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71章

    “你在村外等我们,也正是看到了扶苏的善行,才愿意出来的,说明你心怀百姓。”

    “你游历四方,寻找志同道合之人共同反秦,志向远大;你也应该看到过,百姓们凄惨的生活。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茫茫山野之中,埋葬了多少尸骨。”

    “你也一定知道,若再起战乱,率先而死的人,是天下百姓,受难的,也是天下百姓!而士族门阀,他们只不过振臂一呼,成为领袖,出粮出钱,坐收渔翁之利!”

    “而大秦能够灭六国,其秦军之强,岂是这些百姓,一些士族门阀举兵就可以消灭的?”

    “就算他们能赢,某个人成功上位,当了皇帝,你能保证他就真的真心待百姓?百姓就能安居乐业?”

    “就不会有人继续如你一般,准备灭其国?”

    “你的韩国,真的可以复辟吗?”

    “大势一起,秦始皇珠玉在前,他们还愿意分封给你们土地吗?不想要一统天下?”

    “子房,你的心,被蒙蔽了啊!”

    张良听完赵惊鸿一番话,整个人都怔住了。

    他低着头,仔细思索。

    他自认为自己天资聪慧,思维敏捷,思索事物往往能真知灼见,可如今,他脑子犹如浆糊一般,感觉无法思考,仿佛行走在一团迷雾之中。

    “可是想不清楚?”赵惊鸿问。

    张良面色微白,原本红润的嘴唇此刻都显得有些苍白,好看的面容上有些慌乱,“先生,请先生指点迷津,良……思绪混乱,不得其中真解。”

    赵惊鸿微微点头,“子房,那是你心乱了。圣人曰:吾日三省吾身;其意在不断思考己身,乃内视也。”

    “就是,你站在己身之外,去看待自己。”

    “我现在就在你的身外,我看到的,是打小聪慧你的,被仇恨蒙蔽了双眼,看不清事情的本质了。你最近研读太公兵法,六韬之书,可是不懂其中真解?”

    “正是如此!”张良用求救般的眼神看着赵惊鸿。

    像张良这种人,最怕的就是自己陷入瓶颈之中,思想和行为无法得到突破,若是如此,往往会泯然众人矣,是他们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赵惊鸿微微点头,对张良道:“我传你一学,可致用终身,若得参悟,可得圣矣!”

    张良震惊地看着赵惊鸿。

    什么学问,学了就可以成圣?

    他不信!

    哪怕黄石公传他太公兵法的时候,也不敢这么说啊。

    赵惊鸿知道张良怀疑,笑而不揭穿,继续道:“首先,你要确立一点,便是致良知。”

    “举头三尺有神明,哪怕没有神明,人心自有评断,真我内心不可叛变,良知乃是一个人的本质,懂得内心的良知是关键。”

    “从而秉承知行合一,知乃良知,行乃善行,在良知和善行在实践中达成统一,而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识和行动是不可分割的,真正的知识务必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完善。”

    张良逐渐正色起来,认真看着赵惊鸿。

    赵惊鸿继续道:“其知行合一以后,便要明白,‘心即理’,心是寰宇之中,至高之‘天道’,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天理并非外在于人心,而是人心的本质,人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知天。”

    “最后便达成万物一体,如此,方可成圣!”

    张良听懂了其中的含义,起身,对着赵惊鸿跪下,叩拜,“先生传授之恩,张良铭记于心!”

    赵惊鸿将张良搀扶起来,询问道:“你可明白?”

    “略懂三分,需仔细琢磨,日日研究,秉承知行合一之理,方可得其真解。”张良沉声道。

    赵惊鸿道:“你闭上眼睛。”

    张良闻言立即闭上眼睛。

    “我还存在吗?”赵惊鸿问。

    “自然存在。”张良道。

    “你看得见我吗?”赵惊鸿问。

    “闭上眼睛,自然看不见。”

    “若我不说话,你看不见我,如何确定我的存在?”

    张良沉默了。

    “屋子还在吗?”

    “……”

    “这个世界还在吗?”

    “……”

    “还剩下什么?”

    “我!”

    “你是谁?”

    “张良。”

    “为何你存在?”

    “我知道我存在。”

    “甚好。”赵惊鸿点头,“仔细研究,若有不懂,随时可以来问我。”

    张良缓缓地睁开眼睛,满脸的震撼。

    今日赵惊鸿所告诉他的知识,所传授给他的‘道’,虽然只有寥寥几言,但却远超他此生所读之典籍!

    第134章

    可愿随我去上郡?赵惊鸿看着张良道:“你现在再去思考,始皇去世后,大家揭竿而起的后果,仔细去想想。”

    张良闭上眼睛,开始思考。

    许久后,张良脸色惨白,身子微微颤抖,眼眶有些泛红,“不可!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不可如此!”

    “天下民众,皆为生灵,有人子,有人父,有人母,有人父,有老弱妇孺,有呱呱孩童,若征战四起……”

    “先生!”张良慌张地看着赵惊鸿,“我……我看到了燃烧的战火,燃烧的家舍,我看到了……无助哭喊的孩童,我看到了抱着孩子哭喊的母亲……”

    “我看到了成堆的尸体,我看到了手中挥舞兵器屠杀百姓的士兵……”

    “竟然,如此真实……”

    赵惊鸿也惊讶地看着张良。

    他只是想要点拨一下张良,顺便装一下逼,提高一下自己在张良心中的地位,从而让张良留下来,为扶苏所用。

    没想到,这张良也太聪慧了一点,刚才一番思考,便看到了这么多。

    颇有种‘神游’的意味了。

    思想是没有极限的,就如同庄周梦蝶一般,思想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

    张良刚才的那种思考和感知,有点这种意味。

    不愧是千古谋圣啊,这悟性和智商怕是都点满了吧!

    赵惊鸿深吸一口气,厚着脸皮对张良道:“你也看到了啊!”

    张良一怔,心中立即了然。

    是啊!

    自己看得到,先生又怎么会看不到呢。

    当即,张良起身,对赵惊鸿深深一礼,恭敬道:“先生心中大义,张良佩服。”

    “但,若始皇死,天下必乱。”

    “该当如何?”

    赵惊鸿微微一笑,“所以,我注定是个罪人。”

    张良诧异地看着赵惊鸿,“为何?”

    赵惊鸿道:“牺牲!”

    “牺牲?”张良蹙眉,不解地看着赵惊鸿。

    “有战争,必然有牺牲!牺牲小我,成就大我!只有天下安定,才有机会繁荣发展,若天下大乱,百姓必然民不聊生。而叛乱,就要镇压之!”

    “我的双手,注定要染满鲜血,不论后世如何评价我,而我必然要执行我之理想:为万世开太平!”

    “嘶!”张良倒吸一口冷气。

    在他看来,赵惊鸿若不参与天下纷争,只修己身,被世人尊称为圣人是迟早的事儿。

    到时候,与那孔圣人都不相上下。

    可是,如今赵惊鸿投身入世,便会失去这等机会。

    如此,才是真正的大义啊。

    张良此时恨不得给赵惊鸿磕一个,心中的热血也被赵惊鸿点燃。

    “刚才我跟你说,我算得始皇命不久矣,并且扶苏是学习儒家之人,其孝道自然是放在第一位的,为何他会跟我离开咸阳,你可知?”赵惊鸿问。

    是啊,以大家对扶苏的了解,若是扶苏知道始皇命不久矣,必然会留在始皇身边尽孝,不可能离开咸阳的,为何会如此?

    张良看向赵惊鸿,“请先生解惑。”

    赵惊鸿笑了笑,“因为,我不仅算出了始皇命不久矣,也算到了大秦覆灭之时。”

    张良大惊,纠结一番,还是问道:“大秦何时覆灭?”

    “始皇死后,两三年的光景。”赵惊鸿道。

    张良心中一喜,但很快就压制下去了。

    但他本心又是很欢喜的,因为他无时无刻不在希望大秦覆灭。

    但是,刚才他所‘看’到的景象,又让他心中很压抑,很沉重。

    “我有办法改变这一切,所以,扶苏为了天下苍生,才愿意跟我去上郡。”

    “子房,不若你我打个赌?”赵惊鸿图穷匕见。

    张良问:“先生要跟我赌什么?”

    “子房跟我去上郡,若两年内,始皇不死,你自可去做你的大业,覆灭大秦。若两年内,始皇死,你随我一起,辅助扶苏,重建大秦,建立一个盛世,一个属于天下百姓的盛世,如何?”赵惊鸿目光灼灼地看着张良。

    张良蹙眉。

    两年……

    他有些犹豫了。

    但是,他心中的热血在翻滚,看着赵惊鸿的灼灼目光,张良心中一狠,下定决心,沉声道:“好!我便与先生去也!”

    “好好!好兄弟!”赵惊鸿给了张良一个大大的拥抱。

    他感觉攻略张良的进度已经达到百分之八十了。

    距离成功不远了。

    张良对于赵惊鸿的亲密举动有些不好意思,脸颊微红。

    赵惊鸿并未看到这些,而是吹灭蜡烛,说道:“子房,早些休息,明日咱们一早便出发!”

    张良意犹未尽,跟赵惊鸿一起躺下来,“先生,我还有一些疑问……”

    赵惊鸿想要睡觉,张良的问题却一个又一个。

    屋外的明月高悬,云朵飞快地从月亮旁掠过,无数星辰在闪烁,整片大地染上了一层白霜。

    窗外,虫鸣在叫。

    ……

    次日清晨。

    赵惊鸿打着哈欠,准备跟众人出发。

    昨日胜为在府中筛查了一夜,也没找出来内鬼。

    胜为出来送行。

    赵惊鸿看着顶着黑眼圈的胜为道:“胜为大人,扶苏宅心仁厚,念在其家伯的面子上,不再追查此事,但你要知道,此事非同小可,另外……保护好自己,休要受其害!这高陵县,还需要胜为大人呢!”

    说完以后,赵惊鸿让众人出发。

    胜为跪在地上,久久未起身。

    他知道,刺杀皇子是死罪,虽然对方是对赵惊鸿下毒,但扶苏也在桌上。

    经过一番调查,他没给出任何答案,但对方却放了他。

    这种恩情,他会铭记一辈子。

    离开高陵县城。

    扶苏掀开帘子对正在打哈欠的赵惊鸿,狐疑地问:“大哥,昨日没休息好?”

    赵惊鸿打了个哈欠,郁闷道:“没有,子房不让我睡,一夜把我折腾的够呛。”

    一旁的张良脸颊微红,昨日赵惊鸿确实说了好几遍:咱们睡觉吧!但是他心中太激动,有太多疑惑和想要知道的东西,便在一直询问赵惊鸿,导致赵惊鸿没休息好,确实是他的责任。

    扶苏闻言,直接放下帘子,回到了车辇之中。

    “先生,昨日是我不好,让先生没能休息好。”张良道歉。

    赵惊鸿摆了摆手,“你也是第一次知道,心中好奇和兴奋,我可以理解,但以后不要这样了,身体才是第一位的,晚上要休息好才行,啊哈~”

    说着,赵惊鸿又大大地打了一个哈欠。

    第135章

    给朕一个解释!行至城外十里,赵惊鸿等人,换了普通的青衫长袍,换了普通的棕马,离开了大部队,从另外一条小路行进。

    除了赵惊鸿和扶苏四人外,还有六名是精锐士兵和四名游侠保护。

    路上,林瑾对张良问道:“张良,昨天跟我大哥睡觉,可跟我大哥学到了什么?我大哥学识惊人,诸子百家皆为精通,那可是难得的机会。”

    张良对此非常认可,赞叹道:“先生之学识渊博如海,与先生促膝长谈,如读十年书矣!”

    感受到扶苏审视的眼神,张良道:“特别是先生心中大义,为天下苍生,实属让子房惊讶。”

    扶苏道:“是啊,大哥是我见过,真正心怀天下百姓之人。”

    “我是我生平所见之最!不,应该是唯一!”张良感叹道:“先生与我说,公子也胸怀天下,自是因为如此,方才愿意去上郡的。”

    扶苏道:“是啊!若天下战乱起,受苦的是百姓。扶苏生平所愿,便是建造一太平盛世,百姓可以安康,老有所依,幼有所养,百姓也不再忍饥挨饿。”

    “那我知道先生为何辅佐你了!”张良道。

    ……

    两个人立即聊了起来,话题始终围绕着赵惊鸿。

    赵惊鸿则趴在马背上都快睡着了。

    ……

    转眼三日。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