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1章
刘焕愣了一下后点头,“好。”殷或不由看了白善一眼,有些疑惑不解。
包厢门被敲响,伙计推开门进来,后面跟着上菜的伙计,端着托盘鱼贯而入。
最大的一盆就是水煮羊肉片,被放在了最中间,肉眼看着没太大感觉,倒是其他菜被摆得很好,还有鱼脍,满宝愣了一下后问道:“谁点的鱼脍?”
她刚才怎么没听过?
伙计听了立即笑道:“回夫人,这是我们掌柜送的,殿下常光顾小店,掌柜的说前面几次来公主都没尝过鱼脍,其实我们店里的鱼脍也不错,您尝尝。”
等人退下,白二郎就嘿嘿笑道:“没想到跟着公主吃饭还有这种好处,我们就从不被人送菜。”
满宝道:“你以为是白送的吗?这是投名状呢。”
“什么投名状?”
满宝道:“你怕是不知道,陛下很喜欢鱼脍,太子也喜欢,恭王也喜欢,长豫也喜欢,明达要是觉得这鱼脍好吃,回头肯定会介绍给宫里,这不就是投名状了吗?”
明达也看着那摆盘精美的鱼脍咽了咽口水,白二郎却道:“你不能吃吧?”
明达惋惜的点了点头,她不能吃。
她不能吃,殷或也不能吃。
对于生的东西即便再嘴馋他们也不吃,这个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太医们就叮嘱过的。
于是满宝他们就很不客气的独享了。
满宝沾了调料,鱼片很细,肉质鲜嫩,只有淡淡的腥气,裹着调料后腥气就更淡了,入口后轻轻地一嚼便化了,一点儿也不比在宫中吃的差,甚至鱼肉更加的鲜美。
满宝微微挑眉,和明达道:“这份投名状可以接。”
明达便笑道:“回头问问长豫姐姐有没有吃过,若是没吃过可以叫上她来试试。”
论对吃的推荐,长豫更有话语权。
满宝点头。
鱼脍是不错,但水煮羊肉片更不错。
羊肉被切成了又薄又大的一片,应该是才用汤汁滚过,因此很嫩,基本保持住了羊肉的味道,却没有膻味,的确很不错。
大家吃得很开心,便是殷或都没忍不住多吃了一些。
所以大家都需要饭后消食,几人便结账后沿着街道慢慢往回走,护卫们牵着马和车跟在后面。
殷或落在了后面,和白善周满走在一起,“陛下提品中书舍人有什么问题吗?”
白善摇头,“现在没什么问题,只是我想,若有一天门下令也没有了,那三省首官的职权应该会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分予下面的官员,一部分则掌握在圣人手中。”
这件事有好也有坏,好事是权力更分散了,朝中不再是三高官官说了算,像底下他们这样的小官也很有话语权了;
坏处是,权力也更加集中了,集中在圣人一人的手中,以后的圣人和当今一样圣明还好,若是遇到一个昏聩不听劝的,那就无人能够制约他了。
白善垂下眼眸,其实依照他的私心,他是不愿意取消的,因为三高官官好歹还有三个,而皇帝只有一个,显然后者昏聩恋权的概率要比前者大很多。
但他官位太小了,这话儿他不能说,说了也没用。
或许可以找魏大人谈一谈?
就从中书舍人提品一事开始吧。
第2557章
欣慰
魏知也在思考着这件事,昨天皇帝第二次提起此事,虽然当时没有结果,只是闲聊一句的提起,但他知道,再提一次,大家就要认真考虑此事了。
中书省共有六个中书舍人,全是给皇帝起草诏令、侍从和接纳上奏文表的,皇帝要为提品,是想将侍从、宣旨、劳问这些职责也都拨给他们,还要兼管中书省事务,算是分担了一部分中书左右侍郎的职责。
而往下呢?
如今中书省没有中书令,做主的是中书侍郎,他们的职责被分担给下属会再次被削弱。
其实这没什么不好,可他们的职责不仅会被分给下属,还会被皇帝收回一部分。
魏知在意的是这个。
陛下似乎不喜欢有人制约他。
不过可以理解,谁喜欢做事的时候一直有三个人在耳边叨叨?
从皇帝喜欢听好话,更喜欢嘴甜似蜜的恭王就看出来了。
所以想了想,魏知决定拒绝此事,身为门下省首官,只要他不答应,那这事儿就不能通过。
所以在白善上门拜访,隐晦的提起此事时,他愣了一下便道:“此事我心中有数,你还小,暂不必参与,就好好的在中书省当你的差就行。”
魏知看着白善,目光中满是欣慰和欣喜,连日来的坏心情一扫而空,忍不住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好好当差。”
不管将来如何,中书舍人提品如今对白善来说是大好事,一提品,他就从六品升到了五品,相当于一年连升两品,这升迁速度比目前最快的周满还要快。
最要紧的是,他以后总要出去历练的,朝中的大臣谁没有地方历练的经验?
或多或少都要参与过地方事务才能再回京进入权力中心。
而不成文的规矩是,京官外放,除非是贬斥,否则外放都要升半品或一品。
一进一出的调任他就可为一州首官了,有的官员可能奋斗二十年都做不到刺史的位置上。
而白善稍一运作就可以,而他竟然还能想到拒绝皇帝升品……
魏知心想,大晋将来有白善这样思考的不是自己利益,而是大局,是国家利益的官员在,又怎会行错呢?
于是再进宫陪皇帝下棋时,魏知主动提起此事中书舍人提品的事,然后明着告诉皇帝他不同意。
这世上很多关系都似弹簧,你强他便弱,君臣之间也是一样的,皇帝之前多雄心勃勃,这会儿就多怂,好似被泼了一盆冷水,但他看了一眼冷脸的魏知,决定暂避锋芒,于是冷淡的颔首表示自己知道了。
然后很久都不再提起这事,此事就不了了之了。
这让一直等着白善再升官,他好再吃他一顿的刘焕惊讶不已,私下问他们,“怎么升品的事儿就没动静了?”
白善和殷或一起瞥了他一眼,他们俩人都知道实情。
白善知道肯定是魏知做了什么,殷或则是从他爹那里知道,魏大人进宫里和皇帝下了一盘棋,然后皇帝去西内苑里跑了两天马,心情很不好的拉着殷礼打了两天的猎,以至于最近他那里都有好些野物。
殷或想起来,扭头问白善:“我那儿有新鲜的鹿肉,天气要热了也留不住,你家要不要?回头我给你半只。”
白善立即应下。
一旁的刘焕立即道:“我也要,我要一条鹿腿。”
殷或点头,“回头我让下人给你们送。”
一旁的白二郎没吭声,刘焕就用手肘撞了一下他,“你不要?”
白二郎摇头,“今天下午宫里也送了一只狍子出来,说是陛下在西内苑射的。”
刘焕傻乐道:“怎么陛下射中的是狍子,殷大人射中的是鹿?”
白二郎瞥了他一眼道:“你想多了,隔壁长豫公主收到的就是一头鹿,只不过鹿肉性热,明达公主不能多食,所以没给我们送而已,除了狍子,还有兔子这些东西也送了不少来。”
白二郎当了驸马后,其他的或许会缺,但吃喝上绝对是最顶端的那一撮人,和以前抢资源总是抢不过京城的权贵世家不一样,成了皇帝的女婿之后,至少宫里有的,明达都能有一份,京中的权贵世家能弄到的好东西,就算明达和白二郎不开口也会有人主动找上门来……
再也不是当初要买只鹿还得通过殷或的人了。
只不过白二郎和明达也就对吃上关注一些,除此之外的其他奢靡物夫妻俩并不怎么关注。
白二郎和白善道:“我家里的狍子肉和兔子肉也有好些,你要不要?”
白善点头,“要。”
他来者不拒。
家里人多,什么东西都能消耗完,他们实在吃不完还能送一些去饭馆,反正是不会弄坏食材的。
于是白善叫上大吉赶着车各家转了一圈,都不进门,直接就拉了一堆东西回家。
白二郎不打算跟他们玩儿了,他得回去写自己的稿子,于是喊道:“别忘了明儿休沐去看我们新修的路啊。”
白善冲后头挥了挥手表示明白。
殷或骑在马上,和白善并骑,收回目光道:“听说新城那一片新建了不少房屋,很多读书人都要到那边租房子住,连国子监的一些同学都有些心动。”
白善道:“是公主建的,国子监不是有提供住宿吗?”
家贫者可以选择住在监舍里。
殷或摇了摇头道:“监舍到底不方便,一些人会学习很晚,若同监舍的人不愿,到底会有矛盾。”
但在外面租房子又太贵,所以很多人会选择委屈自己。
但如果有便宜的地方,便是远一些,相信也会有很多人愿意去的,路上还能背诵课本,并不算浪费时间,到时候拿出一二文车费就是。
总比在监舍里受委屈强,还可能将人际关系搞坏。
白善便道:“可以让他们去找白二,白二是他们的学长,多的做不了,便宜一些还是可以的。”
白二郎自然没意见,这可以让他和公主,尤其是明达公主收集一波好感和好名声。
不要以为公主不需要好名声。
公主要是有好名声和好人脉,她在朝中被人骂时好歹会有人替她骂回去,比如长豫和满宝。
这次休沐碰上了田假,于是大朝会赶在休沐之前开,所有重要的事情都商量完以后就开始商量一些小事,于是一个御史出列弹劾长豫公主奢靡浪费,据他每天蹲街的不完全统计,长豫公主一个月竟有二十一天在外用饭……
第2558章
出言相帮
公主车架出行,虽不至于让行人回避,但自己一辆车,后面一辆装着宫女内侍的车,还有随行的侍卫等,人还是很多的。
而且长豫又不是会委屈自己的人,所以只要有心,掌握她的行踪并不困难。
能力强一些的,连她在外面每顿饭吃的什么,花了多少钱都能打听到。
御史觉得长豫公主太抛费了,身为大晋公主,她理应响应向帝后勤俭的号召,也该勤俭节约才是,结果她竟如此耗费。
据他所知,只是出嫁几月,长豫公主便将京城大小饭馆都逛过了,花费甚巨……
皇帝不悦的抿了抿嘴,任谁被当着满朝文武这么多人的面被骂闺女都不会高兴的。
偏提倡俭约的确是他和皇后的提议,他为此减少修建宫殿(看修了二十年都没修好的大明宫),大明宫如今都还在停工状态呢;而皇后的便服更是没有那种千金一匹的华服。
各地进献上来的那种华美布匹,因为耗费甚巨,登基之初,帝后当面损毁过一批,为的就是拒绝地方进献。
这些年国泰民安,地方才开始进献,但皇后也从不穿,甚至也不给公主皇子们用,而是每年赏赐给于国有大功之人。
比如刚过去没几个月的年节,皇后赏给了萧夫人,萧院正的妻子;前年过年赏给了衡阳公主,阿史那将军的妻子;大前年过年则赏给魏夫人,魏知的妻子……
因为事涉女儿,皇帝不好亲自开口给闺女辩解,于是目光扫向底下的爱卿们,希望有谁替他的爱女声援一二。
大部分人都静静地坐着,垂下眼眸躲避了皇帝的目光。
赵国公想了想,长豫公主毕竟是他的便宜外甥女,在他妹妹膝下养了这么多年,每次见面也都甜甜的叫他舅舅,于是主动出列,和皇帝行过礼后便斜了一眼那御史,道:“陛下,臣看陈御史太闲了,连公主吃什么喝什么都管,不如再给他委派些别的差事才好。”
“不错,长豫公主的花销又不走国库,你管她吃什么喝什么,在哪里吃在哪里喝呢。”
起身起到一半的满宝就一屁股坐了回去,打算静观其变。
陈御史当然不怂他们,冷笑道:“天家无小事,长豫公主为天家之女,这自然就不是私事。”
又道:“何况,皇室中人本就不该与民争利,长豫公主不仅大肆花销,还在外插手商旅之事,大肆敛财,此举若不遏制,焉知将来她不会攫国之财?”
满宝听愣了,长豫公主做什么了?
见没人说话,连赵国公都皱着眉不吭声了,陈御史便激愤的喷了长豫公主一顿,反正就是她太奢靡无度,应该禁止,自家有饭为何总在外抛费?
然后一国公主插手商旅之事,与民争利算怎么回事?更应该禁止。
满宝眼见着情势不对,连忙起身出列,行了一礼后问陈御史,“不知陈大人说长豫公主与民争利,插手商旅之事是什么事?”
其他的都是小节,什么在外面吃饭,在座的谁没在外吃饭喝酒过?
但与民争利和插手商旅之事却不是件好事。
陈御史就沉着脸道:“臣听闻长豫公主要开一珍宝阁,放言要收进世间奇珍,而今店铺已经装修好,不日就要开张了,陛下,此举不妥,请陛下规劝公主殿下。”
满宝大松一口气,她还以为长豫干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呢,不就开了一间铺子吗?
满宝瞥了一眼陈御史,与皇帝行了一礼后道:“陛下,臣知道此事。”
皇帝努力压着怒气,面色沉静的道:“哦?周卿奏来。”
满宝面色同样沉静的道:“长豫公主的这一珍宝阁便开在雍州新城内。”
她道:“因新城新建,里面人烟稀少,商贩更少,明达公主在其中拥有一条街的商铺,但如今能租出去的,十不过二三,长豫公主见状便主动赁了一间。”
皇帝沉静的点头,示意周满继续说。
“当时长豫公主便言,新城街道宽敞,房屋崭新,如此冷清实在不该,于是决定将赁下来的店铺设做珍宝阁,将她认为世间的奇珍都放在阁中售卖,以此吸引旅人和商贩。”
陈御史:……
众文武大臣:……
满宝继续睁着一双纯净的眼睛说瞎话,“陛下,治国、治州、治县,甚至是一乡一里之治,治理的良莠主要看的便是税收和人口,这两样为重中之重。”
“长豫公主在新城之中开设珍宝阁,一为了吸引人口,二也可为户部纳税,怎么就不好了呢?”
皇帝颔首,问陈御史,“是啊,公主此举是为了新城的发展怎么就不好了呢?”
陈御史:“陛下,长豫公主分明是为了享受,看她一月有二十一日在外饮食便知……”
满宝截断他的话问道:“陈御史,您一月在外饮食几日?花销几何?”
陈御史觉得她跪舔皇室,不屑与她为伍,于是一甩袖子道:“我薪俸微薄,家中贫寒,无钱在外消费,因此不曾在外饮食。”
满宝也不探究他说的真假,这一时半会儿的也查不出来,她颔首道:“我可以理解大人,大人家境贫寒,的确更应该体贴家小在家中用饭,但长豫公主并不家贫。”
陈御史皱眉,拿住这一点儿就要说话,满宝已经继续道:“陛下再穷,但给长豫公主的嫁妆,便是不靠魏驸马,顿顿在外面吃饭也是可以的。”
她看向皇帝道:“陛下,据臣所知,长豫公主在外饮食并不奢靡,像状元楼、九福楼这样的酒楼饭馆,一月也难得去一二次,更多时候是在一般的馆子里吃的,有时候便是路边的小摊位也吃得津津有味。”
“又一次臣下衙回去路过皇城外的馄饨摊,长豫公主和驸马便在那里用的晚食,还请了臣一碗,耗费不过三十二文钱而已,这并不奢靡。”
一直微微闭着眼睛的魏大人睁开了眼睛,出声问道:“八文钱一碗,为何要了三十二文钱?”
满宝顿了一下后先回答了这个问题,“长豫公主吃完又用食盒打包了一碗,说是不错,晚上要做夜宵吃。”
众文武大臣:……
皇帝:……
满宝这才继续自己要说的话,“何况,臣觉得公主在外饮食是与民有大利的事儿,身为京官,我们应该高兴,甚至大力支持才是。”
第2559章
好朋友
“长豫公主花用的是自己的钱,物品只有交易才能变成商品,”满宝道:“长豫公主的一餐饭食,饭馆挣了钱,厨师和伙计挣了钱,种植菜蔬的农人和养殖鸡鸭的人也都挣了钱,这些人皆是民,难道他们没有得利吗?”
皇帝连连点头。
满宝道:“不过陛下和皇后娘娘推荐节俭也是对的,拒绝奢靡,应该拒绝的是炭烤熊掌,身着彩缕,腰佩千金美玉。权贵之人以低于商品价值的价格获得,此才是与民争利,而长豫公主所好美食不过是平常富户也都能吃到的东西,何来奢靡之说?更不用说与民争利了。”
皇帝连连点头,要不是还得矜持,他恨不得再多点几个头。
不少人都表示赞同,于是开始有认替长豫公主说起话来。
魏知便出列道:“陛下,如今天下承安,百姓安居乐业,斗米价从十五文到十二文,再到去年秋后的十文,有地之人已都能饱腹,既如此,天下百姓应当积富了,臣提议可选一些州城,在固定时间内见面商品入城之税。”
皇帝认为可行,于是问其他大臣的意见。
老唐大人想了想后道:“可,不过应当提前一月昭文,着各地御史严格察举,胥吏不得因此敛财,否则失国库之财,饱了胥吏小官腰包就不美了。”
户部尚书:……你们要减税经过他的同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