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916章

    刘老夫人就笑着点了一下她的额头,“傻孩子,在栎阳还不好呀,天子脚下好营生,他们缴纳的赋税也多些。”

    栎阳属于雍州,距离京城很近,万年县过去就是栎阳,距离京城的外城不到百里,快马一个时辰就能到,比到他们的庄子还近。

    当然,栎阳也不小,还得看那五百户划分在哪里,万一划分在另外一个角落,骑马上一天才能到的也有可能。

    不过刘老夫人觉得不会这样,她笑道:“你正受恩宠,礼部和栎阳县县令不会太过为难你的。”

    何止不会为难,栎阳那边收到旨意,因为皇帝没有指定具体的地方,只是给了封号栎阳,栎阳县令便有一种奇异的感觉,周满以后怕是还会升。

    于是他仔细的研究起公文来,在琢磨了半天过后,终于确定礼部也没指定地方,于是他就拿出栎阳县的地图琢磨起来。

    半天过后在临近万年县的地方小小的圈了一块地方,打算那五百户就从这里拨给周满,将来她要是还升爵,可以沿着这个方向继续给她拨。

    栎阳县令喜滋滋的想,反正周满就是一个外臣,她将来顶天了能升到县主,食邑千户,正好把这一片都给她做食邑才好呢。

    而与此同时,郭县令正对着他的师爷唉声叹气。

    师爷:“……大人,您怎么了?”

    郭县令道:“我们想从栎阳抢的那几个地方怕是抢不到了。”

    师爷:……他的大人为什么总是想从栎阳那边抢地盘呢?

    不过他还是连忙问道:“户部那边明确拒绝了?”

    “不是,”郭县令郁闷的道:“陛下封赏周满为栎阳乡主了。”

    师爷不解,“这和我抢栎阳的地盘有什么关系?难道周大人要给栎阳县令做主?”

    他家大人不至于就此害怕了吧?

    怕什么,上啊!

    郭县令就瞥了他一眼道:“陛下要是不指定食邑的具体地方,栎阳那边很可能会把和我们万年县接壤的那几块地方划给周满。”

    师爷反应过来,脸色冷漠了下来,“哦。”

    那是抢不到了,都是周满的食邑了,他们抢过来也没用,又不能征税,也不能干别的,何必吃力不讨好呢?

    郭县令很可惜,本来户部那边已经有些松口,都快答应把临近他们万年县的那个乡划归他们万年县了,谁知道突然天降一个栎阳乡主?

    栎阳县令要是不傻,就一定会拿她隔开两县,到时候他彻底不能吞并栎阳的地盘了。

    真是可惜。

    栎阳县令却很高兴的第二天就让人把划好的名单给呈递上礼部和户部了。

    就在满宝送完白善去参考,转身去给邳国公夫人看病回宫时,栎阳那边来的官吏就已经把文件送到了礼部和户部。

    因此等满宝在宫里忙碌完,萧院正宣布给她和卢太医放六天假时,礼部和户部已经检查过文件批复了下去。

    满宝特别高兴的早退了,出宫的时候顺便绕道去礼部,想问一问她的封地可有具体的位置。

    礼部的那封文件还没收起来呢,闻言拿出来给她看,“这是五百户的名单和人数,您看一下。”

    满宝就翻开看,先是看他们所居住的地方,记下地方后才开始看他们的名字,随口问道:“这是陛下划的地方吗?”

    礼部官员就笑了笑道:“不是,这是栎阳县令划的地方,说起来这几个村所在的武屯乡还很有名呢。”

    他道:“栎阳古城便在此处,一千多年前它曾是秦国的古都,不过那里荒废了许多,先帝时,栎阳曾并入万年县,不过后来又分给了雍州……”

    反正就是分来分去的,所以……很穷。

    当然,这个穷是和京城周边的县相比的,比之罗江县还是好太多了,好歹属于中县呢。

    分给周满的四个村也还不错,只是因为被分来分去的,所以之前上级官员都没有很认真的打理,所以有点儿穷。

    因为礼部是太子管着的,基于周满是太子的人的认知,礼部的官员们就天然对她有好感,毕竟他们是自己人嘛。

    所以被满宝拉着问的礼部官员很尽心的和周满科普,“这武屯乡因为有古城,前朝时商业很发达,来往长安的客商很多都会在那里停留,说是乡镇,其实比当时的万年县还要热闹。”

    京城是经过战乱的,当时京城打起来,很多人都搬到附近的向村里躲避,久而久之,武乡县反倒发展得比万年县还要好了。

    “于是先帝登基后,见万年县实在冷清,就将栎阳并入万年县,当时的万年县县令就将栎阳那边的人和客商都引流到了万年县……”礼部官员顿了顿后道:“但后来因为县太大,不好管理,而且长安县和万年县,该当以长安县为主,加之雍州要为陪都,于是先帝又将栎阳归到雍州,单独成了一县。”

    但之前聚集在栎阳的客商,权贵,官员等都跑到万年县去了,他们是不可能再回去的,于是栎阳古城就一日比一日荒废,到现在已经和普通的乡镇没两样,甚至比它们还要显得破败。

    满宝:“……我,我就吃个食邑而已,这是县令们该操心的事吧?”

    礼部官员愣了一下后就颔首笑道:“是,的确是县令们该操心的事。”

    第2435章

    请教

    像王府有长史之类的,那是朝廷委派去给他们管理食邑的官员,但像周满这样的,当然是没有的,食邑她得自己和栎阳县县令相商,

    像白善和白二郎,他们得的食邑,直接就让人给当地的县令传话,一切遵照朝廷的法令来办,他们只管到时候查账本拿税赋就行。

    当然,他们要想管理也可以,但也都要通过当地县令,比如益州王,他以前要给封地加税,也要先和州县的长官打个招呼。

    当然,也并不是他想加就可以加的,县令要是觉得他的要求无理,可以给皇帝上折子告状,然后皇帝或者皇室宗正申饬对方,拒绝他的加税。

    反正就是,它自有一套运行的规矩,满宝第一次做乡主,不太有经验,所以对这些规矩不太懂,便偶尔和新晋的县子和县男交流一下。

    白善和白二郎很干脆的当撒手掌柜,“我们的食邑远着呢,在陇州,一切照旧就行,我们也管不到。”

    满宝就去找明达和长豫说,“你们的食邑可比我大多了,到时候要怎么管?”

    长豫道:“有长史呢。”

    哦,对,公主府也是有长史的。

    明达道:“努力发展农业,满宝,你之前不是说过,你们在七里村的小庄子赚了好多钱,你一开始读书游学的钱都是从那来的吗?”

    满宝点头。

    明达便道:“我的庄子和食邑更多,可以用的土地和人更多,我是不爱做生意的,与民争利总会伤民,倒是农为国之本,也可支撑我的花销。”

    长豫:“可我的奶嬷嬷说,种地的人穷,做生意的才富呢,你种一顷的土地,一年的收益都没有走商一次来得多呢。”

    满宝道:“听你这么说,好似行商就不会输一样。”

    她道:“这世上的事,有大利益,那就有大风险,行商也没我们看到的那么好。”

    满宝这一趟去西域可是看到过不少的,她道:“有的人来回一趟是赚了,但更有人出去一趟,不仅丢了兄弟伙计的性命,还亏得血本无归。世事无常,你怎么就知道,你次次经商都可以顺利呢?”

    长豫公主道:“你四哥……”

    “那是因为他运的都是不太值钱的商品,赚的多是辛苦钱。”满宝走了一趟才知道像她四哥这样的,亏是不容易亏的,但同样的,赚的也不比别人的多。

    最赚钱的行当还是布匹茶叶瓷器这些,特别是布匹,好似不管你运多少出去都能卖出去一样。

    但同样的,也最容易抢。

    毕竟在外面,布匹有时候可是能够代替钱花用的。

    可是,市场对它的要求也最为严格,只要有一点儿瑕疵价值就会大打折扣,被雨淋了,或者受潮了,有污渍了……

    而且也最容易被抢。

    也就周四郎进的最多的是药材,这东西基本上只能卖给药铺,而且单价并不高,只要他们带的人够多,基本上没人冒险抢他们。

    长豫就问,“那怎么不做来钱多的生意?”

    满宝道:“药材、粮食、茶叶这些都可以自证是自家和亲戚们种的,就算量大些,也还算是耕农,要是经营太多别的东西,我四哥可能要被分出去立商户了。”

    随着满宝的官越当越大,他们也越发的小心谨慎起来。

    尤其是从西域回来的路上,满宝和白善他们都讨论过,还请教过庄先生,她现在官越来越大,其中一个还是很清贵的编撰,那就更要爱惜名声。

    所以生意可以做,但最好都跟农副产品挂点儿关系,比如粮食、药材、牛啊羊啊之类的东西,像布匹绸缎瓷器这些,尽量少一些,免得被人抓住了把柄。

    满宝鼓动长豫,“农副产品也很赚钱的,不信等你去我家,我给你看我这两年职田庄子的收入。”

    长豫立即问道:“你们家什么时候开宴?父皇已经答应我们了,你得给我们送帖子吧,那天我们能不能上街上玩儿?”

    虽然赚钱重要,但玩乐更重要。

    明达也是这么认为的,封地离她还有点儿遥远,还是当下更重要些。

    满宝就道:“我有六天假呢,从明天开始,明天白善他们也有空了,我们后天就设宴。”

    满宝很有心机的道:“我都算好了,后天大家都要上衙呢,他们最多只能中午来吃一下酒,下午就要回去办公的,到时候我家就只剩下几个亲近些的女眷,你们也不用怕被人看见,我带你们去游一下园子,然后我们就去护国寺那一片游湖看景。”

    长豫和明达眼睛都是一亮,“还能游湖?”

    “当然可以,护国寺的湖光春色还是挺好看的,湖边有许多好吃的东西,你们吃宴的时候别吃太饱,留着一点儿肚子,我们出去吃好吃的。”

    一旁的宫女姑姑们:……头一次见人摆宴主人家劝客人少吃一点儿的。

    明达和长豫却都很兴奋,一边心动,一边小声道:“这样不好吧,这样算游乐了吧?”

    满宝便道:“我们还可以上护国寺给太后上香,祈愿她在西天快乐幸福。”

    顺便看看智忍大师,从西域里回来,他们还没见过智忍大师呢,不知道戒嗔的伤好了没有,他的功夫这么厉害,不知道练了多少年,也不知道能不能传授他们一些……

    明达和长豫一听,觉得这主意不错,这样一来,她们也就算不得玩乐了。

    等满宝终于回到家时,太阳都快要下山了,正在写请帖的白善很稀奇,“我们从吏部出来时路过礼部,他们明明说你出宫来要回家了,你是怎么走着走着一直到现在才回家的?”

    满宝:“我走到一半,想起来不知道要怎么管食邑,所以又回头请教明达和长豫去了。”

    白善:“她们有建议?”

    满宝摇头,“她们虽然是公主,但现在也没封地,所以不知道,打算什么都交给长史去办。”

    满宝将那份长长的名单拿出来给白善看,“诺,我的五百户食邑。”

    白善看了一下,隐隐有些羡慕,“你的食邑近,真好。”

    第2436章

    通过

    吏部考试大半天就结束了,第二天下午大家的成绩就陆续出来,等到第三天,也就是周满设宴的当天早上就出来了。

    吏部考试没有排名,只有通或不通两种结果。

    通过则是可以开始等着选官了,不通过自然就要等待明年再考了。

    白善从未怀疑过自己会不通过,所以一早,他就慢悠悠的洗漱,都准备好以后才约上满宝去看成绩。

    他有信心通过,之所以叫上他们,是因为想着去拿成绩时顺便问一下有什么缺,选一下他要补哪个地方的官。

    刘焕也参加了吏部考试,所以路上他们顺便叫上了他。

    刘焕走在俩人旁边,很有些失望,“可惜白二和殷或在宫里读书。”

    满宝道:“他们请假了,一会儿就出宫,你要是愿意,还可以去接他们。”

    “哦,对,”刘焕:“你们家今天设宴,也同样是白二的好日子。”

    跑来吏部看成绩的人不少,但他们没想到白善也来得这么早,不是说他们家今天要设宴吗?

    白善却不管他们的想法,拉了满宝就上前看,当头就看到了他的名字,于是压低了声音高兴的道:“看到没,排在这么前面,我的成绩肯定很好。”

    可惜吏部考试不排名,通过就可以上榜。

    虽然榜单上不排名,但各部批卷子的官员们却是知道他们底细的。

    每年吏部考试都是三省六部和九寺五监选官的途径,各部门的长官都看着呢,有的甚至亲自来批卷子。

    所以谁答得怎么样,诸位大人心中都有数。

    白善暗搓搓的想要早点儿来打招呼选好外放的位置,可人家也早给他选好了位置。

    白善看到自己的名字以后,立即拉着满宝去找人,想要通过满宝先看一下现有的缺。

    一听说他们想看外放的缺,吏部官员便笑看了刘焕一眼,赞道:“小郎君好志气呀。”

    刘焕:……和他有什么关系?他可不想外放。

    看在同朝为官的周满,以及白善和刘焕的爵位的面子上,吏部官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把现在外放的缺拿出来给他们看。

    白善立即低头看起来,看了半天后发现现有的缺离得都好远呀,不是在江南,就是在岭南地区,中原和北方几乎没有。

    白善就摸着下巴思索起来,最后有些失望的指了一个地方道:“大人,这个瑞安县是在括州?”

    “不错。”

    白善就咬咬牙道:“那就选他了。”

    官员没想到他这么干脆,不由看向刘焕,“选定了?”

    刘焕:“……他选的,您看我做什么?”

    官员:“……不是你要外放吗?”

    刘焕瞪眼,“谁说我要外放了?我,那,那户部和工部要是没缺了,我也是可以去礼部的呀。”

    官员:……

    官员就看向白善。

    白善也一脸莫名的看着他,道:“这是我选的,他不外放,我外放呀。”

    官员:“……白县子,你的缺已经安排好了。”

    他直接收了单子不给他们看了。

    白善惊讶,“我还没求缺呢,怎么就有缺了?”

    “上面大人们安排的,”官员道:“这官位嘛,自己求是求,上予便是给,您这缺还不差,多好。”

    白善:“什么缺?”

    “翰林院,”官员有些羡慕和嫉妒的看着白善道:“这是魏大人亲点的,陛下也点头了,恭喜白县子了。”

    兜兜转转,还是要读书。

    已经在心里设想好自己当了县令要如何如何做的白善就如同被人泼了一桶冷水。

    他呆怔了一下,就扭头去看满宝。

    满宝特别理解的看他,只能拍着他的手安慰道:“别伤心了,翰林最多三年,陛下要是喜欢你,肯定要放你出去历练的。”

    一旁的官员:……直接进入翰林,一下就成了天子近臣,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刘焕也很不解,不过当着外人的面,他没有问出口,一直陪着他们走远了,空空的皇城大道上只有他们三个人和随性的护卫时,他才问,“进翰林院不好吗?每天就读书、修书,还能给陛下起草诏书,被陛下问政,多好呀,我要是能进翰林院,我祖父能够大摆筵席七天七夜。”

    白善:“这么好,你想去吗?”

    刘焕直接摇头,“我就算了,我不爱读书。”

    白善就嘀咕了一句话,可刘焕没听清,就问他,“你说什么?”

    白善维持着高冷的表情道:“没什么。”

    满宝就道:“他说他也不爱读书了。”

    白善就横眼看过去。

    刘焕一脸的不相信,“不可能,你怎么可能不爱读书?我见你看书从来都是津津有味的。”

    “那是因为看得兴致起来了,我也总也有没兴致的时候,”都已经被知道了,白善干脆也不瞒着了,道:“我就是不想做功课了,这世上好看的书还是挺多的。”

    说白了,他喜欢看书,但不喜欢因为功课而看书,而且,“我学了这么多,尤其是律令法度,我就想着到地方上一展身手,在翰林院,和在崇文馆读书也不差多少。”

    只不过后者每天见到的是太子,前者每天见到的是皇帝;后者是要陪着太子读书,前者是要陪着皇帝读书,顺便被皇帝抓壮丁去写些诏书。

    他自然知道,在翰林院积累到的人脉是外放远不能比的,更不要说他就近在皇帝身边培养起来的感情、见识之类的。

    可是,他就是想外放。

    就好比,一间敞开的屋子里,里面装满了金银珠宝,这世间所有的珍贵之物都在房间里,一进去,那些东西就是他的;

    而屋子外面则放着一匹马,只有一匹马,然后是一眼望无际的草原,骑上马,你就可以奔驰于草原之上。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