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28章

    此时殿中的臣子,个个都没有再多言,他们反而有些不敢轻易站队了,此事站队风险实在太大,那可是要昭告天下的啊,谁都不想站错队让自己名声受损,且看着吧。

    众人的反应,在皇帝意料之中。

    他做此安排,一部分是顺应太傅之请,另一部分便是因对此人上了心,想看看这个秀才是否真的有真才实学,能否经受得住考验。

    在压力如此巨大之下,这个秀才若还能保持水平,做出差不多的文章来,将来还可一用。

    若这等考验都经受不住,便是其他时候文章写得再好也无甚大用,往后真要做事之时,也会因克服不了心中胆怯,而成不了什么事,倒不如不让此人踏入仕途。

    古往今来,有才之人不知几何,可堪大用的却少之又少,希望这个连慕对得起他这番周章和磨砺。

    决议已下,他还得让人暗查此事是否有人煽动,虽然这番决议以后,恐怕就算是有人煽动,也煽动不起来,但在这个时候,还是得以防万一,小心谨慎一些为好。

    理政殿内秋闱之事告一段落。

    而苍澜院内,就热闹了。

    “妹妹,诗词不是用来死背的,要学以致用,领会其中奥妙,才能让自己看起来富有才情。”方嫔揉了揉额头,感觉脑袋真得要疼起来了,那小太监声儿也太大了,吵得她头疼。

    “哦,这样呀~~”莲花抓了抓头发,还是弄不懂应该如何来才好。

    学以致用,她学以致用了啊,否则她让小林子背啥诗啊,让小林子劈柴都比这有意义。

    按理说,将诗词背得震天响,让大家伙儿听到便觉得有劲儿最好了,无论是背诗的人和听的人都能感受到其中的振奋,可方嫔娘娘却有不同见解,那……

    方才两人尽管鸡同鸭讲,骂了一顿黄祖德后,却觉得酣畅淋漓,通体舒泰。

    尤其方嫔,只觉得高山流水遇知音,对莲花是相见恨晚啊。

    骂着骂着,正当莲花觉得自己骂无可骂时,方嫔文绉绉地夹了几句诗去骂,骂黄祖德“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什么的。

    莲花一听,哎呀,这句听过啊,诗经里头的呢,她想起来了,她有个移动诗库,正愁着没地儿说呢,方嫔送上门来了,来得正好,让方嫔瞧瞧苍澜院的文化底蕴。

    她立即兴奋起来,制止了方嫔想说的话,让方嫔先等等。

    她招来小林子,在方嫔来不及反应之时,一气呵成的做好了安排,让小林子挨在方嫔背后开始背诗,一口气不带歇儿的从头背起,有多大声背多大声,背得震耳欲聋。

    差点震聋了没回过神的方嫔。

    而莲花则面带微笑的在一旁,摇头晃脑的听起来,听得如痴如醉,有些诗词她还能跟着念叨几句呢。

    方嫔目瞪口呆,帕子掉落地上都没回过神来,闹不明白这是什么操作。

    声儿太大,让她耳朵生疼生疼的,赶忙柔声制止,奈何小林子声音太大了,把她的声儿都完全掩盖了。

    她只得招呼金喜,让金喜制止,谁知金喜压根听不见她说什么,一直问她有什么事吩咐。

    在耳朵快要震聋之际,她终于忍无可忍狠下心来要靠自己,不顾多年维持的病西施形象,一拍桌子站了起来,大喊一句:“停下!”

    声音洪亮有力,一改往日形象,让莲花看得有些懵。

    惹得小吉子差点笑出声来。

    苍澜院的人最近早已经习惯了这个景象,主子也不知哪学来的习惯,认为背诗就应当背得最大声最响亮才好,像孩童在课堂上一般。

    她每每心血来潮,便让小林子这呆子背诗,而小林子也十分高兴,总用尽十二分力气去背,他们早已见怪不怪了,连万岁爷都习惯了。

    这也算是苍澜院独有的一抹风景了。

    显然不是谁都受得住的,例如眼前这个矫情的方嫔娘娘,就被打回了原形。

    偏殿里顿时一静,莲花不解的看向方嫔,小林子也停下了背诗。

    方嫔感到头痛又有些尴尬,她干咳两下掩饰不自在,恢复以往神色,缓缓坐下,开始柔声问莲花,为何忽然背诗。

    莲花眨眨眼,无辜地说:“中秋宴前,见娘娘念了好些诗词,句句都听不懂呢,只觉得娘娘厉害极了。今日娘娘来,正好小林子近日新学了不少诗词,便想还娘娘一还,毕竟不能老听娘娘念不还呀。娘娘,您看小林子背得是不是又快又好?”

    说着眼巴巴的等着方嫔点评。

    方嫔有些无言,她想说那些诗词不过她有感而发,又非刻意,不必还,哪有人还这个的。

    又觉得心塞,被“句句都听不懂”这句话弄给堵心了,合着先前自己一直都误会了,还暗地里想引莲美人做知己,以为只有莲美人才懂自己,没想到是对牛弹了琴,莲美人压根不知晓她说了什么。

    方嫔无言之中,却精准的抓住了“觉得娘娘厉害极了”几个字眼,心里思忖着,好似也不赖啊,虽然莲美人听不懂她说的什么,可不妨碍莲美人觉得她厉害。

    这么一想,她很快便想通了,莲妹妹待她多么的坦荡,多么的赤诚啊,瞧瞧那眼神,眨都不眨一眼地看着她,毫不掩饰对她的崇敬,满眼都是期待和真诚。

    尽管耳朵还生疼,额头还疼着,她心里却好受了,遂起了教导的心思,便有了方才的那一幕。

    见莲花还是不懂,方嫔开始温和浅笑,眼神柔柔的望向莲花,翘着兰花指指向外头道:“妹妹看外头树叶黄秋色浓,此时难道不该感叹一声‘树树秋色,山山寒色’?”

    人念着诗句,面上已浮现出悲秋的愁情惨淡来。

    莲花顺着向外看去,疑惑地问:“哪里有树?”

    方才不是还说的诗词要学以致用,领会其中奥妙吗,怎么又说到树了?

    偏殿外当初的草木早都被她跟小青给铲了,用来种瓜果,瓜果都收了不知几茬了,如今光秃秃一片,一片叶子都没有,种的那棵小桃树从门望过去也看不见啊。

    第373章

    他的小妃嫔遇到难事了?

    而且宫里头附近没山啊,怎么就又山又树的了,莲花闹不明白了。

    方嫔正在做惆怅婉约状,不曾想忘了不是在她殿中,闻言一愣,她抬头看向外头,的确没树。

    啊这,打比方用的例子用错了……

    看着莲花似乎还在等她解释,她沉默了沉默,忽然有些不知道怎么说为好。

    便是外头没树,可她那不是打比方么,最重要的是领会其中意境和情态,有没有树又有什么打紧的。

    她只是在无实物的举个例子罢了,重点不在于外头有没有树,而在于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因地制宜,表达自己内心有感而发的伤情,便是一坨牛粪也能说个伤春悲秋来,让人觉得自己与众不同,这才是富有才情的境界。

    可这莲妹妹怎么偏偏只关心树不树的,重点偏的不能再偏了,这也不好解释啊,解释太直白,只会让人觉得她故作姿态,非真情实感流露……

    莲花看方嫔好似说不出什么来,心念一动,难道……方嫔眼神也如张总管般不好?

    是了是了,又山又树的,门外哪有山和树,便是御花园也只有假山和小土坡,算不得山。

    想到这里,她有些懂了,恍然大悟地“哦”了一声,了然地冲方嫔点点头,露出神秘中带了点同情的笑容来,看透不说透,她懂的。

    这道理是德妃姐姐教她的,贵妃小宴和中秋宴上,她看破了贵妃娘娘打肿脸充胖子的事,那次万岁爷去华英殿做客她也去时,悄悄和德妃姐姐说了说。

    惹得德妃姐姐大笑,直夸她是机灵鬼,说的一点都没毛病,点评说贵妃品性贫瘠,平日里可不就是打肿脸充善人。

    等姐姐笑够了,便教了她这个道理,说下回发现这样的事,但笑不语便好,不用点破,宫里的女人好面子,于是她记住了,第一次用在方嫔身上。

    看莲花似是懂了她的意思,方嫔松了口气,眼神重新换上哀伤,再接再厉教道:“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莲妹妹,这样的秋夜,这样的孤灯,是何等的凄凉,你能体会这样的意境么?”

    说着仿佛想起了无数个孤夜,无人相陪的情景,真的哀愁起来,拿衣袖擦起了眼角。

    莲花忍不住想摇摇头,青天白日吃饱喝足的,有啥可凄凉的。

    她看看外头日头大的能晒开花来,更加确定了方嫔眼神都不大好,不由得更同情了,强忍住摇头的冲动,违心的点了点头。

    惹得方嫔更加我见犹怜的伤感起来,连连吟诗表达心中的哀愁来。

    莲花不由自主的惊叹,还别说,方嫔娘娘虽然眼神不大好使,把白天看成黑夜,但这诗词从她嘴里念出,还真有种别样的滋味来。

    瞧瞧这柔弱清丽的美人,瞧瞧这眉眼间的轻愁,跟这念出的诗简直是绝配啊。

    想到了什么,莲花眼珠子滴溜溜转了转,咦……

    若是她学上那么一学,在万岁爷面前扮上那么一扮,万岁爷会不会对她刮目相看,觉得她胸中装满了墨水……

    似乎很是可行啊!

    莲花瞧热闹的眼神中,不禁带上了热切和好学,坐直身子,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方嫔看。

    看得方嫔不好意思极了,却又感到十分开心,没想到莲妹妹折服在了她之下,令她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宫里还从未有人这么崇拜过她。

    接下来,莲花不吝言辞,将方嫔从头到尾夸了一大遍,让方嫔高兴极了。

    接着莲花双眼亮晶晶的看着方嫔,让方嫔教教她怎么诗和表情结合的,她也想学一学,觉得方嫔这种扮相好极了。

    方嫔是难得宫里头有人能赏识她,一点也不计较莲花言语中的毛病,若换个人称呼她这种由内而外自发的多愁善感叫扮相,她定然会生气的。

    她是久逢甘霖,恨不得拿出毕生所学去教莲花,什么样的诗配什么样的表情和眼神,细微之处一一教过。

    人各有长,还别说,平日里让莲花背一首诗,跟要了命一般费劲,但让莲花去模仿感兴趣的事,那可真是一学一个准。

    瞧瞧她连诗词的意思都没闹明白,就背出了她听不懂的诗句,还将方嫔的动作表情学会了,顺带连声音语调都学了个十足十。

    皇帝打理政殿回来时候,便听到了这样的诗词在苍澜院内飘荡: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念诗的是个女声,这女声好似在哪听过,又好似从未听过一般,陌生的很,总之不是苍澜院里的人。

    在偏殿外,他停住脚步,十分疑惑,这是苍澜院吧,没走错吧?

    他看向张庆,张庆也闹不清所以然,莲主子是换风格了?

    先头的风格不是让那死小子背诗吗?

    甭管诗里头说的什么意思,便是诗里头表达的是死了娘的凄惨,那死小子背得都十分激励人心,完全没有一丝伤感在。

    皇帝皱着眉头听了几句,这什么乱七八糟的,寻觅什么,这女声是谁?

    正当他疑惑之际,下阙的词换了个女声: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最后一句,情感那叫一回三转,哀婉之极。

    这声音正是他的小妃嫔的。

    皇帝感觉有些莫名其妙,这是怎么的?

    他还从未听过他的小妃嫔如此忧伤中带着失落,惆怅中带着凄凉的语调,一句三回转,似乎极为难受一般。

    皇帝心里一惊,第一反应便是他的小妃嫔究竟怎么了,莫不是遇到了什么难事???

    话说他在理政殿议完事后,听禀报说后宫动静极大,齐嬷嬷也去了压阵,想了想便决定直接回苍澜院。

    回到大门前,只见大门处空无一人,院内风和日丽一派平和的景象。

    暗处的影卫不是摆设,他并不担心有居心不良之人轻易能进来。

    踏入院中一路走来,静悄悄的,直到走到临近偏殿,才听到念诗词的声音。

    第374章

    教坏他的小妃嫔!

    念诗本不稀奇,近日无论何时他踏入苍澜院,都会伴随那小太监背诗的声音,稀奇之处在于这词、这念词的人,和那小太监是完全迥异的风格。

    这种凄凉哀婉的风格,是苍澜院从未有过的,简直是完全相反,格格不入。

    皇帝想到或许是出了什么事,心中有些发急,大踏步走向偏殿门,刚走到门口,便见了这诡异的一幕:

    只见厅的主位上坐了个不甚熟悉的女子,此女对他的小妃嫔正说着什么,边说边惺惺作态。

    他对此女的印象很浅,只记得姓方,此女之父任翰林院侍讲学士,从五品,主进讲经史,为人老实本分,甚至有些迂腐木讷,尤爱吟唱郁郁不得志的酸诗,官至从五品到头了。

    侧面坐着他的小妃嫔,她正目不转睛的盯着主位上的女子瞧,边听边如获至宝般点头,姿势别别扭扭地学着主位上的女子,还别说,学得还挺像。

    他小妃嫔的几个奴才正站在她们身后,傻一点的小太监和小宫女听得十分认真,机灵一些的那个小太监,一脸牙痛的表情,再旁边是个陌生的宫女。

    此时偏殿中所有人全神贯注在莲花和方嫔身上。

    他微微皱眉,这情形和他预想中的不一般啊,这姓方的女子,想要教坏他的小妃嫔?

    自莲花要学方嫔开始,小吉子看得难受极了,小吉子第一时间注意到门口的阴影,他瞧过去,像是看到救星了一般,就想要喊。

    小林子对小吉子的关注比较多,注意到他的小吉哥似乎有动静,也看过来,就看到了门口的皇帝。

    而金喜也注意到了,心肝忽然一颤,随即心头起了一丝暗喜,砰砰跳起来,心想天颜难见,或许主子机会来了……

    几人同时想有所动作。

    皇帝扫了他们一眼,抬手及时制止住了他们,四人顿时不敢发出声音,只胆战心惊的垂头。

    皇帝接着示意张庆他们在外头等着,自己悄无声息的走了进去,走到两人身后。

    他倒要瞧瞧,这是要搞什么鬼,谁敢教坏他的小妃嫔,他第一个不饶。

    此时殿中只莲花和方嫔两人没留意到皇帝来了,一个教,一个学,全神贯注,两人认真极了。

    方嫔指出莲花的不足之处:“妹妹记住了,这首李清照的《声声慢》表达了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你方才念的调十分凄苦,这很好,只是眼神还需得再真一些,要真的悲伤才可。”

    说着用衣袖半掩面,眼眸朝下,眼神充满了忧伤,一副愁容,手把手示范教莲花。

    “哦……”莲花恍然大悟,道理她都懂:“可是我不悲伤呀。”

    不悲伤要变真悲伤,这不好吧?

    方嫔说她学的差不多了,就差一点神韵了。

    姿势和语调她学得已经够像了,可是眼神也要像?

    要她真悲伤,不能够呀,念这词,她可一点都不悲伤,整首词她一知半解的,只知道这个女词人很愁很愁,愁得比花还瘦,却无法感同身受。

    她只要想到在万岁爷面前装模作样念一番,万岁爷对她赞不绝口,甚至憋不住想笑,又怎么可能悲伤得起来。

    方嫔有些无力,这眼神她都教了很多遍了,讲解了很多遍了,奈何她的知音莲妹妹就是学不会。

    她实在无奈了,直接了当的道:“莲妹妹,装会不会?你不悲伤,那便装悲伤,装总是会的吧?”

    莲花咬着唇,思索了一番她会不会装,想了想:“娘娘瞧着,我先试试装装看呢。”

    说着开始念起:“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用衣袖半掩着面,眼眸朝下,装出一副悲伤的模样。

    装得太入神了,眼角的余光瞄到桌下有一角明黄的衣角挨着她的椅子,她也不甚在意,只心中有个模模糊糊的念头,这衣角可真像万岁爷的衣服。

    背后的皇帝看得一阵眼疼,他终于是明白了那小太监那副牙疼表情是什么意思。

    他的小妃嫔这副模样,虽是新鲜,可他往日里活泼喜庆的小妃嫔,学人故意装成这副模样,谁看着不牙疼?

    他还是更喜欢他的小妃嫔往日狡黠机灵的模样,而不是这副无事呻吟的样子。

    他看了这么久,实在是有些看不懂,他的小妃嫔究竟想做什么。

    他的人他了解,最讲究实惠了,这种吊酸诗的废物之举,她平日里是不会学的。

    莫非是这女子怂恿学的?

    想到这里,皇帝眯起了眼睛,看了方嫔一眼。

    方嫔莫名打了个激灵,只是莲花吸引了她全副注意力。

    她不理会那股激灵,看着莲花,边看边摇了摇头,很是无奈:“还是差一些,不真。”

    莲妹妹的眼神太灵动,太活泼了,嘴里虽是念得悲伤,可瞧着眼神就不像真悲伤,反而像在玩闹。

    唉,她也不会教了,怎么都教不会,罢了,也不是谁都能学到她的精髓的,莲妹妹已经很好了,只是比起她来还差了一些。

    莲花见此念诗,知道自己又失败了,托着下巴想了想,这念首诗词还挺费劲的呀,又是姿态又是表情又是眼神的,算了算了,不过就差眼神,够糊弄万岁爷就得了,不学了。

    “嗯?什么不学了,莲妹妹说什么?”方嫔正沉浸在感慨之中,冷不丁听到莲花说了句什么,回过神来。

    “啊?我说话了?”莲花一愣,她不小心又把心里话说了出来?

    她不是只爱在万岁爷面前这样子吗?

    怎么在方嫔娘娘面前,也会说心里话,糊弄万岁爷的话方嫔娘娘不能听吧,哎呀,这样万岁爷脸面何在啊,幸好方嫔没听清,她小小松了口气。

    身后小吉子他们却听得一清二楚,满头黑线,他们糊涂的主子,又被抓包了……

    几人顿时为莲花捏一把汗,完了完了,今日恐怕不能善了,主子又要被万岁爷罚了……

    而一旁的金喜则听得心惊肉跳起来,“糊弄万岁爷”,这是欺君吧,莲主子怎么敢说这样的话,便是想一想都不能吧。

    第375章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