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3章

    徐斯转着烟盒,敷衍淡笑。

    后面,货车停在加油站休息了三小时。两人蜷缩在车厢里,各自裹着厚厚的大衣取暖。

    短暂养神后又继续上路。

    一直开到中午一点,他们终于进入北京地界。

    下午四点,静姝掐着时间候在巷口。

    她三点到家,简单洗漱后换上干净衣裳,也不敢眯眼,吊着一颗心等待徐斯回来。

    远远的,有货车轮胎压近的声响,静姝倏地从台阶上起身,拍拍屁股的灰尘,快步走了两步。

    果然是他们。

    巷口较窄,大车开不进去,只能停在胡同外面。

    徐斯跳下副驾驶,绕到载物箱拆绳子。

    刚要将烤箱搬下来,一只柔软小手搭在纸壳箱的右侧,徐斯稍稍偏头,眼睛一亮,“什么时候到的?”

    静姝吃力地扶着箱子,辅助徐斯慢慢将烤箱卸下,一边回答:“比你早到一个小时。”

    “谢谢啊钟哥,下次有机会去上海再请你和钟姐吃饭。”

    司机摆摆手,他赶着去厂里送货,掉转车头扬起尘土,轰隆驶离巷口。

    “妈呀,这啥玩意啊,这么大。”

    纸箱包裹的烤箱有半人高,豆豆上前敲敲摸摸,特好奇。

    静姝指挥徐斯把东西搬进屋,先不急着拆掉,不然不好搬到店里。

    “张婶,我买的烤箱。”

    “烤箱?做什么的啊?”

    贾婶和金华她们同样好奇,几个邻居围住静姝,静姝唇瓣微翘,细声细语说:“买来开店的,它可以做蛋糕,面包,甜品之类的食物。”

    “生日蛋糕吗?”豆豆眼冒精光,舔着舌头回味他生日时舒芙蕾的味道。

    其实小孩早忘记了,但不影响他潜意识里觉得舒芙蕾是世界上最美味的蛋糕。

    静姝曲起食指在豆豆鼻尖轻轻刮蹭,弯腰道:“是的,用烤箱做出来的生日蛋糕可比炒锅做的好吃多了。”

    贾婶细心,见静姝打哈欠疲倦的模样,连忙招呼众人别堵在门口,舟车劳顿,让小夫妻先休息。

    “晚上要懒得做饭,就来张婶家吃,或者我给你们留着。”

    徐斯:“谢谢张婶,不过不用给我们特地留饭菜。”

    张婶没强求,一手拉着豆豆不让他捣乱,“行,你们休息。”

    等邻居们离开,静姝将东西归置好,立马脱衣服准备好好睡上一觉。

    躺进温暖熟悉的被窝,全身放松,她舒服地喟叹。

    耳侧传来窸窸窣窣的动静,静姝迷迷糊糊叮嘱徐斯:“脏衣服别上床,先洗澡……”

    话没讲完,人已经睡着了。

    十二月初,静姝给店铺取了好听又好记的名字,叫做:喜甜烘焙蛋糕店。

    “店里就你一个人忙活,能行吗?”

    “刚开始嘛,也不知道生意怎么样。明天开业,你来帮我。咱们先看看情况,如果生意好,我打算让金华来店里帮忙。”

    “嗯,你心里有成算就行。”

    明天烘焙店就要正式营业了,静姝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焦虑伴随着紧张,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她的心口揉捏,始终无法入眠。

    她仰头望着窗外,今夜月光甚好。

    “睡不着?”徐斯转过身,长臂搭上她腰肢,收紧,揽入怀中。

    静姝闭上眼睛,喃喃道:“我害怕。”

    无可抑制地,脑海中总是不断浮现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

    她担心新店无人问津。

    几千的投资打水漂。

    “没关系,有老公给你托底。”一天一夜没合眼,徐斯声音疲倦,手掌探进被子与静姝十指相扣。

    两人相拥而眠。

    隔天,徐斯早早起床,叫上春和张婶以及贾婶,四人跑到供销社买大红对联,鞭炮,九点十分,静姝将试吃的面包切成小块放店门口。

    这是昨晚她突发奇想想到的主意。

    既能吸引顾客,又能让路人直观体验店里食品味道。

    果不其然,鞭炮声和门头装饰的鲜花,包括试吃的营销策略,引来一大批好奇路人。

    第25章

    第一笔单

    张婶能说会道,加上嗓门大,负责吆喝过往行人进店试吃。

    金华就负责招待客人,引导他们购买开单。

    至于柜台收银,徐斯当仁不让。

    静姝在隔断的操作间烘培面包甜品,透过薄薄木门,面包的浓郁香味很快飘散开来。

    路边的小孩闻到后立即走不动道,晃着家人的手非要进店。

    “好好好,奶奶带你进去瞧瞧。看他们卖的什么好东西,这么香。”

    张婶见缝插针推荐:“老人家,我们卖的面包,你尝尝,新鲜出炉的,特别好吃。”

    “要钱不?”

    “试吃的不要钱,免费。您要觉得合胃口,可以进店逛逛,种类多的嘞。”

    不大会儿,店里便挤满了人。

    男女老少皆被香味吸引前来光顾。

    蓬松绵软的面包是普通老百姓从未见识过的稀有物品,它们被精致摆放在透明橱窗里,看上去高不可攀。

    孩子们馋虫被勾起,刚刚试吃过味道,现下死活吵着大人要买。

    “买啥买,多贵呀。”某年轻妇女,皱着眉要拉儿子离开。

    小孩儿可能在家霸道惯了,直接甩开妈妈胳膊一屁股坐地上,两条腿来回踢,“我就要吃,我就要吃,你给我买。”

    金华听见动静,赶紧跑过来。

    “小朋友怎么啦?”

    七八岁的男孩呜呜哭诉他妈是坏人,不给自己买面包吃。

    那妇女被四面八方的注视搞得非常尴尬,暗暗瞪眼,企图威慑自家儿子。

    然而她儿子根本不理。

    浑身冒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倔强,看谁犟得过谁。

    金华小声对孩子妈妈推荐:“您可以买我们家的红豆沙吐司,今天开张有优惠,本来定价五角一包的,现在两包五角,一包三分。”

    孩子妈妈眼眸微亮,转过脸问:“哪种啊?”

    金华抿嘴浅笑,半抬手道:“这边。”

    然后又俯身拉起小孩,轻哄说:“再坐地上,你妈妈真不给你买了。”

    红豆沙吐司一包有三块,一块有成年人巴掌大小。

    小男孩的妈妈最后忍痛买下两包,成为喜甜烘培第一位成交顾客。

    徐斯从头到尾将店内情况看在眼底,收完款,他对金华比了个大拇指。

    金华得到激励,整个人仿佛被注入无限能量,短短五分钟内,接二连三促成订单。

    她极会看眼色,而且会根据顾客穿衣打扮和谈吐推荐不同价位的面包或甜品。

    如果是有退休工资的老人,她就推荐好消化适合当早餐的全麦吐司面包。

    如果是穿戴有品味看上去就不差钱,且带着孩子的夫妻,金华首选造型精致的奶油小蛋糕。

    裱花奶油堆砌的小蛋糕两块一个,寻常老百姓不舍得买,但做生意的老板们以及端铁饭碗的职工却有超高消费能力,甭管因猎奇,还是赶时髦,他们都愿意为之买单。

    开烘焙店,静姝当真称得上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事实证明,她走对了路子。

    八点正式营业到傍晚六点,几个人忙的脚不沾地,中间只吃了一顿填肚子。

    六点之后,街上渐渐冷清,静姝带着金华打扫卫生,整理好货柜。

    六点半,徐斯锁好店门。

    张婶和贾婶在小院算准时间备好饭菜,等徐斯他们回来一起吃。

    贾婶家的屋子最大,便安排在她家吃饭。

    加上小孩,十一个人围坐两桌。

    徐斯起身提杯,感谢大伙今天鼎力相助,“尤其两位婶婶,早上帮忙招呼客人不说,晚上还要给我们准备饭菜,辛苦了。”

    “辛苦啥,顺手的事儿。今天最辛苦的是小姜。”

    确实,众人视线瞬间聚焦到静姝身上。当事人,姜老板早已累得抬不起手指了。

    一整天都关在操作间,基本没歇过。

    徐斯心疼的不得了。

    他右掌贴在老婆后腰上,帮她缓缓按捏,舒缓背脊酸痛。

    “勉强喝点热汤,饭菜等会端回房,我喂你。”这句话是附耳低语的,旁人听不见。

    “别,我自己吃。”

    她只是很累,又不是瘫痪。

    缓过劲来,静姝拿起木筷,慢条斯理细嚼慢咽。

    饭碗里全是徐斯为她夹的荤菜。

    吃到半饱状态,静姝放下筷子,视线转到金华方向,开口说:“金华姐,有件事想问问你意见。”

    “什么事儿啊。”

    “我想问问你,你愿不愿意来我店里上班。”

    贾婶慢慢放下喂外孙的调羹,掩饰不住的惊喜,激动道:“小姜,你说真的吗?”

    她看眼女儿,又看向静姝:“没开玩笑吧。”

    静姝与徐斯对视,而后回望贾婶,认真道:“怎么会开玩笑,您也看到了店里生意还不错,虽然才第一天。”

    “但我相信只要肯坚持,保持初心做好面包,往后生意定然不会差到哪里去。”

    “徐斯白天在学校,我一个人,又要烘焙又要招待客人做收银,根本应付不来。所以,想请金华姐来店里帮我打打下手。”

    金华猛地点头,“愿意,当然愿意。”

    静姝见她一脸积极的样子,莫名被戳中笑点,唇畔的涟漪纹路让静姝更显温柔明媚,“我还没提工资呢,你就这么急答应。”

    自打跟刘家切割,跟那混蛋丈夫离婚,李金华肉眼可见的变漂亮了。

    五官还是原来的五官,褪去蜡黄肤色后,有种说不出的朴实美。

    她一字一句对静姝说:“我信你。就算工资低,我也认,总比我整天在家无所事事好。”

    “工资暂定三十。如果月营业额超过预期,我会给你另外提成。”

    关于具体提成份额,饭桌上不便详聊。

    饭后,徐斯从口袋里抽出两块钱递给张婶。

    “您别跟我推辞,必须拿着。”

    “这……这怎么好意思。”

    徐斯将钱塞进张婶手里,“那我吃您做的饭菜也不好意思。”

    “您收下,往后再有麻烦您的事,我和静姝才好开口。”

    “行,张婶收着。”

    随着烘焙店走上正轨,家里的存款却亮起了红灯。

    装修,买机器,包括进货。静姝在上海打两个月工的钱全部填在里面,而两人积蓄只剩八百。

    徐斯摸着下巴,开始琢磨生财之道。

    第26章

    入冬准备

    北京的冬天特别干冷,寒风凛冽呼啸,在外面待的时间稍微长点,整张脸生疼生疼。

    前二十年生活在南方的静姝,骤然经受不住,起床洗漱,毛巾上糊的全是鼻血。

    吓死人。

    徐斯一个箭步冲过来,左掌托举静姝后脑勺,右手拇指按住人中。

    “诶呀,这是怎么了。”

    张婶出来送豆豆虎子上学,见状,赶忙招呼俩孩子自己走。

    鼻血还在流,徐斯嘴唇抿成直线,扶着静姝回屋坐下。

    “这边空气干燥,应该是水土不服导致的流鼻血。”

    “用毛巾沾冷水擦。”

    “张婶,您帮我一下,我去拿脸盆。”

    因突发状况,静姝上班迟了半小时。

    金华早早等候在门前,静姝加快速度,接过徐斯递来的厚棉服套上,然后推出自行车。

    “我骑走啦。”

    “嗯,围巾裹紧实点,别冻感冒了。”

    徐斯将书本装进挎包里,戴上黑色针织围巾和手套,慢慢往公交站台走。

    抬眼便是灰蒙蒙的天空,垂眸,湿漉地面坑坑洼洼,偶有自行车路过,轮胎碾进坑里,溅起一片泥水飞扬。

    徐斯及时跳开,避免裤管遭殃。

    远处公交车缓缓驶来,等车的人们穿着黑灰两色的棉衣或军大衣像乌龟似的挪动,聚集在公交车上车位置。

    徐斯不喜欢拥挤,一个人站在最后面,道路两旁光秃秃的枝丫,看着就让人心情不好。

    大爷大妈们的腿脚比年轻人灵活,上车后迅速找准座位,等徐斯上来,车厢已经没有他的位置了。

    一路站到学校,徐斯感觉自己十根脚趾已然冻的麻木,行走间,鞋子仿佛形同虚设。

    “嘶~这鬼天气冷死人。你瞧瞧,我手都生冻疮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