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余政委瞬间抬头看向她:“对,有个子弹,卡骨头里了,当时条件没法取,现在也取不出来了。你有法子治?”梁春宜:“我只能尽力给你治疗,但是子弹我也取不出来。我能保证你以后不会像现在这样疼,阴天下雨也不会这么痛苦。但是百分百回到以前健康的时候,我保证不了。”
余政委:“能缓解疼也行。”
“针灸,药膏还有喝的中药。”梁春宜说:“你的病严重,都需要。”
余政委还在犹豫,那边冯彩娥已经点头了,余政委只能跟着梁春宜去里面做针灸。
余政委的腰已经疼得直不起来了,刚刚看病的时候都一直弯着。
但是等梁春宜的针扎进去后,他脸上的痛苦慢慢开始消失,趴在床上,舒服地舒出一口气。
“你针灸,和别人的不一样,我现在感觉腰暖暖的,从来没有这么舒服过。”
梁春宜:“等治疗一个疗程结束,你会更舒服的。”
昨晚上余政委就没有睡着,梁春宜给他扎好针,因为太舒服了,他不知不觉就趴床上睡着了,在外面诊室,还能听到他的呼噜声。
冯彩娥高兴得不行,握住梁春宜的手满脸感激:“春宜,太谢谢你了。昨天老余的腰疼得一晚上都没睡着,你一扎他就能睡着了,你太厉害了。”
梁春宜:“嫂子,不用谢,我是医生,给病人治病,缓解病人的痛苦,这是我的职责。”
冯彩娥:“那也要谢谢。”
梁春宜只能朝她作无奈地笑。
*
1977年十月二十一日,一则消息的宣布,整个家属院都沸腾起来。
高考恢复了!
那些没有去当兵,工厂也没进去的高中生,全高兴得不行,他们没有工作,但他们可以考大学了!
梁春宜出门的时候,就看到有家属问冯彩娥借高中的课本。
余腾跃在学校成绩不错,虽说不是顶尖,但也认真学了,课本上记了不少笔记。
家属院的都知道,余腾跃考上了工厂,那课本肯定用不上了。
因此有家里孩子平时学习不行的,就想借余腾跃的书回家看。
梁春宜听到冯彩娥直接拒绝了:“不行,小跃的书他还要看呢,你去找其他人借吧。”
但现在,哪里还能借到书呢,一向被大家看不上的高中课本,一下子成了香饽饽,废品站都涌进去一堆又一堆找书的人。
梁春宜傍晚回家,又接到了她爸妈的电话,问她的想法。
“你以前也是高中毕业,有没有想继续深造的想法?”
梁春宜:“爸,我不去上大学了。我现在需要学的东西不是大学能教我的了,中医更需要的是实践。而且我是跟着张老学习的,这比在哪个大学上学得都好。”
张老以前也是在大学代课的,不知道多少学生想被他收为弟子,而且她现在是属于学成出师了,没必要再进大学学那些她已经会的基础知识。
梁文正:“好,我和你妈妈知道了。我们想你高中毕业,可能会想再上个大学,如果你需要什么资料,我和你妈妈给你寄。不过不上也没什么,你现在确实不需要再上。”
梁春宜想了下说:“爸爸,那些学习的资料,你要是有就给我寄来吧。”
梁文正也没有问她干嘛,只点头:“好。”
梁文正的资料还没邮寄到家属院,梁春宜接到了张老的电话,给她布置了个编书的任务。
“老师?我?编书?”梁春宜不敢置信地问道。
第239章,资料
张老“嗯”一声:“你就编最基础的那部分,我不是让你师兄把资料给你送过去了吗,今年过年之前,把你需要编写的那一章节交给我。”
梁春宜:“老师,我的水平够吗?我学医这才多少年。”
张老:“我看学生不看这些,只看能力,我说你行你就行。”
梁春宜心里有猜测,但还是好奇问了句:“老师,这个书是给大学生用的吗?”
张老没给准话:“到时候看你们编写的情况。”
梁春宜却眉开眼笑:“保证完成任务!”
她老师这样说,那就证明,这个书就是给新入学的学中医的学生准备的。
梁春宜赶紧去翻张老给她送过来的那些医学资料,从挂了电话开始,就忙得不行。
“春宜!春宜!”
外面响起冯彩娥激动高兴的声音。
梁春宜看资料看了一下午,看得头昏脑胀,她正给自己做按摩,看到冯彩娥跑了进来。
“春宜!高考恢复了!工人、农民、知青、复员军人、高中毕业生,16到30岁之间的,都能参加高考!我家小跃能参加高考了,他要是考上大学,就是大学生了!”
冯彩娥激动得不行,比能考试的考生还激动。
梁春宜赶紧扶住她坐下,给她倒杯水:“嫂子,别激动,慢慢说。”
冯彩娥喝口水,拉着梁春宜的手:“真是那什么马,那什么福。”
梁春宜:“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冯彩娥:“对对对!就是这个。我之前还可难受,要不是我让小跃爬平房,他也不会摔伤腿,也不会不能去当兵。现在想想,可能这就是注定的,注定我家小跃当不了兵,要去参加这次高考。”
梁春宜也给自己倒了杯水喝着:“可是嫂子,小跃不是刚刚考进工厂吗?他工作不要了吗?”
冯彩娥高兴的神情一顿:“你说得对哦,进工厂坐办公室也是个好工作,怎么办啊?也是好不容易考进去的。”
梁春宜:“你回家问问小跃的想法,看他想做什么,孩子大了,咱们做家长的,要尊重孩子的意愿。”
冯彩娥连连点头:“春宜,我可太喜欢你了,要是没有你,我真可能好心办坏事了。”
梁春宜:“那是因为你也好啊,会听劝,真心为自己孩子好。”
冯彩娥对梁春宜越发喜欢:“我现在觉得陆旅长娶了你,是他赚大了。”
家属院进入了一种高度紧张的氛围中,学习气氛也非常浓郁。
梁春宜第二天才从冯彩娥口里知道,余腾跃直接把厂里的工作辞了,他要考大学。
冯彩娥叹口气说:“我想的是,就算考大学,也可以一边工作一边考嘛,干嘛非得辞了,到时候万一考不上咋弄。”
梁春宜:“小跃怎么说的?”
冯彩娥:“他说他想上军校,不想在厂里工作。今年考不上,他明年继续考,只要坚持,总能考上的。他说自己没那么聪明,做不到一心二用,没办法一边工作一边考,所以只能辞掉工作。”
梁春宜安慰冯彩娥:“儿孙自有儿孙福,他想要做就去做,咱们能做的,就是做好他们的后盾。”
冯彩娥:“你说得对。老余也这样劝我,但我还是忍不住发愁。可你这样一说,我就想开了。不过春宜,我们一家真的得谢谢你,要不是你让小跃多学习,他现在高中学的都丢完了,肯定没现在学得好,他的学习进度,已经比其他人快好几步了。”
梁春宜笑着说:“我也没想着能恢复高考,就想着你家小跃多学点能考进工厂。也是你家小跃运气好,刚好赶上了。”
她当然不会说自己早就知道些消息,这一切,就是个巧合。
“你也运气好。”
几天后,梁文正给梁春宜寄的资料到了。
梁春宜收到后打开看了下,把冯彩娥叫了过来。
“嫂子,这是我让亲戚从北京寄来的学习资料,你去拿着复印一份给小跃看。”
冯彩娥震惊地望着梁春宜:“这……这么珍贵的资料,你就这样给我了?”
梁春宜:“我不考试,用不到,小跃能用到,就让他用吧。原件我还有用,所以只能让你复印了。”
冯彩娥小心翼翼地接过资料:“这太贵重了,春宜,我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了,感觉做什么,我家都报答不了你这个恩情。”
梁春宜:“我就是顺手的事,嫂子你说得过了。”
冯彩娥:“不过,一点儿不过。这资料我就厚脸皮拿着了。”
梁春宜让她拿走去复印,非常信任他。
冯彩娥抱着资料跑回家。
“小跃,小跃!”
“妈,什么事?”
余腾跃不是一个人在家里学习,知道他放弃了工厂的工作,好多人说他傻。
但家属院他同学都知道,他一直在学习,那些想参加高考的,就来他家和他一起学,有不会的还能问问他,或者互相讨论下。
学习的时候,冯彩娥不进来他房间,也不让弟弟妹妹打扰他们学习。
因此冯彩娥一激动地跑进来,就有被打扰的学生皱了皱眉头。
但因为不是在自己家,所以没有说话。
“小跃,你看看这资料是不是很好?哪里能复印资料,你快去复印一份。”
余腾跃疑惑地接过来:“什么资料?”
他妈都不认字,哪里来的资料。
但余腾跃一翻那些资料,眼睛不由自主瞪大了,越看呼吸越急促。
“妈,这资料你是哪里来的?”
冯彩娥:“隔壁你陆姨给的,她让亲戚从京城寄来的,怎么样?”
“什么?京城的资料?我看看。”
“也让我看看。”
“我也想看!”
余腾跃的同学把他围了起来,站在他身旁,努力踮脚看资料。
余腾跃深呼吸一口气,拿掉扒拉他的同学的手:“这资料太好了,有了这份资料,高考考上大学,我能再多两分把握。”
冯彩娥高兴地说:“真的?那你得好好感谢你陆姨,快,你带我去打印,原件你陆姨还有用呢。”
“小跃。”
“跃哥。”
“腾跃哥。”
第240章,火爆
余腾跃的同学纷纷叫住他,眼睛看着那些资料,带着期待。
余腾跃说:“这不是我的资料,我做不了主。不过我复印出来后,大家想看可以看。”
“有跃哥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谢啦跃哥。”
“谢谢跃哥。”
“跃哥,还是你讲,感谢感谢。”
*
翌日,梁春宜刚刚练完功,打开自家的大门,就看到一个她眼熟的家属站在她家门口。
这个家属身旁还站着个看起来十七八岁的男孩儿。
“嫂子?”
那家属朝梁春宜讨好地笑着:“那个,我儿子说你有一份关于高考的资料,能不能借我们也复印一下?”
梁春宜:“那个资料我已经给咱们军区的附属中学了。”
附属中学包括初中部和高中部,梁春宜给的是高中部。
“给学校了?”家属皱眉,男孩儿也拧眉看着她,不过很快,男孩儿就收了这个眼神,满眼可怜地望向她。
“阿姨,我真的很需要这份资料,我想考上大学。阿姨,您就帮帮我吧,只要您借我复印一下就行。”
梁春宜:“不是我不帮你,确实是资料现在不在我手里,你要是需要资料,就去附属中学的高中找。”
看梁春宜这个态度,家属和她儿子的脸色都不好了:“春宜,咱们都是一个家属院的,你不能厚此薄彼啊,小跃你都让复印了,让我们也复印下呗。”
梁春宜不想再跟两人解释了,怎么他俩跟听不懂人话一样:“我再说一遍,资料不在我手上现在,你需要就去附属中学。”
说完她直接把门关上了,不想再和这对母子多说一句话。
他们有没有去附属中学找梁春宜不知道,但是之后接着几天,都有人过来找她,希望能复印资料,梁春宜都用同样的话回了。
很快,附属中学高中部,开了个临时的高考冲刺班,只收附属中学之前的高中生。
只要想好好学习,想参加高考的,都可以去这个班学习。
余腾跃也去了,在家学习的氛围,还是比不上学校,还有老师看着,有疑问直接就可以问老师了。
然后余腾跃就发现,学校里发的资料,和他手上梁春宜给的资料前几页,一模一样。
坐他后面的一个家属院的学生许高升沉默了一会儿小声嘟囔着说:“早知道这里也会有资料,我就不去陆家了。那么难说话,要复印一下都不给复印。”
余腾跃听到了他这话,皱眉说:“这资料肯定也是陆姨给的。”
许高升:“谁说的啊?准她有资料,还不准别人有资料啊。这肯定学校为了帮助咱们这些学生,特别问京城的老师要的。”
余腾跃:“绝对不可能。”
许高升:“你这话就不对了,你看不上咱们老师吗?”
余腾跃:“我没这个意思,是你自己多想。”
许高升高兴得很,觉得自己赢了余腾跃一局。
可是紧接着他们老师走了进来,问资料发完没。
余腾跃:“发完了。”
老师:“今天发的资料大家看了没?”
众人都说看了,特别好。
老师:“那你们要好好感谢下梁春宜梁医生,是她把资料无私捐给了学校,我们才会有资料复印给你们。”
许高升的脸色,一下子红了白,白了青,青了红,跟调色盘一样,很难看。
他悄悄看向余腾跃,以为他会嘲笑自己。
结果余腾跃一个眼神都没给他,根本不在意他之前说过的话,正专心地学着习。
许高升觉得自己更狼狈了,感觉他自己就跟个跳梁小丑一样,特别狼狈。
他低下头,第一次看资料觉得看不进去。
*
“哥哥,我们去买糖葫芦吧。”
初冬的季节,天越来越冷,但冬天应季的糖葫芦,却是乐宝的最爱。
在家属院不远处就有个摆摊老奶奶卖糖葫芦,虽然也有其他人在卖,但她做的最好吃,而且干净,除了山楂,还会做小橘子和苹果的。
乐宝现在靠自己自力更生,又存了好些钱,所以她每天都会买个糖葫芦带着回家吃。
因为摊子就在家属院不远处,站岗的战士一眼就能看到,因此小孩子出去买点吃的,只要多求求,也会被允许。
上了初中的大孩子出门,只要不是家属们特别嘱咐过,战士们是不会管的。
乐宝蹦蹦跳跳跑到糖葫芦摊子前,“老奶奶,要两个糖葫芦,还是老样子。”
乐宝和老奶奶都熟悉了,老奶奶笑呵呵地把糖葫芦递给她:“还是和哥哥一起来的?”
乐宝把钱递过去,“啊呜”一口咬掉小橘子,“嗯嗯”点头:“老奶奶,再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