睿无奈的低头,但是嘴角含笑。
“还有!”小福儿又道,“在去西域之前,先成亲!我明儿就跟傅家定日子...”
“母亲...”曹睿忙道,“没那么急吧?”
“按照咱们大明朝的老规矩,男丁出征前,必须要有媳妇....”
小福儿开口道,“听话!”
~~
曹睿欢天喜地的去了,屋内就留下小福儿夫妇二人。
许久之后,曹小强无奈道,“你就不怕....?”
“怕!”小福儿正色道,“可是他是男儿,我这当娘的不能拖孩子后腿....”说着,又道,“他是爷们了....国家为先!就像前几年西域大战,吐鲁番察合台,出生入死的事,我也没拦着你!”
“那要是真有好歹?”
“还有老二老三....”
小福儿正色道,“让老二老三给他哥报仇....反正我的儿子,正如他自己所说,必是人中龙凤,不能是纨绔子弟....”
~~~
画面一转,紫禁城乐志斋。
清风吹动珠帘,微微晃动。
一哥儿透过门帘,看着皇祖父在太监的侍奉下,换着衣衫。
他的目光,不时的落在皇祖父的手上。
外人可能不知道,他却是知道的。他祖父的左手,抖得厉害,整日都攥成拳头松不开,整条酸软无力。
每晚,都必有御医前来针灸.....
就在他愣神的时候,朱允熥从里面出来,“曹睿和徐盼要去西域,你是知道的?”
“哦!”
一哥儿回神,“是!”
朱允熥摆摆手,示意孙子挨着他坐下,“他们还小....也是和你从小到大的,你愿意他们去?”
“正是他们跟孙儿从小到大,孙儿才想他们去!”
一哥儿正色道,“孙儿是皇太孙,身边不能有窝囊废...”
“哈?”
朱允熥先是一怔,而后大笑,“哈哈哈!”
“你小子....原来这么想的?”
“孙儿不但支持他们去,孙儿自己都想去!”
一哥儿难得话多了起来,“知兵,必须亲临前线。知政,必须知晓民生.....”
“况且我大明幅员辽阔,各地百姓,政务,民生,乃至民情都不能一概视之。”
“孙儿身边的人,每日就是陪着孙儿读书,骑马,打猎...那不行!既然他们是皇祖父您给孙儿的伴当,那他们就要成为孙儿的眼睛,孙儿的耳朵...”
“成为孙儿的左膀右臂!”
“孙儿现在还不能参政,要是皇祖父您允许,孙儿都想奏请您.....适龄的勋贵公侯子弟,都要去边关历练....”
朱允熥郑重起来,“你可知道,朕和太祖高皇帝,用了几十年,才消除了这些军功之家的影响力!”
“皇祖父!”
一哥儿正色道,“孙儿知道,也明白....但是孙儿觉得,再这么养下去,他们就全是.....”
“全是什么?”
“窝囊废了!那样的话......等于我大明帝国的身上,多了一层累赘。而对其他人而言,是一种...莫大的...不公平!”
第5章
父与子(1)深夜的乐志斋,格外静谧,仿佛就连虫鸣都没有。
朱允熥坐在二楼靠窗的位置,身子微微倾斜的靠着软枕。
他自小就喜欢靠着窗口坐,不但是因为夏有凉风冬有暖阳,也是他一个人静坐时,总是习惯性的朝外张望。
“于学士教导孙儿时曾讲过,一个人到底是璞玉还是顽石,并不是出身所决定的....”
“即便是玉,玉不琢也不成器....”
“少年时,正是心性养成的年纪,不该玩乐当发奋图强....”
“京中勋贵皇亲国戚,还有宗室子弟何止万计?”
“若放任他们挥霍无度,混吃等死....那他们的下一代呢?”
“再过几代,与我大明休戚相关的贵族.....岂不成了蛀虫?”
一哥儿的话,不住的在朱允熥脑中回响。
“臭小子!”
朱允熥嘴角浮现出几分笑容来,心中暗骂一句,“大道理一套一道的.....”
不养儿不知父母心...
他现在多少有些老爷子当年养孙子,教孙子时的感触了。
那种感觉....不单是血脉相容,祖孙亲情隔辈亲。
而是看着自己的孙儿是个有出息的孩子......所以内心深处,觉得后继有人的满足感成就感和骄傲感。
“也是于谦教的好..”
朱允熥心中又暗道一句,忽转头对门外说道,“传旨...”
话音落下没多久,外边响起轻微的脚步,值班的翰林学士曹鼐跪在门外,“臣在!”
“朕记得甘肃巡抚十月要回京奏报军务?”
“回皇上,确有其事!”曹鼐不假思索,“应该是十月初五左右就能到....”说着,顿了顿,“前日,甘肃巡抚衙门奏报兵部,九月十月本是秋收,甘肃巡抚于谦想要等来年开春再来京....”
“朕知道!”
朱允熥开口打断。
于谦的顾虑是对的,秋收的时候一省封疆确实不应来京。而且甘肃之地原本是边陲,现在是整个西域的大后方,是何等的事关重大。
但,偏今年是边军轮防,召他这个甘肃巡抚回京,是涉及到十几万大军的军国大事。
“传朕的话..”
朱允熥顿了顿又道,“十月天有些凉了.....赏甘肃巡抚于谦毛毯四条....来京沿途驿站柴炭鲜果饮食等....加倍供应!”
“臣....这就去拟旨...”
曹鼐心中一惊,赶紧叩首答应。
大明朝有一套完整的奏销制度,各地的官员往来京师沿途吃什么用什么按照品级都有定例的,丝毫不能僭越,因为这个钱最终户部是要核实的。
当然,来京师的官员们,在各种用度上,不差钱的可以自己私下出去买。
可是,皇帝破格赏赐翻倍的,少之又少!
这些东西也不稀奇,稀奇的是皇帝竟然深更半夜的,专门让人拟旨....
这代表着什么?
这代表着这人在皇帝心中超然的地位。
“于谦这人....”
曹鼐一边往外走一边心中暗道,“深得三代器重....”
他心中所说的三代,指的是当今皇帝,当国主政的太子,还有东宫皇太孙.....
皇帝当年钦点于谦为状元。
皇太子亲选于谦为东宫皇太孙师。
皇太孙则是于谦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