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42章

    洗碗喂鸡也是大带小,两人一组,一人一个星期,轮着来。

    而她,就负责前院两片菜地、后屋新垦两分菜地,以及田里的活。

    现在田里的活也很轻了,水稻已经进入稳定成长期,田里的水量保持住就行。

    而且她们的地本来就靠河,用水比别家方便,每天得空去看一下,锄锄杂草,注意虫害就好。

    一切安排就绪,一家六口,各自忙碌起来。

    秦瑶每天晨练完,就会去田里看一眼,看完回到家,刘季正好做完早饭。

    一家六口一块儿填饱了肚子,大郎便带着四娘把碗筷收拾先放到大木盆里,攒着晚上吃完再一块儿洗。

    刘季则在收拾出来的桌子上,开始抄书。

    他的字也难看得很,不过就比秦瑶好一点,能写出小字。

    秦瑶一开始还想两个人一起抄书,速度能快一点。

    可惜啊,她写不来这些小楷,遂放弃。转头去裁纸,裁完正好去料理一下菜地,把晚上的菜摘回来,洗好放灶台上,方便刘季直接下锅。

    因为厨师忙着抄书,中午这顿就将就一下,用早上的剩菜煮点烫饭,或者是下面吃。

    中午午休一小时,养足精神,下午继续干活。

    秦瑶和四个孩子这个时候就比较闲,所以她拿起那本启蒙图鉴,给四个小孩授课,打打基础。

    自从知道自己有机会去学堂上学,兄妹四个在学习上,明显上心了不少。

    家庭会议那天,他们听秦瑶说了科举一事,这才知道,读书竟有那么多的好处,而明理会算账,只是其中极小的一个好处。

    原来读了书,就能参加科考,考中了秀才,就不用缴赋税,还能免除徭役。

    而考中了举人老爷,那就更不得了,族亲都能受到庇佑,还会有很多人送钱送地,吃喝不愁,穿绸戴银。

    倘若能考中进士,便可做官,从此就不再是泥腿子,而是士。

    是士农工商里的第一等!

    后娘还跟他们说,不管能不能做那第一等,首先要把书给读好,因为那是普通人改变命运,唯一的机会。

    二郎向来就是兄妹四人中最会为自己算计的,发现了这等对自己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哪怕他不喜欢背书,也逼着自己背,提前背。

    于是秦瑶很快就发现,二郎有当卷王的潜质,卷得他爹都担心自己要被儿子压一头。

    091

    下河村来人

    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全村人突然就知道了秦瑶要重新供刘季回书院读书的事。

    村里人议论纷纷,男人嫉妒羡慕刘季,居然能遇到这样的好事。

    女人们则想不通秦瑶为何要对刘季这个混球这般好。

    当然,也有嘲笑夫妻两异想天开的,以为读书就能考上功名啦?多的是读到七老八十连个童生都考不上的,把这事当个笑话看。

    刘家老宅炸开了锅,刘老汉和三个儿子就这件事讨论了很久,反倒是何氏和挺着大肚子的邱氏,趁着去菜园子摘菜的功夫,来到秦瑶家水磨坊里找她。

    “弟妹,外头传的是真是假?你当真要供老三继续读书?你图什么啊?他那人要是肯下功夫,早就不是这般模样了!”何氏着急的质问道。

    邱氏也急,不过性格要稳重些,先找个地方坐下,才扶着肚子,语气平稳的说:

    “这读书花费就不说了,家里本来就只有你们两个大人,老三这一走,地里田间的活只你一个人怎么干的完?”

    “是,我们都晓得你力气大,可咱们力气大归大,没人说就得力气大的人包揽全部,弟妹,你可别犯傻,到时候得不偿失。”

    秦瑶好端端在水磨坊里修整石磨呢,这磨一直高强度的运转,凹槽纹路有点磨平了,得重新打一下,才好用。

    冷不丁来两个人,跟她说起这些话,心里咯噔了一下,“大家都知道了?”

    何氏和邱氏点点头,“全村女人都知道你犯傻了!”

    秦瑶内心波动了一瞬,但很快就镇定下来,手上动作不停,示意邱氏再坐远点以免误伤,淡定说:

    “这事我们全家都已经决定了,刘季什么性子大家都知道,指着他在地里刨食那绝对不可能,所以我想来想去,还是让他去读书,兴许还能有点意外收获。”

    说着,眼角余光瞥见两位嫂嫂担忧得站了起来,冲她们浅浅一笑,“你们担心的那些,我心里有数呢,我自有办法对付他。”

    何氏不太信,“当真?”

    她其实最担心的是老三会到外面鬼混,到时候辜负了秦瑶,这个家绝对要散。

    邱氏担心的也是这个,好不容易看着老三安分些,家里轻松一些,谁也不想变回原样。

    有三弟妹在,两家和和睦睦,多好啊。

    秦瑶当然能看出两位嫂子的小心思,人多为自己想不是错,不过也不能说她们对她就没有一点真正的关心。

    人性是复杂的,秦瑶完全理解,换她是何氏或是邱氏,她也担心。

    毕竟在宗族社会之下,血缘亲族关系甩不开,刘季这根搅屎棍,确实会波及到亲族。

    但反过来想,他要是好了,亲族也能享受到他带来的好处。

    秦瑶就是这么跟两个嫂子说的,说得两人差点信了她的邪,幻想刘季要是得了功名,她们就成秀才老爷的嫂子了。

    秦瑶见二人晕晕乎乎,赶紧把她们打发走,还托两人回老宅那边说一下,都别劝,她主意已定。

    这边刚送走两个嫂子,那边村口又来了两个外村人。

    其中一个还是眼熟的,有人认出来,好像是时常和刘老三混在一块儿的下河村人,似乎叫顺子还是什么的。

    秦瑶重新凿好了石磨上的纹路,就有村里人担着粮食过来磨,两人互相点点头打了个招呼,各自忙去。

    秦瑶没回家,打算先去田里逛一逛,刚过桥,就听见一声激动大喊:

    “嫂子!嫂子是我顺子啊!”

    秦瑶闻声抬头看去,就见顺子领着一个陌生青年男子朝自己这边兴奋的跑过来。

    陌生男子稍后几步,顺子先上前,把来人身份告诉了秦瑶。

    原来是下河村村长的儿子王禹。

    秦瑶微笑点点头,跟对方打了个招呼。

    那边也冲她笑了笑,惊喜的指着河对岸的棚子,“那就是你家水磨?”

    秦瑶颔首,“对。”瞥见顺子冲她眨眼睛,笑着又道:“过去看看吗?”

    王禹说好,抬步就走。

    顺子跟在秦瑶身后,小声跟她讲,他们下河村村民知道刘家村有个水磨特别好用,打算凑钱一起建一个,所以找秦瑶取经来了。

    秦瑶一挑眉,那这可是一笔大生意啊。

    王禹来到磨坊里,正好有村民在那用磨,见那水磨自己转得呼哧呼哧的,比人磨得还快许多,人只需要在旁边盯着,根本不用上手,又新奇又羡慕。

    那村民奇怪的看向秦瑶,秦瑶解释:“他是下河村的,村里也想建水磨坊,过来看看。”

    村民一听,原来是这样啊,热情的笑着让王禹凑近点看,看看这磨多好使。

    “秦娘子这轮磨啊,那是又大又快,一担粮食半个时辰不到就能磨完!”

    王禹吃惊的问:“半个时辰不到就能磨一担?”

    村民笑答:“千真万确,谁哄你谁不是人。”

    光是看这磨盘,就比别人家的大,磨的粮食肯定就比别人家更多。

    下河村那地方富啊,秦瑶可不想放过,领着王禹来到水车前,跟他说:

    “你看这个水,我这落差并不大,就有这么强的动力。”

    “下河村我经常去,中间那段河有个一两米的高低差,要是直接在那个位置建一个水磨坊,动力比我这可大多了,同时用两张磨一张碾都没问题。”

    村里共建,下河村人口又多,那只一个水磨又怎么够呢?

    秦瑶积极推荐下河村利用好天然的河道,直接一步到位,弄个大磨坊。

    她说得天花乱坠,把一个水磨坊说成了仙家工坊一般,王禹根本顶不住,激动追问:

    “那这样一座综合磨坊做下来,需要花费多少银钱?”

    秦瑶心里算盘打开,假意为难的说:“这个就不好说了,熟手做和新手做对材料的损耗不一样,就算是我们村的刘木匠和我亲自来,最少最少,也要十五两。”

    顺子听见这个价格,倒吸一口凉气。

    不过王禹表情却没有太多震惊,似乎还能承受。

    毕竟是合资共建,他们下河村人多,也比其他村富裕一些,六十五户,分下来,一户二钱银子多一点,想来也能接受。

    不过还是问了一下,如果是他们村请她和刘木匠做指导,给她们一点报酬,然后由下河村人做的成本大概要多少。

    092

    共建水磨坊

    秦瑶啧啧两声,“那只怕二三十两都打不住!”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我这样,一个人能打得起这么大的磨盘,你们村里人自己干,至少要十个人才能打出这样一张磨,运送到位的话,安装也很要费一番功夫。”

    想放置好一张千斤重的石磨,那可不是十个人搬搬停停那么简单。

    石头很脆,一不小心,磨盘砸裂了,那之前的功夫就白费了。

    见王禹面露难色,秦瑶无奈的笑了笑,“当然,我和顺子也熟,倘若不是这段时间家里太忙,我也能去帮你们抬一抬。”

    “但实在没办法,我家相公现在一门心思都在读书上,家里这么多活,我实在是走不开。”

    “三哥读书?”顺子怀疑自己幻听了,“嫂子,你刚刚说三哥现在要读书?”

    秦瑶颔首,“也是前几日刚刚决定的,你三哥那人你也知道,干啥啥不行,我就想着让他继续去读书吧,没准能有点别的收获。”

    顺子惊呆了,就他三哥那样儿,读书能读出来个屁啊!

    不过他也是见识过秦瑶的本事的,看她这么笃定,也没说什么扫兴的话,笑嘻嘻让秦瑶告诉他三哥,日后发达了别忘记他这个兄弟。

    秦瑶冲他笑,“忘了谁也不会忘记顺子你的。”

    给她带来这么一单大生意,要是做成了,她至少能赚五两银子。

    有了价格上的巨大差距,下河村人要是不傻,肯定选择让她和刘木匠来做这个活。

    见王禹还犹豫,秦瑶建议他去刘木匠家再问问技术上的难题。

    倘若他们下河村也有人能攻克,那她和刘木匠赚点指导费就够了。

    当然,这是客套话,实际上刘木匠也不傻,她们俩合作好几次,默契已经达成。

    反正,听完刚刚秦瑶说的那些什么动力、承轴、原理之类的,王禹就已经觉得这个水磨坊不是什么简单的东西。

    但为了好给村里人一个交代,刘木匠家还是要去问问的。

    秦瑶故意说自己田里还忙着,让顺子领他去见刘木匠。

    半小时后,顺子单独跑到田里找秦瑶,告诉她,“嫂子,我和王哥还要回村里跟大家伙商量商量,不过看这样子,可能到时候还得麻烦你和刘木匠。”

    秦瑶微笑着点点头,“行,有需要你尽管来找我。”

    “对了,你三哥也在家呢,念叨你好几次了,要不跟我去家里坐坐?”

    “不了不了,赶着回去呢,下次再去嫂子家里坐。”顺子摆手拒绝,他是真急着要回去。

    而且刚刚还说三哥在家读书,他怎敢去打扰。

    反正嫂子能做主的事,又何必去见三哥?

    想起之前跟着秦瑶吃到的肉包子,顺子笑着离开。

    那刘木匠也是个怪脾气,说工匠有工匠的规矩,水车技术他绝不外传。

    来前,王禹都没想到这个事,所以还把人给冒犯了。

    这不,两人赶回下河村,把村里的人召集起来说了这个事,顺便又给村里人激动的说了那水磨的便利和效率,深受磨磨折磨的大家伙,恨不得直接去把刘家村的水磨抢过来。

    当然,抢是不可能的,就开个玩笑而已,人家年初连马匪都能赶跑,那一个个的,狠着呢,谁也不敢招惹。

    “那就请他们帮咱们村做呗,各家各户出点钱就成了,还省了咱们力气。”下河村有村民建议道。

    站在人群中的顺子立马跟着喊:“就是啊,咱们人这么多,分摊下来一家不过二钱银子,你们是没去亲眼见过那水磨,我见了觉得是值的!”

    说着,见大家伙都朝自己看过来,顺子又补充:“我家老娘和婆娘要是能一辈子不用受那磨磨的罪,让我出二两银子都成!”

    此话一出,立马有人嗤他:“你顺子要是都能出二两银子,老子头给你砍下来!”

    顿时,场上便是一顿哈哈哈大笑声。

    顺子没好气的瞪着那人,“怎么出不起,把我卖了还能值二三十两呢,大不了老子自卖自身,也要给我老娘和婆娘个轻快!”

    犯起浑来,顺子谁与争锋,他又不要脸,村人懒得跟他继续拌嘴。

    万一他真脱了衣裳往地上一躺说要卖身,这大姑娘小媳妇的看着像什么样子。

    王村长大喊两声,叫众人安静下来,询问大家伙到底乐不乐意共建这水磨坊。

    “乐意的举下手,不乐意的也吱个声,看看哪边人多,就听哪边的。”

    举手是大多数,顺子踩在石头上举最高,大家都知道这是个好凑热闹的,一时间也没怀疑他是不是有什么私心。

    村长看大部分人都同意建水磨坊,就此敲定了这件事。

    “村长,咱们可得快点,马上秋收了,要是能在秋收前建好那大家伙今年可就轻松了。”杨大兄弟俩催促道。

    他们是猎户,家里刚备了几亩薄田,也种了稻子,就是没做惯田里这些活儿的人,是真不太受得了这个罪。

    想着磨磨的苦,只盼着水磨坊快点建成,到时候就不用受这个罪了。

    这可说出了村民们的心声,花了钱了,当然要得到同等的回馈才觉得值。

    于是,村长让儿子王禹赶紧再去一趟刘家村,快点把这事落实。

    既然刘木匠不肯外传手艺,那他们也只能找他来做了。

    “对了,要做磨盘,是不是还得找刘家那妇人?”村长问儿子。

    王禹点点头,“是呢,刘木匠也说了,那水车其实是秦娘子给他画的图纸,这东西实际上是秦娘子娘家叔叔的。”

    水车出至秦瑶之手这件事,村长居然不觉得意外。

    因为这秦娘子的名声他听过,刘家村村长和族长都在他这提了好几次了。

    年初刘家村遭遇马匪,多亏了这个武艺高强的妇人带头才赶走了马匪,是个顶厉害的人物。

    于是,村长嘱咐儿子王禹,“那你直接去找秦娘子商量,问清楚这综合水磨坊到底怎么弄,时间需要多久,花费又要多少。”

    王禹领命,这次没带顺子,而是和村里有威信的一位叔叔一起,免得村里人以为他乱说昧了大家伙的钱。

    093

    大生意

    两人一块儿坐着牛车,来到刘家村找秦瑶。

    距离王禹上次来,中间只隔了一天。

    秦瑶都没想到他们这么快就决定好了。

    刘季端来两碗酒酿糖水,一人一碗,就自觉的站在秦瑶身旁,垂首听着她们商量要搞什么十五两银子的大生意。

    你别说,你真别说,他家这婆娘是懂做生意的,一两银子本钱的水车,居然敢要价十五两。

    不过听那意思,好像是加大版水车,但再大,也大不出十五倍。

    王禹两人的诉求很简单,就是希望能够在秋收之前,将村里的水磨坊建好。

    这个秦瑶表示没问题,时间完全足够的。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