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426章

    ……

    “微赵君,朕几为丞相所卖!”

    望夷宫中,胡亥听闻昨夜发生的事,一下子就从夜饮宿醉中被吓醒了。

    堂堂彻侯、右丞相造自己的反?胡亥只感觉恍惚不已,他看向手中的酒樽,几要站立不稳,再想到自己差点将调遣骊山刑徒的符节交给那老匹夫,更是后怕不已。

    然后便是勃然大怒:“好个李斯,皓首老贼!枉为先帝顾命辅政之臣,百官之首,竟做出了与冯氏一样的事,勾结黑贼,欲害大秦社稷,若让朕将他缉捕回来,定灭其三族,具五刑而死!”

    “至于那些缉捕不力,放走李斯的郎卫,立刻车裂,以儆效尤!”

    对李斯诈称赵高已死,使得一部分郎卫放水让老家伙逃出咸阳,赵高也十分遗憾,立刻禀道:

    “陛下,李斯已乘乱西奔,当立刻使内史保将卫尉军去捉拿,不过现在最需要担忧的,是咸阳城中,是否还有其党羽……”

    “没错。”胡亥咬牙切齿:“那些从老贼出奔的官吏,其家眷尽数缉拿,与李斯有关系的门生故吏,皆当下狱!”

    如此一来,咸阳的牢狱,恐怕要装不下了。

    “不止是诸吏。”赵高提高了声音:“据臣所知,公子将闾昆弟三人,也参与了谋反!”

    胡亥点头:“彼辈虽为朕之兄,却与公子高一样,心怀叵测,大秦有制,公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一样要视为罪人处置。”

    “臣还有一事请言之!”

    赵高道:“陛下乃始皇帝少子也,而诸公子尽帝兄,大臣又先帝之所置也。从陛下初立起,群公子、公主及群臣意怏怏皆不服,常轻陛下。”

    “黑贼在南方称陛下为伪帝,当立者乃他人。于是群公子又生出异心,欲助黑贼,以换取帝位。彼辈又多与大臣结亲,前有公子高及冯氏谋反,公子高诛后,群公子人人自危,越发勾连大臣,欲卖陛下,陛下太过仁慈,未曾深究,今方有公子将闾及李斯之事……”

    “如今李贼及三公子虽奔,但尚有六七位公子,十位公主留于咸阳,大敌当前,随时会再度生变。臣思虑及此,常战战栗栗,唯恐不终,今日便不敢避斧钺之诛,宁可背负离间骨肉的骂名,也要向陛下请命。”

    赵高下拜,说出了楚人与他们兄弟商议的密约中,最为骇人的一条:

    灭秦宗室!

    “请诛随李斯出奔众吏三族,逼迫群公子、公女去骊山为始皇帝殉葬,如此,则咸阳再无内忧也!”

    胡亥大惊而起:“尽杀兄弟姊妹?这,这恐怕……”

    虽然他是母亲独子,一直受父皇之宠,独树一帜,与其他始皇帝嫔妃所生子女并无太多亲情,但毕竟是一脉相连的骨肉,血浓于水啊……

    “陛下忘了始皇帝的教诲了么?”赵高却循循诱导,在胡亥耳边道:

    “天子无情!”

    “天子无亲!”

    “后妃、夫人太子之党成而欲君之死也,君不死,则势不重。情非憎君也,利在君之死也。”

    “夫以妻之近与子之亲而犹不可信,何况兄弟姊妹?”

    “那些群公子、公主,常恨陛下待他们苛刻,人人皆盼着陛下丧亡啊!”

    胡亥愣住了,是啊,这不是父皇曾教自己的么?

    皇帝是没有亲情,兄弟、姊妹,皆是累赘。

    上下一日百战,一切威胁到自己的人,都必须干掉!

    赵高复道:“鲁桓公弑其兄鲁隐公时,犹豫过么?”

    “晋重耳杀晋怀公,夺侄之妻时,迟疑过么?”

    “陛下再不动手,彼辈便要发难了!”

    叛军距离咸阳越来越近,胡亥早已备受打击,终日在望夷宫沉溺酒色与倡优之观,以此麻醉自己,惶惶不可终日。

    而现在,打击接二连三:黑夫已然入关,首席大臣突然背叛,三名兄弟欲置自己于死地。

    “啪嗒。”

    “啪嗒。”

    昨夜的酒尚未全醒,耳边好似出现了幻听。

    胡亥听到了,听到了,那是毁灭的脚步,齐刷刷,已到门外!

    而身边的兄弟姊妹们,则悄悄将手摸向匕首,想抢先一步割了自己脑袋献上……

    “哈哈,孤家寡人,孤家寡人,哈哈……”

    他忽然嚎嚎大哭:“父皇,你传位于胡亥,究竟是爱我,还是害我?”

    哭声渐渐停止,胡亥脚步蹒跚,眼睛满是血丝。

    那是对毁灭的恐惧。

    还有疯狂!

    举起铜樽,又猛灌了一口酒,胆气已足,胡亥双手握住了案上的冰冷玉玺,在一张白绢上,重重盖下。

    “杀!”

    “杀!”

    “杀!”

    第0888章

    是时候结束这场闹剧了

    六月二十五日,李斯一行人已抵达废丘。

    或是明白随着黑夫入关,这胡亥的朝廷没几天好活了,废丘县令倒是没上演忘恩负义,将李斯绑了的戏码,他反倒与县尉、县丞联手,十分积极地将李斯、公子将闾等人迎入废丘,封闭城门,禁止出入。

    李斯又使废丘令张贴布告,宣扬胡亥暴行和北伐军将至的消息,号召废丘人上城头帮忙守御。

    这是真要在关中腹地高举“义旗”了,但让人惊讶的是,废丘人竟不忧反喜……

    “足见胡亥不得人心到了何种程度。”

    李斯如此点评,全不顾正是他的先谋身后谋国,才导致国事人心败坏至此。

    倒是甘棠直到此时,才发觉了李斯的真正目的,不由惊骇莫名:“丞相,这是何意?吾等只是兵谏逐君侧恶臣,不是谋反,这和说好的不一样……”

    李斯却是毫不犹豫,指着甘棠,让家仆拿下他,呵斥道:

    “孺子,枉汝父甘罗何等聪慧,你却糊涂至此!”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若无胡亥庇护,赵高能肆无忌惮作恶么?古往今来,必有君恶在先,方有奸佞祸于其下,必先有周厉王,而荣夷父方可逞志。吾等若想铲除赵高,必先废黜胡亥!如此看来,通武侯与武忠侯,看似为敌,实是殊途同归啊!”

    一番歪理说得甘棠目瞪口呆,却又找不出反驳的话。

    李斯手一挥:“将此子送进牢狱中去,让他独处数日,想明白这个道理!”

    处置完甘棠,早就活明白的李斯不顾年迈之躯,亲自登城远眺。

    废丘并不在渭水之北,而位于渭水之南,西安东马坊遗址,后世它的发现,竟让西安地铁五号线不得不改道——虽然西安地铁改道是家常便饭了……

    废丘原名犬丘,与西犬丘相对,为东犬丘,秦国的始祖非子曾在此地为周王木牧马,周懿王时,西戎侵镐京,遂迁都于犬丘。

    眼下的废丘城正是在周代都邑基础上兴建,周长近五里,墙高池深,因为是咸阳西大门,还建有武库,县卒也较一般的小县多些。

    但李斯却大摇其头:

    “这城不好,地势低洼,若敌兵决渭水灌之,恐难守也!”

    李斯的担心却是多余了,因为咸阳的那对君臣,根本没功夫派人来磨这座近在咫尺的叛城。

    是夜,才有三千余人抵达废丘城外,宣读胡亥赦令,说只要交出叛臣李斯,其余人皆无罪,试图让废丘令开门。

    但回应他们的只是一阵弓箭,胡亥的诏令,从大臣到黔首,早就没人信了。

    这批郎卫、材士遂围住了城池一角,也不攻打,李斯最担心的不是他们,而是同样位于渭南,驻扎在杜县,由内史保率领的两万中尉军,而杜县到废丘,不过一日之程……

    到了次日凌晨,昏昏欲睡的李斯被公子将闾喊醒。

    “妇翁,有一支大军出现在城外!”

    李斯连忙在人搀扶下,顶着夜风再度登城,却见废丘以东数里外,的确有一支长长的队伍,沿着渭水向西行军,粗略数了数火把,竟有万余之多……

    “完了,这废丘城虽固,但也顶不住中尉军万人围攻啊……”公子将闾面色发白。

    李斯倒是镇定,就如同一头屹立在城头的石兽雕像,看着那支军队靠近、抵达、却不作停留,径直往西而去……

    公子将闾等人满头冷汗,却又莫名其妙,这支中尉军放着他们这“叛城”不攻,是几个意思?内史保也要投黑了?

    “西边有比吾等更紧要的事。”

    李斯露出了笑,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武忠侯的偏师,韩信及汉中兵,已入关中!”

    ……

    六月二十六日,咸阳的乱象尚未结束。

    秦始皇曾自信地不筑城墙,这使得如今的咸阳城,变成了一个往外漏水的篮子,公子、公主、群臣、诸吏,甚至是黔首百姓,不断有人往城外逃去,谣言飞起,或是胡亥为赵高所弑,或是李斯已被处死……

    但都邑的控制权,的确还在郎卫军及胡亥所信材士手中。虽然向胡亥提议尽诛群公子、公主,但赵高没有傻到挨家挨户去捉拿,那只会造成更大的混乱。

    他让人以“保护”为名,将六公子、十公主及其家人送到距望夷宫不远处的高陵县统一管理,令阎乐网罗罪名鞠治之。

    至于赵高自己,则被胡亥任命为丞相,已然摸到了权力的顶端。

    “只可惜这位子坐不久。”

    赵高摸着丞相的印绶长叹,若非别无选择,他也没必要投靠六国啊,楚军主帅项羽虽与他达成了密约,但是否会遵守,还是个未知数。

    但局势到这种程度,赵高已别无选择,只能一条路走到底!

    他放下印绶,嘱咐亲信到:

    “告诉云阳之吏,关押在那的蒙恬、蒙毅兄弟,也可伺机处死了!”

    随着李斯公然叛国,与一众党羽退据废丘,赵高也明白大势已去,开始着手离开咸阳的准备,但就在此时,张敖却前来禀报:

    “丞相,大事不好了!”

    “是陈仓的事?”赵高一早就听说西边的消息了,数日前,黑夫部将韩信率师两万余,走故道,攻击了散关,杀散关都尉,溃中尉军万人,又夺取了陈仓县。

    光看名就知道,陈仓以屯周原雍城之粮而闻名,韩信已食陈仓之粟,又挥师东进,截至消息传来时,韩信已兵临虢县,威胁秦之西都雍城……

    但赵高不是很担心,内史保已迅速调集杜县的中尉军西去阻拦,至少能挡那韩信半个月,足够赵高完成筹划,挟持胡亥东窜了。

    但张敖却打破了赵高的幻想:“不止是陈仓!”

    “黑夫已破峣关,兵临蓝田……”

    赵高闻言顿时面色苍白:“黑贼怎如此之速!”

    不过想想,黑夫正式攻武关只用了两日,倒是在商於之地等待后军粮队磨蹭了许久,峣关之险尚不如武关,能坚持几天已是不错了。

    峣关一破,关中再无天险巨防,而是一马平川,现在挡在黑夫与咸阳之间的,只剩下王离、李良、司马鞅的十万大军了……

    赵高大骂该死,同时催促张敖:

    “快带人去河东,告诉项将军与魏相,赵高已按照承诺,在大河上备好船只,不日将尽屠秦宗室公子,挟胡亥东去临晋,还请项将军速速渡蒲坂入关,若晚片刻,则迟矣!”

    ……

    赵高不知道,峣关却是不是火药吓开的,而是守关的都尉听闻咸阳变故后,心灰意冷,自己降的。

    要论破关的大功臣,赵高当居第一。

    破关一日后,六月二十七日,黑夫才随大军抵达此地,自从他们离开了上雒,一路崎岖难行,直到越过冢岭山隘口的峣关,前。

    突然赫然开朗,农田、屋舍变得密集,一条水流从秦岭余脉上奔流而下,向西北缓缓流淌。

    这条水便是灞水,灞水上游十分清澈,触手冰凉。若是运气好,还能在河床里发现一块块浅蓝色的玉石矿,太阳照耀在上面,朦胧如炊烟,让人称奇……

    故地重游,黑夫还没来得急感慨,季婴已经带着开关投降的峣关都尉来见,这个五旬左右的军吏远远下拜,自称是黑夫故人。

    “你是我故人?”

    黑夫让他近些,仔细看了看后,却没印象。

    “我怎不认得你?”

    峣关都尉道:“先帝二十六年时,君侯曾过蓝田,当时下吏乃蓝田大营中一率长,巡逻时遇到君侯,那时候君侯还是左庶长,欲去百年前的古战场看看,但那已是大营禁区,故为我所阻……”

    都尉低低垂下头:“当日冒犯,还望君侯恕罪!”

    “原来如此,果是故人。”

    黑夫自己都不太记得了,仔细想想好像还真有这么回事,当时他只远远看到蓝田中尉军的营垒整齐,旌旗招展,将士操练之声不绝于耳,当是秦国较精锐的一支部队——中尉军。

    那时的他,又怎会料到,自己有朝一日会统帅大军,兵临此地,而与自己为敌的,恰是中尉军呢?

    于是黑夫笑道:“汝昔日阻我,如今却遵从大义,开关迎我,救了全关士卒,更让关中百姓能早日脱离暴政,非但无过,更有大功!”

    见武忠侯待人亲切,峣关都尉心中大安,随后又汇报了这几日听闻的咸阳乱象,李斯政变失败出奔,而胡亥赵高大肆捕其余党等事。

    “李通古真是没用,竟斗不过赵高。”

    黑夫嗤之以鼻,老东西这次是被雁啄了眼,翻车玩脱了。

    他又摸着下巴暗道:“赵高也真是心大,我近在咫尺还敢如此乱来,莫非也找好了下家?”

    虽然没法重复殷周牧野之战的剧本有些遗憾,但此事也有好的一面,那就是咸阳一片混乱,前线也军心大动。

    “咸阳事变后,蓝田王离军也有些动荡,甚至有兵卒夜遁,做了逃兵。”

    峣关都尉退下后,季婴更汇报了前方东门豹传回的情报,因为武关的教训,使得王离不敢再守峣关,而是将大军集中在容易展开阵型的蓝田,这是寄希望于野战了……

    “看来小小王将军被吓坏了。”

    黑夫龇开大白牙,露出了姥爷的笑:“阵战的话,我与故去的通武侯,大概是五五开。”

    “但以王离之才,率狐疑之师,于乱都之野,敌百胜之军……”

    简直是父子局啊!

    “够了。”

    黑夫摇了摇头:“昏君乱臣越发倒行逆施,别说是骊山陵里的始皇帝,就连我,都要看不下去了……”

    再让他们闹下去,真把秦始皇帝气活过来,带着复活的军团,没有感情的秦兵俑来吊打自己怎么办?黑夫记得前世看过类似的电影。

    如此胡思乱想着,黑夫下令道:

    “传令三军,今夜休整饱食,明日天明,进军蓝田!”

    “是时候,结束这场闹剧了!”

    ……

    第0889章

    主角

    六月二十八日,韩信早已进入关中。

    大约十日前,眼看吴臣在子午道的袭扰吸引了秦中尉军主力,韩信遂率师两万余,走故道入关。

    但故道漫长,两万人动静太大,敌人不瞎不聋,陈仓县安排有一万中尉军守备,更在故道上多设哨探,韩信终究是没办法暗度的,最后虽然侥幸夺取了散关,但陈仓之兵在故道县设防,拦住去路。

    故道口狭窄,若贸然出击,那是以寡击众,就算击破陈仓军,韩信也会损失不小。

    好在他手下有一名籍贯汉中的司马,名为赵衍,曾多次往返陈仓与汉中之间,知道当地有条小道能绕开故道口,袭击陈仓。

    韩信遂用其策,派赵衍和巴人武士丹虎带着擅长山地行军的巴卒,走小道绕开敌军的封锁,两面夹击,击败了陈仓的守军。

    既取陈仓之粮,缓解大军之乏,韩信又立刻挥师东进,攻占虢县(宝鸡市陈仓区虢镇)。

    来到这儿,便完全远离了秦岭山地,进入典型的关中黄土塬,与后世的区别只是大塬还没有太过破碎,且放目望去尽是一片绿意——除了密集的粟田、麦田,还有从岐山蔓延过来的大片森林。

    而秦之故都雍城(陕西凤翔县),就在北面四十里外,坐落在岐山脚下的周原上……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