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308章

    “父皇。”

    逼不得已,慕尧只能站了出来,沉声道,“此事,有着蹊跷,宣武王断然不敢当着满朝文武欺君罔上,希望父皇能够明察。”

    “望陛下明察。”

    三皇子表态后,不少臣子跟着站出来,硬着头皮为宣武王求情。

    龙椅上。

    商皇看着下方三位儿子和众臣的争斗,阴鸷的眸子中闪过一抹冷色。

    这老三和宣武王,当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废物!

    “老四,你的意见呢?”

    商皇目光移过,看向众臣前一直没有表态的四子,开口问道。

    商皇的话落,众臣的目光也看向了前方的四皇子。

    现在,三位皇子都表了态,不论大皇子还是十一皇子明显是要借题发挥,找机会扳倒宣武王,给予三皇子重重一击。

    如此,四皇子的态度,就变得十分重要。

    若是四皇子站在三皇子这边,或许,此事还有一丝转圜的余地。

    众人瞩目,慕白走出,神色平静道,“李家无辜,显而易见,至于宣武王是否欺君。”

    说到这里,慕白看向地上跪着的宣武王,淡淡道,“儿臣说的不算,国有国法,宣武王有罪无罪,当以国法去评判。”

    一语落,宣武王、慕尧脸色都是一白。

    这一刻,众臣前方。

    一位身着石青色蟒袍的中年男子,看到自家这位四皇子难得表一次态,没再犹豫,迈步走了出来。

    众臣见状,神色再次一惊。

    忠武王!

    这位可是皇后娘娘的兄长,纵然在十武王之中,也是排名前三的人物,不论权力还是威望都不是宣武王可比的。

    众臣震惊的目光中,忠武王朝着上方的商皇恭敬一礼,开口道:

    “陛下,国法,不可废!”

    第414章

    九幽王皇宫。

    奉天殿。

    四位皇子全部表态后,忠武王一语,成为压垮宣武王的最后一根稻草。

    欺君罔上,是为大罪。

    三位皇子,两位武王,一位德高望重文臣吕思清,全都站在了李家这边,断定忠武王有罪。

    朝堂上,这一刻,所有的臣子都能看出,不论三位皇子还是两位武王,绝对不是真的要保李家,而是想要借题发挥,重创三皇子和宣武王。

    李家,还没有这样大的面子,能让三位皇子和两位武王出面相保。

    大殿上,商皇看着下方一幕,眸子微微眯起。

    真是稀奇,一向不问朝事的老四竟然都愿意表态了。

    “宣武王,你可还有什么话要说!”

    片刻后,商皇回过神,目光看向下方跪着的宣武王,冷声道。

    “臣,冤枉!”

    宣武王叩首,声音低沉道。

    “冤枉?”

    商皇冷笑道,“宣武王,你太让朕失望了。”

    宣武王匍匐在地,双手紧攥,可见其心中怒火。

    他知道陛下所说的失望,是为何意。

    陛下在意的不是什么欺君,而是,这件事,他做的不够好。

    “罚俸一年,此外,你所统领的青羽军暂时交给罗刹王。”大殿之上,商皇收回目光,语气冷漠道。

    “父皇!”

    三皇子慕尧听到父皇的决定,神色一惊,急声道,“此事还未查明,还请父皇三思。”

    十武王,各自掌控着一支百战之军,剥夺兵权,等同削去武王之位。

    暂时两个字,变数太大,今后,能否重新拿回青羽军兵权,无人可知。

    “怎么,老三,你对朕的决定有什么异议吗?”

    商皇目光移过,看向下方的三子,神色冰冷道。

    “儿臣,不敢。”

    慕尧看到大殿上父皇的目光,身子一震,立刻低下头,不敢再多言。

    大殿内。

    朝臣们互视一眼,也接受了这个结果。

    陛下不可能因为一张字据,便真正定了一位武王欺君罔上之罪,现在这个惩罚,已经不轻。

    这还是因为三位皇子和两位武王都站出来为李家说了话,不然,陛下甚至有可能只是斥责几句,便了结此事。

    一位武王的份量,在陛下心中,终究要比李家要重得多。

    李家。

    前堂。

    “欺君之罪?”

    法儒听过眼前少年所言,神色凝下,道,“你想的太简单了,陛下,绝对不会因为一张字据,去定一位武王的罪。”

    “我知道。”

    李子夜端起茶又喝了一口,平静道,“我只是在给其他三位皇子一个发难的机会,至于,他们这一刀能捅的多狠,就看他们自己的本事了。”

    法儒闻言,神色一怔,诧异道,“原来你是打这个主意,这倒有可能,四位皇子派系间的争斗,早已白热化,任何一方犯错,其他三方都不会放过。”

    “没办法,李家人微言轻,只能借势了。”

    李子夜面露冷笑道,“朝中无人难办事啊。”

    “你这小家伙,还真是眦睚必报。”

    法儒感慨道,“算了,此事已成定局,我便不管了,今日我来,除了为了向李家提亲,还想提醒你另外一件事。”

    “黑水军之事?”

    李子夜放下手中的茶杯,问道。

    法儒愣了一下,道,“你知道我要说什么?”

    “也就这点事。”

    李子夜很是随意地应道,“放心吧,这件事,我心中有数,不会冲动行事的。”

    “小家伙,不要给我打马虎眼,我知道你的性子,从来不肯吃半点亏,但是,这件事,必须要忍一忍。”

    法儒正色道,“九幽王不好惹,此人,不是宣武王这种在十武王中排行最末的人可比,更重要是,此人并没有参与四位皇子的派系之争,只忠于陛下一人,你对付宣武王的办法,对他来说没什么用,黑水军设伏之事,九幽王只需随便找个理由便能搪塞过去,以陛下对他的信任,必定不会追究太多。”

    李子夜听着法儒的话,也没有插嘴,拿起一块糕点塞入嘴里,吃的不亦乐乎。

    “小子,你听到了吗!”

    法儒看到眼前家伙像是没听见的样子,不禁有些气不打一处来,喝道。

    “一直听着呢。”

    李子夜笑道,“掌尊你就放心吧,我不会拿整个李家去冒险,况且,我和那九幽王无冤无仇,这之间,必定有什么误会,我又不是傻子,不会随意去得罪一位武王。”

    法儒点了点头,说道,“你明白其中轻重就好,民不与官斗,李家虽然有一些根基,但是,和朝廷这个庞然大物相比,还是太过弱小。”

    “知道啦。”

    李子夜笑了笑,目光看着外面冻得瑟瑟发抖的儒门弟子们,提醒道,“掌尊,常昱他们都快冻死了,让他们进来暖和一下吧。”

    法儒闻言,下意识看向外面的弟子们,旋即颔首道,“修儒,你们都进来吧。”

    皇宫。

    奉天殿。

    宣武王之事后。

    一名谏臣走出,先是恭敬行礼,旋即拿出一本奏章,沉声道,“陛下,臣,有本要奏。”

    “哦?”

    龙椅上,商皇看着下方走出的谏臣,眉头下意识一皱,问道,“张卿,要奏何事?”

    “臣要参九幽王擅自调兵之罪!”谏臣张启正恭敬道。

    一语落,满朝哗然,众臣互视一眼,面面相觑,却又无可奈何。

    这些家伙,还真是让人头疼。

    大商朝,谏臣以死谏以荣,别说王公贵胄,就算陛下犯了错,这些谏臣也敢参上一本。

    谏臣,一生最大的追求便是青史留名,无所畏惧,即便陛下也要处处容忍。

    可以说,在大商朝,谏臣虽无实权,但是,少有人敢招惹。

    众臣前,一袭石青色蟒袍的九幽王听到有人参他,冷漠的脸上没有任何变化。

    商皇身边,内侍走下大殿,将张启正手中的奏章接了过来,然后快步走回。

    大殿上,商皇接过奏章,简单看了一眼奏章,旋即将奏章合起,目光看向下方的九幽王,开口道,“九幽王,你怎么解释?”

    “剿寇!”

    九幽王走出,神色淡然道,“当时临近年节,早朝已停,渝州城附近,匪寇成患,若等到开朝再请旨调兵,必然已为时太晚,所以,臣只能先调兵剿匪。”

    说到这里,九幽王从袖中拿出一本奏章,平静道,“这是清剿匪寇的成果,还请陛下过目。”

    第415章

    李家人奉天殿。

    商皇看过九幽王呈上的奏章,点了点头,道,“九幽王虽私自调兵,却事出有因,鉴于剿匪有功,得保一方百姓平安,功过相抵,不予奖赏,也不予惩罚。”

    “谢陛下。”

    九幽王行礼,谢恩道。

    “陛下!”

    后方,谏臣张启正看到商皇明显偏袒的行为,立刻反驳,神色沉重道,“九幽王私自调兵,与宣武王欺君罔上,又有何区别,剿匪,这样的小事,何需我大商最精锐的黑水军出动,地方官府足以应对,九幽王明显是在说谎,臣,得到消息,九幽王调动黑水军,根本不是为了剿匪,而是为了杀那李家嫡子,剿匪,不过是九幽王的借口罢了!”

    “放肆!”

    众臣前,九幽王看到张启正紧咬不放的态度,神色一沉,转过身,冷声道,“张大人,你可知,污蔑大商武王,是什么罪名,渝州城附近匪寇严重,本王心系百姓,相助官府剿匪,有何不可,况且,本王和那李家嫡子无冤无仇,为何要杀他,一个商贾之子而已,还没资格让本王如此设心处虑的对付。”

    “污蔑?”

    张启正冷笑道,“九幽王扣的这个罪名,老臣可担当不起,不管九幽王如何巧辩,那李家嫡子在回渝州城的路上被黑水军埋伏,是不争的事实,九幽王,李家嫡子的确只是一个商贾之子,但是,他于我大商朝廷有功,是陛下亲封的国士,武王此举,等同于谋害我大商有功之臣!”

    “张大人,言重了,这不过一场误会罢了。”

    九幽王眸中冷意闪过,说道,“当日,黑水军的密探得到消息,会有大批匪寇前往渝州城周围的村子里抢劫,黑水军提前设下埋伏,是要准备对付那些匪寇,没想到,那李家嫡子恰好从那条路经过,双方互不相识,所以才发生了一些冲突,之后,黑水军领兵的那位将军意识到他们认错了人,便立刻退兵了。”

    “九幽王当真是能言善辩,一句误会,便将罪责推得干干净净!”

    张启正看着眼前的九幽王,怒声道,“何为国法,大皇子殿下方才也说过,有法而不善与无法等同,若是人人犯了国法,随便找个理由便能搪塞过去,那要这国法又有何用。”

    说到这里,张启正看向大殿之上的商皇,恭恭敬敬行了一礼,掷地有声道,“陛下,请,秉公处置九幽王,法,不可废!”

    奉天殿内,众臣看到这一幕,互相看了一眼,谁都没有说什么,这个时候,没人想趟这趟浑水。

    众臣前,大皇子慕渊、三皇子慕尧、十一皇子慕青,方才因为宣武王之事言辞激烈的三位皇子,此刻也安静不言,眼观鼻鼻观心,不愿插手这件事。

    而文臣之首的吕思清看到眼前老朋友这执拗的样子,心中叹息一声,终究没有坐视不理,再次站了出来,恭敬行礼道,“陛下,张大人所言,确实有理,我大商以法治国,不能因为各位武王位高权重,就可以凌驾于国法之上。”

    大殿上,商皇看着下方两位老臣,眉头不禁再次皱起。

    这些迂腐不化的老家伙,可真是麻烦。

    “各位卿家,怎么看?”

    商皇目光扫过在场众臣,问道。

    殿内,众臣纷纷低下了头,不愿掺和此事。

    得罪一位武王不值得,但是,得罪这些谏臣,同样十分麻烦。

    得不偿失!

    “老四!”

    大殿上,商皇将目光望向众臣前的四子,开口道,“你怎么认为?”

    下方,慕白听到父皇的询问,神色平静地走了出来,道,“儿臣认为,这件事,仅凭张大人和九幽王各执一词的说法,争论不出什么,唯有让那李家嫡子亲自前来,方才能弄明白其中的来龙去脉!”

    四皇子的话声落,朝廷众臣神色皆是一震。

    让那李家嫡子上殿?

    “不可!”

    陶夭夭闻言,第一个出来反对,沉声道,“李家嫡子非是朝臣,没有资格上殿!”

    绝不能让那小家伙上殿,否则,后果难料!

    “李家嫡子虽非朝臣,却有国士称号,国士上殿,并无不可。”

    这一刻,两人身后,张启正开口,沉声道,“臣也建议,召李家嫡子上殿,弄清楚此事的来龙去脉!”

    大殿上,商皇看着下方态度截然相反的三人,阴鸷的眸子迅速闪过思绪之色。

    “也罢!”

    片刻后,商皇收敛心神,下令道,“立刻召李家嫡子进宫!”

    ……

    “噗!”

    李园,正在和儒门弟子们侃大山的李子夜听到皇宫传来的召令,直接一口茶水喷了出来。

    “召我入宫面圣?”

    李子夜一脸震惊道,“现在?”

    “是的,李教习,快些吧,陛下和满朝文武还在等着呢!”

    传令的小太监着急地说道。

    “陛下招李教习入宫,为什么?”

    前堂内,文修儒等儒门弟子脸上也露出不解之色,李教习又不是朝臣,陛下为何要招李教习进宫?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