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不是,以前也有个小灶,后来我娘去世,我又不怎么在家,奶奶说白占一口锅浪费,就给拆了!”“那咱们干脆把小灶再起来,这样自已弄些吃的喝的也容易,冬天也不至于白费了柴火!”徐慧笑着说,她自家起的炕外面都接着灶,这样做饭的时候热烟就从炕道里进来,既能做饭也能取暖。
不过徐慧忽然想起一件事:“那以前你在哪儿住?冬天怎么办?妞妞呢?”
“我就在这屋住,冬天回来也住不了几天,我火力大不怕冷就没烧炕,妞妞跟爷奶住,我一会儿就找人起个灶,这样冬天你们用热水也方便!”萧大勇笑的憨直,徐慧却忍不住翻了个白眼,这个傻子,以前居然都是睡冷炕的,这里冬天怕是都有零下十几度了吧,辛辛苦苦打仗卖命挣钱,回了家连个热炕都睡不上,还都不觉得委屈,真是傻啊!
这么个傻子,她要不护着,谁还会护着呢?
徐慧不知道,无形中她已经把萧大勇也列入了她要保护的对象中。
既然起灶,干脆就趁机以后分开吃饭算了,徐慧立刻做了决定,在萧家吃了这么几顿饭,她已经有些受不了天天吃个杂粮饼子,还得被那个贺氏夹枪带棒冷嘲热讽的。而且自已开火做饭也能给妞妞好好调理调理身体,这孩子放到爷爷奶奶跟前还被照看成这样,可见一家人有多不上心。
徐慧便和萧大勇说了自已的意思,萧大勇听了皱起眉头,他们一家从一开始就是在一个锅里吃饭,又没分家,自已家单独开火做饭,爷奶会同意吗?
可想到昨天晚上家里没一个人过来帮忙,还把厨房门早早锁上,连给帮忙人的吃食都是媳妇自已花钱买来的,萧大勇咬了咬牙,决定还是自已开火的好,而且他饷银的事情也该给爷奶好好说说。
两人说定,徐慧便带着妞妞待在房里等消息,她现在没事就用织布机练手,毕竟里面芯子换了,虽然有记忆手上也有感觉,到底不比原主熟练,这可是她安身立命的本事,徐慧自然要赶紧熟练起来。
萧大勇去了上房,贺氏和张氏正在厨房收拾,贺氏瞟了一眼大清早就去上房的萧大勇,凑到张氏身旁说:“看见没?咱这侄媳妇真是有心眼有手腕,刚进门就把大勇笼络住了,又是盖地窖房又是织布的,现在大勇又找上老爷子,还不知道又要出什么幺蛾子呢?”
张氏只低头收拾不吭气,反正她家没儿子,萧李氏和萧老爹都偏三房,有好处他们也沾不上,萧大勇家不管是折腾啥,跟他们也没什么关系,三房看着不顺眼,自去折腾,想拉着她当出头鸟,当她傻不成?
贺氏见张氏不吭气,不由撇了撇嘴,这个二嫂,就跟个闷嘴葫芦一样,一天到晚屁也不放一个,真没意思透了,难怪老太太整日瞧不上她。萧大勇在家,徐慧看着又不好惹,贺氏自已一个人还不太敢狠折腾,就想拉着张氏,这样二对一胜算大些,哪知张氏不上钩,贺氏不由把手里的东西一放,耷拉着脸走了。
张氏看贺氏离开,眉头都不皱一下,自顾自的继续收拾,跟在张氏身边的一个十五六岁的闺女不乐意了,她嘟着嘴拉着张氏说:“三婶又把活儿赖给娘,今儿明明是轮到她做饭收拾!”
“算了,不是什么累人活儿,娘一会儿就干完了,你别沾手,都要嫁人了得好好养着,要不手粗了人家该嫌弃了!”张氏看着自已的大闺女,笑的十分慈爱,她命不好生不了儿子讨不了婆家喜爱,但她生了两个好闺女,大闺女秀儿长得最好人又聪明,从小就跟乡下闺女不一样,已经说给了石桥镇的好人家,明年开春就要迎娶,以后闺女就能过上好日子了。
所以,现在张氏心里特别满足,什么事情也不会让她生气,哪怕婆婆再偏心,三房再欺负人,她都不会觉得难受,只要闺女们嫁的好,他们就算没有儿子,将来老了也不怕。至于,三房和大勇家的事情,谁占上风跟她家也没关系,她才不趟这浑水呢。
萧大勇进了上房,跟萧老爹和萧李氏说了自家屋子火炕起小灶的事情。听说萧大勇想起个灶,冬日烧炕的时候也能烧点热水煮点东西什么的,萧老爹倒是没什么意见,可萧李氏一听就皱了眉:“起灶不得要钱?咱家也没有那多余的锅啊水壶啥的,才刚成亲,就吵吵着分灶吃饭,是安的什么心?”
萧李氏说着说着嗓门就高了起来,萧大勇不由脸色有些难看:“起灶的钱媳妇已经给我了,锅什么的我们自已买,不用奶掏钱!”
“那也不行,你媳妇一看就是个手大的,自已开火还不知道怎么浪费粮食呢?咱小门小户可养不起那大小姐!”
“粮食我们也自已买,这总行了吧?”
“啥?你们自已买,你们从哪儿来的钱?大勇,你莫不是存了私房钱?你这个小鳖孙,才多大就敢有这黑心肠,钱不往家里交自已扣下来胡花,我就说你媳妇穷家破户的,哪里来的钱又是盖房又是买东西的,原来是这样,把那个小娼妇叫来,给我叫过来、、、、、、”萧李氏气的不行,扯着嗓子就嚷开了!
第十五章
卫婶子
萧大勇气的太阳穴跳的直疼,听着萧李氏骂的越来越难听,不由大声喝道:“奶!”
萧李氏被吓了一跳,看萧大勇眼睛都红了,一脸杀气的样子,不由缩了缩脖子,过了一会儿,才硬撑着呵斥道:“那么大声音干啥?”
萧大勇看了看一直一言不发的萧老爹,十分失望,抿了抿唇沉声说:“我成亲了,妞妞以后就由媳妇照料,以后我的饷银一半孝敬给爷奶,一半我们自家开支用,家里的活儿我家不干,地里产的东西也不吃,我们自已过自已的光景,就这么定了!”
这一番话可把萧老爹和萧李氏震住了,萧李氏瞪大眼睛,不可思议的看着萧大勇,刚要张嘴呵斥,只见萧老爹敲了敲烟袋突然开口:“大勇,你这是要分家啊?”
萧大勇想着来之前徐慧跟他说的话,摇了摇头说:“不,我没要分家,也不敢分家,我自从十六岁进营,挣的所有钱都交给了爷奶,昨儿媳妇说想织布帮我分担家用,我跟奶说要建个地窖房,奶骂我败家要花光家里的钱;可爷,我这些年挣的钱,就光今年的钱都不止二十两了吧,奶不给,我不敢强要,媳妇拿了压箱底的钱给我建地窖房,可家里连给来帮忙的人们弄点吃喝都没有,要不是媳妇花钱买了些吃喝,这事该多难看,传出去我可怎么做人?既然奶嫌麻烦,就不敢再烦劳奶,以后我们自家的事情自家弄,还有,我这才知道,妞妞原来是爱吃饼子吃菜肉的!”
萧老爹看了萧大勇一眼,他敏锐的察觉自已一向老实本份的孙子变了,这番话看似软绵但实则强硬,而且还占着一个理字,哪怕外人听了也只会说一家人苛待了大勇家,他就是真不管不顾另起了灶,外人也不会说他不好,实在是让家里人给逼的了。
而萧李氏,本来都快气炸了,听到萧大勇最后一句话却跟被炸破的气球一样瘪了,说到妞妞,她的确有些心虚,可她转眼又觉得自已没做错什么,家里那么多人,还有那么多孙子,妞妞一个女娃儿,给她口吃的就不错了,哪能还眼睛不错的盯着照看。
萧李氏动了动嘴唇就要开口,萧老爹又磕了下烟袋说:“大勇,你要知道,你三叔马上要参加乡试,花销大,这是咱们一家人的大事,只有你三叔有出息了,咱们一家人才能过上好日子,你也不用再去打仗受苦,饷银什么的就先不要提了;你们想自已开灶就自已开,老婆子从库里给大勇拿上一袋子苞米面一袋子高粱面和十斤黄米,再给他们分些家伙什,以后就让他们自已做饭吃!”
虽说家里的吃喝都是萧李氏管着,可萧老爹他毕竟是一家之主,他发话了萧李氏也只能听着。萧大勇目的没达成,可想着徐慧的话,忍了忍也就没再吭声,既然双方都没意见,这事就这么说定了。
有砖有泥也有人手,起个小灶不过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把屋里原来的破烂家具拆了重新做成窗户,弄些茅草做了顶,到了黄昏时刻,徐慧心心念念的地窖房和灶就全弄好了。
萧大勇从自已屋子直通地窖房的暗门也做好了,这样徐慧晚上就可以直接从屋里去地窖房,冬天冷的时候很是方便。有了自已的灶台,又有了织布用的地窖房,徐慧心突然就安定多了,觉得自已在萧家的日子才算真正过起来了。
今儿早上,徐慧带着妞妞去了昨天买吃食的邻居家。
她向萧大勇打听过,这家也姓赵,原来是村里的乡老家。萧家庄是一个较大的村落,村子里共有住户将近二百户,由里长和几个乡老们共同管理。在徐慧看来,这个乡老大概就像现在行政村的队长,整个村归村长管,因为村子大就划分为几个队,一个队再设一名队长,共同管理。
虽然算不得什么官,可乡老对他们这些普通村民具有很高的管理权力,不管是分地派活儿还是建房子的,都是由乡老定的。但听说萧老爹和这个赵家关系并不好,两家明明是邻居来往却很少,好像是萧老爹认为自已儿子是童生,他年纪又大,这个乡老该是他的,可没想最后村里人选上的乡老却是赵老爷子,萧老爹和萧李氏认为丢了面子,便不许家里人和赵家多来往。
徐慧听的极为好笑,不说别的,昨儿她第一次去邻居家,那家里的人都和和气气极好相处的样子,看上去和徐慧印象中热情又实在的村里人极为相像。而萧家呢,萧李氏那张嘴从不饶人,贺氏也是个尖酸刻薄的,村里人更愿意和哪家往来,自然一清二楚。萧老爹没选上乡老,就不和人家来往,也实在是有些小心眼。
徐慧既然要在萧家庄生活下去,自然要和周围人打好关系,萧家人她是不指望了,可也不能两眼一抹黑光自已过日子,她以后织布什么的,总需要买原料和找销货渠道,这些总不能都自已一个人做吧。
于是,徐慧决定和赵家多走动走动,起码和人聊聊,也能多知道一些这里的情况。却没想到赵家当家媳妇一听她要织布,高兴的不得了。
原来赵家老太太前年过世,现在当家的这个媳妇是赵家大儿媳,姓卫,徐慧便叫她卫婶子。卫婶子娘家哥是个货郎,平日里走乡串户卖些针头线脑,也收些纱线卖给镇上的布店,徐慧要是能织布,不光她们自家织的这些纱线有了买家,也能帮她哥卖些货了。
徐慧一听自是一口承诺,只要卫婶子家的纱线好,以后她织布就用她家的纱线了。
卫婶子听了更是高兴,后来听徐慧说家里已经同意他们自已开火,需要去买些日用品,二话不说忙换了衣服,套上家里的牛车,张罗着带徐慧去镇上买东西。
萧家庄离石桥镇上不过一个时辰的路程,徐慧自从来了这里就没去买过东西,在徐家时,徐靖庵病着她不敢轻易离身,需要的东西都是周氏帮着买的。
所以这实在算得上徐慧第一次出门购物,一路上看什么都很好奇,从没出过门的妞妞更是瞪大了两只眼睛,坐在牛车上好奇的四下张望个不停。
卫婶子带着徐慧去了镇上一家相熟的杂货铺,她哥哥总在这里进货,所以她和掌柜也很熟。3539
徐慧看这间杂货铺虽然不大,但锅碗瓢盆针头线脑,调料点心什么的都有,都是她眼下需要的,又是卫婶子介绍的,便按照列好的单子采购起来。
出嫁时,徐靖庵让徐慧带上十两银子当嫁妆,徐慧自然怎么也不肯,后来周氏偷偷在她陪嫁箱子里塞了三两银子做压箱钱和一些首饰。那些首饰都是冯氏弄来的,当初冯氏私定了徐慧婚事,拿了聘金就跑,不知怎么找到了徐家三房,花了一些银子给人买了份礼巴巴的送去,见到了徐家三房的老太太,老太太听说徐慧订了亲,就随手给了些首饰算给徐慧的添箱礼。
安氏和周氏看那些首饰虽然不算多精致,但比起集市上那些粗糙的首饰还是好很多,就瞒着徐慧做主给添做了嫁妆,现在徐慧无比庆幸自已还有点嫁妆,不然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
盖地窖房和起灶花了二两七钱银子,徐慧手里还有三钱银子,她怕不够,出门时戴了一副镯子,准备找个首饰店换成银钱。
所幸镇上物价便宜,买了锅碗瓢盆调料这些东西,只花了不到两钱银子,徐慧不由松了口气,看来她手里的钱还够支撑一段,只希望能尽快织出来布,她以后就不用为生计发愁了。
因为买的多,杂货店还专门派了伙计帮徐慧把东西送到了牛车上,徐慧不由感叹,不管是哪个朝代,做生意的人都有自已揽客的法子呢。
买了这些,徐慧还得买一些油,谁让萧李氏虽然不敢违逆萧老爹,给了一些粮食,可别的什么也不给,徐慧也懒得去跟她讨要,干脆自已买了吃着也舒心。
徐慧看着手里的单子,她除了油,还要买鸡蛋、菜、肉,以及一些布和棉花,这里的天说冷就冷,她得准备妞妞的棉衣,之前妞妞的衣服她从萧李氏那里拿过来了,结果却没几件好的,徐慧不得不快些给妞妞做些衣服出来才行。
卫婶子看着徐慧手里拿着的采购单子,笑着感叹:“还是你们识字的好,我们出门买东西就光靠脑子记,买着买着就忘了,回家一扒拉才想起漏买了!”(扒拉,当地土话,是翻找东西的意思)。
徐慧笑了笑说:“家里不忙的时候,让云儿妹妹来找我学些字,卫婶子以后再买东西,就有人帮着写单子了!”云儿是卫婶子的小闺女,老幺都是爹娘的心头肉,卫婶子自然十分疼爱,虽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可卫婶子是个再明白不过的人,不管在哪儿这女人要想过好日子,也得多学点东西,所以她很是喜欢自已闺女跟着徐慧学识字。
卫婶子便笑着说:“那敢情好,我先替你云儿妹子谢谢你了!”
“一点小事,不敢当婶子谢!”徐慧喜欢卫婶子爽朗大方,乐意和她多交往,忽然看到路边有一家首饰铺子,忙让停车。
新媳妇爱俏,卫婶子便笑呵呵跟着徐慧进了首饰铺子,可等到徐慧跟伙计说了几句话,卫婶子这才知道徐慧居然要卖镯子,不由劝到:“你一个刚过门的媳妇,哪里就开始卖嫁妆,钱不够用,怎么不去找你奶奶要?”
徐慧苦笑:“我哪里敢?因为盖地窖房的事情,奶奶都骂了几次了,我也是想多织布挣钱让家里人过好日子,不知道奶奶她们怎么就那么不喜欢?我要是再要钱,只怕奶奶就要打我了!”
第十六章
织布做衣
“她敢!哪有新媳妇刚过门就又打又骂的,要我说,他们萧家娶了你这么个能干又贤惠的媳妇,真不知是烧了什么高香,大勇奶奶那张嘴,村里边谁不知道,嫁到那家真可惜了你这么个好人品,不过大勇是个好的,你自已有本事会织布,以后一定会把日子过好的!”卫婶子安慰着徐慧。
徐慧笑着点头说:“婶子说的是,日子总会好起来的!”
徐慧知道卫婶子是真的为她着想,才说了这番话,她对于真心对待她的人也从不吝啬回应,虽然知道卫婶子其实也不见得相信她一定能织出来布,但只要自已织布就会购买她家和她哥的纱线,所以卫婶子是很愿意自已织布成功的,这就够了!
徐慧一直认为只要双方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关系,就能够合作。卫婶子是个聪明人,能说会道也会来事,公公又是乡老,一家人在村里人缘很好又能说的上话。徐慧需要一个这样的人,帮她尽快了解村里的人际关系,也需要这样一个人,帮她对抗萧家这些人。
这个以孝治国的年代,徐慧不得不像天鹅爱惜羽毛一样爱惜自已的名声,她想要过上好日子,不光要挣钱,还得占据道德的至高点。
哪怕萧家人再不好,她也不能让萧大勇背上一个不孝忤逆的恶名,要知道,这可是一个因为不孝就能被上级治罪的时代。现在不管是盖地窖房还是单独开火或者跟家里商量饷银只交一半,这些事情都损害了萧家其他人的利益,如果萧李氏和贺氏她们出去乱说,很有可能会损坏萧大勇的名声,徐慧需要借助卫婶子的嘴,让村里人知道事情的真相。
不是萧大勇和她徐慧不孝顺,是萧家长辈不慈,把他们逼到了这一步!
所以徐慧今天才会当着卫婶子的面,去首饰店卖镯子!
可在精心设计这些的时候,徐慧已经忘了一点,她嫁给萧大勇时,并没有想过要跟他一起过日子,这段婚姻只是徐慧帮徐靖庵逃脱劳役的手段!
事情的发展往往会超过理智的控制,这点在聪明人身上更加明显,可此刻的徐慧却还没意识到自已内心的变化,这也为她和萧大勇将来的感情路埋下了伏笔。
当然这是后话,眼下徐慧一心关注的还是紧迫的生活问题。
卖了一对镯子得了二两六钱银子,徐慧先买了一些麻油和板油。
麻油就是芝麻油,很贵,所以徐慧主要买的是板油。板油就是猪油,猪身上成块成片的油脂,买回去后切成片,放在热锅里慢慢煎,就能煎出油来,天冷晾凉了会变成白色膏状,炒菜时放一些非常香。徐慧小时候在姥姥家吃的菜都是用猪油炒的,后来因为猪都改成饲料养殖,说吃猪油容易高血脂什么的,就很少吃了。
板油煎油之后剩下的油渣,用来包包子或者做肉酱都很好吃,现在这猪肉可是纯天然无污染的,徐慧手里有钱自然不吝啬,直接买了一大块板油。
至于菜和鸡蛋,卫婶子说她家都有,可以便宜些卖给徐慧,徐慧自然领情,就不在镇上买了。还有给妞妞做棉衣要用的棉花,卫婶子说自家有孩子小时候的棉衣棉裤也可以给妞妞穿,徐慧忙爽快的答应了。她意识到卫婶子看自已这样花钱有些吃惊,不得不放弃买其他东西的想法,她现在的情况露富可是会招祸的!
到了家,徐慧直接给了卫婶子一百文定金让她从她哥那里买纱线,卫婶子看徐慧这么爽快自是更加高兴,回去就把自家存的纱线先给徐慧送了来。
织布机已经搬进了地窖房,萧大勇担心刚盖好的房子湿冷,徐慧却觉得这样的温度和湿度织布再合适不过。
卫婶子家的纱线虽不够细,但也说的过去,徐慧将纱线缠好,开始了第一次织布。
萧大勇和妞妞看着徐慧双手像蝴蝶一样在织布机上飞舞,白色的纱线一点点的变成了细密的白布,不由都瞪大眼睛看着这神奇的一幕!
徐慧发现自已坐在织布机前织布的时候,心里十分平静和愉悦,她想到巧姐儿记忆里从小经常在舅家学习织布织纱的场景,那也许是这个女孩子一生中最为开心的日子吧!
织这种没有花型的素白棉布对徐慧来说十分简单,她不过两三个时辰,就织出了足够长度的布,她想用第一次织出来的布,给萧大勇做一身中衣。
明天送自已回门之后,萧大勇就要回营上战场,能不能再活着回来就得靠老天决定了,徐慧觉得自已起码也该为他准备一些东西。
萧大勇和妞妞小心翼翼的摸着徐慧织出来的细棉布,萧大勇感叹道:“真光真滑,媳妇你太厉害了,咱们这儿还没有人能织出来这么好的棉布呢!”
“以后我会织出来更好的布,能卖很多钱,你就不要为了赏银太拼了,一定要保护好自已才行!”徐慧只要一想到萧大勇只有十九岁,心里就有些难受,战场无眼,说不好就再也见不到他了。
萧大勇没办法跟徐慧解释,战场上只有不怕死才能打胜仗,但是他很感动徐慧这么担心他,他现在也有人牵挂有人担心了,萧大勇心里暖暖的,不由上前握住徐慧的手。
徐慧笑了笑,示意萧大勇把剪刀递给自已,拿起剪刀剪断纱线,将织好的布从织布机上拿下来,抖了抖说:“我用这个给你做身衣服吧!”
成亲后,徐慧整理东西才发现,萧大勇除了当兵发的衣服外,家里只有几件旧衣服,就连成亲穿的那身衣服,居然还是用他三叔成亲的衣服改的。
徐慧想,自已用第一次织好的布,给萧大勇做身衣服,也算为这点夫妻缘分尽尽心吧!
萧大勇眼眶红了,他怎么也没想到徐慧这么急着弄好地窖房,急着织出来布,是想给他做衣服用。当然徐慧其实也真的没这么想,可萧大勇心里却这么认定了,他非常感动,自从娘去世后,他很久都没有穿过家里人给做的衣服了。
天色不早了,徐慧让萧大勇拿着布,自已领着妞妞回了房间。
新起的灶台,泥还不干,得等明天泥干了才能用。
可他们晚饭还没吃呢,徐慧让萧大勇用废砖搭起一个简易灶台,塞柴点火,然后从墙角下的水缸里舀了一些水,把今天新买的锅仔细刷了两遍,放在简易灶台上加了些水烧上。
又从用旧桌子改成的置物架子上拿出一个油纸包,里面是她从镇上买的包子,就是怕萧家不等他们开火就不做他们几个人的饭了。
果然,从今天下午萧李氏就吩咐以后不做他们三个人的饭了,徐慧不由庆幸,自已对萧家人的冷漠无情判断的足够准确,没抱一点侥幸心理。
将包子热上,徐慧从篮子里拿出三个鸡蛋,想了想,又多拿出来两个,这是卫婶子送过来的,她家养了二十多只鸡,每天能下五六个鸡蛋,哪儿舍得都吃了,大部分都留着换钱呢,现在卖给徐慧两下都方便。
白面大肉包子,放了白糖甜甜的荷包蛋,这是萧大勇和妞妞想都不敢想的好吃食。
徐慧摆好饭,看萧大勇和妞妞都光看着自已不吃,不由皱眉:“怎么了?不爱吃?”
“不,不是,媳妇,我是粗人,吃些苞米糊糊就行,这荷包蛋包子你和妞妞吃!”萧大勇只有在每次打胜仗后才能吃些肉和白面饼子,从来没在家里吃过这么好的东西,想着这都是媳妇用嫁妆银子买的,哪里好意思吃的下嘴。
徐慧生气了:“什么粗人细人的,让你吃你就吃,还能在家吃几顿饭,你不吃我和妞妞也不吃了!”妞妞含着手指,一脸馋相的看看徐慧又看看萧大勇。
萧大勇忙端起碗:“我吃,我吃,媳妇你别生气!”说着,忙把一整个荷包蛋塞进嘴里,鼓着腮帮子还冲徐慧笑的一脸讨好。
徐慧再大的火气也冲这样的萧大勇发不出来,便不再吭气,用筷子将妞妞碗里的荷包蛋夹成小块,方便她吃。
三人吃饱喝足,浑身的疲惫都随着胃里的满足降低了不少,因为明天就是成亲第三天,萧大勇便和徐慧商量起回门的事情。
徐慧也想把自已家里的情况好好跟萧大勇说说,自家不比旁人家,有冯氏和徐巧珠这两个能折腾的,她要是不和萧大勇说清楚,说不得就会被她们给算计了。
想到这儿,徐慧不由苦笑,自已和萧大勇都算是没有家人缘的,算起来,自已还比萧大勇好点,起码爹和弟弟都是好的,萧大勇只有一个小妹妹,还得完全指望他。
仔细给萧大勇量了尺寸,徐慧利索的剪裁好,就开始给萧大勇缝制衣服。
萧大勇看着低着头专心致志给自已做新衣服的徐慧,心里暖的快溢出来了,他忍不住伸长胳膊把徐慧搂在怀里,凑了上去。徐慧吓了一跳忙说:“别乱动,一会儿针扎到我!”
萧大勇不由放开徐慧,妞妞用手指勾了勾自已的脸,羞辱萧大勇,萧大勇这才觉得自已当着妞妞面,刚才的举动是有些孟浪,可的确是情不自禁呢。
徐慧一边给萧大勇缝着衣服,一边说着自已家里的情况,关于冯氏和徐巧珠的人品性情做过什么事,她都毫无保留的告诉了萧大勇。
萧大勇本来对徐慧家人十分敬重,可一听冯氏原来是继母,而徐巧珠居然是那种人,不由十分吃惊。但听着徐慧不顾家丑把这些事情细细说给他听,就是怕他不清不楚受骗上当,不由心里十分温暖,这才是真的把他当成相公,当成家人跟他一心一意过日子的媳妇啊!
第十七章
回门
听着徐慧说着她家情况,萧大勇不由想到自已家人,想了想说:“我明儿送你回了门,再把你送回到咱家,就得回营里报到了,昨天营里还给我捎了信,让我天黑之前必须回去报道,我估计很快就要打仗了,咱们这地方在中间靠里,一般不会有蛮子打过来,但也得小心。”
“天一黑就把门窗都关好,后面通菜地的小门记得锁上,钥匙给你,你装好,以后你有事要出入都从小门走,也省的爷奶问起麻烦;还有我托了人给你天天送水送柴,你只管在家好好和妞妞待着,出门也别去太远的地方,三婶她们要是难为你,你也先忍一忍,万事都等我回来!”萧大勇越说越不放心,感觉要交代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恨不得自已能天天守在家里照看着徐慧和妞妞,可没办法,他必须去打仗,要不然蛮子真的打进来,谁也活不了。
徐慧手上针线飞舞,听萧大勇说完,笑着应道:“你说的我都记住了,你放心吧,我会照顾好妞妞,等你回来的!”
把该说的话说的差不多,徐慧看见萧大勇和妞妞都不睡觉,坐在炕上看自已缝衣服,便笑着说:“你和妞妞先睡,我把衣服做好了再睡。”
“要不别做了,我在营里一年发两次衣服,中衣鞋袜都有发的,你今儿也累了一天,别熬夜了仔细伤了眼睛。”
“发的衣服能和自已做的一样吗?你快睡,我做的快,缝好衣服就睡了。”
萧大勇只能听话的躺在炕上,可还是舍不得闭上眼睛,就趴在枕头上,看着徐慧飞针走线的给他缝衣服。
妞妞也学着萧大勇的样子,歪着头趴在枕头上看徐慧。
徐慧线用完,打了个结,重新穿线时,看到这一大一小一模一样的姿势神态,不由被逗笑了,嗔怪的瞟了他们一眼说:“你们俩可真是亲兄妹,简直一模一样!”
那一眼的娇嗔把萧大勇看的浑身发烫心跳加速,可碍于妞妞在旁,徐慧又在缝衣服,只能忍着。
不知不觉中,萧大勇和妞妞就这么趴着慢慢睡着了,徐慧帮他们把被子拉好,挑了挑灯芯,继续做衣服。
次日清晨,萧大勇换上徐慧连夜做好的衣服,伸长胳膊给徐慧和妞妞看。
徐慧看了看,对自已的手艺非常满意,妞妞羡慕的拉了拉萧大勇的衣服,扭头对徐慧说:“要,要!”
徐慧笑着抱起妞妞:“知道了,等嫂嫂织出来花布了,就给妞妞做一身最最好看的花衣服。”
妞妞十分开心的笑了,萧大勇摸了摸自已身上又软又光的衣服,这是他第一次穿这么好的衣服呢,萧大勇深深的注视着徐慧,也开心的笑了,他一定要打胜仗活着回来,给媳妇挣很多钱一辈子对她好。
新媳妇三日回门,婆家一般都会准备好礼品,可萧家会不会,徐慧可不敢保证。
但出乎徐慧意料的是,早饭刚吃完,萧老爹和萧李氏居然提着东西亲自过来了。
徐慧看着萧李氏提过来的四色礼(一条猪肉、一壶酒、一只鸡和一包馒头,一共四种礼品方言称为四色礼),十分吃惊,心也跟着提了起来。
萧大勇一看家里居然准备了这么丰盛的回门礼,十分高兴。他之前还发愁家里要是准备的回门礼太不像样,或者干脆不给准备回门礼,那岂不是还要用媳妇的嫁妆银子自已准备,他这个大男人在媳妇娘家人面前可怎么抬起头来?
没想到爷奶居然这么好,准备的回门礼比他想的丰盛多了,萧大勇不由对萧老爹和萧李氏很是感激。
徐慧瞟见萧大勇的脸,默默在心里叹了口气,虽说萧大勇已经认识到萧家人的冷漠无情,可毕竟是在一起生活了快二十年的家人,他心里还是或多或少对萧家人抱着期待的,只要他们对他稍微好一点,就会又重新期盼起家庭的温暖来。
只是徐慧知道,萧大勇这期盼到最后还是要化为伤痛,萧老爹和萧李氏不会无利起早,平白无故给他们准备这么多东西的。
果然,萧老爹开口了:“大勇媳妇,这是你三叔做的文章,你回去让你爹好好看看,帮忙指点指点!”
萧老爹本来是打算让萧河去见见亲家,当面请教不比单看文章来的好,可萧河面薄,不好意思直接上门,萧老爹这才只能拜托徐慧。碍于这个原因,回门礼自然不能像萧李氏原来打算的那样,带上几个大馒头就行了,萧李氏虽十分抠门,可在自已小儿子学业问题上却从不含糊,这才有了萧大勇和徐慧面前这丰盛的回门礼了。
萧大勇本来开心感激的神情突然凝固,徐慧悄悄充满同情的看了萧大勇一眼,扭过头笑着对萧老爹说:“好的,爷,我回去会跟爹好好说说三叔学业的事!”她当然要好好让徐靖庵看看,萧家投入这么多年培养出来的读书人到底有几斤几两,虽然徐慧自已感觉萧河不过是个绣花枕头,可万一人家有点真材实料,能考中秀才,她也能提前有所准备。
萧李氏和萧老爹见徐慧一口答应,都很开心,尤其是萧李氏看徐慧都稍微顺眼了点,虽然她还是非常心疼拿出来的那些礼品。
不管是萧大勇还是徐慧,现在都不放心把妞妞留在家里,哪怕是回门,他们也把妞妞带上了。
萧大勇牵着马,徐慧和妞妞坐在马背上,礼品装在大褡裢里搭在马背上,三个人出发往徐慧娘家走去。
徐靖庵一早就坐在屋里等着,这三天他一晚上都没睡好过,十分担心徐慧在萧家过的怎么样。
刚出嫁的姑娘回门是娘家的大事,徐靖姚一家也都早早来了徐靖庵家,至于安氏,自从徐慧出嫁后,就一直在徐靖庵家里住着,帮忙调教冯氏和徐巧珠。
冯氏这些天被安氏眼都不眨的盯着调教,又被徐靖庵整天连个好脸都不给,自是老实了许多,徐巧珠看娘都这么老实,自然也不敢再折腾,今儿一早就坐在灶前,老老实实帮着烧火。
日上三竿,周氏已经准备好了一桌丰盛的酒菜,巧姐儿出嫁准备的仓促,自家现在还是这么个身份,安氏和周氏最怕的就是萧家人因此看轻了他们,所以这次的回门饭,准备的十分用心。
昨天卤了一天的猪头肉,切成厚薄均匀的肉片、猪耳猪舌下酒最好,难得一见的活鱼,剁下鱼头和豆腐炖了汤,鱼肉切成块裹上面浆油炸了红烧,小公鸡剁成块和发泡好的蘑菇一起炖,南瓜切块煮熟碾碎和面做成南瓜饼,醋溜白菜油炸花生米,自家腌制的脆黄瓜和豇豆,盆子盘子碟子摆了满满一桌。
徐靖姚还弄来了一斤高粱白,来了这北地,他也渐渐喝惯了这里的酒,比不得江州府的酒香醇,但味道更冲更来劲。
远远的看着萧大勇牵着高头大马载着徐慧和一个孩子慢慢走过来,徐睿和徐煜等男孩们顿时兴奋的跑了上去,徐靖庵也忍不住走到了自家刚建好的篱笆院子门口。
冯氏和徐巧珠悄悄对视一眼,都不由撇了撇嘴。
看着跑在最前面冲过来的睿哥儿,徐慧忙让萧大勇把马停住,将妞妞递给他,自已一跃下马,也冲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