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伤心我信,成疾?”静姝轻呵,“我妈她不可能。我侄子侄女需要奶奶照顾,我妹未成家,她怎么可能舍得病倒!”说到激动处,静姝放缓呼吸,徐徐吐气。
徐斯走过来揽住她,大掌抚上肩膀,轻柔摩挲:“既是骗人的,那就忽略它。你现在怀了宝宝,其他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照顾好自己和孩子。”
“那你给他们回信了嘛?”静姝仰头。
“没有。他们对你不好,我为何要回信。”
“可我总不能躲一辈子。”
徐斯摸摸她脸颊,爱怜道:“等孩子大点,我工作落定了,我们再一同回桐乡县拜访你父母。”
“不提他们,晚上把猪油熬了,明天炸油条吃。”
静姝让徐斯捞一颗酸菜上来,切半,晚上炖猪肉粉条吃。
“我来弄,你在旁边看着就行。”
酸菜先片再切细碎,用清水过滤酸味,拧干水份备用。
“粉条浸多少?”
静姝往装粉条的袋子抓出一小把,“应该够了。”
两人在小厨房相伴弄吃的,时不时听到西厢房传来小孩儿嬉闹声,徐斯偏头,透过窗户撑杆望着对面,语气期待:“明年这时候,咱们家也会这么热闹。”
“当然。”
大年三十,除夕之夜。静姝久违的亲自下厨,准备年夜饭。
年夜饭很丰盛,猪肚煲鸡汤,红烧排骨,鱼香肉丝,嫩滑鸡蛋羹,醋溜土豆丝,爽口小青菜。
为增添情趣,静姝把干花插入白瓷花瓶中放餐桌左上角,又倒上两杯葡萄果酒,杯子是她从上海带回来的,小巧的玻璃高脚杯。
徐斯脱掉棉大衣,内搭穿的深蓝色高领毛线衣,黑发后梳,眉眼丰朗清俊。
刚刚一直在厨房帮忙打下手,提水,这会儿全身热乎,他撸起袖子,看着桌上摆盘精致的年夜饭,忽而笑道:“我们家是不是太夸张了些。”
“哪会。”静姝拿起长勺,先给徐斯舀一碗猪肚鸡汤。“你又不知道别人家情况,说不定啊,比我们还要隆重丰盛。”
徐斯捏着汤匙把儿,喝了口热乎乎的鲜美猪肚鸡汤,“反正,就这个院儿,咱们家是头一份儿。”
“你好俗啊。”静姝笑他,平时端着清贵大学生的气质,其实私底下小情绪小性子一箩筐。
“世上圣人少有,多是俗人。俗点好,接地气。”
静姝肚子显怀后,胃口跟着变大,往常吃一碗就能七分饱,现在餐餐添饭。
她还不愿喝粥吃面食,非得是大白米饭才能入嘴。
徐斯为此找同学找朋友到处换粮票,囤了五十斤大米放家里,供她慢慢吃。
初一,胡同的孩子们手牵手出入各个小院儿拜年,逢人就说祝福语,什么新年好,恭喜发财,大吉大利,财源广进等等,好话说尽,捧着主人家给的糖块儿饼干再跑去下一户人家。
有些富贵人家大方和气,甚至会给相熟的孩子们准备红包,两分一个。
来他们院儿拜年的孩子也不少,因为虎子和豆豆的缘故,大部分是与他们同龄的小男生,女孩子少见。
徐斯准备了五彩缤纷的硬糖,来一个小朋友给一颗。
有嘴甜的小孩儿,张口就是漂亮姐姐帅气大哥哥,喊的人心花怒放,收到的糖果,衣服兜袋都快装不下了。
同院的皮蛋,豆豆及虎子,静姝给他们三个分别准备了小红包,一人两毛钱做压岁钱。
虎子豆豆拿着红包回家,红扑扑的小脸蛋笑容洋溢,因思绪都在压岁钱上,奔跑的时候全然不顾眼前障碍物,一头撞到门框……
下一秒,小院屋顶掀起惊天炸雷般的哭声。
呜哇呜哇的,撕心裂肺。
随后是张婶的声音:“又怎么了,两个小祖宗!大过年的好日子给我哭丧是吧,过来!给我看看伤到哪里了。”
“呜呜,额头痛。”
许翠翠等人围上前关心:“诶呀,都青紫了。”
将小叔子的胖手挪开,嚯,好大一个包,像独角兽。
涵涵小人儿不明所以,抱着他娘的大腿想看看小叔叔怎么了。
“哭哭。”
许翠翠让女儿带弟弟去别处玩,别挤在这儿,“别跑远了啊。”
胡叔从外面回来,隔老远就听见自家屋里的动静,粗着嗓子问:“又闹什么。”
家里孩子多,小打小闹是常有的事,就是哭叫太烦人。
“手里抓的是什么?”
刚刚慌乱,被胡大军一问,张婶顺着视线往下,她儿子手心正紧紧攥着一个红色包封。
豆豆嗫嚅,抽泣回答:“小姜姐姐给的压岁钱。”
“虎子也有。”
虎子站在旁边,对上他妈的目光,赶紧点头,伸手。
“你们怎么能要小姜姐姐的红包呢。”
豆豆抬起泪眼,虎子同样懵懂,为什么不能要。
张婶拆开封包,“这么多啊。”
许翠翠余光眺望,居然有两毛。
“对呀,小皮蛋也有呢。”
“小姜太客气了。我们都没啥给他们……”
春和搭腔:“等徐哥孩子出生,你再双倍还回去呗。”
“娘,您刚刚说小姜和小徐…是对面这户人家吗?”
张婶帮小儿子上好药,将棉签丢入垃圾桶,听闻儿媳询问。
便头也不抬说:“是啊,等会让昌民带你去走动走动。小姜俩夫妻心善,平时没少对我们好,尤其你两个弟弟,经常连吃带拿。”后面一句话是看着大儿子讲的,胡昌民顺从点头。
安抚了豆豆,昌民起身,招呼许翠翠和儿女,“走,去邻居家拜拜年。”
六岁的小女儿奶声奶气问:“去漂亮姐姐家吗?”
昨天她在石桌边玩耍,对门的大哥哥陪漂亮姐姐出来散步,给了自己两颗甜甜的红枣。
漂亮姐姐很温柔,跟她说话特别舒服。
“叫啥姐姐,要叫阿姨。他们跟你爸爸一个辈分,别乱喊。”
第37章
许翠翠的小心思
胡昌民牵着女儿,斜睨媳妇:“没必要这么较真。”
“总得懂点规矩,不然你妈又该训我不会教孩子。”许翠翠小声反驳。
“你在后面嘟囔什么呢。”
过年期间,家家户户大门敞开,徐斯见许昌民几人过来,起身,三两步上前迎客。
“新年快乐啊小徐。”
“新年快乐,胡大哥。”
静姝掀开帘子,浅笑喊人:“胡大哥,嫂子,新年好。”
她眼眸清澈明亮,嘴角扬起好看的弧度,浑身透着自信与聪慧的力量。
许翠翠暗暗羡慕,一看姜静姝莹润白皙的面孔,就知道这是常年被丈夫捧在手心宠爱才有会的状态。
“快坐。”静姝边倒茶水,边招呼四人吃点心零嘴。
徐斯拿起桌上散烟,递给胡昌民。
昌民:“太客气了。”
桌上摆满年货零食,花生瓜子,还有一种叫不出名字的红彤彤小果儿。
胡昌民带老婆孩子大概坐了两分钟便起身告辞。
主要彼此间不熟悉,寒暄都不知道聊什么。
临走前,静姝从木质的四方格子中抓了四颗奶糖,两孩子一人两颗。
孩子倒是很开心,攥着奶糖蹦蹦跳跳,碰上满血复活的豆豆虎子,还拉着人炫耀。
“切,土包子,我常吃。”
被人骂土豆子,涵涵嘟嘴,松开小叔叔的手跺脚哼道:“我不跟你玩了。”
豆豆朝他做鬼脸,吐舌头说:“不玩就不玩,谁稀罕。”然后一溜烟跑走。
他最讨厌带小屁孩玩儿,毛都没长齐,跑的又慢!
殊不知,他自己也是别人眼中的“小屁孩”。
许翠翠在旁边围观全程,见儿子委委屈屈的小模样,气得要死。
“你不管管你弟弟,怎么这么说涵涵!”
胡昌民:“我倒是想管,人都跑没影了。这小子,比泥鳅还拿抓。”他嘟囔。
虎子老实善良,挠挠头,牵起小侄子的手说:“走,我带你玩儿。”
至于侄女,呃,他不知道跟女孩儿玩什么,小直男直接忽略。
“瑶瑶,我们走,爸爸带你去贾奶奶家玩。”贾家之于徐家而言,自然是贾家人更令他熟稔。
贾婶家的待客茶点跟他们家差不多,大众化,很普通的花生瓜子和自个儿晒的地瓜皮,些许糖果。
和金华聊天,得知金华在姜静姝的店工作,当学徒,许翠翠捧着茶杯缓缓啜饮一口,若有所思地眨眼。
拜访完邻居,许翠翠找了个由头拉着丈夫出小院。
“什么事神神叨叨。”
“诶呀,里面人多口杂。”
拉着他走到清净的街道上,四下无人,许翠翠说:“我想留在这儿找份工作,不走了。”
原先是打算过完年再回冰城,现在……许翠翠改变主意了。
凭什么,都是儿子,凭什么让他们一家困在乡下过苦哈哈的日子。
老二老三和老四,工作的工作,上学的上学,在京城长大,往后前途无量,再不济,也不会沦落到当农民。
即使不为自己着想,她也要为儿子做打算。
“你想的太简单,城里工作哪那么容易找。”
胡昌民如何没想过,他在东北农村待了七八年,一腔热血早被现实打磨的消失殆尽。
只是……
“如果我们一家留下,住哪儿?这也是个问题。”
许翠翠咬唇:“你爸妈总不可能不管我们。”
过年期间,春和住在宿舍,四个孩子睡一块,她和丈夫打地铺。
如果长住下来,势必要另找地方。
“上次妈给我们寄了一百,再开口,我张不了嘴。”
胡昌民十分挫败,本该是孝敬父母的年纪,却还要伸手靠父母救济,生为长子,他真失败。
“有啥开不了口。你不要,你爸妈的钱就会用到你三个弟弟身上。”许翠翠理所当然的语气令胡昌民心理不适。
“我弟弟他们十岁不到,往后读初中高中,钱不花他们身上花谁身上。”
“你……”许翠翠气结,“春和呢,你在乡下开荒种地,他在城里当光鲜亮丽的工人子弟,眼瞅着到结婚岁数,以你爸妈疼他的架势,指不定要备多少彩礼。”
见丈夫一脸不认同,眉头紧锁的模样,许翠翠放缓语气说:“我也没让你掏空爸妈老本,先找他们借点,让我们一家四口在北京有个落脚地,等咱俩找到事情做,有工资了,还怕没钱孝敬嘛。”
“我考虑考虑。”
“考虑啥啊,今晚就说。”
胡昌民低着头,脚尖无意识踢滚石子,“嗯。”
“你说我去找对门的小姜,问问她店里还招不招人,行不行?。”
“合适吗?”
“怎么不合适,就问问嘛。”
晚上,老胡家九口人围坐一桌吃饭。酒过三巡,胡昌民见他老爹精神尚好,老妈正嘴角带笑喂他小儿子喝杂粮粥。
胡昌民搓了搓大拇指,犹豫开口:“爸,妈,有件事想跟你们商量商量。”
此话一出,受到饭桌上全体胡家人注视。
在许翠翠的眼神鼓励下,胡昌民滚动喉咙,清了清嗓子继续说:“我和翠翠想带俩孩子留在北京,不回冰城了。”
“那边教育资源贫瘠,上个学都要走五六里路,涵涵身子骨弱,瑶瑶又是女孩儿,没有大人接送,安全问题难以保障。
所以为了他们以后,我们想留在这边发展。”
胡大军捏住白瓷小酒杯仰头喝尽,沉着嗓子说:“你们想留下,我们当父母的肯定支持。就是这工作……”
“工作我们自己找。”胡昌民赶忙说。
春和搭腔:“明儿我去师傅家问问,看他老人家有没有门道,帮哥找份合适工作。”
昌民听弟弟这么讲,心里感动,举起酒杯跟他轻轻相撞:“哥谢谢你。”
“兄弟之间不言谢,反正我尽力帮忙,至于能不能成……”
“明白明白。”
“另外还有就是,家里住不下这么多人,我和翠翠打算去外边儿租房。”
“你们去外边租房,我和你妈会适当帮衬点,多的没有,你两个弟弟还在读书,平时家用开销也大。”
胡大军沉吟道:“这样,趁你们兄弟四个都在,索性把钱财分清。老婆子,你去把东西拿出来。”
第38章
暴怒的姜父
胡大军趁此机会,正式给老大老二分家。
家里存款一式四份,父母占大头,毕竟钱都是胡大军工资攒下来的,外加张婶做零工的收入。
除此之外,剩下的钱平均分。
两个小的要读书,便算小学至初中的学费。到时如果不够,他们再补,总要供到孩子们毕业。
胡昌民与胡春和,各两百三十块。
其实说起来,春和吃亏了。自他当学徒参加工作以来,从最初每月上交五块给张母,慢慢随着工资上涨,变成十块,十五……。
反观老大胡昌民,从未向家里贡献过什么。
结婚时胡大军让妻子寄去八十八块现金,和东拼西凑弄来的粮票布票等。
后面几年,许翠翠怀孕孙女读书,包括涵涵生病,张婶陆续补贴大儿子,零零散散近百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