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来来往往的商队不断,各种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林瑾不解地询问:“大哥,上郡这种贫寒之地,为何还有这么多人来?”
赵惊鸿看了一眼林瑾,缓缓道:“你要记住,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有利益的地方,就有商人,有商人聚集的地方,就代表着有钱可以赚,有工作可以做,所有人也就会多。”
“这些人中,有来服徭役的人,有运送建筑材料的人,有前来经商的商人,有来寻求机会的百姓,所以人自然也就多。”
“不过,寒冬将至,恐怕会进入一阵萧条之中。”
寒冷是无法抗拒的自然条件。
哪怕资源如同后世般发达的时候,国土往北的区域,一般寒冬降临,很多人都选择返回家乡。
因为很多工作,特别是室外露天的工作,都没办法进行了,也影响了很多行业,冬季很难再持续生产。
在这个时代,上郡也是差不多的区域。
更何况,这个时候的御寒条件很差,普通人更难坚持。
在路上就可以看到,很多百姓扛着柴火,去城中售卖,这个时候卖柴,是比较能赚到钱财的方法。
稍微有能力一些的,运送的都是一些烧制好的木炭,可以卖到更高的价格。
当然,除了这些商人,城内也有相关人员负责烧制木炭,以抵御寒冬。
周朝时期,更有“柞氏”的官员专门负责掌管薪炭。
林瑾微微点头,道:“那百姓可以由此赚些钱财,那说明周边村县的百姓生活倒是不错的。”
赵惊鸿看了林瑾一眼,道:“他们倒是不会家中太缺钱少粮,但是生活也不会很好,因为徭役制度的存在,又在上郡范围之内,他们是主要服徭役的成员,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徭役很重。”
“他们几乎有半年的时间,都在服徭役,而家中的事务,自然不能料理,而徭役发放的钱财,也很难支撑他们的生活。”
林瑾蹙眉,看着来来往往的百姓,叹息道:“这其中,应该有很多都是他们的家人吧?”
赵惊鸿微微点头。
后面的扶苏叹息一声,看向张良,询问道:“子房,先生说你有大才,我观这茫茫苍生,早已是千疮百孔,若想一一改变,毫无头绪,千丝万缕,理不清楚,子房可有解决之法?”
张良闻言,不由得一阵蹙眉,目光在百姓之中观察,许久以后,张良叹息一声,缓缓道:“公子莫急,待我好好在城中观察一番,了解清楚情况以后,再做出相应的决断。”
“好!”扶苏微微点头。
前方,他们已经看到了仪仗队的身影。
继续朝前走没多久,蒙恬就骑马率领几人率先赶了过来。
看到扶苏以后,蒙恬就翻身下马,对扶苏单膝跪地行礼,“蒙恬拜见公子!”
扶苏急忙下马,双手搀扶起蒙恬,“将军,何必行如此大礼,按照辈分,你乃扶苏长辈。”
“君臣之礼不可废!”蒙恬沉声道。
扶苏立即跟蒙恬介绍,“蒙将军,我来为你介绍,此乃我的兄长,赵惊鸿!这是我三弟,林瑾!这是张良,也是大才之人!这是章邯,负责此行护送。”
蒙恬一一打过招呼,最后目光落在赵惊鸿身上,“早就听闻过赵先生大名,今日一见,果然不凡!”
赵惊鸿哈哈一笑,“不知将军从何处得知?”
“陛下诏令中,提到了先生,说先生乃是有大才之人,辅佐扶苏,希望可以让先生在上郡帮助扶苏好好督军,不要让陛下失望!”蒙恬道。
赵惊鸿微微点头。
看来始皇对他还是很重视的,就连送到上郡的诏令中都提到了他。
“感谢陛下抬爱!”赵惊鸿笑道。
蒙恬看了赵惊鸿身后的白龙一眼,拱手道:“诸位舟车劳顿,先去城中休息一下吧!”
“好!”众人点头,重新上马,继续前行。
他们又走了几公里,才跟仪仗队汇合,而后又行十里,才进入上郡。
第一次看到上郡这座城池,赵惊鸿都觉得震撼。
不得不说,秦朝的工业建筑确实站在了历史的巅峰之上。
这高大的城墙,恢弘大气,比他前世看到的那些还要宏伟,秦朝之后的建筑,都无法超脱秦朝的建筑。
除了繁复程度上,外部造型上,有所改变之外,其他的,都很难跟秦朝相比。
进入城池内,许多人都在城内等候迎接扶苏。
赵惊鸿看着众人跪拜欢呼的模样,实在是不知道,这是扶苏的美名所致,还是因为蒙恬安排准备的。
扶苏跟迎接的百姓和士兵们纷纷挥手示意。
赵惊鸿则在观察着这些人。
城中百姓,衣衫单薄,有个别人已经穿上了袍子。
这些袍子,多数是由絮头、细碎枲(xi)麻等物填充而成,保暖性很差,这个时候穿差不多正好。
但是,这也是他们抵御寒冬的衣物。
此刻,赵惊鸿终于明白,为何每逢冬日,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就如同一场灾难了。
在寒冷的冬日,这些东西,根本无法御寒,怎么过冬?
再看那些达官显贵,城中官员、贵族、世家、商贾……他们身上则穿的是锦袍,里面的填充物基本上都是丝绵,也就是蚕丝絮,更为保暖。
等再冷一些,他们就会有更加保暖的裘衣。
与普通百姓相比,差距甚大。
很快,他们跟着蒙恬来到了郡守府邸之中。
蒙恬安排了盛大的宴席,为他们接风洗尘。
随后,蒙恬招来了一群舞姬,各个风姿妖娆,媚眼如春,勾勾搭搭地看着赵惊鸿。
蒙恬哈哈笑道:“听闻先生喜礼乐舞蹈,特意从别处借来了这些舞姬,为先生舞蹈!”
赵惊鸿脸色一沉。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看众人看向自己怪异的眼神,赵惊鸿尴尬道:“人生苦短,自当及时行乐!在咸阳是时,见咸阳繁荣昌盛,国富民强,自然是要享乐的。可是,如今到了上郡,看到许多百姓尚无过冬衣物,一些幼小的孩童,就要扛着大量的柴木在街上售卖。”
“显然,百姓们尚未达到温饱,更未达到安居乐业之水准。吾,自无法心安理得的享受。吾与扶苏结拜时,曾言,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我三兄弟,自然也与民同乐,与民同苦。若百姓尚且不快乐,我等又怎能享乐?将军,将这些舞姬撤去了吧!”
第155章
嘿!我真棒!蒙恬并非那种刻板印象里的武将。
他虽然生的高大,但却跟蒙毅一样英俊,且具有男子气概,英武不凡。
最关键的是,这蒙家两兄弟,可谓是能文能武。
文能治国,武能征战。
胡人在蒙恬的攻打之下,后退几百里,不敢南下。
可见蒙恬之勇猛。
但是,蒙恬同样是上郡的郡守,上郡人员众多,在蒙恬的治理下,依然井井有条。
并且,狼毫笔,便是蒙恬改进的。
之前他在中山的时候,用兔毛和竹管制作了毛笔,而后来到上郡以后,采用狼毫作为毛笔,效果上佳。
就连刚才蒙恬在跟赵惊鸿说话的时候,都是滴水不漏的。
他说,这些舞姬是从别处借来的,而不是他的。
这样,他就不会留下一个贪图享乐的形象了。
但他却给赵惊鸿挖了一个坑。
好在赵惊鸿反应敏捷,要不然以后在上郡的形象可就大打折扣了。
扶苏也很合时宜地站出来,为赵惊鸿辩解,“没错,我大哥胸怀天下,在咸阳时,见咸阳繁荣昌盛,非常高兴,然而,这一路途中,经过许多郡县,许多村落,看到了很多百姓们的生活,大哥痛心疾首,决定天下百姓一日不能安居乐业,便一日不享乐!”
林瑾不由得眼前一亮。
看来,自己的存在还是很有意义的啊。
不知不觉间,大哥二哥就已经被自己影响了,开始按照墨家的思想要求自己了。
不错!
不愧是我啊!
蒙恬闻言,立即拱手行礼道:“先生心中大义,蒙恬佩服!”
赵惊鸿也拱手道:“蒙将军不仅治军有方,上郡城中更有如此多的百姓和商人,依然可以将其治理的井井有条,也着实令人佩服。”
两人互拍彩虹屁以后,其他官员也纷纷进言,对扶苏和赵惊鸿还有蒙恬一同吹捧。
在这场宴席之上,赵惊鸿也认识了上郡城内的一些世家豪族。
上郡有八大家,分别是樗(氏),乃当初樗里疾之后,虽为嬴姓,但后人则改为樗氏。
其次为向家,乃向寿之后。
以及司马家,司马错之后。
白家,乃白起之后。
李家,乃李冰之后。
王家,乃王龁之后。
还有陈家和刘家。
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当初上郡郡守之后,属于他们留在这里的旁支后代,而后发展成为当地的世家。
这些势力在上郡城中盘踞已久,错综复杂,不仅占据了上郡城中多数的官职,更是掌握了上郡城中许多的商业。
甚至,毫不客气地说。
他们这些世家,就是整个上郡!
占据了上郡八成乃至九成,甚至更多!
不管是土地,还是其他的资源。
这场宴会,主客尽欢。
众人都带着几分醉意离开。
等将众人送走以后,赵惊鸿三兄弟眸中醉意瞬间消失,面色严肃起来。
只有张良小脸红扑扑的,醉眼朦胧,“赵先生,与我再饮一杯!”
赵惊鸿无奈,对林瑾道:“给张良喝点水,让他醒醒酒!”
蒙恬走过来,对扶苏拱手道:“公子!”
“蒙将军!”扶苏微微点头。
一直以来,蒙家都是他的人,所以接手上郡并非什么难事。
“公子,您怎么就来上郡了呢!听闻舍弟来信,陛下如今有意立储,您是长公子,最有希望,如今离开咸阳,怕是会失去竞争之力啊!”
此时人员散去,只剩下赵惊鸿等人,蒙恬也说了真心话。
扶苏沉声道:“如今咸阳情况复杂,父皇将我逐出咸阳,也有护我之意!而且,我是自己要来上郡的,我觉得此地甚好,适合我在此发展。”
蒙恬急了,“上郡乃苦寒之地,无数的刑徒在此劳作,时常会爆发动乱,若是某次疏忽,皆可酿成大祸!更何况,胡人虎视眈眈,几番想要南下,皆被我阻拦。若是刑徒暴动,胡人进攻,就将会一场大灾难!在此,公子会更加危险!”
“胡人若来,那便杀回去!何惧有之!我大秦历代先王,皆曾征战沙场,我亦不惧!”扶苏沉声道。
听到这话,蒙恬彻底无奈了。
他是知道扶苏直言谏上,刚毅勇武,轻财物而重贤德之人,但是没想到扶苏这么勇武。
这是想要将始皇帝一统六国的路子再走一遍?
征战四方?
拿下匈奴?
那苦寒之地,要了也没用啊!
“别站在这里了,回屋聊。”赵惊鸿道。
扶苏点头,让蒙恬带他们去书房。
到了书房以后,赵惊鸿直接问蒙恬,“今天所来之人,皆是上郡主要家族和主要官员?”
蒙恬看向扶苏,觉得赵惊鸿似乎有些喧宾夺主了。
毕竟,扶苏才是长公子,才是督军之人。
扶苏微微点头示意,让蒙恬回答。
因为他知道,赵惊鸿在宣示主权,今日若地位不立下,以后在上郡办事会很难。
蒙恬得到扶苏的示意,这才点头道:“没错,今日上郡之中,主要官员和主要世家之人,都来了。除去一些因为公务走不开的将领和官员之外,还有孙家家主因为偶感风寒,没有前来。”
赵惊鸿闻言,不由得看了蒙恬一眼。
果然,玩政治的都一样,谁来了不一定记得住,谁没来肯定是记得一清二楚。
“那孙家什么来历?”赵惊鸿问。
蒙恬道:“据他们所言,乃孙膑之后。”
“确实吗?”赵惊鸿问。
蒙恬道:“据我所知,应该是有所关联,但乃孙膑旁支之后,血脉淡薄。”
赵惊鸿点头。
很多家族都是这样,在这个时代,想要立足,就需要扛大旗。所以,他们说自己是孙膑之后,其实也不知道是哪一个支脉传出来的,不能算是嫡系,就如同其他八大家族一般,也不能算是正统传人。
赵惊鸿看着蒙恬,问道:“若扶苏想要彻底掌管上郡,在你的助力之下,需要多久?”
“今日已成!”蒙恬沉声道:“我掌管所有兵马,上郡之中,吾之言,无人敢不尊,所以,今日宴请上郡诸人,已是告知他们,从今以后了,上郡皆以扶苏公子为首。”
赵惊鸿点头,继续道:“扶苏想要在上郡建立自己的根据地,以此为核心,以后就需要蒙将军多多相助了!”
蒙恬闻言顿时急了,“赵先生,我知道你乃大才之人,且我也看到,扶苏公子甚是信任你,若你真的为扶苏公子着想,就请劝说公子回咸阳去吧!”
第156章
若先生助我匡扶……“蒙将军!”扶苏急了,低喝一声。
赵惊鸿拦住了扶苏,笑呵呵地看着蒙恬,询问道:“蒙将军觉得扶苏离开咸阳,便失去了竞争储君之位的机会,是否?”
“那是自然!”蒙恬沉声道:“公子乃是长公子,按照礼法,储君应该是扶苏公子的,而且公子素来德才兼备,人人称赞,是成为储君最好的人选!”
“而且……”蒙恬盯着赵惊鸿,沉声道:“如今陛下身体抱恙,有意立储,而公子不在咸阳,其他皇子必然纷纷争夺皇位,若此刻立下储君,公子将与皇位失之交臂!”
“所以,必须要让公子回咸阳,回到陛下身边才行!”
蒙恬看向扶苏,沉声道:“就算履行孝道,如今陛下身体抱恙,公子也应当守在陛下身边,贴身伺候才是!”
扶苏面色微变。
他之前一直纠结不愿意来上郡的原因之一,便有如此。
按照儒家孝道所言,父亲生病,作为儿子,应当衣不解带守在身边,悉心照料,以应孝道。
他也是这么想的。