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杨和书心里有些难受,酸酸胀胀的,这种感觉有些陌生,他顿了顿后才问,“那,那你回家过吗?”“不回,我都出来了,还回去干啥?”长工三憨笑道:“回去要路费的。”
“那你要是有路费了,回去吗?”
长工三想了想,还是摇头,“还是不回了,我要是能攒下路费,一定攒下娶媳妇的钱了,那当然得先娶媳妇了,娶了媳妇还得攒钱给婆娘孩子买东西呢……”
所以这样无穷尽的攒钱,花钱,谁知道啥时候才有钱回去。
杨和书心中感歎不已。
满宝则上下看着长工三,问道:“你的钱都拿去干啥了?”
长工三脸微红,小声道:“都吃了。”
他以前饿多了,身上有了余钱,又无人督促,自然是一有钱就忍不住吃。
他自己也存过的,奈何就是存不住,肚子一饿就忍不住去买东西吃。
杨和书对他们的自制力表示忧虑,“你们这样可怎么娶得着媳妇?”
三长工低下头。
满宝却道:“娶了媳妇以后把钱交给媳妇来管就好了,我四哥就是这样。”
想了想又补充道:“以前我大哥和二哥也存不住钱,然后娶了我大嫂二嫂以后,钱就存住了。”
三长工立即期盼的看着杨和书。
满宝也期盼的看着杨和书,“杨大人,你要不要给他们找一个媳妇?”
杨和书:……所以他要成县令变成媒人了吗?
一直小心留意那边的白老爷见状,适时的过来把杨县令解救出去。
三个孩子都一脸惋惜的看着杨县令走远。
满宝道:“差一点点,我们就不用特意招长工了。”
白善宝和白二郎符合的点头,一脸的可惜。
白老爷对三个熊孩子已经无话可说了,和里正村长一起带着杨县令全村走了一遍,了解了一下村里的播种进度和耕种情况后就举行了一场小型而简单的会议。
与会人士就只有跟着杨县令四处走的大人,满宝他们三个小的不屑于参加如此枯燥的会议,所以杨县令虽然邀请了,但他们还是以学业繁忙为由拒绝了。
杨县令的到来对七里村还是有影响的,而且还不小,最直接的就是,他人刚走的第二天,里正就带来了一批豆种和稻种发下来,各家各户按照人头分得。
不多,但据说是县衙从别的地方调来的种子,品质还不错。
因为三小孩儿是杨县令的朋友,里正破天荒的也给了他们一份。
满宝他们的豆子都种完了,所以三人商量了一下,平分了那点豆种,各回各家。
老周头在看过那些豆种后,便选了一块地种下,打算试试看产量。
之所以是一块,是因为豆种并不多,一人两斤左右,够种多少地?
而发下来的稻种则暂时留着,等过一段时间他们还要再播一次稻种,等冬小麦收上来后,后播的稻种正好可以成秧苗。
种子是每家每户都分到的,还有个别人家分到了一些农具。
比如耙子,锄头等。
也都是里正亲自送来的,七里村共有三家得到了农具,很巧,正是最穷的三家。
这一种变化让村民们津津乐道,每天晚上大家洗漱过后,明明累得不行,还是会在村口的榕树底下说一下闲话,纷纷道:“这一位县令虽然年轻,但人还不错,瞧着比傅县令还好些。”
“是啊,是啊,我们村都多少年没收到县衙给的种子农具了。”
“以前大人们都不爱来我们村,路又难走,地方也穷。”
“是啊,是啊,好些是白老爷来了以后才变好一些的,我的记得呀……”
满宝坐在一群大人中间听得津津有味,要不是老周头把她拎回去,她还想继续听下去呢。
第393章
要生娃娃啦
老周头拖着闺女刚到大门口,大门就当的一下从里开启,吓了父女俩一跳。
周二郎和周五郎从里冲出来,看见老爹就赶忙说了一声,“爹,老四媳妇要生了,我去请大夫和稳婆。”
老周头回神,连忙挥手,“快去,快去。”
满宝已经挣脱开老爹的手跑进去,就见厨房里正热火朝天的烧火开灶。
满宝一溜烟的跑到小院里,就见家里点了油灯,周大郎和周三郎几个正把孩子们往大院那边带,今天晚上他们就要睡在那边,没事不许过来小院这里。
趁着周大郎不注意,满宝溜进了四哥的房间。
周四郎正站在床前,满头大汗的看着,钱氏正握着方氏的手安抚。
满宝挤进去一看,方氏正坐在床上吃糖呢,面色还算平静。
周四郎被挤了一下,回神就看到满宝正站在他跟前,他眼睛一瞪,立即拎住她道:“你怎么进来了,赶紧出去,出去。”
钱氏也看到了小闺女,皱了皱,“老四,你也别留在这儿了,和你么妹一块儿出去。”
周四郎满头大汗道:“娘,让我留在这儿吧。”
“你留在这儿能干什么,还碍手碍脚的,”钱氏把他赶出去,然后对冯氏道:“去厨房看一下,让你大嫂煮一碗面来,多打两个鸡蛋,一会儿要是生了,还需要大力气呢。”
冯氏应下。
“热水也要烧起来了,”钱氏生了这么多孩子,又给村里这么多产妇帮过手,加上自家儿媳妇也生了这么多,这一套她早熟了,所以继续吩咐道:“剪刀,红布都要备好。”
周四郎听着害怕不已,明明前不久三嫂刚生过,他一点儿也不紧张的,怎么自个媳妇生孩子他这么害怕?
满宝看了看四嫂,又看了看四哥,觉得四哥更需要她的安慰,于是握了他冰冷的手安抚道:“四哥,你别怕,很快就生出来了,你别紧张呀。”
周四郎抖着嘴唇道:“我,我不紧张,我一点儿也不紧张……”
方氏本来还紧张害怕得不行,一看到丈夫冷汗淋淋的样子,她就忍不住扑哧一声笑出来,也不知道是不是牵动了肚子,让她一阵的疼。
钱氏连忙查看,顺便再次把俩孩子给赶出去。
满宝就牵着周四郎的手出去了。
周四郎同手同脚的跟满宝坐在石阶上,看着他的房间窗口没动。
方氏的发动出乎意料的快,以至于大家都忙起来,根本没空搭理这俩人。
大丫和二丫在厨房里帮忙烧水,小钱氏则在擀面条,速度快到飞起,很快就煮出来一碗面条让冯氏送去。
方氏疼过了一阵,努力忽视掉肚子里的不适吃了半碗面,然后就疼得受不了了。
声音开始往外传。
周四郎听得冷汗淋淋,眼泪都快下来了,他抓住满宝问,“要是,要是你四嫂跟虎嫂子一样咋办?”
满宝呸了一声道:“娘说了,不许说不吉利的话。”
“对对对,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周四郎说到这儿,突然看向满宝。
满宝眨眨眼,“怎么了?”
“满宝,你不是仙子转世吗?你说我拜你有没有用?”
那当然是没用的,满宝坚定的摇头。
“那你去拜一下天尊老爷?”周四郎提议道:“你是天尊老爷的座下仙子,你求神一定更有用。”
周四郎这么一说后却发肯定了,拉着满宝就走,“走走走,我们去拜天尊老爷。”
天尊老爷的画像在老周头和钱氏的房间里,老周头正坐在堂屋的门槛上抽烟,四儿子一溜烟的从他身边跑进屋里,差点没把他撞着,他连忙跟进去看,就见昏暗的屋里,周四郎拉着满宝对着天尊老爷的画像跪下,正瞪着眼睛念念有词。
老周头深吸了一口气,想拿烟枪揍人,想想又不能在天尊老爷面前这么放肆,便又收了回去。
满宝跟着周四郎拜了一下太上老君,想想可能不保险,乾脆跪着把所有她知道名字的神佛都念了一遍,希望他们一起保佑四嫂和小侄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周四郎还是有些心虚的,小声问道:“你在天尊老爷面前还拜其他神佛,会不会不好?”
“没关係,”满宝道:“能成神佛的至少心胸一定会宽广吧,他们不会介意的。”
她道:“天下那么多人求神拜佛,所以神仙们应该都很忙,我们要是只求一个,万一他正好忙,没听到怎么办?所以还是多求几个好,谁听到了谁就帮忙呗。”
周四郎觉得她说的有道理,于是又重新跪下,跟着把自己认识的神佛也都念了一遍,然后着重介绍他么妹,“我妹妹就是天尊老爷的座下仙子,前世跟你们是同僚,所以我们还是熟人,你们一定要帮帮我啊。”
老周头听不下去了,乾脆转身就走,他怕他再听下去会忍不住揍人。
周二郎和周五郎很快就从大梨村把大夫和稳婆请来了,同来的还有方氏的母亲和兄嫂。
没办法,一个村就这么大,大夫家和方家离得还不远,这边一敲门斜对面就知道了。
既然知道了,周二郎自然要说一声,而且生孩子也是大事,本来就要告诉娘家人一声的。
这是方氏的第一胎,尤为关键。
方母心中担忧,和儿子一商量,乾脆就跟着一起过来了。
方氏已经开始生产了,稳婆进去看了一眼后道:“宫口都开了,可以了,但你别乱用力气,跟着我来。”
产房不能进太多人,冯氏见方母来了,便洗了手退出去,让她和钱氏给稳婆打下手。
小钱氏端了热水过来,交给她端进去,方大嫂左右看了看,没看到周四郎,忍不住拉住小钱氏问,“大嫂,妹夫哪儿去了?”
小钱氏刚听公爹小声的骂了一顿周四郎,自然知道他干什么去了,闻言指了大院道:“拉着他妹妹在拜神仙呢,说要把所有的神仙都拜一遍,让他们保佑弟媳妇安全生产。”
方大嫂:……
方大哥闻言满意了不少。
第394章
平安
周四郎拜完了神仙就拉着满宝来到房间门口,闭着眼睛求各路神仙,见满宝不太专心,还说了她一顿,“你倒是用心点儿啊。”
一直被无视,想要和他说说话的方大哥:……
他还没来得及说话,屋里就响起一阵尖叫,周四郎吓了一跳,还没来得及反应,屋里就响起高兴的声音,“生了,生了……”
不一会儿,屋里就传来了孩子的哭声。
周四郎也跟着呜的一声哭出来。
方大哥一脸嫌弃的看着他,探头往屋里看了一眼,对方大嫂道:“你进去看看。”
根本不用她进去,方母很快就抱了孩子出来,就站在门口那里给他们看了一眼,笑眯眯的道:“是个大胖小子,长得可真好看。”
本来没多少兴趣的满宝忍不住上前看了一眼,然后就收回了目光,大人都爱说谎,明明和五头出生时一个样儿,都是红通通,皱巴巴的,一点儿也不好看。
周四郎却觉得他儿子是真的很好看,也不敢上手抱,就站在一旁看着傻乐,然后问道:“娘,我媳妇怎么样了?”
方母看了他一眼后笑道:“没事了,大夫在给她看呢。”
老大夫来了就把两次脉,一次是生产前,表示对方身体还不错,又摸了摸胎位,表示胎位正常。
一次就是这会儿了。
老大夫摸了一会儿脉后收回手道:“没什么事,也不必吃药,只是要补好身体,她产后虚弱,打好底子,做好月子,将来就没什么问题。”
方氏的身体不错,主要是方家的家境好,她家卖肉的,底子不错,进了老周家后虽然遭灾,但她当时立即怀孕。
她和何氏这一年的伙食可是比着满宝来的,甚至比满宝还要好一点儿。
老周家从不会亏着孕妇,就是干力气活儿的人少吃一些也得保证孕妇能吃饱。
所以她养得不错,这次生产才能这样顺利。
老大夫显然很喜欢这样的病人,仔细的叮嘱了一番后就拎着药箱出去。
老周头奉上了钱,请老大夫和稳婆吃了一碗面,这才让周大郎和周二郎把人送回去,至于方家人,今天晚上便要在此住下了。
好在他们老周家现在房间足够多,把几个孩子的房间腾一腾就出来两间了。
钱氏洗了手出来,这才发现满宝还没去睡觉,她自己坐在石阶上,正靠着墙壁打哈欠。
她皱了皱眉,看了一圈,见小钱氏正在厨房里忙活着给大家做一顿宵夜,便走上前去把满宝拉起来,小声哄道:“满宝,晚上跟娘亲睡好不好?”
满宝自觉已经长大,摇头道:“不要,我要自己睡。”
钱氏就把满宝送回房间,给她打了蚊子后便放下蚊帐离开,第二天,全村就都知道老周家又添了一个孙子了。
方母刚起床,小钱氏就已经把满宝的早食给做好了,见她困得睁不开眼睛,就拿了冷水又给她洗了一把脸,念叨道:“昨晚让你先和三丫他们睡,你非得跟着老四一块儿凑热闹,起不来了吧?一会儿上学要是睡觉,小心先生打你手板心。”
满宝被冷水一刺激,清醒了一点儿,便接过早食吃起来。
方母扫了一眼满宝吃的东西,一碗蛋羹和一碗面片汤,今天小钱氏没有起床做豆腐,所以家里没豆花吃。
但这东西在方母看来也很不错了,尤其去年和今年的年景还不好,就是他们家,现在早上也不敢这么吃的。
小钱氏看到方母,笑着打招呼,“亲家母怎么不多睡会儿,昨晚累坏了吧?”
“不累,不累,”方母笑道:“倒是她大嫂和亲家母劳累了,以后我们家二妞还得你们多照顾呢。”
小钱氏笑道:“我们是一家子,照顾不是应该的吗?亲家母先稍作着,我送了小姑出门就做早食,您早上想吃什么?”
“随便吃点儿就行,现在这年月大家都不容易,可不好铺张。”虽然女儿从没回家说过老周家的日子难过,但老周家的家境比不上他们方家,她可不敢要求太多,万一亲家这边迁怒了女儿怎么办?
小钱氏便笑一笑。
老周家自有一套招呼亲家的标准,准备的食物可能不多贵重,但胜在多样,而且小钱氏的手艺还很好,基本上经她手的东西,哪怕是不好吃的豆渣,她都能做出别有一番美味来。
更别说孕妇吃的东西还好,方氏就觉得,如果每天都能吃到大嫂做的这些东西,她可能会愿意隔几天生一次孩子。
小钱氏没给方氏做面,知道她要下奶,她特意一大早就蒸了白米饭,又炖了猪脚,最后往猪脚汤里打了六个鸡蛋。
别说方母,就是方大嫂都看得目瞪口呆,然后看着小姑子把这些东西全吃了。
方母下意识的去看钱氏和小钱氏的脸色,见她们面无异色,便微微放下心来。
虽然新添了一个孙子,但除了周四郎和钱氏可以留在家里外,其他人都要接着去地里干活儿的。
老周头放下碗筷,对儿子儿媳和一众孙子孙女们道:“这两天就要把所有豆子种完,孩子们歇两天就差不多可以犁田插秧了,你们别偷懒,不然错过了农时,今年大家就都上山啃树皮去吧。”
又添了一个孙子,这对老周头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压力,别看孩子小,但其实孙子吃得不少,孙子娘吃的也很多。
老周头很是有些忧愁。
大家都应下,然后各自散去,拿了自己的工具开始到地里去。
就连四头和三丫都被带到地里去,他们要把地里一些遗漏的石头和草给捡出去,他们现在的年纪也可以撒着豆子往前走了,只要大人多看一点儿就行。
何氏起身收拾碗筷,她也可以留家里,因为要带小儿子。一会儿她就要背着孩子去菜园,给鸡把鸡食弄出来,还得打扫院子,准备午食……
当然,留在家里招呼客人的婆婆会帮她的。
方母看人都走了,便小声问方氏,“你们老周家一直吃这么好?”
“哪呀,”方氏小声道:“也只有我和三嫂怀着孩子才吃这样的,就是满宝,一天最多也就两个鸡蛋。”
方母就鬆了一口气,然后握住她的手低声笑道:“没想到你眼光这么好,寻着这么一个人家也算你的福气了。”
方母忍不住歎,“比你大姐嫁的还强些。”
第395章
不错
确定老周家不是在做戏给他们看,而是的确这么照顾孕妇的以后,方母彻底放下心来,当天下午就带着儿子儿媳告辞回家了。
然后隔天就送来了两个篮子的鸡蛋,钱氏很高兴,老周头更高兴,然后大手一挥,让刚忙完地里活儿的周四郎带着五郎和六郎去方家帮忙种地,做足了礼尚往来。
老周家今年的速度快,做得还精细,不仅在七里村算完成农事速度最快的,就是在大梨村也数得着。
相比之下方家的速度就慢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